钩针编织基础入门图解:学会“拐弯”是人生大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15:55
   学会“拐弯”是人生大智慧   周有光(资料图)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每月都有相关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一次,央视崔永元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认为“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说:“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百年人生的智慧,更是对人们的忠告!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 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便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是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弯,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拐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转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停拐弯中才前进,在不断拐弯中才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实行“三民主义”,经受多次失败,但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九次选择,也就是九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升”。
    由此看来,学会“拐弯”不只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104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获封“中华文化人物”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中新社发2010年12月15日 高延智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唐娟 朱晓颖)“不敢当,不敢当。给我这个奖我很开心。鼓励我做更多的工作。写更多大家爱看的书”104岁高龄的周有光面对镜头笑得如同孩子一般。15日晚,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举行。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在获封“2010中华文化人物”后如是发表获奖感言。

  2009年启动,每年评选一次的“中华文化人物”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市政府、凤凰卫视主办。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年度人物进行表彰的活动。

  生于1906年的周有光,曾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被誉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同时他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

  今年,104岁高龄的周有光,出版了《朝闻道集》,将自己近年来所观所感的各类杂文结集。其中有23篇为其百岁后的新作。

  因为年事已高,周老未能亲临现场领奖,但通过电视镜头周老健朗的笑着。他表示,自己马上就要过106岁(虚岁)生日了,能获得这个奖自己很开心。他还会继续写书,并且要写年轻人爱看的书

  据了解,当晚与周老同获“2010年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的还有中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余隆、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积极促动中日文化交流的日本大富电视台社长张丽玲;第一次用战略思维在国际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震撼了无数读者的作家金一南少将军;八载春秋踏遍峡江两岸抢救性拍摄三峡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摄影家郑云峰;2010年筹备创立了“敦煌文化促进会”的敦煌市委书记孙玉龙;以演绎京剧梅派经典唱段闻名的台湾艺术家魏海敏;发起“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系列行动的音乐人朱哲琴;为第16届亚运会缔造了梦幻开闭幕式的编导家陈维亚;令龟兹壁画时隔千年再度复活的画家王征,11位华人文化翘楚。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落后惊人 没有经济奇迹2010年07月01日 06:47
    【《财经》记者 马国川】“最近两大新闻,一个是富士康的新闻,一个是悟本堂,说明中国落后是惊人的,我们的现代化没法说”。

    这话出自一位105岁的老人周有光之口。

    周有光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主持编制的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泽被亿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有光老人的前半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在银行供职二十多年,和几个著名经济学家在上海主办刊物《经济周报》,还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

    直到1955年,周有光才奉命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这让他逃脱了两年后的一场劫难。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上海经济学界几乎全军覆没,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远自杀,周有光的一个学生王世璋也自杀了。

    虽然离开经济学界半个多世纪,但周有光老人对现实问题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

    《财经》:近年来,您提出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政治上,从神权到君权再到民权;文化,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在您看来,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处于什么阶段呢?

    周有光:在经济方面,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同时进入信息化,但是水平非常低。中国的工业化是廉价劳动和外包经济,这是低水平的工业化。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工人一个月正常工作只能拿到几百块钱,生活都不够,工会不能保护工人的利益。你去看看英国工业发展史,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跟英国最落后时代的血汗工厂差不多。

    至于信息化,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很低的。罗斯福讲四大自由,现在我们要超越“四大自由”的自由,第五大自由就是网络自由。

    网络自由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国还没有了解自由的重要,原来“四大自由”都没有,第五大更谈不上。全球化时代是透明化的,反对透明化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苏联经不起透明,一透明就垮掉了,我们难道害怕透明吗?

    《财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这两年不断有人鼓吹“中国模式”,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榜样。您怎么评价所谓的“中国模式”呢?

    周有光:据我看到的资料,关于“中国模式”国内外有两种讲法。第一种讲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中国模式。中国原来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后来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于是经济就发展了。还有人想模仿我们,越南模仿,也很成功。

    第二种讲法,认为美国的民主模式不行了,美国在慢慢衰弱下去,要衰亡,中国的模式起来了,大国崛起嘛。这种说法鼓吹说,将来世界中国模式代替美国模式。那么我就找一找,哪个国家学习我们?没有。所以我想这不是真的。

    中国改革不是一步一步走的,是半步半步走的,走了半步,大家已经很满意了。外国人研究中国的社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简单来讲,就是“半封建半资本”,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发展经济。

    《财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也能够发展经济?

    周有光:可以发展经济。归纳起来,有几种社会转型的现象是相似的。第一种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四大财阀垄断了日本的资源。第二种是苏联瓦解以后的俄罗斯,今天俄罗斯的大资本家都是苏联原来的官员。第三种是中国,叫做“翻牌公司”,“公营”一翻牌就变成“私营”了。第四种是印尼,苏哈托上台以后经济发展了,搞的是“裙带资本主义”。国外研究认为,这四种转型是同一个模型,都是原始积累。原始积累很难逃过。

    《财经》:当前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有人说中国有堕入“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周有光:国内外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国不是有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而是已经进入权贵资本主义时代。权贵资本主义跟印尼的裙带资本主义、日本明治维新四大财阀是同一个类型,跟苏联官僚摇身变为大资本家是一个模式。俄罗斯学者写了很多文章,可惜我们很少能够看到。

    《财经》:那么,权贵资本主义问题怎么解决呢?

    周有光:不走民主道路是不可能解决的。专制,有野蛮专制,也有开明专制,走开明专制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来苏联是一个集权模式,中国是学苏联的,许多国家学苏联的。学苏联最厉害的一个高潮,一共有40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今天还有几个呀?说明苏联这个模式失败了。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的社会结构水平还是很低的。

    最近新加坡李光耀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谈话,他说,中国是在起来,是在发展,也发展得很快,但是要追上美国,至少要30年,而且这30年美国不是站着不动的。中国是在发展,但是太乐观不行。我觉得李光耀讲得对。

    《财经》: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教训多多。您认为有哪些教训值得汲取?您理想中的现代化中国是什么样的?

    周有光: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向苏联“一边倒”,苏联自己不是都垮掉了吗?

    我理想的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呢?我想,很简单,我们必须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走这条道路,中国会发展;离开这条道路,中国受灾难。没有第二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可走。

    《财经》:这些年出现的新情况,有些人觉得中国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来,好像我们发展经济的方式还挺管用,我们不是创造“中国奇迹”了吗?

    周有光: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你们不是参加WTO了,有几个WTO?改革开放以后,新加坡大学邀请我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新加坡大学规模不大,各方面非常好。空闲下来,我和一位英国教授到公园散步聊天,我问他,许多人说新加坡是一个奇迹,你是什么看法?英国教授告诉我,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什么叫常规呢?按照国际先进的先例来做,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国家要是民主的,要是开放的,有这个条件就可以得到国际帮助。新加坡本来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后来被赶了出来,李光耀大哭,我们又小又穷,又没有人才,又没有资源,怎么建立国家呢?后来召集国际会议,说建设一个新国家很简单,没有就请求帮助。新加坡走民主道路,搞开放,很短时间就“起飞”了,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前些年大家都说“大国崛起”,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小国崛起》,新加坡就是典型。

    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