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儿 小幸运 下载:对佛教基本理论的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29:22
请教:对佛教基本理论的困惑(整理版)天益社区发表于 2010-5-1 10:52http://bbs.morbell.com/viewthread.php?tid=350914&extra=page%3D1&frombbs=1  初稿:
新浪杂谈发表于 2010-3-18 09:18 http://forum.book.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465856&page=1#pid20017465 猫眼看人2010-3-20 21:38:40  2010-4-28 被转移到凯迪社区[会员阅读](锁定状态)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44&ID=3312828 贴库网(库藏)http://tieku.baiso.org/261218/1.html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成为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
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使得我对佛教的基本理论产生了许多困惑。
最近偶尔看到2篇佛学文章:

明海法师观点:佛教不主张离群独居
印顺导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使得我更加糊涂。
故而提出如下的12个问题,请佛门弟子给解释一下。

在我看来,基督教立教的根本和最基本的理论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因此,问题可以同基督教两相比较地提出。



1. 用一句话将最根本的教义表达出来,基督教曰“上帝创造了世界”;
佛教怎样表达?是不是“空”,或者“四大皆空”?
=============================================
有解释说,“佛教的根本教义,即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因缘而起”。
然而,一个宗教,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信奉你的“神”(这个概念在这里包括所有宗教的崇拜对象),也就是你的神的根本性质是什么。而“缘起性空”并不是这样的概念。
此外,“缘”主要是一个关于关系的概念。这个关系是自然存在的,还是由神决定的?若是前者,这是不是一个唯物主义概念?
而“缘起性空”则是佛教自己创造的观念,须要有“常理”的解释,才能够令人信服。

2. 用一句话将神的地位说明出来,基督教的理解,神与世界、与万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佛教怎样理解?“佛是觉悟者”,他与世界、万物、人类是什么关系?(注意:不只是同人类的关系。)
倘若佛教认为物质的世界、万物先于佛而存在,这是不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意识?

倘若佛教是唯物主义的,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唯物主义应当以科学来解释世界,而佛教不是这样。


3. 基督教,信奉神,灵魂可以得到拯救,可以上天堂;
佛教,信奉佛,灵魂不但也可以得到拯救,也可以上天堂,而且还有可能也成为佛。
基督教的神是创造者,主宰者,所以有能力使信奉者的灵魂得到拯救;
佛教的佛只是觉悟者,不是创造者、主宰者,他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佛教信奉者又是怎样成为佛的?

在我看来,释迦牟尼本人的“教义”只是一种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哲学而已,就像受其影响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一样。
后来怎样发展出那么复杂的教义,我不明白。

4. 佛教的“小乘”与“大乘”,教义有很大的不同。
释迦牟尼静修于山林,在菩提树下觉悟,是没有“善”的观念的,起码是不注重善行的。
大乘佛教的“善”的观念,是不是受儒教的影响产生的?
释迦牟尼的佛教,“空”既是根本的观念,也是根本的特点;
把它转化为“善”,佛教的根本特点又是什么?

5. 对于基督教来说,神是万物的创造者,神爱万物,并且教导信徒爱他人、爱万物,这很好理解。
对于释迦牟尼的佛教思想来说,看到的是苦,悟得的是空,是无常,“善”似乎无从说起了。
大乘佛教既然还尊崇释迦牟尼为教祖,这个“善”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不要说“自己觉悟了还要救度他人,此为善”,因为你觉悟的是空、是无常,而不是生活的美好。
观世音只是个菩萨,但是她在一般佛教信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佛,这就是因为她“救苦救难”。对于一般佛教信众来说,这个“救苦救难”主要不是救度,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帮助。

6. 关于欲望
生理欲望是生理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发生的根源,决定着行为的目标;
精神欲望是精神行为发生的根源,决定着行为的目标。
而执着则保证比较复杂的行为的成功。

无论基督教还是世俗道德观,都不否定欲望本身,只是否认贪婪。
而佛教却否定欲望本身,也就是否定现实生活本身。
这是不是违背自然?

7. 情感,一般情感,以及两性爱情
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都反对夫妻之外的性关系,视为一种罪行
而对于情感、爱情本身,基督教与佛教的看法有没有明显的不同?
我看的经文不多,请在这个问题上有了解的朋友给讲解一下

8. 关于“缘”
“缘”是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用来解释许多现象。
佛教的“缘”说得有些玄妙,不过在我看来大体上就是哲学上的“关系”这个概念。
作为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哲学家们已经对“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
而佛教的“缘”却一直处于原始状态,明显地偏于“偶然性”和“不可知性”。
那么,同哲学上的深入研究相比较,佛教的“缘”的概念还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用“缘”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会不会使得群体缺乏凝聚力呢?

9. 关于“因果报应”与“命运”
佛教认为存在“因果报应”,并且强调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人之所以受到不公平待遇,是因为前世的恶业,必须受报消业。
这样的观点,会不会使得佛教信众安天信命,从而消极地对待人生;正义意识模糊,从而在客观上纵容了丑恶现象的发生呢?


基督教的得救之路是净化自己的灵魂。
佛教呢?“修德积善”,以“超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

10. 佛教称人世为“红尘”,“苦海”,佛的境界与人世对立,力求“超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
佛教的论辩立场也往往与俗家的对立,例如经常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之类的话。
脱离了现实世界做思考,是不是形成了一个概念圈子?

11. 基督教认为“神造万物”,宇宙是按神的意志有秩序的运行的。
这就是说,对宇宙万物是可以进行研究的。正因为这样,才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
而佛教呢?既然佛觉悟的是“空”,是偶然和不可知的“缘”,那么人就更无从对宇宙万物有科学的认识了。

12. 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由神创造的。既然这样,所有的人就都是平等的。
正是这种宗教认识,催生了人类社会的“平等”观念。
而佛教呢?虽然也有“众生平等”之说,但是由于并不关心现实社会,所以也就没有产生人类社会的“平等”观念。
这同前面一项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停滞。
人类文明的所有进步,科学的,社会观念、社会制度的,文化艺术的,教育的...似乎都同佛教无关。


最基本的理论,是使人信仰的前提。

面对一个尚未信佛的人,请不要直接以佛教理论来解释,希望能够以“常理”来启蒙。
在没有对佛教有个最基本的了解之前,我不想直接面对那些佛教专用的概念,不想陷入概念的圈子里。
期盼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


&&&

======================================================

 

 

 


  4:55 | 文化批判Windows Live 用户

评论 (43)

很抱歉,当前无法获取评论。请稍后再试。 查看更多评论 正在加载...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5 日 - 删除第1073楼:
有几个回帖者,不但讲不出像样的道理,而且尽是胡言乱语,态度轻浮。这显然是故意来搅帖的。我无法阻止你们发帖,但是我要对你们说,你们这样做只不过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无能和无赖!你们实际上是在佛头排泄。这里不欢迎你们!倘若你们还有丝毫的自尊,就不要再来捣乱!
发这个帖子,你们又要骚动。
鄙视,不理睬!
==============================================
第1481楼:
像林昙那样的帖子,正面地、认真地回答主帖提出的问题的
我都及时回复
==============================================
第1489楼:
唯物主义者勿入
骑墙者勿入
==============================================
第1490楼:
有诚意、有能力的
请回答主帖以及后来补充的那9个问题
不要越扯越远
==============================================
第1628楼(回东方木):
停云西风,今日甚忙,没时间写。
这个帖子到这样,越扯越远,加上人来捣乱,再写很多东西和看法,也是浪费,不想写了。
====================
是呀,已经多次说到了
碰上这种搅帖者,简直没有办法
他们讲不出像样的道理,只是一味瞎扯,反复纠缠
把你搞得厌烦了,不再理他们
他们就欢呼“胜利”了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5 日 - 删除第1653楼:

林昙:以后我不再回复你的帖子了
文章提交者:停云西风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林昙:
我在搜索时无意中发现你自己在猫眼开了一个主题帖:

[原创]《对佛教基本理论的困惑 》一问的解答
文章提交者:林昙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315606

你自己开个主题帖,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这个主题帖是专门回答我的主题帖提出的问题的,那么你是不是应当通知我一声?
你几次到我的主题帖发回帖回答我的问题,但是不告诉我,我回复了你以后,你又搬到你自己的主题帖里。你有我的主题帖的全面信息,而我完全没有你的主题帖的信息。这样做很不公平吧?

我在主帖里提出了5个问题,后来又补充了4个问题。现在帖子到了1600多楼,佛教方面正面地回答这些问题的却不过区区3、5帖而已!
本来我以为你是有诚意地探讨问题的这3、5个佛教徒之一,所以你的回帖我都及时给出回复。现在看来,你没有诚意。
因此,以后我不再回复你发过来的帖子了。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6 日 - 删除第1686楼(回凌楚风):

基徒教骂佛教是一直以来的事,佛教的反击一下,你也不必就那么“友邦惊诧”。你去找找网上的文章,看看是基督教骂佛教的多呢,还是佛教的骂基督教的多?
基督教有许多系统的贬佛的文章,比如香港龚天民牧师的文章。
佛教呢?你找个系统的贬低基督教的文章看看?
一味的和稀泥,并不显得自己就公正客观了。
========================================================
本来不屑再理你,但是你却没完没了!
你说:“佛教呢?你找个系统的贬低基督教的文章看看?”
这还用找吗?
你的帖子就几乎全是大骂基督教的!这个不用说了
只看你昨天下午连续转贴的东西:

第1630楼:
方舟子·《原教旨基督教是极毒教》
第1632楼:
一个佛教徒眼里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关于耶酥基督是大梵天王,基督教天堂是初禅天的论证为:
第1634楼:
小议华人基督徒的宗教信仰
在这种狂热激情的引导下, 华人基督徒群体在附会圣经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极端性。
第1641楼:
文章提交者:凌楚风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密宗有一个说法:当年他们有一个小沙弥跑中东去传教,结果被人钉死在十家架上。
..................
..................

看来你不止无知、无能、无赖,还很虚伪!
再次申明:这里不欢迎你!知趣的话就不要再来丢人现眼!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6 日 - 删除第1691楼:

有逗乐的小丑来表演一下,算是调节一下大家的情绪
但是不逗乐的小丑就不要来恶心人了!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6 日 - 删除第1908楼:

凌楚风:
你是以痞子、无赖“取胜”是不是?!
我已经多次回击你了,还在这里恬不知耻!
..........................
..........................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6 日 - 删除第1937楼:

“我只是慕道者。我觉得基督教的道理比较明白,而佛教的道理则似乎包在一层什么东西里,很难理解。我向佛教徒请教,不可以么?!
对别人的观点,我表示理解或不理解,接受或不接受,不可以么?!
能够让我理解、接受的,是道理说得明白;不能够让我理解、接受的,是道理说得不清楚,或者有明显的错误。”

这是一个对佛教基本理论有困惑向网友请教的主题帖
有基督徒参加进来辩论,这在情理之中
就像欧洲的“沙龙”,作为楼主,我不参加辩论,
除非有回帖直接问到我
除非我发现回帖中有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对于辩论双方,这个主题帖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
自己无知、无能,不要归咎于平台

第1947楼:
大俗话:
硬的怕横的
横的怕不要命的
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

辩论也是一样:
讲理的怕讲歪理的
讲歪理的怕不讲理的
不讲理的怕不要脸的

对于不要脸的
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只有一个字:滚!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6 日 - 删除第1956楼(回纯化水):

咦?1947和1948楼可不是配合啊。我绝对可以作证:俺没跟某人事先商量,俺不觉得有必要商量这种事情的。
对吧?楼主?
^_^
=======================================
如此愚蠢的问题你也值得问两遍!
1948楼是回复1947楼的吗?!
若是“配合”,用得着同时发出吗?!
何况“时间倒错”,明显是系统的问题!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7 日 - 删除第2023楼:

生存权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用现代的观点看佛教

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我们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自传的谈论中,他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我们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一名佛教徒,那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一名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里的情况的差异。

在欧洲,总的说来,对于佛教的看法是:佛教是非常先进、非常理性和非常复杂的。所以,当我来到新加坡,发现这里的许多人认为佛教是过时的、非理性的和与封建迷信过从甚密的宗教时,着实使我大吃一惊。这种态度是阻挠人们了解佛教的两种态度之一。另一种态度则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认为佛教太深奥、太抽象,以至于从来就没人理解过它。这就是我所说的“看法”这个词的意思。因为以西方人的观点看,佛教是一种形象;而以传统的观点看,佛教又是另一种形象。在真正能够了解佛陀的教法之前,人们必须改变心目中预先抱有的“消极佛教”的形象,之后才谈得上形成一种关于佛教的实事求是的观点。 西方人欣赏佛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不为文化所限制,不为任何特定社会、种族或民族所限制。有某些宗教是受文化限制的,比如说犹太教。佛教则不然,所以历史上有印度佛教徒、泰国佛教徒、中国佛教徒、斯里兰卡佛教徒、缅甸佛教徒等,而将来会有英国佛教徒、美国佛教徒、法国佛教徒等等。因为佛教不囿于文化,它很容易地从一种文化流向另一种文化。其原因是佛教的重点是在内心的修持,而不是表面的实践。它的重点,是在你进化发展自己精神的方式方法上,而不是在于你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或留什么发型。

我要谈的第二点,是关于佛教的“实用主义”或者说“实际性”,和关于佛教“正视问题”而不搞形而上学的这个事实,以及佛教识别具体问题并用具体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在这一点上,佛教又与西方功利主义的思想相契合,即,如果某个东西实用,那就用它。这是西方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的重要部分。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在《Culamalunkya》经里表达得很清楚,经中佛陀用了一个受箭伤者的譬喻:这位受了箭伤的人,不是先让人替他把箭拔出来,而是想先四处打听清楚是谁放的箭,箭是从什么方向射来的,箭头是骨制的还是铁制的,箭杆又是用哪种木头做的---这个人被用来比喻那些想知道宇宙的本原、世界是否是永恒的、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那些人,在不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他们是决不会去实践一种宗教的。可惜,这些人在得到他们提出的所有这些不恰当的问题的答案之前,只会像那位中箭者一样白白死去。这一点展示了我们所说的佛陀“实际的态度”。他对问题的优先权和如何处理问题论述颇多。如果我们老问这些错误的问题,那我们在开发自身的智慧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的,因为这完全是一个优先权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位的任务是解决“苦”的问题。

正因为佛陀认识到这一点,才说我们用不着去猜测世界是否是永恒的---我们胸口上所中的,恰好就是这支箭!这一点,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停地在根据优先权做出选择。譬如说,我们在炉子上煮豆子时,决定同时打扫房子的卫生;而当我们打扫卫生时闻到豆子烧糊了,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继续打扫房间呢,还是把炉子上的火关掉以保全豆子?同样,如果我们想得到智慧,我们必须认清事物的轻重缓急。这一点,在上面受箭伤者的寓言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我要谈的第三点,涉及佛陀所教诲的通过实践来验证的重要性。在《Kesaputia》经中佛陀对迦摩罗人的建议阐明了这一点。迦摩罗人的情况和我们今天暴露在众多的教法之下的情况很相似。他们找到佛陀后问询道:世间有如此多的老师,他们个个都宣称他们的教理是真实的,而怎样才能够知道到底谁说的是事实呢?佛告诉他们:不要仅仅由于某种权威而接受任何事物;不要因为这种东西碰巧被记载下来而去接受它;不要仅仅因为对老师的尊重而去接受任何事;不要因为道听途说或某事听起来有道理而接受任何事;而是要去验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检验所听到的事情。当自己知道某事是有害时就摒弃它;而当知道某事是有益,可以使人幸福和平静时就去做这件事。佛陀建议,一个人得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去验证所听到的事。在佛给迦摩罗人的建议中,我认为,佛是在说,我们要把自己的脑子作为一个“试管”。我们自己也可以领会到,当心中有贪嗔时,它们会让我们受罪、痛苦和不得安宁;而当贪嗔从脑子里消失时,会使人感到幸福和安宁。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简单实验。这一点很重要,佛陀的教诲目的就是要见效。所以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进行这种实验,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意识到佛陀教法的真实性,并用自己的经历去验证它,我们就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到那时我们才真正能够说,在开悟的道路上,我们有了进步。

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的方法和科学上处理知识问题的方法是惊人地相似。佛强调客观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佛陀获取知见的钥匙。正是用“观”,才得出了四圣谛之第一谛---“苦”。而在佛陀之路的最后阶段也是“观”实现了“苦”的完全终结。所以,在佛陀之路的开始、中间和结束,“观”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同客观观察在科学传统中的作用是相似的。科学传统教我们在观察一个问题时,必须形成一个特定假设的总体理论。在四圣谛的教法中,我们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在这里,总体理论是“万事皆有其因”,而特定的假设是:“苦的起因是由于‘贪’和‘无明’”。而这个事实是可以用实验来证实的。在四圣谛中,这种实验的方法就叫做“道”,可以证实第二谛“集”和第三谛“灭”。因为通过修道,一个人可以戒除贪和无明;而通过戒除贪和无明,一个人即可消除痛苦。正如在科学上一样,这个实验是可以重复的,因为不仅佛由此脱离了众苦,而且所有遵循佛道的人都脱离了众苦。所以,如果我们近观佛陀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佛的方法和科学方法是非常相似的,这一点也引起了西方的极大兴趣。

现在我们能够明白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出那样的评论了。往下我们会更清楚为什么爱因斯坦的话不会像刚开始那样让我们吃惊了,因为我将谈谈佛教的分析方式。如果我们看看佛教获取经验的方法就会看到,其分析法运作得清楚明了。佛教的“经验”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客观的,一是主观的;换言之,即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我们观察者本身。佛教以其在哲学和心理学上的分析方式而著称。佛陀将经验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最基本的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此五蕴又可依次分为十八界,再进一步分为七十二品,这种方法就是拆分法。我们并不满足于对经验只有模糊的概念,而是去分析它,探索它,把它像我们将马车拆为轮子、车轴一样拆分开来,这样做是为了解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例如,当我们看见一朵花,听见一段音乐,或遇到一位朋友,所有这些经验都是合成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析法,而此法在现代科学和哲学中来说是一点也不陌生的。我们发现在科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分析法;在哲学中,此种分析法的传统运用得最好的可能要算伯特兰·罗素了。有些研究成功地比较了罗素哲学和佛教的阿毗达磨(译为“对法”或“论”)中。所以,在西方科学和哲学中,我们发现了与佛法分析法极其相近的特点,这一并不陌生的特性也将大量的西方思想家和学术界人士吸引到佛教中来。在心理学上,佛法以诸如对感情、意念、习惯等的分析,让心理学家们也倍感兴趣。他们现在正转向佛教,以求获得对他们自己的学科有更高层次的见解。

人们对于佛教和各项科学与佛陀教法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们对现代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兴趣,在最新实验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的启发下,达到了顶点。在量子物理学中,我们发现,佛陀不仅预见了科学上的观察、实验分析的研究方法,而且还具体地暗示了量子力学最近研究才发现的关于人和宇宙实质的一些结论,譬如思想的重要性。不久前,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评论说,宇宙的确就像一个伟大的思想。《法句经》中说“心为法本”,思想是所有精神状态的缔造者,物质和能量是相对的,思想和物质并无什么截然的划分。所有这些暗示都正不断地为科学的最新发展结果所揭示。

所以,现在在西方发生的情况是,学术界、心理学家、科学家们都从佛教中发现了与现代西方科学思想的基本信条相协调的传统。除此之外,他们发觉,佛教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他们发现,虽然科学方法和科学发现极其类似佛教的方法和发现,但他们在科学上还找不到途径或方法去成就内心世界的转变。他们有建造更好的城市和高速公路的方法,却没有任何制度使他们能“建造”更好的人民。所以西方人正转向佛教,把它作为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各方面都极其相似,而又超越西方物质主义和西方科学传统局限性的一种古老的宗教传承。
==========================================================
嗯,转贴这样的资料,可以展开讨论,比混混们胡搅蛮缠好多了。
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文章作者比较幼稚:

先说说爱因斯坦的宗教观

爱因斯坦说:
“荣耀而高超的上帝之灵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察觉的微末细节上显示他自己,我对之衷心赞佩,我的宗教信仰由此构成。我深信有个高超的智能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当中,这构成了我对上帝的信念。”
“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可是没有宗教的科学却是无法前进的”。
“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找到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不过他所说的上帝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他又对此做了解释:
“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照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斯宾诺莎)。”

简言之,爱因斯坦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但是他又说(科学家的)“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
然而,这个“高超的理性”到底是什么性质,他并没有讲出来。
因此,我认为,他的宗教观是不确定的。
其实这个问题同这里的讨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无论基督教的上帝还是佛教的佛,都是“人格化”的。

好,下面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1. 关于“文化限制”
作者说,佛教不为文化所限制,这没错;但是基督教同样“不为文化所限制”

2. 作者谈的第二点,是关于佛教的“实用主义”或者说“实际性”,但是他把它落实到“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位的任务是解决“苦”的问题。”这就令人费解了。

3. 作者谈的第三点,“涉及佛陀所教诲的通过实践来验证的重要性”,但是他又把它落实到“我们要把自己的脑子作为一个试管”,同样给人南辕北辙的感觉。

4. 作者接着说,“佛陀的方法和科学上处理知识问题的方法是惊人地相似。佛强调客观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佛陀获取知见的钥匙。正是用“观”,才得出了四圣谛之第一谛---“苦”。”
他忘记了,观察到苦,只是最初的一步,释迦牟尼的觉悟是通过远离人世的冥想获得的。

5. 接下来,作者讲“佛教的分析方式”。但是他把它落实到“佛陀将经验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最基本的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此五蕴又可依次分为十八界,再进一步分为七十二品”,这同科学的分析方式似乎沾不上边。

6. 至于说“佛陀不仅预见了科学上的观察、实验分析的研究方法,而且还具体地暗示了量子力学最近研究才发现的关于人和宇宙实质的一些结论,譬如思想的重要性。”,就更不着边际了。


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从哪里转贴过来的,作者又是何许人也?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7 日 - 删除第2028楼:

搜索“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只有这一篇文章
搜索“用现代的观点看佛教”,只能找到佛教网站转贴的,找不到原始出处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8 日 - 删除第2075楼:

主帖发出后补充的5个问题:

6. 第255楼:
中午刚看了“科技之光”
关于神经药物的

常见的兴奋剂,可以使服用者出现理想实现的、成功的幻觉
出现自由的、超越自我的幻觉
神经药物也是这样

研究证实,僧侣的“沉思”也有这样的效果

那么,从生理学上能否这样解释:
释迦牟尼长期在菩提树下沉思,就产生出超越自我的幻觉
他“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于“红尘”的理想世界
这就是佛的“莲花世界”
(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请佛教徒包涵。这只是我对释迦牟尼从“感苦、悟空”到发现“极乐世界”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猜测。)
============================================
7. (神民永不羞愧在第652楼提出的问题):
历史上基督教科学家引领了整个科技发展:牛顿、笛卡尔、发明疫苗、天文学、诺贝尔等等
历史上基督教君王和总统引领了政治发展:华盛顿、伊丽莎白、富兰克林等等以及欧洲各国君主
历史上基督教神学家带动了整个社会教育:剑桥、哈佛起身都是神学院
你既然是佛教徒,那么请你举例佛教对中国历史和现在有什么贡献?
佛教到底做过什么好事,让你这么死心塌地的把同胞往这个里面领???
凭着良心和历史事实说说!
这些可都是确确实实的事吧?
请说!
================================================
8. 第561、593楼:
信徒做祈祷,这个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一样。
不过为什么现在许多商店里都供着观音菩萨的雕像,却不见有供基督像的?
注意:是说商店
难道基督徒做生意不祈求上帝保佑“发大财”?

我的意思是:
祈求生活富足没有问题,做生意出现了麻烦、祈求顺利也没有问题,但若是把神当作“财神”,终日祈求发财,神必不悦了。
现在商店里除了供“赵财神”之外,关羽也是当作财神供的,观音也是当作财神供的
这都是贪欲的表现
================================================
9. 第594楼:
情感,一般情感,以及两性爱情
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都反对夫妻之外的性关系,视为一种罪行
而对于情感、爱情本身,基督教与佛教的看法有没有明显的不同?
我看的经文不多,请在这个问题上有了解的朋友给讲解一下
==========================================================
10. 第2073楼:
在主帖的第4问,谈到大乘佛教的“善”的观念
这里再深入地问一问:
对于基督教来说,神是万物的创造者,神爱万物,并且教导信徒爱他人、爱万物,这很好理解
对于释迦牟尼的佛教思想来说,看到的是苦,悟得的是空,是无常,“善”似乎无从说起了
大乘佛教既然还尊崇释迦牟尼为教祖,这个“善”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不要说“自己觉悟了还要救度他人,此为善”,因为你觉悟的是空、是无常,而不是生活的美好
观世音只是个菩萨,但是她在一般佛教信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佛,这就是因为她“救苦救难”。对于一般佛教信众来说,这个“救苦救难”主要不是救度,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帮助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9 日 - 删除第2093楼 再补充一问:关于欲望

11. 生理欲望是生理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发生的根源,决定着行为的目标
精神欲望是精神行为发生的根源,决定着行为的目标
而执着则保证比较复杂的行为的成功

无论基督教还是世俗道德观,都不否定欲望本身,只是否认贪婪
而佛教却否定欲望本身,也就是否定现实生活本身
这是不是违背自然?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9 日 - 删除第2105楼(回海华沙):

基督教,道教,佛学,我认为都是正道,何须相互攻击?大家完全可以站在不同角度相互探讨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聊聊天,散散心,岂不一大乐事?
============================================
我在前面说过
我最不理解、最不相信的就是砌墙派

“大家完全可以站在不同角度相互探讨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聊聊天,散散心,岂不一大乐事? ”
——这在哲学上可以
但是在宗教上不可以
不要说“包容”
同时信仰多个互相抵触的宗教,还是信仰吗?
神不是人的仆人,越多越好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29 日 - 删除第2295楼(回creth):

停云西风
宇宙间或许存在外星人
但是几率非常之小
=======
外星人是必然存在的:

摘引:根据研究生命起源的人们所作的工作,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设想有一颗行星和我们地球的情况基本相似,那几乎肯定会产生生命。我们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地球是生命能存在的唯一行星。火星太干燥又缺氧,金星太热,水星也一样。除此以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的温度都接近绝对零度,并围绕着以氢气为主的大气层。但是,其他的太阳,即天文学家所说的恒星,肯定会有像我们地球一样的行星。因为宇宙中恒星的数目极其庞大,所以存在着产生生命星球的这种可能性是肯定无疑的。仅我们的银河系就有1000亿颗恒星,况且在宇宙中还有30亿个天河,即银河系。因此,我们所知道的现有恒星数目估计约有30亿×1000亿颗。

虽然在已经产生生命的某个地方,可能只有1%会发展成高度复杂有智力的生命形态,但是行星的数目是那么庞大,有智力的生命必然是宇宙的自然组成部分。 --摘自 Anthony Michaelis ;Are There Strangers in Space? ;from The Weekend Telegraph
====================================================================
问题不是这么简单,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考虑

多年前我读过的一篇关于生命起源的论文介绍说:
生命产生需要多方面的极其苛刻的条件
这些条件,地球恰好都具备了
而地球恰好具备了所有这些条件的概率,从天文学上讲,几乎等于零
可惜这篇论文现在我找不到了


再转引一节相关的论述:

概率问题
地球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使用了已发现氨基酸的不到五分之一,而这些氨基酸种类又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按照随机产生的概率计算,即使生成一个很简单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也许要远远大于可能性的次数才能随机产生,其自然概率也是小到几乎不可能出现。

原始大气成分
上述描述论及原始大气时,提到是一个缺氧的环境。这样地球就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DNA,RNA及蛋白质没有存在的空间。假如有氧气存在,其强烈的氧化能力也会破坏蛋白质等有机分子。

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矛盾关系
上述解释在产生DNA/RNA遗传物质的时候只是一笔带过。然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存在严重的依赖关系。没有蛋白质的参与无法完成DNA/RNA的复制和组合,没有DNA/RNA携带的信息,蛋白质也就无从产生。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2]说:“惟独这两种分子共同发挥作用,生物才可能在地上生存。”可是这套百科全书指出,这两种分子怎么会彼此紧密合作,“在生命起源方面”仍然“是个关键性的哑谜”。而目前解释此一矛盾的理论,较为人所知的是“RNA世界学说”。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3 月 30 日 - 删除第2306楼:
(宇宙与地球
http://www.cclw.net/gospel/explore/yiweiyixue~/htm/chapter08.html


地球的独特生态条件

  如果我们回头来看看地球,就不能不承认它实在是一片得天独厚的、无与伦比的、可供我们生活栖止的乐土。由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习惯于认为我们所享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我们观察过其它星球的状况之后,就知道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一个极其难能可贵的特例。因为并不是个个星球都具备与地球相似的生态条件。在所有这些条件中,只要有一、两项出偏差,人就活不成了。首先,太空中的恒星多种多样,并非所有星体都适于培育生命。所幸太阳不是一颗红巨星,或白矮星,或中子星乃到黑洞之类,而是一颗中等大小,并正处于中年的黄色恒星,适于为地球提供适度的光和热。而在太阳系中,地球又恰好处于一个适中的位置,太近太远都不相宜。如果地球距太阳近一些,如水星和金星,则太热,任何生物都不能存在;如果地球距太阳远一些,如火星,则太冷,其表面永远处于冰冻状态。而且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也长短适中。以自转周期而论,如周期太长,如水星,则其向阳面长期暴露于日光之下,灼热如火(摄氏四百度以上),背阴面则长期不见阳光,酷寒似冰(摄氏负一百七十三度)。如自转周期太短,则因转速太快,海水将大量向赤道一带集中,低纬度地区将有大片陆地被海水淹没,剩余的陆地也将受到强大的潮汐浪涛冲刷,百物不生。高纬度地区则将有大片海床变为陆地,由于缺水,大片陆地将变为沙漠。而且如果地球的自转过快,地面的风速将造成灾难,例如木星的自转周期为10小时,其表面风速即达每小时两千公里以上,令人闻之色变。因地球之自转轴向一侧倾斜,地球之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并不一致,有约二十三度半的倾角。此倾角如太小,地上将无四季寒暑之分。如果倾角太大,则季节温差将过分剧烈,而且大部分地区将是夏季永昼,冬季永夜。现今由于交通技术发达,人们往往觉得地球似乎太小了。如果地球大一些岂不是有更多空间和资源以供人类享用?殊不知地球的大小也不是任意的,太大太小都成问题。如果太小,例如像水星那么大,则因其重力不足以防止气体的逸散,其大气乃逐渐散失,空气散失之后,水也将随之气化而消失,失去空气和水,生命即不能存在。如果太大,例如像土星那么大的固体星球,则其重力将使人体重逾千斤,这样人体将不能支持本身的重量,首先心脏就不可能在如此巨大的重力下维持血液循环。总之,人和动物都不可能生存。

  

地球大气层的妙用


 地球表面为一层大气所包围。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净尽。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示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则恰恰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这一散射对人的视觉非常重要。它不但使天空呈现明亮美丽的蔚蓝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变得柔和均匀,使人获得均衡的视觉。否则,地面景物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明暗对比将过分强烈,难以形成清晰的视像。天上则除眩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个天空背景无论昼夜都将是一片漆黑,既无苍穹碧落,也无良辰美景,举目所见,唯有黑白分明。

  地球的周围有相当强的磁场(据控测,并非所有星球都有同样的磁场),可使地面生物免受太阳粒子流的伤害,并在大气层的高空形成一电离层。大气高空的电离层和臭氧层对来自太空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否则,过量的电磁波将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大气层虽能屏除绝大部分的电磁波,但却容许可见光通过。须知可见了光也是电磁波段。是宽广的电磁波谱中极为狭窄的一个波段。由于人的视觉细胞对这个波段敏感,乃成可见光。频率高于或低于这一波段的电磁波则一概不能为人的视觉细胞所接受,故不可见,但其为电磁波的本质与可见光并无两样。但大气层对一般电磁波有如一堵难以穿越的厚墙,而唯独对可见光却如明净的玻璃,网开一面,畅通无阻。这在地球物理学上称为"可见光窗口"。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因为如果没有这一奇特的窗口,大气层将对所有电磁波一视同仁,一概隔绝,则地面将成一片黑暗世界,不见天日。一切生命现象将一概化为乌有。对于频率较紫光略高的紫外线,大气则只将其大部分吸收,却容许少量通过,这一点也有重要意义。过多的紫外线会伤害眼睛和皮肤,并引起癌变,但少量紫外线则 人体所必需。否则,人体的固醇类将不能转化为维生素D,因而导致软骨病,而且儿童也不能正常发 育。近年来由于过量使用人为的氟烷化合物(冷媒),以致臭氧层受到污染破坏而出现破洞,于是人类健康立即感受威胁。足见地球生态环境平衡状态之精细及不容恣意干扰。

  大气层对地面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温室效应,可使地面温度保持和暖而且稳定。同时,一定强度 的大气压力是使地面水在常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必要条件,故大气层的厚度必须适中。如果大气层太稀薄,保护作用不足,地表热量易散布失,以至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而且气压太低,将使地面水在常温甚至在低温下即持续沸腾不已,直至全部气化而消失,地面所有动植物均将因缺水而死。反之,如果大气太厚重,则过高的气压非人和动物所能耐受,而且过强的温室效应,也将使地面温度持续上升而危及动植物的生存。

  为满足生物对空气的需要,大气的组成也必须调配得当。氧气为多数生物所必需。氧太少,生物将窒息;氧太多,亦对生物有害。且过强的氧化作用,将使地面成为一片火海,甚至金属也会燃烧,故必须用其它不活泼的气体将氧气稀释。地球大气的五分之四是氮气,它除了能将氧气稀释之外,在逐渐转为固体化合物之后,又是植物最主要的营养来源,也间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如以其它惰性气体代替氮来稀释氧气,则所有动植物均将因不能合成蛋白质而通通死灭。除氧和氮之外,大气中还必须有适当浓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太少,则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势必枯死,动物因无碳水化合物为食,也不能生存。如二氧化碳太多,也将使动植物不能呼吸。且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温室效应,过量也将使用地面温度失控。就目前所知,在太阳系中,并无任何其它星球具备与地球类似的大气层。水星和月球一样,因其重力太小,现在已无任何空气存留。金星大气则过于浓重,其气压相当于地球之九十倍,这样高的气压,显然非人类所能耐受。且其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又有浓烈的硫酸雾,其酸度可侵蚀金属,更不必说生物了。火星大气中几乎没有氧和氮,二氧化碳则占百分之九十四,完全不适合动植物呼吸。木星和土星大气之表层则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氢,其余为氦,稍向深层则有甲烷、乙烯和氨等,都是有毒气体。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大气成份尚未完全确定,估计除氢和氦之外,尚有更多的四烷和氨之类。冥王星之大气主要为氖和甲烷构成。总之,所有这些星体的大气一概不能容许生物存在。

 

地球和水


  除了有适宜的大气之外,地球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优越条件是它有极其丰沛的水。地球表面七成以上为水所覆盖。水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江河湖海是生命的温床。而且水有最大的比热值,海洋和湖泊是巨大的天然恒温调节器。水与大气配合,使地面有适中而且均衡的温度 。这是生物存在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在整个太阳系中,没有任何其它星体具有像地球一样丰富的水。水星和月亮因为没有大气,所以也没有任何水分留存。金星和地球大小相差无几,距太阳只比地球稍近。但因它没有海洋来缓和高温,并吸收多作的二氧化碳,致使二氧化碳越积越多,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则使温度持续上升,因而从岩石中蒸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使金星表面温度高达摄氏六十度以上,连岩石都烧成暗红色,使整个星球有如火的炼狱。

  火星的基本条件与地球也很相近,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二分之一,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又八个月,自转周期为二十四小时三十七分,几乎和地球一样。它的自转轴也有二十四度的倾角,所以它的季节变化也和地球相似。它也有大气层。乍看起来,火星最有可能和地球一样孕育生命。早期的天文观察者如意大利人沙帕莱利和美国人劳威尔,都"看到"火星表面有特殊的网纹,而且据说这些网纹有季节性颜色变化。这些网纹的型式不像天然的河流,所以他们推断这些网纹是沿岸长有植物的运河。由于这些运河的规模极其庞大,若无极其高超的技能,绝不可能从事如此巨大的水利工程,所以他们推断火星上必然存在着智能高超远过于地球人类的高等动物。于是"火星人"之说乃喧腾一时。他们认为这些运河是火星人引两极的冰雪水进行灌溉用的。但不久之后,这些设想便彻底破灭了,因为人们终于发现火星上也几乎没有水。因为火星太冷,即使有若干水份,也只能凝结在地面下的永久冻土层中。而且因为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不足以保留所有气体,较轻的气体如氢、氦、氧、氮等早已逸散殆尽,只剩下较重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之类,其总气压只相当于地球大气压之千分之七。在这样低的气压下,即使温度为零度,水也会沸腾不已,直至全部气化。所以火星表面上根本不可能有液态的水存在。既没有江河,也没有湖海。甚至两极的白色"冰帽",也主要是凝固了的二氧化碳(乾冰),水分极少。一个没有水的世界,不但不可能有任何高等动物,即使是单细胞的菌类也难以存在。而且由于空气稀薄,温室效应微弱,又没有水的调节,故火星的昼夜和季节性温差极大,空气的剧烈热胀冷缩,导致气压的急剧升降,进而引发连绵不断的强烈风暴,风速高达每小时三百二十公里,更因没有水和植物的保护,故暴风起处,飞沙走石,沙尘蔽空。火星之所以总是呈现火红色,就是漫天的沙暴所致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即使最原始的生命也难以立足,更不必说人类了。近来据太空探测器就近探察,火星表面除了散乱的陨石坑和少数高峻的山峦以外,大部分是沙石遍地的荒原,根本不存在任何河流。那些所谓"运河网纹",不过提供了一个具体例证,说明在所谓"科学观察"中,人们的主观想像会造成什么样的错觉。

  

其它行星的状况和地球的独特性


 在火星轨道之外的行星,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前四个都是体积巨大的气体星球,它们都没有固体表面可供生物立足。它们的密度都很低,例如土星的密度即低于水。冥王星很小,质量只相当于地球的千分之二,可能只是一个大冰块。这些外行星因距离太阳实在太远,其它条件姑且不论,仅仅那个极度的低温(摄氏负二百度上下)就足以排除任何生物存在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中,并无任何其它行星具备可以和地球相比的生态条件。有些学者认为,即使是在其它星系当中,地球的生态条件很可能也是独一无二,可见地球的条件是多麽难能可贵了。

  一件事的成功,如果包含了太多的"恰巧",人们就有理由认为此事并非纯粹出于偶然,而是出于某种有意识的安排。以掷骰子为例:如果只掷二、三次,有时偶然会出现点数相同的情况,但如投掷的次数多了,则各个点数出现的机率必逐渐互相趋近,各约占总投掷数六分之一。如果某人连掷七、八次,每次都得六点,那你就有理由怀疑事出有因,如果他连掷二十次仍然每次都得六点,那你就必然会想到不是他的骰子有玄机,便是他的手法有奥妙,或兼而有之,决不会相信只是出于偶然,为了使地球具备容许生命存在繁衍所需的条件,要比一粒骰子连续出现二十个六点何止困难千万倍!难道你能认为它是事出偶然吗?

  我们且以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逻辑线路为例。要得到一个合用的逻辑线路,必须先根据特定要求进行原理设计,然后根据此设计选配的各种合用的元件,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任何元件的缺陷或装配的错误均将导致整个线路失效,更不必说任意胡乱选料或装配了。装配完成之后,还必须进行测试和精细调整,以确保全部装配无误,并将各个变数都设定在最佳值上。否则,即使装配完全正确,线路仍然不能工作。人们越深入研究地球的生态条件,就越发认识到它确实是经过精心设计,并经过精密调整的,否则它就不可能如此恰合生物存在的需要。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模拟设计,另外设计一个"人工地球"。由于地球生态条件所涉及的变数是如此之多,而每个变数的变化范围又是如此之大,所以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选择各个变数的最佳值,而是任意在各个物理变数所许可的范围内随机设定,则这个"人工地球"能容许生物存在的机率微乎其微,实际上几等于零。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4 月 2 日 - 删除第2365楼:

太让我失望了!

本主题帖的主帖就本人对佛教基本理论的困惑提出了5个问题
主帖发出后,又追加了6个问题
共有11个问题,向佛教徒请教

只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而不是什么高深的教理问题
不是只有“高僧大德”才能解答的问题

只有明白了得以立教的最基本的理论,才有可能确定信仰吧?

遗憾的是,到现在已经有2千多条的回帖
正面地回答这11个问题的,却只不过3、5条而已!
而这3、5条回帖的解释也多是偏离了问题的本意

大批的回帖竟然是无理取闹、要把讨论搅浑的!
还有许多毫无针对性地把一些佛教文章转贴过来占据页面的!

一个严肃的宗教讨论主题帖,被弄成这样
太让我失望了!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4 月 3 日 - 删除第2389楼(回sjxm):
希望楼主把讨论的结果再写一个帖子。方便猫友们学习
==========================================
多谢对本主题帖的重视!
可以看第1楼到第5楼的主帖和续帖选贴
还可以去看贴库网的去水帖
http://tieku.baiso.org/261218/1.html

想要把讨论做一个综合叙述很困难
因为,前面说了,正面解答主帖所提出的问题的回帖不过3、5帖而已
也就是说,讨论并没有真正展开

在基督徒与佛教徒双方的辩论中
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但是由于并非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就很难把它们整理出来
再说这也不是本主题帖的立意所在
========================================================
第2390楼(回林牧恩):
个人浅见:佛教是非唯物-亦非唯心主义,而是心-物合一主义。
===========================================
唯物唯心是一般的说法
可以换个说法:佛教认为物由神(佛)创、还是神由物生?
======================================================
第2391楼(回林牧恩):
对于释迦牟尼,一个逝去2500年的人来说,我们无法准确的了解他,何况是个圣人--智者。
人皆有善念,释迦牟尼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大乘佛教的“善”的观念,和儒教的善,是一个交集一个融合。“空”转化为“善即是人类无极思考的精神回家,即是回归人性---达到至善。佛教的根本特点是心--物主义。
==========================================
释迦牟尼静修于山林,在菩提树下觉悟,是没有“善”的观念的,起码是不注重善行的。
大乘佛教的“善”的观念,是受儒教的影响产生的?
=========================================================
第2392楼(回林牧恩):
人在探索人生哲学的道路上必经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非分明 第二境界:无所谓是非 第三境界:仍是有是有非 。就是佛学上印证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非山,见水非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一境界是本性的善 第二境界很危险 第三境界是智慧的善,即是真善美。
=====================================
脱离了现实世界做思考,是不是形成了一个概念圈子?
========================================================
第2393楼(回林牧恩):
个人浅见:根据佛家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度----(他的箴言可以活用于人的日常生活中,至少能够使人平静安详),可知释迦牟尼的思想至少不全是幻觉。
=====================================
这只是我对释迦牟尼从“感苦、悟空”到发现“极乐世界”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猜测。
==========================================================
第2396楼(回林牧恩):
个人浅见:一种假想,佛教的精髓在于其高深的哲学。而哲学覆盖了科学。而近代科学,相对与未来,还是初级阶段。西方的科学和他的神学刚好在近代一个时段来相适应,所以得以蓬勃发展。谁能保证佛教在未来不与未来的科学同飞呢?
=====================================
关于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
有许多论著可以找来看
=========================================================
第2398楼(回林牧恩):
信徒做祈祷,这个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一样。
不过为什么现在许多商店里都供着观音菩萨的雕像,却不见有供基督像的?
注意:是说商店
难道基督徒做生意不祈求上帝保佑“发大财”?
—————————————————————
因为,基督教徒很容易理解基督教根本教义。而佛教徒大部分都难以理解佛教的真髓----高等哲学。
所以,就流于肤浅,故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认为佛教就是保佑发大财的。
======================================
嗯,这是个重要原因

不过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宗教面对的是大众
倘若成为象牙之塔,宗教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
=========================================================
第2408楼(回林牧恩):
我认为,人在探索人生哲学路上必经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非分明 第二境界:无所谓是非 第三境界:仍是有是有非 。就是佛学上印证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非山,见水非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
....................
======================================
这本身是佛教的思维方式
而且无法解释“释迦牟尼静修于山林,在菩提树下觉悟,是没有“善”的观念的,起码是不注重善行的”
==========================================================
第2410楼(回林牧恩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佛是神的优秀儿女
======================================
那么佛为什么否定神创造的这个世界——否定现实生活——呢?
==========================================================
第2413楼(回林牧恩):
“释迦牟尼静修于山林,在菩提树下觉悟,是没有“善”的观念的,起码是不注重善行的”,应该是这样,因为当时他正处于第二境界。后来当他进入第三境界,然后稳定下来以后,他就成了佛--觉悟者,因为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发源于同一个本源的。包括人类,大家都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爱大家也是爱自己,爱自己也是爱大家,于是就达到了至善。类似与孔子的仁爱,爱人。在佛教的原创定义里,释迦牟尼是佛孔子也是佛,于是他们的思想和同了,形成了中国的佛教。
=======================================
释迦牟尼是在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的,而不是“后来”
=======================================================
第2417楼(回林牧恩):
我认为佛-释迦牟尼的思想在成熟定型以后,是肯定神创造的这个世界——肯定现实生活。
比如,我记得一个故事:好像是在某个关键时候,释迦牟尼运用他的思想说服了两个国家,停止了一场无谓的战争。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否定神创造的这个世界——否定现实生活。

离群索居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痛苦的独立思考是哲学家的显著特征之一。
也就是说,有时候给人印象似乎是否定一切,但再往前行是肯定一切的。可能一段时间的避世和否定现实生活,是佛家的自修方法,而高僧大德则大多是悟到了佛教的真谛-从而为人间做好事了。

我觉得真的佛教,并不是死书,而是活书。释迦牟尼是一个引导型的老师。一个悟到人类本源,自身本源的人不会忘本,所以我相信佛的本义肯定不是否定神创造的这个世界——否定现实生活。
=================================
释迦牟尼感的是苦
悟的是空
==========================================================
第2421楼(回林牧恩):
时间有限,以后再探讨。很高兴有如此深度的探讨,谢谢。再会
===========================================
嗯,给我的感觉,你是本主题帖中佛教方面第1位认真思考主帖和续帖提出的那些问题的人
欢迎再来
========================================================
第2444楼(回2462025):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麼?
  佛教的教典之多,乃是眾所週知的事,所以到今天為止,尚無法硬性地指定那一部或那幾部是代表性的佛經,在中國之所以有許多宗派的出現,大體上是由於所宗經論的立場不同而產生。
  不過,佛教的教理,有一個基本原則,那也是釋迦世尊對於宇宙人生的特別開悟,悟到一個緣生的道理。
  所謂緣生,就是因緣所生,也就是由於各種關係的結合而產生各種的現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夠形成為文章,能夠達到讀者的手裡,能夠使得讀者明白一些有關佛教的問題,這中間的關係(因緣),看來簡單,實際則複雜之極;文字的來源及修養,知識的累進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熱忱及見解,加上文具的製造及運用,文稿的檢字排版及印刷,郵件的寄發及傳遞,最後還得有讀者自己的興趣知識及精神,才能完成一篇文章從作者到讀者之間的任務。這種關係(因緣)的舉例,尚是粗淺而明顯的,若要更進一步的考察,每一個關係的單元上,也都連帶著許多的關係,這種關係連帶關係的現象,便是因緣。事物的出現,是由於因緣的聚何合,事物的消失,是由於因緣的分散,這就叫作緣生緣滅。
=======================================
嗯,虽然提出和解释一个概念并不是教理的根本
虽然“缘”这个概念也是佛教专用的概念,而不是通用概念
但是“缘”这个概念的基本意思还是比较明白的
这样才可以展开讨论

此前我已经注意到“缘”这个概念在佛教理论中的重要性
同时对这个概念也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可以补充一个提问
=====================================================
第2445楼:

问题12
关于“缘”
“缘”是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用来解释许多现象。
佛教的“缘”说得有些玄妙,不过在我看来大体上就是哲学上的“关系”这个概念。
作为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哲学家们已经对“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
而佛教的“缘”却一直处于原始状态,明显地偏于“偶然性”和“不可知性”。
那么,同哲学上的深入研究相比较,佛教的“缘”的概念还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
第2449楼:

百科辞典对哲学上的“关系”的解释
======================================================
第2451楼:

逻辑学上的“因果关系”
=======================================================
第2453楼(回伤害右愤8):
最讨厌那种动不动就复制一大篇经文的人。自己说不出道理就不要发言。
=======================================
无知、无能的表现
我反复说过多次了
没有办法
=======================================================
第2454楼(回伤害右愤8):
深入解析佛教国家落后之谜
.........................
.........................
为什么佛教国家政治昏暗呢?
由于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受到不公平待遇,是因为前世自己恶业,必须受报消业。受这种观点影响,佛教国家民众正义意识极为模糊,没有维权积极性,客观上鼓励了恶势力,造成统治阶层压榨民力时鲜少遇到反抗,结果压榨没有止境。象古代柬埔寨,为了建吴哥窟,砍光了森林,破坏了生态,耗尽了国力,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衰败呢?
............................
...........................
=======================================
嗯,这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

13. 因果报应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受到不公平待遇,是因为前世自己恶业,必须受报消业。
这样的观点,会不会使得佛教信众安天信命、正义意识模糊、从而在客观上纵容了丑恶现象的发生呢?
=======================================================
第2456楼(回猫捉老鼠):

佛法玩玩还是蛮有意思的,真正谈信仰的话,我去找神,呵呵
======================================
嗯,犹如玩魔方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4 月 3 日 - 删除第2463楼:

神学哲学家对“人与神的关系”有比较明朗的理解
以科恩、罗森茨维格和布伯的论述为例
................
................
============================================================================
第2464楼(回2462025):

宇宙和生命是從那裏來的?
轉貼自《正信的佛教》.聖嚴.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恒,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
.........................
================================================
1.这篇文章中有近代科学的认识,所以不能够用来解释佛教的最基本的教理
2.“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
这个假设可以成立,但是很难理解——“没有起源”,这比有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解释都难理解得多
3.如此一来,佛怕是更接近“外星人”了

4.“业力”又是佛教专用概念
而且对业力的具体性质、何以产生、何以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都没有解释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4 月 5 日 - 删除第2467楼(回林沐恩):
因果报应跟缘也有一定关系,但佛书上的因果报应和对缘的哲学解释,似乎是一个模糊重合--我不懂得如何用文字表达---或者引用模糊逻辑来表达更加完善。
========================
到底真的有命运,还是人们把不可知的、无可奈何的归为命运,很难讲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倘若一个人过于相信命运,他就很难有进取心,也很难有公义心
所以存在主义始祖克尔凯郭尔特别强调“人是生而自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
==================================================
第2470楼:
“起源”是人类思维无法解开的永久之谜
唯物主义讲,万物自有
基督教讲,万物神造
都不是用逻辑可以解释的

而佛教倘若真的认为物质与精神都是自有
那就加倍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了
==================================================
第2472楼:
当初阿伯拉罕仰望星空
感到宇宙如此有秩序地运行,必有一位主宰者
我觉得这很容易理解、接受
==================================================
第2474、2475楼:
从宏观世界的秩序
到微观世界的秩序
信息
--------------------------------------------------
秩序、信息具有精神性
更应当有创造者
==================================================
第2481、2497楼(回):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身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不承认有什么真如,不承认有什么无明,生命本身就是完美的。
=======================
许多佛教徒喜爱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过概念游戏而已
“本来无一物”,生存还有意义吗?
——————————————————
我觉得这都是后代佛家的牵强附会
有没有原始资料?
==================================================
第2498楼:
A、B向C请教大智慧
C拿来魔方让他们转动
A、B:为什么要我们转动这个东西呢?
C:大智慧就从这里开始

A:我听不懂你的话
C:你是无缘之人
A莫名其妙,就离开了
后来他到一位哲学家那里学习

B也听不懂C的话
但是他决定留下来

几年以后
A成了一位优秀的哲学家
B成了一位玩魔方的高手
==================================================
第2520楼(回风落秋叶):
A、B向C请教大智慧
C拿来魔方让他们转动
..............................
..............................
——————————————————
不合常理
先问为什么要向c请教?
再问为什么要不停的玩几年魔方?
c认为玩几年魔方能得到大智慧?
c的智力很可疑哦。
如此还要去请教,a、b的智力也让人怀疑。
========================
呵呵,有此疑问便是聪明人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4 月 18 日 - 删除第2604楼:

[原创]尝试回答停云西风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文章提交者:释一来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看到你的帖子问佛教理论的,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为了增加效果,专门开一个新帖,欢迎讨论。
  
 
1. 用一句话将最根本的教义表达出来,基督教曰“上帝创造了世界”;
佛教怎样表达?是不是“空”,或者“四大皆空”?
佛教的专业的术语叫:缘起性空。 
  
  
2. 用一句话将神的地位说明出来,基督教的理解,神与世界、与万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创造

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佛教怎样理解?“佛是觉悟者”,他与世界、万物、人类是什么关系?
物质的世界、万物先于佛存在,这是不是一个唯物主义命题?
佛教中,神和人和动物等众生的关系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是功勋品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3. 基督教,信奉神,灵魂可以得到拯救,可以上天堂;
佛教,信奉佛,灵魂不但也可以得到拯救,也可以上天堂,而且还有可能也成为佛。
基督教的神是创造者,主宰者,所以有能力使信奉者的灵魂得到拯救;
佛教的佛只是觉悟者,不是创造者、主宰者,他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佛教信奉者又是怎样成为佛的?
佛教中的佛是老师,是引导者。他的能力来自于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信奉者通过经书理论的指引,践行佛和历代成就者当年走过的路来提升自已。

4. 佛教的“小乘”与“大乘”,教义有很大的不同。
释迦牟尼静修于山林,在菩提树下觉悟,是没有“善”的观念的,起码是不注重善行的。
大乘佛教的“善”的观念,是不是受儒教的影响产生的?
释迦牟尼的佛教,“空”既是根本的观念,也是根本的特点;
把它转化为“善”,佛教的根本特点又是什么?
所有的信仰宗教都吹嘘自已的行为是善,有些甚至把撞大楼和饿死人都称为善。佛教在这方面不是很注重,认为善恶只是一些利益判断,不是升华的根本。当然,在一些低层次的教人好好学做人的书中,也要求信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里的善,是指能理解到“帮助他人会得到他人的回报”这个道理,而愿意去做帮助他人的事。


5. 佛教称人世为“红尘”,“苦海”,佛的境界与人世对立,力求“超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

”。
佛教的论辩立场也往往与俗家的对立,例如经常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之类的话。
脱离了现实世界做思考,是不是形成了一个概念圈子?
佛的境界与人世“”“对立”“”,力求““”“超出”“”三界外

超出不是对立。就好比人的境界超出动物,并不意味着一定和动物对立。当然动物不能理解人的概念,显得有点对牛弹琴,这是佛教需要在宣传方式和方法上改进的地方。
==================================================
刚看到释一来的这个帖子
这个帖子已经被收到[中国宗教网-宗教杂志]的目录中
http://www.china-religion.com/channel/1641449
http://bbs.zhongsou.com/b?w=%B7%F0%BD%CC&c=&o=&h=&t=0&se=2&oi=0

相似的观点我已经多次回复
所以不再回复了
王 所多玛震怒 - 2010年 4 月 26 日 - 删除猫眼看人
4月26日上午,先是被锁定,继而被删除

在2010-4-26 11:00:47,值班编辑19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RW: 主题帖被锁定
--------------------------------------------------------------------------------

======================================
抱歉,涉宗教话题一概停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