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是我在做多情种: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一、二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5:33:14

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一、二节)

(

  ——焦国梁在鸭绿江断桥。

  作者:魔幻星空(陈清贫)

  (一)

  2002年7月7日,我因采访和例行组稿任务出差沈阳,两天后转道丹东。第二天,在丹东广播电视报的朋友陪同下,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鸭绿江边。那一天阳光明媚,对岸的朝鲜边界清晰可见。房屋建筑不多,但绿树成荫。一眼瞅过去虽然只是人影瞳瞳,什么也看不清,但那种近在咫尺的感觉,还是非常让人激动的。

  对于朝鲜最初的记忆,我想应该是从歌曲和电影电视开始的。当年,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又有谁不会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呢?

  那时候涉及朝鲜的电影,在我们国内公影的有《奇袭》,《战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均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战友》应该是中朝两方合拍的,反映两国军队联合作战,赢取胜利的故事。

  而纯粹由朝方拍摄的影片,最让人难忘的,自然是那部曾经赚足中国人无数眼泪的《卖花姑娘》了。其中片中的插曲是如此的让人熟悉,以至于20年后我还记忆犹新,到朝鲜后居然还能够脱口而唱,甚至还换取掌声一片。这是后话,不提。

  至于电视,则《无名英雄》首当其冲。《无名英雄》是朝方拍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在中国播映时曾经轰动一时,那时连小小的我都曾深深地沉迷了进去,一集不落地而且是聚精会神地全部看完,并还多年如一日地、痴迷不改地爱上了剧中的女主人公——那个英气勃勃的金顺姬中尉很多很多年。而那金顺姬中尉曾在中国杂志《大众电影》上的封底照片,还曾被我收藏了许久,只到我当兵后,才在一次次的辗转中,意外地失去了她的踪影……

  (二)

  正在我浮想连翩的时候,朋友递过来一付望远镜,我急忙接过来放到眼前,凑过去仔细一看,发现江对岸的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有一辆绿色吉普车,旁边有几个没拿武器的军人在来来往往。再往右看,看见似乎有人在照结婚照。那被众星捧月着的女孩穿着一套白色的婚纱,被一群穿黑衣服的人簇拥着,跑上跑下,一付幸福的忙碌模样。

  我不由得会心微笑了,心想,那边和我们这边也差不多,也兴户外婚纱摄影嘛!

  随后,我们乘上了定点出发的游轮,开始向鸭绿江对岸进发。

  游轮破浪而行,江风习习,我们凭栏而顾,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很快,那在电影中看见过无数次、而早已无比熟悉的、巍峨壮观的大铁桥,已是近在眼前了。朋友介绍说,那里有两座桥,一座已经炸断了,另一座上也因美军多次轰炸而早已弹痕累累。当年,我们的25个野战军、79个步兵师、16个炮兵师、10个坦克团、10个铁道兵师和12个空军师等两百万大军,以及几十万东北民工,还有大量的战需物资,都是通过这座桥,源源不断地运过去的。

  “是吗?”我饶有兴趣地回应道,“居然去了这么多人?”

  “还有呢!你知道吗,当时我们国家已将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抗美援朝上。而且还用节衣缩食的巨额血汗钱,购买并赊购了大量苏式装备,用于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后来中苏交恶,苏方逼咱们还钱。当时我们的毛主席牙一咬:“还!’于是,全国人民开始上下一心勒紧了裤腰带,一起过了三年苦不堪言的艰难日子。据说,那一段时间,咱们的老百姓给活活饿死了不少……”

  一众人默然无语。

 

   正在这时,游轮已不知不觉开到江中心了,朋友笑了笑说:“不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来,大家快两边看看,你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随着他的话音未落,我还未及扭头,旁边的众人已经发出了一片惊呼:“哇!!!”

  我急忙转头两边匆匆一看,顿时哑然失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前在丹东早晚出没,从没觉得什么,然而站在鸭绿江中心,看过朝鲜一岸的寒酸、落后、原始以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的丹东一岸,顿时觉得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天线林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两岸反差之大,直叫人瞠目结舌!那感觉,直如站在我们这边看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和美国的曼哈顿!心想也难怪很多朝鲜人,宁愿冒着铁丝穿肩的酷刑,也要冒死偷渡了(他们一旦被朝方逮住,就会被铁丝穿肩,然后成串带走,下场极其悲惨)!

——我在鸭绿江断桥边。

  当晚回到宾馆,服务员听说我们明天要去朝鲜,特意提醒我们:“听人说,那边没有商店,没有副食,去过的人都叫吃不饱,你们可得多带一些吃的东西哦。”

  于是,我又连夜跑去了一家超市,买了十个彩色胶卷,还有快餐面、火腿肠、雪碧、可乐等两大兜食品饮料。以及准备送人的铅笔、笔记本、口红、洗面奶等日用品。

  朋友介绍说,那里的物资供应极其匮乏,到时候就送送这些东西,他们也会高兴至极!

  附录:回望一段真情——喜欢顺姬

  作者:黑马一世

  近来,看韩国的《看了又看》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很正式的内容。金珠、银珠的喜怒哀乐每天牵着人的心。时不时的,心中会浮起另一个身影:也是相近的年龄,也是一样的魅力十足,甚至还多了几分英气勃勃。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只不过,那爱情是以悲剧收场的。因为战争。她还有着更加朝鲜化的名字——顺姬。还记得顺姬吗?就是二十多年前朝鲜电影系列片《无名英雄》的女主角,那个顺姬中尉!

  《无名英雄》在中央电视台“每周一放”的时候,我正上高中。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只能在邻居家断断续续地看看。是从同学那里听说了俞林和顺姬的故事。俞林是顺姬爸爸的学生,两人原是初恋情人。因战争而分别、失散。再见时俞林已是英国籍的国际知名记者,顺姬也已经是美军CAC的中尉军官。两人由再见时的惊喜、困惑时的失落、接头时发现对方仍然是自己人时的无比欣慰到重新找回昔日情感的温馨……终于心怀渴望地提前坐到了电视机前。

  那晚放的是《艳红的晚霞》。顺姬牺牲了!好人牺牲总让人难过和遗憾。但顺姬的离去却让人有揪心的痛感。这样一个漂亮能干的人,竟然中黑枪孤伶伶躺在了春风阵阵的山坡上!想来在心底是把她看作“不死的英雄”那一类的。

  她怎么会死呢?这么聪明、漂亮、沉着、冷静,那么多的困难和危险都被她克服掉了。再说还有俞林呢?他怎么办呢?依然做着同回故乡的美梦,根本没想到心爱的姑娘已经悄然离去。那双生动的大眼睛真的不再睁开了。浓密的长睫毛依然在风中颤动,诉说着年轻姑娘对人世间深深的爱恋。她最后看到的漫天霞彩,正如她短暂而绚烂无比的人生的晚霞。留给俞林的是痛不欲生的泪水。

  那一刻,忽然体味到在亲情之外,男女之间的这种深深的眷恋和真挚的牵挂。人的成长有时会如植物般发出声响。这一瞬间我正从自己身体里听见了这种动静。

  晚霞是什么?那是光明对人世间一步三回头的留恋。正是顺姬离去时的心境。想来这个名儿一定是作者和译者激情合唱的画外音!画外的我立刻成为一个坚定的知音。

  那阵子,想必我是抓着每一个能抓到的人聊顺姬,直到对方接近疯狂。再后来就是抢在我絮絮叨叨之前她们赶快告诉我所知道的任何关于《无名英雄》和顺姬的消息。比如,哪天的什么报纸,哪期的杂志什么的。

  那时如果让我给“幸福”和“痛苦”下定义,我会毫不犹豫地写出“看《无名英雄》”和“再也见不到顺姬”。我多想留住顺姬!可是连电视机都没有,更别提只是听说过的录像机了。又听说上海台刚放不久。有什么用?和听说火星上还在放有什么区别吗?空盯着《文汇报》电视节目预告栏里“无名英雄”四个字发呆。

  但孜孜以求还是有所收获的。我一本本集齐了《无名英雄》的电影连环画,仔细包上皮,用毛笔写上集数,放在保存小秘密的箱子里。还找到了《无名英雄》的主题曲谱子,自己摸索着用口琴歪歪扭扭吹成了调。

  放学后,看着夕阳照进我们家的小窗户并在墙上游走,一丝惆怅掠上心头,就会吹上一阵子,走进和顺姬有关的那个柔软的世界。周六的晚上洗完澡回到家,总会捧杯茶在手上,拿出有顺姬照片的那些杂志看来看去。才洗过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和着茶水的清香,在灯下傻傻地想着顺姬完美的女高中生,究竟要想出多少的故事和情感呢?

  以一个晚熟的高中生的眼光来看,顺姬的吸引力几乎是无限的。智慧、美丽、勇敢、忠诚,周旋于一群男性中间,矜持却又不失妩媚。真正的英气勃勃。还有,爱情。这就使“长大”的概念变得十分令人憧憬。当时班上也流传着一些男生女生间的传说。但对我来说,顺姬这样的“知心姐姐”更重要。也许是在心底里已经有了一种爱情模式,就是俞林和顺姬那样的:超越平凡;彼此不可替代的永远的惟一。

  但那终究是遥远的某一天的事情。眼下首先要应付的是高考。至今还在想,如果没有“顺姬梦幻曲”,那种令人窒息的日子该多难熬?!

  大学是考上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也许是学校不够理想。也许是理想不切实际。捱过了郁闷的四年,走出校门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并不多我们这拨人,但好象也不缺。要紧的大事却一件也不能耽搁:恋爱、结婚、生孩子、带孩子。然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钢琴和美术学哪个更好?操碎了也操不完的心!相比之下,考大学简直是小儿科。

  这中间竟又去念了一阵子书。正是高中时代梦想的那个名校。只是仍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已经被生活的洗衣机旋转这么多年了!

  高中时的朋友们见了面有时仍会问上一句:“还喜欢顺姬吗?”

  当然!她曾经带给我的那些美丽的憧憬仍然汁原味在心头。那些“物质化”的顺姬:连环画、杂志、剪报什么的,经过了考大学、上大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孩子,还有搬家,一次又一次,仍然完好无损地存在着。没想到自己还真的做了件矢志不渝的事情!

  很庆幸有顺姬上过的荡气回肠的那一课,给昔日的那个高中生关于女性、爱情、人生等认识方面打下了英气勃勃的底色,使她能够心平静气地看待所谓女强人的流行,小女人的时尚,踏实而坚韧地争取那种也许只在梦中才能存在的理想的生活。

  从没想到还会再“见”到顺姬!2003年12月26日那天,在书店的音像架上,我惊讶万分地发现了《无名英雄》的VCD。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无名英雄》的主题音乐在家里响起的时候,我跑到钢琴边弹起了那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旋律,忽然间好象又看到了那个披着刚洗过的长发、手捧茶杯、在灯下傻傻地想着顺姬完美的高中女生。也在一瞬间发现,对顺姬的喜欢竟是二十多年如一日。想来人世间天长地久的真情还是有的!

  虽然不是原来的版本,翻译上好象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顺姬还是那个顺姬。仍然关注顺姬和俞林的爱情。即使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这段爱情仍然是美好、可贵而又如此伤感、打动人心的。难怪有人称它是亚洲版的《卡萨布兰卡》。

  然而,它的情感表达却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全剧没有一个拥抱的镜头,哪怕是在顺姬跟俞林诀别的时候。原来有些不可理解。但听银珠叫基正的那一声“哥哥”,那样的万种风情尽在其中,那一个价值连城的东方美,也就明白了——他们是朝鲜人啊!仍然坚持着淳朴含蓄的审美情趣。

  二十多年后的韩国尚且如此,何况当初的朝鲜?然而,对天长地久、刻骨铭心的表达,他们丝毫不逊好莱坞的爱情经典。也就理解了,当初朝鲜的艺术家们实际已经把这对革命情侣的爱情表达到了极限。也许,这正是《无名英雄》打动人心至今的魅力所在。是朝鲜式的浪漫与悲情啊!

  细细琢磨,二人世界的微妙还是随处可见的。初见面,俞林保持着昔日的自信,称顺姬为“顺姬”,又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并重复当年顺姬讲过的话——再过十年二十年,一切都变了,只有我俩的心不会变。而顺姬却很正式地叫他“俞林先生”,又平静地说,我们的爱情已经像流水一样流走了。

  面对滴水不漏的顺姬,俞林失望又失落。后来,目睹自己的恩人和战友被顺姬带去的敌人杀害;同事被顺姬带去的人抓走;再见到来自己房间搜查的顺姬时,俞林冷嘲热讽,让主动缓和气氛、聊着房间里莫扎特雕像的顺姬碰了个软钉子。两人的关系僵住了。但私下里又同时向那个热情过分的朴茂(新版本里叫朴武)打听对方。

  接头那次,在贝多芬《命运》的烘托下,看到顺姬,俞林喜出望外。见到俞林,顺姬先是眼睛一亮,随即不忘立刻恢复职业的警惕,清秀的眉毛审慎地拧在了一起。待接头内容一一核实后,战友的情、恋人的爱,终于使这个强硬的中尉流下了女性的眼泪。但她仍然没有忘记把脸转过一边,回到宿舍才让强忍着的喜悦的泪水奔腾了一阵子。

  这种关系的确立,给两人严酷的敌后生涯一抹温馨的暖色。他们小心呵护着这个希望的幼苗,努力给对方最强有力的支持。毕竟,憧憬中的胜利又多了一份诱人的期待。当俞林中枪住院,顺姬借搜查医院之机去俞林的病房传达上级指示的时候,时间有限且众目睽睽,话也不能多说,但千般关爱、万种柔情,还是通过那一丝关注的眼神、那一抹温暖的笑意轻轻地放在了俞林的心上。

  而俞林,则视顺姬为祖国、母亲的化身,一直梦想着和顺姬同回胜利后的故乡:背着褪了色的背包,迎着夕阳,一起走在家乡的小路上……一次完成任务后,俞林约顺姬晚上十点在朋友的寓所见面,共同庆祝胜利。顺姬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娇羞的笑容。可是,这次约会终未成行。毕竟是战争时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除了危险。当逼近俞林的危险无法挽回时,顺姬选择了牺牲自己。

  她真是一个很特别的英雄。一边流着眼泪给俞林写那封令他肝肠寸断的诀别信,一边把手枪子弹推上膛,放进自己的女式手提包里,在最后时刻仍是分寸不乱丝毫,仍不忘为工作和俞林做最后的努力。让人想起那句话:女人的强,都是要强,努力着,努力着,就真的强了。忽然明白,所谓英雄,就是那些能够不折不扣履行自己诺言的人——即使面临生死抉择。

  也许正因如此,顺姬才能在人们心中流下岁月不能抹去的光彩。一直以为,本人是喜欢《无名英雄》和顺姬的独家。那喜欢中也就有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悲壮。最近,惊讶地发现,竟还有男士们宣称对顺姬念念不忘。比如,那个写《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的陈清贫。他们中还有70年代生人。这在追捧好莱坞大片、哈韩、哈日的当代,着实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细想想也容易理解。一个美丽的女性,在艰苦岁月中,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尽职守,忠于爱情,不怕牺牲……不但让我们再次领略了爱之美好、生之可贵,也使和平时代的我们圆了一个超越平凡的英雄梦,从而和着自己真挚的情感铸造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永恒的真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