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心悦会员3多少钱:深读“网络问政广东经验”--地方领导--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7:22:00
深读“网络问政广东经验”
 
2010年01月06日15:54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又到年终。
跃进或泡沫,创新或复旧,共进或喧嚣,荣耀或浮华,必然或偶然,该是静心思考、冷静研判时。
以年作为观察坐标,是个不错的落点。
坊间认为,2006年是网络呕像年。芙蓉姐姐等“偶像”的走红、大热是个神话,同时也让公众的“审丑感官”达到极限,并产生180度的裂变。
2007年,是网络公民年。一大批有初步公民意识的各届人士,通过新媒体平台,深刻介入若干起公共事件,并最终影响了事件走向,如厦门PX、华南虎照、重庆钉子户事件等。十年磨一剑,网络自此走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
2008年,是网络问政年。党政各级官员,通过不同方式,与网民互动交流。网络初步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正成为社会舆论的源头之一,中国正以网民人群为基础产生出新的社会意见阶层。
2009年,可谓网络新政年。网络问政向纵深化、实质化、体制化推进,并伴有制度创新及新名词、新事件出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多次思想解放的策源地,在总书记、省委书记等的互联网动作带领下,省内各地市、县乡之间两年来陆续发动了多起网络问政事件,到了今年,这种动作逐步成熟,各种声音渐趋理性,及至首届广东网民论坛成功召开,从而形成广东网络新气象。以广东诞生全国第一个厅级以上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为标志,以网络问政作为副厅级干部公开招考题目为信号,广东的新时期官员已有、或被要求有互联网执政的初步能力。
2009年11月18日,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解读网络问政的“广东经验”》。借用其文名,结合南都报系探索,比较省内外、欧洲情况,融合自身体会感悟,成文“深读‘网络问政广东经验’”,做一探讨。
问—答—办—督,广东2009网络问政四进程
“欢迎大家‘拍砖’‘灌水’”,在2009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通过奥一网、南方网等省内8家主要网站给网民发拜年信,呼吁大家继续网络“拍砖”建言献策,“顶起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网络社会”。这已经是汪洋和黄华华继2008年后第二次向网民拜年。这封拜年信也拉开了2009年度广东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创新、催生“问”、“答”、“办”、“督”四进程的大幕。
首先是“问”。2007年12月26日,也就是汪洋发出“广东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第二天,奥一网联合南方都市报在之前“有话问…”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捎给汪洋书记的话”大型互动栏目,网民日均发帖超过100条。2009年5月18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向外界公开发布《关于建立与人民网、南方网、奥一网网友良性互动机制的工作方案》,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分析整理归类网友留言,编发《网友留言周报》。这是广东省第一份肯定并鼓励网民在问政平台“发问”的红头文件,受此激励,网民发帖积极性更显高涨。
其次是“答”。自2006年2月省、市“两会”期间推出“有话问…”栏目后,在奥一网络问政栏目(平台),不时有党政部门的回应,但未系统化,也无统一称谓。2009年8月3日,广东省工商局在在一则反映韶关工商局“涉嫌滥用职权”的网帖后面,在奥一问政平台采用了“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这一称谓回复网民。这是全国第一个厅级以上党政部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人民日报》评价道“体现了政府部门主动面对网民的开放态度”。今年9月,广东省在15个省直部门设立首批网络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向社会公开其联系方式,及时回应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切。据介绍,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和制度,涉及到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应等环节,力图做到对网民的回复“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不让网民放“空炮”。截至2009年11月底,“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共回复网友80多条来贴。
三是“办”,省委办公厅先后于2009年6月29日及9月19日召开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会。其中设定职能部门反馈时限、向网友公布办理结果、明确每年召开两次等措施,有效防止了“三分钟热度”,实现了从“问”到“办”的跨越。两次会议共交办37项事件。
四是“督”,探索建立监督问责机制。惠州市规定网友可对部门回复进行评分,并设“红黄绿”灯警告制度;对网友提出的一般问题,各有关部门必须做到5个工作日内回复;对超时未答复的部门将给予黄灯乃至红灯的警告。在广东大部分地市,并未硬性设立网络问政监督问责机制,更多的是采用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机制。
广东各大中网站,目前均设置了问政类栏目。各方携手,一个初具雏形的网络问政网络覆盖了广东各地市、各省直机关。有效的官民沟通起到了让政府了解民情、聚集民智的作用,更是破解“思想解放”难题的锋利武器。
技术平台:奥一网搭建了全国第一个系统化的网络问政平台
奥一网的网络问政平台的探索步伐,肇始于2006年2月全国及省、市“两会”期间推出的“有话问总理”、“有话问省长”、“有话问市长(区长)”、“博客参政”栏目。
2009年7月,奥一网联合南方都市报,融汇之前相关栏目,推出了“网络问政平台2.1升级版”,开设有“捎给汪洋书记的话”、“有话问黄华华省长”、“有话问省直机关领导”、“有话问21地市领导”、“有话问区长、市(县)委书记”等专栏。
升级之后的“网络问政2.1版”平台参与的党政、社群部门(官员)更多,覆盖面更广,为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环保 局、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信访局等40过个与民生关联较大、网民平时发帖较多涉及的广东省直机关、广东21地市负责人均开设了互动栏目。同时还突破了一般互动平台的局限,在广大网友与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实现了双向互动沟通,不仅仅网友能够充分反映各种问题、发表各种见解,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也相应地建立了长效落实机制:网友的所有发帖,都会经由编辑定期汇总、整理,转呈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也会就网友反映热烈的问题,定期在线上做出回复和落实,并在网络问政平台反馈出来。这是全国第一个系统化的网络问政平台。
此次功能升级,引入了“网络问政特约观察员”、“政府部门网络新闻发言人”等新的参与角色。该平台有如下八大特点:
1.真实、合法问政。所有的问政帖子,必须留有真实姓名、联系电话。问政帖子内容如涉及到具体的人员、部门、地区,经问政编辑人工核实后再上网。审核遵循四重原则,真实、合法、人性、服从大局。南方都市报遍布珠三角的800多名专业记者为奥一网络问政编辑部核实来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轻松问政,服务大众。不管是注册用户,还是留下真实姓名、联系电话的非注册用户,均可问政。在保障、真实有效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问政门槛,利于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知识水准的民众参与问政。
3.严格先审后发,避免成为人身攻击地。所有帖子严格先审后发。问政帖子内容如涉及到舆论监督,涉嫌侵犯公民或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人身权利或知识产权,谨慎核实后再上网。问政帖子内容如可能损害重要官员或一个地区的整体正面形象,原则上不上网,将以“网络内参”的形式向有关部门上报。
4.细分用户,分成五类
a.普通网民。
b.政府官员。鼓励党政、社群各级官员以个人的名义,实名上网回应。经奥一网编辑审核、认可的政府官员ID可走“绿色通道”,先发后审。
c.政府部门。以单位的名义回应网民,可以“**市(厅局)网络发言人”的ID回应。经奥一网编辑审核、认可的政府部门ID可走“绿色通道”,先发后审。
d.网络问政特约观察员。从几千名广东省骨干网民、“网上意见领袖”中,精心挑选出首批20名网络问政特约观察员,作为政府部门与普通网民沟通、互动的桥梁。经奥一网编辑审核、认可的网络问政特约观察员ID可走“绿色通道”,先发后审。
e.奥一网络问政编辑部。部分合适内容,将由编辑部转达给有关部门,其中可交代走向的部分,将以“奥一网络问政编辑部”的ID回应网民。部分有公开报道价值的来贴,将推荐给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
5.网络问政特约观察员.本着用“网络意见领袖影响普通网民”、网民“自治自律自组织”的原则,首批网络问政特约观察员设立20人,有大学教授、博士,也有企业老板、金领白领,还有农民工代表,有省政协常委和各地市“两会”代表委员。2009年8月中下旬,深圳数百名代课教师暗中联络,相约集体上访,在传统办法基本失效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协委员杨一平8月21日在奥一问政平台,以问政观察员的名义发帖《关于吁请代课老师不要去市教育局上访的紧急通知》,短时间内有16766的点击率,有效地协助化解了群体性事件。
6.鼓励党政部门大胆接过板砖,争取有问有答.党政部门与网民间可形成良性的、闭合的、可循环、相互信任的通道。富有远见的部分省直机关、地市已经主动在网上实名回应网民,受到各界好评。另外的一些部门,还需要鼓励和支持。
7.党政部门可答可问,也可主动发帖.不但普通网民可主动“问”,发“主贴”,政府部门也可借助这个平台主动发帖,引导网络舆论新格局。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这一职能尤显重要。经奥一网编辑审核、认可的政府官员(部门)ID可走“绿色通道”,先发后审,确保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控制事态。传统模式的四流程格式“政府部门准备通稿——转交网络编辑——网站审核——网站发布”,将简化为两流程“政府部门发通稿——政府部门在网站直接发布稿件”,优化流程,减少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可能性。
8.五维参与平台
1.互 联 网。可登录问政平台直接发帖,或者发电子邮件至指定邮箱。
2.手机网。手机输入http://3g.oeeee.com/,进入“网络问政平台”栏目留言。
3.信件。一些老年市民偏爱将传统信件寄往编辑部,编辑核实后代为录入上网。
4.报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报纸对网络问政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同时提供核实支持。
5.面对面交流。各级政府负责人与网民定期不定期地线下“拍砖”“灌水”。
这一问政平台结构清晰,操作简便,8月3日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政府部门网络发言人。
网民论坛:网络问政大型线下活动的尝试和创新
创新、开放、共享、平等是互联网最本质的属性,网络问政也不能背离这些属性。2009年11月1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 “潮涌珠江——广东网民论坛”,充分体现了这些属性,多处精心设计让众多网络大侠、行业大腕、政府部门“厅座”“处座”大呼震撼、新奇。对于这一民间智库慧眼发起、主流媒体积极搭台、党政部门积极回应的创性成果,各方给予了积极评价。
本届论坛的互联网属性及创新体现在:
1、“@”形座位设计,不设领导席,不设主桌。广东网民论坛摒弃了传统的论坛模式——主席台两三排、台下听众八九排,有意无意中传递了“上下”、“高低”、“权威与草民”信息。网民论坛“废除”主席台,将原本主席台的地方设置为面积为26平方米的LED大显示屏。台下摆成4个放射状的圆圈,整体成“@”状,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网友、专家,不分高低贵贱,都处在同一个海拔高度,108名网络大侠、44名特约观察员,任何一人发言,都能瞬间成为瞩目中心。4个放射状圆圈,最里圈端坐的是知名网友、特约观察员代表,没一名官员,本届论坛主角、主题一目了然。
2、大家一起来启动网民论坛,场内嘉宾和场外网友在30秒钟内,共有16358人次一起点击启动了网民论坛。广东网民论坛凭借新技术平台,设置了一个数据库,可以让在场人士、在奥一网及53家联盟网站观看视频直播的网友,一起点击鼠标来启动这个“网民自己的网民论坛”。
3、场内场外实时“三维”互动。200名出席人员座位前均设有网线,出席人员即使抢麦未果,或是通过电脑登录奥一网专题地址,或是拿出手机发送短信到指定号码,或是登录手机网直播地址,都能实时发言互动。场外观看直播的网友也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手机网“三维渠道”参与“发言”。所有发帖内容经奥一编辑快速审核后,实时在现场大屏幕滚动播放,主持人每隔一段时间现场播报精彩留言。据统计,当天共收到了2000多条留言,其中三成为在场人员发出,其他为场外网友发出。
4、所有出席的108名网络大侠,全部从报名网友、联盟网站推荐人员中海选产生。9月30日,奥一网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联合登载论坛报名事项,广大网友可在网上报名,同时奥一网与53家联盟网站均可推荐网友。报名、推荐门槛非常特别,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求提供一篇200字以上的建言广东科学发展的网文。据介绍,短短的20天内,组织方共收到了2万多人的报名、推荐名单,再从中挑选出了108名代表。
5、集体写论坛总结,形成“广东网民论坛2009小谷围共识”。论坛快尽尾声时,主持人登台宣布——每位在场领导、专家、网友及在线网友每人写一句话(200字以内),可登录互联网或手机网在线提交,还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提交,所有发言内容经后台编辑审核后实时在现场大屏幕滚动播出,在此基础上形成“广东网民论坛2009小谷围共识”暨第一届“潮涌珠江——广东网民论坛”总结。全场瞬间会心一笑,掌声片片。
6、网民充分“自治自律自组织”。作为民间智库、知名网友慧眼发起的网民论坛,骨干网民从论坛策划、执行、组织上都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姿态。比如会场“@”形座位设计的最初创意,就来自知名网友“厦门浪”的提议。外地网友组团往返广州,均有当地知名网友从中联络、组织的身影。会场秩序也是充分自组织,除了主持人掌控全局,不时有多位网友大声提醒发言网友“你跑题了”“你超时了”等。1日近18点,论坛结束,由于不少嘉宾第二天还要上班等客观原因,因此珠三角各地市的网友只能简单拿点点心、未进晚餐就坐车返回,网友对此也表示接受。
7、严格设定发言时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数众多,时间有限,为了保障有充分多的人士有发言机会,论坛规则要求嘉宾发言时间不超过8分钟,现场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临尽1分钟或时间到时,均会有工作人员高举牌子提醒。上午第二个发言的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是国内顶尖的财政学专家,“来头不小”,工作人员照样两度举牌,其他多位知名网友也是享受了这一“待遇”。有网友大呼过瘾,上网发帖称该举牌工作人员为“史上最牛举牌妹”。
8,中午所有人员共进自助餐,不给领导设立单间。此外,本次论坛多处洋溢着平等、分享气息,会议中途的午餐就设置为自助餐,出席论坛的8位厅级干部、30多位处级干部、10多名国内知名学者与网友鱼贯来到大学城餐厅,各自排队领取食品。其间有个小插曲,前往餐厅的路上,一位经常出席会议的参会人员悄声问 “有没给领导设置单间,一起大间吃饭好不好”,笔者跟对方解释说,“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等,领导们能理解这一点的”。笔者心里还有点不放心,午餐后逐一向重点嘉宾打探午餐反馈,这些重点嘉宾全都发自内心接受共进自助餐的模式,认为“这就是网络特色,以后第二届、第三届还要坚持”。
9、与场外专家、网友互动视频连线。论坛设置了三个连线环节,分别连线新加坡、北京、深圳龙岗专家或网友,让在场人员分享到了海外主流舆论力挺广东“双转移”政策、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整体情况、位于深圳龙岗的华为及比亚迪等知名企业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10.精心挑选会场,选择了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广东科学中心。这与广东科学中心与南方都市报有良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关,更主要的是,大学的气质和氛围与网络最接近,如果去一个豪华的、商业味浓的场所可能会让网民论坛“变质”。
广东网民论坛举办之后,国内外主流媒体除积极对论坛本身进行报道外,还积极配发评论。11月4日新华社播发通稿〈〈两个互联网会议:官方与民间不谋而合达成共识〉〉,报道称“先行于本周日召开的首届广东网民论坛,是经常在网络上“吹水”、“拍砖”的“草根网民”第一次有组织地聚合在一起,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意在聚合网络问政的智慧,提供一部分民间的看法和建议,促进政府施政与网络参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评论文章《“亲切的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新民网发表评论员文章,在网络参政议政方面,广东走在了前面,网络民意和智慧走入了政府的视野,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对广大网民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网络要真正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网民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少一些非理性的“网络暴力”,多一些“岭南十拍”似的真知灼见。
民间智库:网络问政的高级形式及核心内涵
网络问政不是一个静态概念,互动是其本质,有四个维度的互动,官民互动,线上线下互动,报网互动,智慧互动。前三个互动是一般意义上的划分,形象,简单,但表述可能并不完全。第四个“智慧互动”是笔者结合奥一网2009年实践领悟而出、新近提出的。
官民互动是从问政主体的角度细分网络问政。但这一划分却天然地将官员、网民处于对立、矛盾位置,而且所谓官员、网民身份是相对的,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样的。在奥一问政平台就发现了“市政府一位副科长以网友身份投诉某局局长乱霸停车位”的帖子。在另外的问政帖子里,该“副科长”可能成为其他人的问政对象。西方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这30年的经济奇迹如何解释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发展,也就是说政府在主导做资源配置。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会多一些主体来参与资源配置,“官本位”的意识也会逐步淡化。如果要准确地从问政主体来划分,可表述为资源配置强势方与弱势方的互动。
线上线下互动是从活动平台来划分。一些重大活动将融合两大平台优势。
报网互动是从媒体属性来划分。2009年,南都报系正式推出了全媒体理念,多形态多集群的全媒体集群初具雏形。在广东妇联网络问策活动,奥一网已采用了“报纸、互联网、手机网(手机报)、广播”组合传播武器,效果不错。
网络问政,谁在问,问什么?谁在看,看什么?谁在答,答什么?问政平台谁在建,为什么而建?两月前,一中央级媒体采访来奥一网调研,一连串抛出多个问号。
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是“谁在问,问什么?”
在奥一网3年半来聚集的30多万条问政帖子里,被分成三类:
微观问政。关乎发帖人个体利益,从局部角度提出问题、建议、投诉,问题的解决惠及个别人。奥一网络问政平台一贯高度尊重个体诉求,经核实后这类帖子均会正常、醒目处理。
中观问政。说的表面上是个体的事,但问题的解决有行业性、普遍性,惠及多数人。肇庆代课教师龙剑直陈现状,汪洋书记看后称“血淋淋”并批示要求解决全省代课教师问题,便属此例。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交办的37件网民集中反映问题,也属此例。
宏观问政。脱离世俗的的、个体的、微观利益诉求,关注社会公共价值,为区域、更多数人的利益鼓与呼,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民间智慧。
微观问政更多是利益问政,是了解民情的好窗口。微观问政途径搭建得好,能有力地舒缓民怨、民愤,舒缓社会压力,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访及“上路”等极端群体性事件。我们内部有个说法,“多上网,少少访,不上路”。宏观问政其实是智慧问政,是汇聚民智的好途径。中观问政则兼夹其中。
从舒缓社会压力、惠及百姓来说,我们要高度重视微观问政里的每条帖子,合法、合理、合情地解答、解决网民的每一个诉求。但从网络问政的终极使命、价值属性来说,我们倾向于鼓励中观问政、宏观问政,关注公共,就是关注个体,关注他者,就是关注自身。
网络问政的高级目标是,智慧问政。在广东网民论坛之前,由民间学者倡议发起、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联合组织的4场别开生面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民间拍案”拍砖会,分别在广州、珠海、深圳、惠州举行,80多名来自珠三角9城及港澳的民间学者及意见领袖、知名网友参与,主题依次为广佛同城化、珠西发展和珠东发展。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时任奥一网CEO任天阳在主持拍砖会时说,《纲要》是宏观的战略规划,如何把草根、民间的智慧吸纳,如何利用网络问政平台把可操作性建议广泛集纳,如何让《纲要》惠及民生,这就是我们策划、实施“民间拍案”的初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曾认为,现代政府一般涉及到立法能力、行政能力、司法能力、应对媒体信息的能力,而网络执政是民主执政的新形式、新手段,因此可以算作是政府的第五种执政能力。从网络问政、网络议政再到网络执政,目前来看,中间尚缺乏过渡机制。网络执政虽然是第五种执政能力,但这种执政能力显然尚不成熟,在大多数地方的表现形式是简单地呼应网友的某些利益诉求。
若干年后,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和谐、资源配置关系的理顺,大众已经不需要网络问政了,我们说网络问政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可光荣退出历史舞台了。就像马克思主义里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的结束迎来了共产主义的到来。
在第一届“潮涌珠江——广东网民论坛”上,“南方民间智库”宣告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南方都市报总编辑、奥一网副董事长曹轲说,南方民间智库其实和广东网民论坛、网络问政平台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的辩证统一关系,前者偏重主体、偏重人及内容,后者侧重平台及新媒体属性,内核其实是一个东西,民间力量。“和个体网民不同,智库可以对公共的话题提出建设性的政策研究和对策,而不是只有批评。”智库发起人之一、知名网友彭澎及“厦门浪”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省外情况及欧洲情况
省外主流网站,尤其是有传统的报业背景的网站,目前普遍开设了网络问政、民生监督类栏目或版块,主要有:地方领导人留言板(人民网)、正义网(检察日报)、百姓呼声(红网)、焦点网谈(大河网)、民生热线(东北网)、民生在线(中安在线)、民生热线(西部网)、民声在线(商都网)、网上民声(胶东在线)、民生帮帮帮(浙江在线)、民生新干线(长江网)、百姓呼声(黔南热线)、民声通道(大江网)、我有话问区县长(北方网)、315热线(<<商品与质量>>周刊社)等。
这些栏目在当地均有较大的影响力,并广受传媒界关注。在2009年第1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烟台商都网开设的“民声在线”专栏和人民网开设的“地方领导人留言板”同获新闻名专栏类一等奖。
从这些栏目的称谓也可看出,大部分与正义、呼声、民生、民声相关,体现出这些栏目更多地侧重网民的微观问政。从版块结构来看,大部分是论坛的移植或复制。
前年10月,笔者到欧洲参加了中欧论坛的网络组会议,跟欧洲各国的8位同行做了一个深入的交流,国内的时政帖子有几千或上万条跟贴,这在欧洲是非常少见的。我们有一定的初具规模的通过网络架设的官民互动平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当下的政治生活传统渠道的不足或缺失。
2009年11月24日《南方日报》发表了题为《论“网络民主”》的长篇社论,文章认为: 2009年11月1日,这是一个足以载入中国网络民主史的日子。这一天,首届广东网民论坛召开,108名广东省内外知名网友、44名民间智库专家和政府官员采用圆桌峰会的形式围绕“金融危机周年回眸——纵论珠三角生存法则”展开了激辩。齐聚如此众多的网友专门讨论一个话题,网络议政由此达到新的高峰。网络民主有许多内涵,从网络公民的崛起到网络问政、网络议政,下一步便是网络执政。
网络问政: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角色与作用
客观地说,中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一度是极差的,充斥着各种黄色、暴力的不负责任的信息发布,在这种情况下,有品格、有价值、有理想追求的网站首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网站。互联网进入中国,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民主,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新型媒体发布言论,这一点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准确判断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独特意义后,奥一网便强力打造网络公民概念、重金搭建网络问政平台。
网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角色和作用,并未完全定论。网络目前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迎来了比较严峻的考验期,对其的定位和研判,各界还在博弈、研判之中。网络问政是网络行业本身证明其自身价值、正面品位的考场之一。不但党政部门、普通网民需要网络问政,网络行业本身也需要一个“脱俗”、“正身”的途径和通道。网络问政还是传统日报壮大受众范围,扩大信息收集触觉的有力平台。
有报业背景的网站策划、操作网络问政有着天然的优势。主流报纸的权威发布渠道、职业新闻队伍甄别纷繁网络信息的体制、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都是网站所不具备的条件和优势。报网互动是网络问政的一大法宝,网络问政也是报网互动在新时期衍生的高端产品。我们内部常说,单靠奥一网,没有南方都市报,做不成网络问政,反之亦然。对报网而言,网络问政是“共栖、共荣、共进”的两位一体关系。南都报系内部正有了多年来积累的报网互动机制及理念,才保障了能最有效率地推进网络问政项目。2009年8月,南都报系成立了网络问政领导小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奥一网董事长杨兴锋亲任组长,曹轲、庄慎之、任天阳任副组长,在报系层面统一调配资源,协同作战,正是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才确保了网络问政技术平台、广东网民论坛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也确保了南都报系的相关操作走在全国前列。(来源:奥一网 作者任天阳为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奥一网创始人之一,蓝云为奥一网执行总编辑)
深读“网络问政广东经验”--地方领导--人民网 河南商丘打造网络问政“六个百分之百”--地方领导--人民网 合肥琥珀潭社区开通官方博客?诚邀居民网上问政--地方领导--人民网 领导“潮语”拜年 助推网络问政 人民网评:为“网络问政”喝彩 人民网评:为“网络问政”喝彩 人民网评:为“网络问政”喝彩 广东纪委书记朱明国:新加坡为什么能做到廉洁高效--地方领导--人民网 广东网络问政形成官民良性互动局面 汪洋:不做网络“菜鸟”,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微博--地方领导--人民网 逾400名县委书记“扎堆”开通网络留言板账号?回应网上民声--地方领导--人民网 警惕“一票否决”被异化--地方领导--人民网 广西出台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暂行规定--地方领导--人民网 人民网“年度最受关注地方领导”评选揭晓--地方领导--人民网 人民网“年度最受关注地方领导”评选揭晓--地方领导- 人民网评:克服互联网恐惧症 为网络问政喝彩 人民网评:克服互联网恐惧症 为网络问政喝彩 戴焰军、曹景行、雷强任人民网首批“网络问政人民观察员” 网络问政 人民网“年度最受关注地方领导”评选揭晓 “示众”上访群众?法律依据何在--地方领导--人民网 当干部就得“在状态”--地方领导--人民网 访民病了,还是公权病了?--地方领导--人民网 2010中国官场回眸-反腐风云--地方领导--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