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过头就是自负:不能再加息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7 03:21:22

不能再加息了!

(2011-01-13 13:54:44)转载 标签:

cctv投资大参考

财经

股票

汇率

经济

美国

商品价格

中国

如果按照可比价格计算,7.95万亿元的新增量不仅不算宽裕,而且是偏紧的。原因,第一,2009年估计有2万多亿元贷款空转,这部分贷款今年在监管不断强化、贷款条件不断加高的前提下,2010年都该回位;第二,除去2多万亿元的贷款之外,2009年有效使用的贷款还有7万多亿元,把这部分新增贷款平移,2010年的新增贷款7.5万亿规模基本没有增加;第三,数据显示,2010年新增贷款7.95万亿元,这些贷款无外乎是用在企业生产和个人住房方面,鉴于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房屋价格都有10%左右的上涨,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真实的新增贷款只相当于2009年7.1万亿元。

 

这说明,表面上看7.95万亿元新增贷款是多的,但考虑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完成的生产增长量远不如2009年,这就是GDP下滑的原因;去除价格因素影响之后,新增贷款不是宽松,而是偏紧。

 

如果说2010年压制GDP增长率有情可原,毕竟两位数的增长有点太快了,那2011年哪?我们是不是还需要大力度压制经济增长?还要压到什么程度?我实在担心中国的实体企业,它们太苦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现在财务成本也开始大幅攀升、加之国际市场动荡不安,这些难道不是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在恶化吗?我们当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新的投资方向有个明确的前景。

 

我们上周末去了一趟温州,我发现那里的小企业许多都不再从事实业生产了,而是拿着钱到处去搞金融投资。这实际是说,中国实体资本正在快速地金融化,这样的事态要是不断扩大,那中国实体经济会变得空心化,中国经济泡沫化。现在,中国金融界太强势,中国媒体上也听不到实体企业的声音,贷款增长是否反应了价格的变化,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必要的需求,好像没人过问。而它们面对的是税收、就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

 

说到底,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在实体企业面前称王称霸。可以肯定,对中国而言,如果实体经济大面积发生问题,那才是中国最大的金融危机。回到宏观层面,如果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贷款增量就必须考虑因价格上涨而产生的信贷需求。否则,增量贷款的过度紧张,也会危及存量贷款的安全。

 

实际上,现在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因素又增加了一个,地区安全。但现在看,这只是瞬间的影响。2010年12月,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飙升,从1.76%涨到2.92%,只是稍纵即逝的现象,而没有持续。当然,不排除大型国有银行先知先觉,拒绝拆出货币,从而引发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涨。或者是两项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毕竟,货币市场利率几天的时间从2%附近被拉高到6%附近,史所罕见,不像是国有银行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再说加息。如果中国无视国际资本流动、无视商品价格上涨的美元因素,而一味通过加息去解决流动性和物价问题,那中国必然陷入流动性的“恶性循环圈”――加息引发“热钱”流入,引发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然后再提高“法定存准率”予以锁定――如此“先惹祸、再灭火”地循环往复,这不是一个陷阱吗?不是恶性循环吗?

 

那些“加息不会导致热钱流入的观点”该转变了吧?2010年10月份加息后,新增外汇占款突然从9月份的2900亿元调升至5301.8亿元;12月份加息,新增外汇占款也从11月份是3190亿元跳升至4033亿元――这还是圣诞节使部分热钱没有流动、延坪岛炮击使部分热钱外逃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证明,中国加息对“热钱”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绝非否些专家所言:加息不会引发热钱流入。

 

10月份加息,然后两次上调“法定存准率”锁定流动性,那现在是不是又得至少一次上调“法定存准率”了?很像!因为,央行已经连续数周通过债券市场、通过央行到期净投放货币了。加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强,其结果就是:下一个轮回不会太远。如此循环往复,后果严重。

 

第一,未来一定使2004年到2008年的情况继续发生――从银行内部看流动性高度紧张,企业贷款成本不断上升,但银行外部的流动性却因“热钱”不断流入而持续增加。

 

第二,人民币升值为美元贬值提供了理由,而美元的贬值进一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输入型通胀越发严重,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因价格上涨的被动增加,但贷款条件急剧恶化,实体经济生存环境堪忧。

 

第三,更为惨重的恶性循环发生:实体经济经营状况的恶化,导致银行风险增加;银行风险增加,迫使银行惜贷,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实体经济生存环境恶化,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更加惜贷,银行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实业环境更加恶化。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是实体经济大面积破产,实体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同时到达,这是什么后果?可怕吧?我们正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