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不漂亮:160年福州基督教聖樂事工歷史及影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30:44

160年福州基督教聖樂事工歷史及影響

时间:2009-10-30 13:53来源:未知 作者:林 鍵 点击:370次紀念基督福音傳入福州160週年(1847~2007) 林 鍵 (福建福州 350015) 【編者】:原文刊登于中國《金陵神學誌》2007年第1 期。稿件經作者於2007 年10 月31 日修改後提供。因原稿過長,編者攝要

——紀念基督福音傳入福州160週年(1847~2007)

林 鍵(福建福州 350015)

【編者】:原文刊登于中國《金陵神學誌》2007年第1 期。稿件經作者於2007 年10 月31 日修改後提供。因原稿過長,編者攝要節錄;請進入世華網頁

參閱﹣. 以下為簡介,讓讀者認知中國基督教宣教發展及聖樂工作之部份歷史和影響,特別是在教育方面的影響,不容忽視!文中提及好些聖樂界前輩,直接及間接影響了東南亞幾個國家華人教會聖樂事工。

摘要:自清道光27 年(1847)首位基督教宣教士來福州傳福音至今,基督教在福州宣教已有160 年的歷史。基督教在近代傳入福州,聖樂事工不但對教會內部神學教育發揮作用,也促進近代福州當地社會的音樂文化、移風易俗等方面的革新。

一、福州教會聖樂事工形式的發展過程

清道光22 年(1842)《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淪為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此後,西方國家基督教各教派得以正式向中國沿海通商口岸差派宣教士開展宣教活動。 福州許多教會都以傳播福音為目的而興辦社會事業; 聖樂事工,也表現得相當親民化。當時由教會培養出的知識分子、學生占教會人數將近一半。

早期很多宣教士是攜帶妻兒來福州宣教,他們參與教會的主要音樂事工。每逢教會重要節期,如聖誕節、復活節,外籍牧師家庭成員參與教會話劇表演、詩班獻唱等豐富的活動內容,具有示範作用。

如果沒有當時教會中小學的音樂基礎啟蒙教育,就沒有教會完整的聖樂事工組織,也就不可能在廣大信眾中形成良好的音樂崇拜、音樂審美觀念。 因此,這個時期教會學校的音樂啟蒙教育帶給教會乃至福州社會文化有很有影響。

民國初期教會主要創辦的兩所大學: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和私立福建協和 大學,為福州地區教會聖樂發展有莫大的推動作用。教會詩班走向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聖樂品質也提高,直接給予信眾對崇拜學、音樂美學等方面認識和影響。

二、教會著名聖樂團体、人才

清末1847~1888年來福州的宣教士有96人。他們根據各自差會的事工重點展開專業(醫療、教育、宗教、音樂等)學習,另外又學習了解中國風俗。 教會聖樂事工人才輩出的輝煌年代是在民國時期的教會。外籍音樂教師主要有:徐克麗(Scott, AgnesKelly 1918~1949 年在福州)女士、福路(Albert·Faurot)先生、魏菲比教授、施曼資教授、比奇夫人(Beach,Ruth,W.1928~1933 年在福州)、Van Wyk,Bertha (1946~1950年在福州等。華人音樂家主要有:小提琴家徐志德,音樂教育家丁祝三、管風琴師林雪金女士、鋼琴家李嘉祿等。

指揮家魏菲比教授主修和聲及音樂教學法,畢業于美國奧伯林音樂學院。在華南女子學院期間魏菲比教授教授鋼琴、聲樂,為福州培養出第一批音樂專業女大學生。1949年魏菲比教授往香港教學。

福路(Albert·Faurot 1915~1990年3月15 日),畢業自美國奧伯林音樂學院。1936 受聘于福州格致中學任音樂教師。

1949 以後,執教于福建協和神學院、協和大學,傳授鋼琴、聲樂、管樂。在他帶領下,福州格致中學的銅管樂隊極負盛名。福路也客座指揮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學院合唱團。1950 年成立的福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的鋼琴學生均出自福路門下。原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系主任李嘉祿教授和鄭曙星教授、留美鋼琴家黃明東和台灣鋼琴家陳秀明等著名音樂家均是福路得意門生。

1948年10月福路集中所有教會唱詩班精英組成百人聖歌團,用英文獻唱《彌賽亞》 ,是福州教會參加獻唱人數最多的一次宗教音樂活動。

緬甸籍著名小提琴家徐志德教授抗日戰時期在協和大學任教,時常往北京等地與好友馬思聰一起演出。也不時客座指揮協大華南女院聯合聖歌團,深受歡迎。

前面提到的丁祝三先生(2007年6月28日逝世),祖籍福建廈門。他在福建協和大學聖歌團成員中是最出色的。丁先生在校期間即為音樂助教,在聲樂、作曲、指揮、鋼琴方面均有極深造詣,畢業後到美國深造,取得優異成績。丁先生于1948 年旅居新加坡,創立“佳音”等音樂團體,培養眾多音樂人才。1970 年獲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之後,丁先生定居澳大利亞,翻譯了36 集西洋聖樂作品,創作15 本中文合唱歌曲集。

王神蔭主教(1915年6月30日~1997年12月25日),1933年畢業于福州三一中學(今福州九中),是福州教會培養的著名聖樂歷史學家。王主教青年時期即開始收集聖詩歷史資料,著有《中國讚美詩發展概況》1950、《聖詩典考》1950、《讚美詩(新編)史話》1992。

近代福州基督教會確實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引領了近代福建地區社會的音樂文化發展潮流。由于福州東臨台灣,南接東南亞的特殊地理位置,是海上文化、交通樞紐,所以近代福州教會的聖樂事工對周邊地區和國家音樂文化頗有影響。福建協和大學聖歌團部分成員至今仍定居東南亞國家,更有人擔任當地學校校長、教師等職,對當地音樂教育發揮作用。

三、教會聖樂事工用的樂器

清末福州教會聖樂事工選擇的樂器以風琴(reed organ)為主。 聖公會有著注重崇拜禮儀的傳統。聖公會唱誦Chants 頌歌使用風琴伴奏比其他樂器聲音配合得更協調。所以福州地區各聖公會教堂使用的樂器均為風琴。鋼琴(piano)在福州教會聖樂事工中的應用較風琴晚些。福州教會學校創辦,引進不少國外優秀音樂教師,起始向中國學生傳授彈奏鋼琴、風琴技藝。

四、聖詩集的出版及使用

初期來福州的宣教士翻譯成《榕腔注音字典》、《榕腔聖經》等。 1861 福州教會中產生了第一本方言聖詩集——《榕腔神詩》。接著不同的宣教士及宗派,逐漸編印不少聖詩集: 如《耶穌教聖詩》,《救世教詩歌》,《宗主詩章》(內出現愛國詩歌「上帝保護中華」,「戒鴉片詩」等。

還有《讚美詩篇》及福州方言聖詩集《凱歌》。《凱歌》是第一本印刷有五線譜的中文聖詩本,影響深遠。另有《頌主新詩》1890,《Hymns and Tunes》。聖詩集《Sacred Songs》及《讚主聖詩》1898,《聖詩樂譜》1906,內有《勸戒酒詩》也是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The Hymnal》1907;《頌主聖詩》1914, 這本聖詩集詩詞全部使用普通話文體,不但當時閩北教會在使用,甚至也在河南省聖公會中通用。王載先生主編《復興佈道詩》1922, 據史料記載這本聖詩集在當時全國範圍內較受歡迎。

《普天頌讚》1936 由上海廣學會在全國出版發行,至1949 年銷售量達44.2萬本。 聖詩集內有眾多華人創作中國傳統風格的曲調、詩詞,使信徒有了更為豐富的表達方式。

福州作為西方教會宣教中心之一,在翻譯出版聖詩集方面的工作,具有示範作用。從福州教會百年聖詩集編印使用的變化,可以看出教會宣教方式、觀念在變化中前進。福州教會早期使用方言聖詩,最終又擺脫方言的局限,逐漸在全國範圍廣泛合作、統一規範翻譯聖詩文本,并出現華人自創的優秀聖詩作品。基督教聖詩是中西文化雙向交流、傳播的反映。

五、結語

基督徒除了至高無上的《聖經》外,再沒有比人手一冊的讚美詩更為重要。信徒唱讚美詩、 會深入領會唱詩是神與人雙向對話的途徑,強化崇拜觀念,是教會對廣大信徒普及音樂教育的成功範例。

社會教育界也逐漸重視音樂教育,促成福州地區各種音樂專科學校的成立、中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立。教會學堂著重教五線譜及鋼琴等西方樂器,豐富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表達;逐漸形成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并重的教育體系。

教會聖樂事工促成了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古往今來教會之歌頌聲都應和先賢之讚美,直指天上真和平,奔向永恆的國度。阿勒路亞!阿們!

(原文附錄好幾張近代福州基督教聖樂事工歷史照片。歡迎進入世華網頁參閱。)

(责任编辑: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