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九里虎vs坊屋春道:2.坚决不能用私理代替公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8:36:16

2.坚决不能用私理代替公理

【原文】君一置其仪1,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2其度3矣。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4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是以人用其私,废上之制而道其所闻。故下与官列5法,而上与君分威,国家之危必自此始矣。昔者圣王之治其民民不然,废上之法制者,必负6以耻。厚财博惠以私亲于民者,正经7而自正矣。乱国之道,易国之常,赐赏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圣王既殁,受之者衰。君子而不能知立君之道,以为国本,则大臣之赘8下而射9人心者必多矣。君不能审立其法以为下制,则百姓之立私理而径于利者必从矣。

【译文】君主统一制定准则,那么百官就能守法;上级能公开说清楚法制,那么下级就能领会制度。君主设置其法制不统一,那么下级就会违背法制而树立自己的私理的人必定就多了。因此人们使用私理,废弃上级的法制而称道他们听说的私理。所以下级与官府分裂法制,而上级又与君主分裂威势,国家的危险必然从这里开始。从前圣王治理人民不是这样的,对废弃国家法制的人,必然使他蒙受耻辱。对用大量财物来广施恩惠收买人心的人,端正准则使其改正。扰乱国家的正道,改变国家的常法,赐赏全随自己的意愿,这是圣王要禁止的。圣王谢世以后,继承人衰减了。君子立位而不能懂得立君之道,不能把法制作为立国之本,那么大臣们就联络下面来谋求夺取民心的必然就多了。君主不能审察立法来作为下面遵守的制度,那么百姓树立自己的私理走邪路追求财利的必然也就多了。

【说明】本节的重点是,要建立法制,关键还要说清楚道理,如果不说清楚道理,那么下面的人就会歪曲国法而用自己的体会来代替国法。我们现代通常都有这种情况,一面照本宣科,一面又用自己的体会来替代文件精神,他们的私理很能迷惑人,例如上级说我不问过程,只要结果,他们就会叫人们不择手段,并且举出种种例子蛊惑人心。我们能不择手段地奖赏人惩罚人吗?实际上我们为人处事,处处都要选择手段,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我们一定要树立公理,废弃私理,才能端正社会风气。

——————————————————

【注释】1.仪:(yí遗)《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管子·宙合》:“此各事之仪,其详不可尽也。”《国语》:“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楚辞》:“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墨子》:“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荀子·君道》:“君者,仪也。”《韩非子·安危》:“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说文》:“仪,度也。”徐锴系传:“度,法度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2.会:(huì卉)孟郊《听琴》:“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远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这里用为领会、体会之意。

3.度:(dù杜)《书·微子》:“卿士师师非度。”《书·吕刑》:“度作刑以诘四方。”《周礼·大司徒》:“九曰以度教节。”《左传·昭公三年》:“公室无度。”《左传·昭公四年》:“度不可改。”这里用为法制、法度之意。

4.倍:(bèi背)通“背”。《管子·五辅》:“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礼记·大学》:“而民不倍。”《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孟子·滕文公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荀子·仲尼》:“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汉书·贾谊传》:“无倍畔之心。”这里用为背弃,背叛之意。

5.列:(liè劣)“裂”的古字。《易·艮·六二》:“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管子·五辅》:“是故博带梨,大袂列。”《荀子·大略》:“古者列地建国。”《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说文·刀部》:“列,分解也。”这里用为分裂之意。

6.负:(fù赴)司马迁《报任安书》:“且负下未易居。”刘基《赠周宗道》:“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这里用为蒙受之意。

7.经:(jīng京)《管子·立政》:“五事,五经也。”《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左传·宣公十二年》:“武之美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之大经也。”《广雅》:“经,常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8.赘:(zhuì坠)通“缀”。《诗·大雅·桑柔》:“哀恫中国,具赘卒荒。”《公羊传·襄公十六年》:“君若赘旒然。”《韩非子·存韩》:“欲赘天下之兵。”班固《西都赋》:“虎贲赘衣。”这里用为连缀、附着之意。

9.射:(shè摄)《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管子·国蓄》:“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新唐书·食货志》:“江淮豪贾射利。”这里用为谋求、逐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