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昌硕招工简章:中越战争30周年祭(内幕揭秘)三、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7:19:40

中越战争30周年祭(内幕揭秘)三、四

作者:如皋郑铭 2010-04-22 10:03:31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三、中苏分裂

  日内瓦协议是1954年7 月份签订的,到10月份,法军基本上就从越南撤完,
速度之快出人意料。法国人当然不是由强盗变成了绅士,而是越南这块土地太让
高卢王国伤心,一刻也不想留了。在这块土地上统治了近一百年,如今回望,落
日夕阳的余晖下,法兰西留下了长长的身影。

  法国人走了,美国人却来了。与法国人不同的是,美国人倒不是希望殖民越
南,只是希望守住西方世界在东方的阵营。当时冷战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美
苏两国在各条战线上都开展了不计成本只讲输赢的比赛。基本上两国打了个平手,
在德国,双方怨仇凝结了柏林城;在朝鲜,三八线成了跨越时空的鸿沟。如今,
能任由共产党跨过北纬17度吗?就在法国人撤走的同时,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支
持南越政府。仅三个月后,第一批美军顾问到了南越。

  现在统治南越的,是越南著名的末代皇帝,保大帝。这位保大帝名义上是作
了几十年皇帝,但似乎从来没当过真正的统治者,看来是命运跟他开的玩笑。此
时,南越的实权人物是保大帝的首相吴庭艳。吴庭艳身世显赫,早年素有清雅之
名。他与北越领导人有切齿之仇,因为北越政府处死了他的哥哥吴庭魁。他曾长
期避居美国,结识了包括肯尼迪(当时还不是总统)在内的众多美国政要。美国
人很看好他,直接支持他废黜了保大帝,让他当上了总统。

  同期北越政府也没有闲着,开展了轰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土改基本上是仿
照中国形式进行的。主持土改的是当时越劳动党总书记长征。长征原名武文渠,
因仰慕中国内战时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改名为长征。此公完全依照中国土改形式,
严历打击地富反坏右。结果打击面太大,影响很坏,使得大量北越人往南越逃生。
胡志明很为恼火,撤了他的总书记职,保留了政治局委员,从南方局调黎笋回来
接任他的职务。后担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并渐渐成了胡志明的接班人。

  黎笋上台后,一方面纠正长征的错误,另一方面,从南方局调了不少同事战
友安插在中央。这些人渐渐团结在黎笋的周围,后来成为越南亲苏反华派的中坚
力量。

  为统一而进行的努力还在继续。在试图与南越进行全民选举以统一越南的努
力失败后,北越于59年通过决议,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武力来统一全国,并
继续加强敌后武装工作。面对北越的攻势,美国加强了对南越的援助,1962年美
国派出武装力量及作战物资进驻南越,越南战争开始了。

  与此同时,中苏这两兄弟非常混蛋地闹翻了。中苏两国闹僵的最初原因并不
是国家利益,而是个人利益,确切地说领导人的个人利益。1956年,在苏共二十
大里,赫鲁晓夫作了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专
权及恐怖统治作了猛烈抨击,虽然赫鲁晓夫说的全是实话与良心话,但偏偏有人
不高兴了,估计是反对个人崇拜这几个字眼刺痛了某些人的心,中共对此作出反
应,在党内批评了赫鲁晓夫,这只是中苏分裂的序曲。1958年,中国要求苏联援
助中国,以抵御共同的敌人美国,苏联趁机提出合作建立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
对这个建议毛泽东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愤怒,赫鲁晓夫有点茫然,亲自来北京给
毛泽东作解释,事情总算过去,但就在赫鲁晓夫回苏联不久,中国不与苏联商量
突然采取了炮轰金门的行动,这违背了当时苏联的全球利益,赫鲁晓夫大为恼火,
对中国这盟友日益不信任。在台海危机中,中国获得一枚美国的" 响尾蛇" 导弹,
苏联对这枚先进的导弹垂涎三尺,中苏当时有军事合作协定,苏联要求中国把这
枚运到苏联研究,中国先是拖延推迟,后来终于把拆了多次的导弹给了苏联,却
少了关键的红外线弹头传感器,赫鲁晓夫震怒了,立即停止了对中国的导弹技术
的援助。中国渴望在共产运动中树立起标杆,进行了所谓的人民公社与大跃进,
赫鲁晓夫对这种全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运动嗤之以鼻。1959年,赫鲁晓夫在波
兰的一个农庄谈到了苏联二十年代建设人民公社的惨痛教训。这篇谈话并没有涉
及中国,但用意很明显,是在规劝中共领导放弃左的路线。这篇谈话再次引起了
毛泽东的异乎寻常的反应,他亲自撰文,抨击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赫鲁晓夫一
怒一下,撤走了驻中方的专家,撕毁两国许多协议。至此中苏两党水火不容,相
互在媒体上攻击。

  赫鲁晓夫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共的历史书里,他是修正主义、潜伏党
内的阴谋家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西方包括俄罗斯对他的看法很不同,他颇有亲
民作风、有民主风范、注重实际。在他手中一改斯大林时期的恐怖统治,实行比
较宽松政治制度。而他创建的宽松政治体制又把他推下了政治舞台。1964年,趁
赫鲁晓夫休养之际,克里姆林宫发生了一起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赫鲁晓夫被拉下
台了,继任者是他的" 亲密战友" 是勃烈日涅夫。中共曾把赫鲁晓夫下台当成改
善与苏联关系的最大机会,当年,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庞大代表团参加了十月
革命庆祝活动。在当晚举行的酒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仗着酒劲对贺
龙说:你看,咱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了,你们回去合计合计,看看能不能把毛泽东
也干了,咱们中苏千年交好。(大意如此)。贺龙的翻译王大刚一听,吓得没敢
翻译给贺龙,径直跑去告诉严明复(当时周恩来的翻译),严一对周说,周恩来
脸都吓白了,这要传到毛的耳里什么后果,当即宣布中国代表团退场。当然这事
还是传到了毛泽东耳里了,最高领袖此时才明白,原来勃烈日涅夫竟比赫鲁晓夫
更讨厌自己,敌人的敌人也未必是朋友,和解的心彻底凉了,此后中苏的历史就
是交恶的历史。

  化了这么大篇幅来讲中苏分裂至交恶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中苏分裂对中越关
系影响实在太大了。在中苏交好的几年中,中苏对国际共运大体进行了分工,亚
洲主要由中国来操作,其他地方主要是苏联控制。因而在六十年代前,对越援助
基本上是由中国实行。苏联对这穷地方兴趣不大。但中苏分裂后,苏联改变了原
有的中苏两党把持国际共运的计划,改成了对中国的孤立、围攻,拉拢越南、孤
立中国、拖垮美国就成了苏联的印支新政策。中越关系从此进入了多事之秋。

  四、滑稽的竞赛

  在中苏分裂初期,胡志明曾天真的穿梭于中苏之间,想作和事佬,拉近北京
与莫斯科的空间距离。这只能说他太不了解毛泽东了、当然也不了解赫鲁晓夫,
他想不透为什么毛赫两颗硕大的脑袋碰到一起总能产生原子裂变。胡志明焦虑更
多地是为北越自身考虑。毕竟要统一,离不开中苏的支持。就在胡志明忧虑时,
战争还是勿勿来到。

  1964年8 月,美国一艘行进在北部湾的军舰" 马多克斯" 号遭到北越军队的
袭击,美军进行了还击,这就是所谓有北部湾事件。此后美国会通过了北部湾决
议,给总统开了一张可以任意扩大战争的空头支票。北部湾事件到现在美越双方
仍存在很多争议,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可以名正言顺的打仗了,这对
双方的主战派来说是个好消息。北部湾事件后,美国派出地面部队,越南战争扩
大了。

  所谓战争,不过是双方拼实力拼消耗,越南地小国弱,当然禁不住与美国拼
实力,只有向中苏两位社会主义兄长求助。以前中苏友好,哥俩携手照顾小弟弟
自是不在话下,可眼下哥俩闹翻了,问题也就多了。

  前面说过,在二战后初期,中苏曾就国际共运划分了势力范围,亚洲共运的
事基本是中国主持、苏联协助。在越法战争、朝鲜战争中,双方依据此原则有过
比较完美的合作。但现在中苏势成水火,老大哥要联合其他兄弟来孤立二弟,苏
联一改过去在亚洲的不作为政策,积极参与亚洲事务。

  1965年,根据越南的请求,苏联加大了支持越南的力度。在援越问题上,中
苏越三方有了第一次火线碰撞。当年2 月,苏联提出以下几点提议:

  1 、允许苏联援越的武装物资过境中国
  2 、允许苏联援越顾问团使用中国云南的一到两个机场,并且驻防500 名苏
方士兵在被允许的机场
  3 、要求中国同意苏方在中国领空开辟空中走廊以方便苏联援越
  4 、要求中国同意苏军约4000人过境中国去越南
  5 、举行苏中越三方会谈,商讨抗美大计

  若单凭字面来看,苏方的每一个要求都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实际上看,其中
二三四点要求,都有侵犯中国领土领空危害中国安全之嫌。当然,如果在两国友
好合作的五十年代初期,这些都是小事,只要两国领导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哼上
一曲东风破,什么都搞定了;关键是现在两国已成敌人,敌人的任何一个步骤都
有可能伤及自己那颗脆弱的心,中国能让苏联假借援越之名大模大样的侵犯中国
领土领空吗。对于以上几点建议,中国除了答应了第一点之外,其余几点均以不
同的理由拒绝了。为何拒绝第五点建议?我认为是中国当时并不想苏联过多地插
手越南事务中来。

  苏联人充分利用了这次援越外交作专题文章,彻底将这场援越秀作足作全。
于2 月15日与2 月17日,两次通过驻华使馆,要求中国配合苏方的援越行动,
至3 月10日,被中方明确拒绝。这在某种程度上正中苏方下怀,苏联领导人于3
月召开的莫斯科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协商会晤上,特意把这种事披露出来,并表
示由于中方对苏方援越的阻挠,给苏方的援越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中方吃了
哑巴亏,又不好在国际BBS 上去批驳分辩这件事,只得独自生闷气。

  这次援越外交较量,中方意在苏联,却伤及越南,苏联大获全胜,不费成本
地作了一次顺水人情,并且加强了社会主义盟主地位与威望;中方由于对这事准
备不足,考虑不全,因为显得较为生硬,给人感觉是中方分裂了社会主义同盟。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中苏两国在北越众多领导人心中起了微妙的变化,那杆
横在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此后,中苏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常怪异而滑稽地竞赛,比赛的选手是中国与苏
联,比赛的内容是双方看谁能把自己的东西又快又好的送给越南以获得越南的芳
心。苏方凭着其强大的国力与军力,在竞赛中渐渐占据上风。略举一例,越南劳
动党为了防止中苏两支友军控制不了“革命热情”而在越南的土地上发生类似" 火
并" 等不愉快事件,对中苏援越部队驻地及行进路线进行严格的划分。美军当时
对北越多是轰炸,越南当时所最需要就是高射炮,中苏两国都尽力把本国的高射
炮送给越南,但是在实战性能上,苏方的高射炮其精确度及射程都强过中方的,
于是越南把首都河内的防空交给了苏方而把市郊的防空交给了中方。这让中方觉
得低人一筹。 

  俗语说人穷志短,以此类推,国穷志也短,由于在援越竞赛中,中国由原来
的绝对主力绝对优势褪变为现在的日渐明显的劣势,越南对苏联的依赖越来越重
了,跑苏联的脚步也勤了,中国领导对越问题上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猜忌越来
越神经质,中越间产生了缝隙。

  鉴于中苏两国都是越南所必需的盟友与后援,而中苏两国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越南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在中苏两国间走钢丝绳。越方还是尽力在维持这种平衡,
并且也充分考虑到了中方的敏感,在六十年代后期,越方在有关问题还是尽量多
征求中方的意见,每年都会派出至少两次以上代表团同中方商洽印支局势,毕竟
胡志明还是比较亲华的。此时的越南,就象是有两个婆婆管的小媳妇一样,身心
疲惫。由于中苏的矛盾进一步加大,越南注定作不好这小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