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电站 英文:张五常:欧风欧雨话当年──代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23:38

关兄愚谦来信,要求我为他的新书──《欧风欧雨》,游记也──写个序言,却之当然不恭了。他可不知道我是个不喜欢游览的人!天下间不喜欢游览的可能只我一个,说来恐怕话长了。

 

简略地说几句吧。我六岁开始逃难,九岁在佛山寄宿,十二岁回港后东住一下西住一下,二十一岁赴北美后还是居无定所,要到三十三岁才在西雅图安定下来。我于是怕搬,怕走,可以十多天足不出户。在家中我既不读书,也不看电视。做什么呢?行来行去,想看些什么。房子要大的,窗外要有可观之景,其它一律无所谓。

 

愚谦兄比我年长几岁,说风谈浪,他生长的时代不会比我的安宁。事实上,他写自己的生平以《浪》为题,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读《浪》,知道他少小时的奔走没有我那么多,但遇到的风浪却比我的大。我想,一个从小走得多的人长大后不喜欢游,但惯于惊涛骇浪的,年长后则喜欢多游一下。游览可以一舒胸怀,是中国骚人雅士的传统了。

 

自己不喜欢游,但还是到过欧洲三次:一次是学术会议,一次是替科斯在瑞典讲话,最后一次真的为游览而去。后者是带着孩子们去见识一下,而自己作为一个准导游的本钱,是在洛杉矶加大念书时,作过短暂的欧洲艺术史的助理教员。恨不得当时愚谦兄已经出版了《欧风欧雨》这本书,能让我读后才去。今天,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有点钱,听说到了欧洲受到礼待,先敬罗衣后敬人的「礼仪」可不是神州独有。

 

话得说回来,尽管今天高楼大厦满布神州,公路、天桥车水马龙,炎黄子孙跑到欧洲去不可能没有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的感受。欧洲的文化水平了不起,不同地区变化多,可以夸夸其谈的典故所在皆是。几年前我的书法老师周慧珺到欧洲一游后,对那里的建筑物叹为观止。

 

游览游览,究竟览些什么呢?一曰风景名胜,二曰文化品味,三曰历史留痕。关愚谦这本书对游欧者的贡献,可不是风景名胜的介绍──这些一般旅游刊物提供无数──而是欧洲的文化与历史,二者加起来是文化历史了。愚谦兄的书当然也提及他擅长的政治知识,但政治这回事,可以读到,可以听到,却不可以看到。个人认为,只为看风景是不值得游览的:没有谁可以学王石,爬到珠峰之巅去拍照留念。余下来的游欧重点,是体会一下他们的文化历史,大开眼界之余会变得谦虚一点吧。

 

我认为在人类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只有两个时期,两个地方,出现了足以雄视百代的光辉。其一是从唐太宗(五九九──六四九)到宋徽宗(一○八二──一一三五)那段时期的中国;其二是从达芬奇(一四五二──一五一九)到毕加索(一八八一──一九七三)那段时期的欧洲。不是没有战乱动荡,但说这两段时期与地方是人类文化的光辉是没有疑问的。(木嘟嘟:疑问,难道先秦百家以及古希腊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不是足以傲视千秋万代的光辉时期吗?艺术是文化,难道哲学思想不是?说到欧洲的古建筑,其源头难道不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流传?)奇怪,二者皆各自马不停蹄地走了大约四百八十年。更奇怪的是,上面提到的四个人都是艺术天才。宋徽宗、达芬奇、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众所周知。唐太宗呢?他的书法绝对一流,而如果不是此公慧眼识英雄,我们今天可能不知道曾经出现过王羲之这个人。

 

双方各自走红地发展四百八十年,中国是比欧洲先走八百多年的。后者迟了很久才起步,加上他们对文物保存得好,游览欧洲的确大有看头。中国的文化古迹呢?太久,保存不易,可幸有以物品陪葬的风俗,中国的文化遗物被埋在地下,保存得好的无数。可惜北京的朋友棋差一着:他们禁止出土的文物在国内的市场出售,但盗墓者众,大量文物贱价外流。我几番建议北京尽早打开秦陵与乾陵,指出永远不打开等于没有。读者多,私下间一律支持,但北京的朋友忙顾左右。

 

虽然我不喜欢游览,但○三至○五年大搞摄影,加上久不久到各地校园给同学们讲话,再加上要作实地调查来跟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些年我和太太差不多走遍神州。

 

要怎样欣赏中国的文化才对呢?没有欧洲那么多的保存得好的文化古迹可看,以游览的方式来欣赏中国的文化,你要读很多古文及古诗词。我曾经说过,西方的景物不容易让我们看到一个李太白或一个苏东坡。中国的江山自成一家,有点苦味,有点古意,不华丽,但幽美。昔日李白见到的江山,大致上我们今天还可见到。不读古人的文字,游览神州不容易体会到中国曾经有伟大的文化。这是说,游览神州不容易「看」到中国的文化,而是可以让我们「怀古」,而怀古是深一层的欣赏了。昔日苏子写《赤壁怀古》是一例,清人孙髯翁在大观楼写「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也是一例。我们历代读书识字的人,没有谁不怀古一下。

 

要懂得怎样怀古才可以在游览中深入地欣赏到中国的文化。这方面,来自西方的游客是不容易体会的了。另一方面,倒转过来,炎黄子孙游览欧洲,欣赏他们的文化历史是远为容易的。介绍欧洲文化的中语书籍多得很,而到了那里近数百年的文化遗物,还留在地上的多得很。这数百年是欧洲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

 

国内的朋友要游欧洲吗?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可能是先读《欧风欧雨》这本书。愚谦兄对欧洲很熟;他的记忆好,观察力强;文字可读,而更重要是他很懂得掌握着有趣的话题下笔。后者是天赋。炎黄子孙不容易找到另一本游览欧洲的书可以学得那么多。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