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高迪:102例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33:35
102例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08-08-30 发表者:刘京媛 (访问人次:1961)

 

西安市儿童医院   刘京媛  随着医学的进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市场的激烈竞争,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学龄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我们对102例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刘京媛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采用1999-2003年,儿童保健门诊已确诊儿童,随机抽样整理102例,6-12岁年龄组,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年龄12岁,其中男65例,占63.7%,女37例,占36.3%,男>女,男女之比1.76:1,诊断标准考考DSM-Ⅳ和CCMD-2-R。2、方法:资料来自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全面检查,询问病史及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检查,血清微量元素,血铅检测及智力测试,多动注意力测试仪,事件相关动作电们P300等检测,进行了统计资料。二、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关(家庭与学校)。三、临床表现:国外文献报道儿童心理行为发病率10—15%,国内文献报道儿童行为偏离发生率达10—20%。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岁,男>女,表现形式不同,性别有差异。男孩多为运动与社会行为问题,女孩多为性格行为问题。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首先应除外神经系统疾病及器质性疾病。常见以下5种:1、生物功能行为问题:遗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厌食。2、运行行为问题:好动、咬指甲、磨牙、吸手指、咬衣物、活动过多、挖鼻。3、社会行为问题:破坏行为、攻击行为、说谎、偷窃。4、性格行为问题:惊恐、忧郁、社会退缩、社会适应不良、胆怯、烦燥、过分依赖、过分敏感等。5、语言问题:口吃。四、诊断与签别诊断诊断标准参考DSM-Ⅳ和CCMD-2-R。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靠症状、临床表现、描述,要排除儿童的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器质性疾病。五、实验室检测血清元素铁缺乏占18.6%,锌缺乏占21.2%,血清微量元素,铁、锌缺乏时故可引起心理行为问题,严重者可影响智力发育,生长发育及其他功能改变。六、讨论:儿童心理行为是儿童学龄期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疾病。近几年有明显增多,并有上升的趋势。男>女,男与女之比1.76:1,临床分析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经济发展,市场激烈的竞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趋势,社会的迅速变迁,生活节奏感加快,高层建筑住宅化,人口集中,住房拥挤,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的改变,西方文化及影视媒体等以不同方式对社会环境、家庭结构及儿童的心理卫生都有巨大的影响,给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从心理上增加了压力气氛,或多或少的被大脑及思想所吸收,独生子女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加之学业过重,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重视,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均有关。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增多与社会家庭有关由于家庭过多关心,过多的保护,过多的投入,过分的溺爱,过度管理,百依百顺,一切包办,久而久致,儿童社会适应力受到一定影响,心理压力大,可导致情绪行为问题,及不良行为。加之此期儿童发育快,学习负担重,接触社会多、伙伴多,不良的文化刺激与干扰,生活社会经验少,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好动,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违纪、厌食、异食癖,交叉擦腿综合征,睡眠障碍,说谎、口吃、胆小,考前焦虑症,吸手指、咬指甲、遗尿、忧虑、情绪不稳等可能与外界环境有关,可能是儿童心理发展与环境教育的约束,有着相互适应的过程,即磨合阶段,也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投入过多,学校注意成绩及升学率,家长重视智力因素有关。可能与教育和儿童心理特点要求不一致而已。其次,微量元素铁缺乏、微量元素锌缺乏,可引起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给予补充铁剂、锌剂,症状明显好转。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认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愈后良好。给予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支持疗法、暗示疗法、家庭治疗,强化治疗,系统治疗,认知治疗,配合适当药物,给予疏导;治疗采取个体化,小剂量的药物达到最佳效果,轻病人不用药物,采取心理行为疗法,效果也很好。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社会适应力好的儿童,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以免发生心理行为的偏离,是我们的应尽的职责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