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区招聘保安:嵌绿松石象牙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48:28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制造年代:商殷时期  出土日期:1976年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类型:骨质   出    土         商代后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杯身用中空的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侈口薄唇,中腰微束,切地处略小于口。通体分段雕刻精细的饕餮纹及变形夔纹,并嵌以绿松石。作头上尾下的夔形,加饰兽面和兽头,也嵌以绿松石,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将其与杯身连接。形制和体积略同的嵌绿松石象牙杯,出土二件。另有一件带流的虎〓象牙杯。如此精美的象牙杯,在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   基本形状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土过程         该杯是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时出土的,该墓出土象牙杯三件,其中两件镶有绿松石,此杯是其中一件,器身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再镶嵌上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        妇好不仅是商王武丁的配偶,而且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帅。妇好墓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能与甲骨文相印证,断定墓主的明确身份与墓葬相对年代,并未被盗掘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中出土的陪葬物十分丰富,多达千余件。  妇好像         文物特征         嵌绿松石象牙杯是当时的饮酒器,杯的主体是用象牙的根部制作成的,腹腰中空,杯的把手也是用象牙制成的,象牙杯上部敞口辱薄,杯的中部微有收敛,腹腔下部安有圆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的一侧上下钻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孔,以此镶入榫,使杯和手连在一起,杯身通高30.5厘米,杯身通体饰满饕餮纹等花纹,饕餮纹的眉、眼、鼻均镶有绿松石,中下部雕刻有三组变形夔纹,眼用绿松石镶嵌,上部有用绿松石镶的细带纹一圈,下部有三圈,下腰部有一圈,手的两面上部雕成鸟形,钩喙短冠,眼为绿松石镶嵌,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突出的兽头,上竖双耳,用绿松石镶着兽的眼、眉、口、杯身通体饰满花纹,纹饰分为四段。整个象牙杯,通体饰满饕餮纹以及兽面纹。这与商代象牙器皿纹饰多模仿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点相符。杯身图案结构清晰,统一中又有变化。上下两边口为素地宽边。中间则由绿松石的条带分为四段,每段分别刻有饕餮纹和夔纹等纹饰,绿松石镶嵌于饕餮和夔的眼、眉、鼻等位置。其中有一大三角纹刻于杯身,也以绿松石镶嵌,使纹饰更加醒目。        杯手柄呈夔形状,上部为头,宽尾下垂。手柄两面上部雕成鸟形,钩喙短冠,眼为绿松石镶嵌。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凸出的兽头,上竖双角,用绿松石镶着兽的眼、眉、口。手柄上下各一小圆榫插进杯身。  这件象牙杯的雕刻极费心思。工匠因才制器,先是雕好杯身及手柄,然后将杯内外打磨平整光滑,再描绘好纹饰,接着用刻刀雕出各组纹饰,最后用配制好的绿松石镶嵌于表面。         文物价值         中国青铜技术为历史上第一个顶峰时期,当然中国象牙雕刻的历史也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象牙雕刻又称牙雕,是指将象牙雕刻成各种实用器或艺术品的技术,也泛指各种象牙制品。商代的象牙器物与模仿铜器的纹饰而雕刻,而向您展示的这件商代象牙杯——“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商代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