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量书法欣赏:都江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17:49

 

好了我们行程安排已经介绍完了,现在离我们的第一个景点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这个团的朋友们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的姓氏都不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地球上有没有没有姓氏的人呢?也许有,但他总有个称谓,或叫“无名氏”,或叫佚名,而这所谓的无名氏,佚名便也可以算是他的姓氏了。我们知道我们的姓氏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或是跟父姓,或是跟母姓,如果一层一层地往上推,最终会得出我们的祖上是谁,知道我们生命的来源,知道我们是谁,通过姓氏我们得以解开这样一个迷就是“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姓氏源于上古,最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我们今天的姓氏制度确立于秦汉之际,姓氏是血统的标志,属于同一姓氏的人们往往有一位共同的祖先,并来自同一个家族。因此我们中国人如果和一个同姓的人相会时会情不自禁地说上一句“咱俩说不定500年前是一家呢!”彼此之间立刻会亲热很多。难道同姓人真的是同一血统吗?实际上不尽然。想想我们中国有人口十多亿呐!而常见的姓氏就那么几百种,平均一个姓氏的人就有几百,几千万,如果说这么许多人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谁能相信呢?所以说姓氏虽然血缘的标志,但不意味着一个姓代只能被一个氏族所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也会出现“异族同姓”或“同族异姓”,还有就是封建帝王赐姓的情况,我们所知道的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赐姓朱,这就是他就被称为“国姓爷”由来。知道这些以后我们在碰到同姓同胞时就不会轻易说出“咱们500年前是一家”的话了,不过这句话既然已成了客套话,我们也不妨说说,不是一家未必不能成为朋友。

 

那我们这里有没有姓刘的朋友呢?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就是和刘姓有关的一个人物。我们先说说刘这个姓的来源吧!刘姓的朋友们是真真地炎黄子孙,刘氏一姓传自炎帝的后人,当时炎帝的后人被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其子孙以国号为姓,就一直传到了现在。刘氏一族有众多的名人:像刘邦,刘向,刘秀,刘备,刘渊,刘少奇等等。汉未三国时期,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而另一部分就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好了朋友们我们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一个景点---成都武侯祠。看到这牌匾了没,可能游客会问,不是说是武侯祠吗,怎么写着是汉昭烈庙呢?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诸葛亮死后不久,成都出现了好几处祠庙,南郊武侯祠是最著名的一座。南郊武侯祠刚好在刘备的陵墓惠陵及祠庙的西边。明初,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见惠陵冷冷清清,而武侯祠游人如织,先主庙反而显得冷落,于是心中不快,醋意大发,就以武候神祠逼近惠陵,和刘备庙不合礼制及“君臣宜一体”为由,将武侯祠废掉,把诸葛亮的雕像搬进了昭烈庙。设东西两庑(堂下周围的走廊)诸葛亮为东庑,增设关羽,张飞为西庑。现存武侯祠内的“明碑”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朱椿原意是想体现君尊臣卑,但碑文记载的却是刘备挤到诸葛亮的庙里去了。后来,明末的一场战火毁掉了这座庙。清康熙十一年重建时,主持者顺从民意,同时为兼顾君臣礼制,在庙中修筑了前后两殿,前殿祀刘备,后殿祀诸葛亮,这种君臣合祀的格局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在当时立碑记载此事时就直接称“武侯祠”加避了刘备庙的说法。乾隆二十一年。经过详细考证刘备与武侯祠的分合,兴废,恢复了“汉昭烈庙”之名,但成都人都习惯于叫武侯祠了。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大部分组成,南北朝到唐宋时期,武侯祠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了唐代诗人杜甫曾留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柏森森”的千古佳句。目前馆内还有“三国文化陈列馆”对于爱好三国历史的朋友来说这是很值得一看的,此外还有“和畅园”,“香叶轩”,“听鹂馆”,仿古戏台,桃馆,“锦里”一条街,等。整个祠堂以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

 

好了我们进去看看。在大门的右边是祠堂内的接待室,在这里你可以聘请一位导游为您讲解,也可以租用电子导游仪。价格是20元钱/2小时,属于自费项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租用。大门左侧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再往前一点就是两座碑廊。左侧碑廊内陈列的是明碑,右侧碑廊内则是珍贵的唐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由唐朝著名宰相斐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勒石刻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通过二门,就到了刘备殿了。刘备殿是蜀汉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慈眉善目大耳垂肩的刘备端坐在殿正中央,以仁义之君的面像示人。刘备像的左后方是自杀殉国的孙子刘谵,而他的儿子刘禅因不能保全国家并且苟且偷安,被人们永远地排除在庙门之外。刘备殿东侧供奉的是关羽父子和他的部将周仓、赵累。由于民间把关羽形容为神,又称关圣帝君,就形成了一个庙内同时供奉两位帝君的状况,这也是武侯祠的又一大特色。刘备殿的西侧供奉的是张飞,张苞、张遵祖孙三人。刘、关、张齐聚一堂,刚好迎合了民间“桃李园三结义”的传说。刘备殿又有东西两庑,称为文臣廊和武将廊,文臣以庞统为首,武将以赵云为先。全部14遵塑像。在中国皇帝被人建庙祭的极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论文治武功都在刘备之上,却找不到他们的一座祠堂,而刘备却有,这恐怕要归功于诸葛亮了。虽然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但人们心中诸葛亮是智慧和道德的化身,喜欢诸葛亮的人比刘备的多一点,世人纪念刘备,实际上是冲着诸葛亮的面子去的。所以虽然庙名叫“汉昭烈庙”但在老百姓心中始终叫它“武侯祠”。

 

从刘备殿下台阶就到了孔明殿了,孔明殿比刘备稍矮下些,暗含了“君尊臣卑”的伦理。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危坐羽扇纶巾。(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攻心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为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上联的意思是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则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据说1958年毛泽东莅临武侯祠时在“攻心联”前注视很久。或许是在品味其中的治国安邦的哲理吧!诸葛亮殿内陈列的这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祠堂内还有诸多景点像:惠陵,桃园,和畅园,听鹂馆,结义楼,三义庙,香叶轩,红墙夹道,碧草园,桂荷楼,船舫等等,大家自由活动,1个小时后我们到大门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