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酒:切记日本前车之鉴 冷对国际高级忽悠 - 新闻频道 - 华龙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30:34
切记日本前车之鉴 冷对国际高级忽悠 2011年04月28日 20:32:07    来源: 新华网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边际影响有日渐递减之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的报告中预言,按购买力平价折算的汇率计,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11.2万亿美元,到2016年将达19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15.2万亿美元,到2016年将为18.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被中国超越。这是IMF首次为“美国世纪”终结“预报”的确切时间。

  尽管购买力平价早已不是新鲜名词,也难以准确反映各国间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关系,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却一向喜欢用这个分析工具来对全球重要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及发展速度进行比较分析。在稍早前的一份报告中,该组织以购买力平价给出了去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0.08万亿美元,而按照国际汇率计算,去年中国经济规模为5.75万亿美元,两者差距为4.33万亿美元。这4.33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去年英国和意大利经济的总和。估计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中国真实经济实力会被低估这么多。

  笔者多次说过,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国际经济秩序主导权以及重要产业控制力争夺的今天, GDP总量排名至多具有符号意义而已。况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逻辑框架下,已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的中国经济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和资本流动的一部分。而在此分工框架下,以代工(OEM)为重要特色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中的实质性获益很低。谁敢说,坐拥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地位的中国已是顶尖汽车强国?轰轰烈烈的上海车展之所以令国际汽车巨头趋之若鹜,还不是因为巨大的市场诱惑!不客气地说,中国汽车业目前的这种表面繁荣根本无法掩盖国内厂商在研发设计、品牌管理、系统集成尤其是全球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况且各国汽车企业在统计全球产销量时,一般都会纳入在中国市场的产销量在内,这就出现了重复统计。笔者估计,中国去年5.7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由外资企业创造。因此,在衡量一国真实经济产出时,国民生产总值(GNP)显得更科学。而先于中国参与全球分工且拥有大量海外债权的日本,尽管其GDP已被中国超过,但其GNP仍领先中国一大截,估计不下2万亿美元。至于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的美国,其天量GNP更让中国难望其项背。

  某种意义上说,IMF故意撇开一些重要经济指标或者国际分工不谈,而刻意简单比较或推测中美之间经济产出数据,实有博得眼球关注之嫌。而在中国经济至少需要两个五年规划来完成战略转型并实质性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之前,所有关于中国经济规模行将超越美国的预测,更像是一种高级别的“忽悠”。

  确实,中国经济规模和实力以及基于此的国际影响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上升,这也使得中国世界经济舞台上日渐自信。但笔者怎么也不相信美国举世无匹的高端产业和依然掌控他国经济“七寸”的机制化金融霸权,会在未来几年内 “人间蒸发”。这里依然要提到曾经十分接近美国经济实力的日本。众所周知,日本无论在工业技术基础、金融实力,还是在教育和国际分工地位等方面过去30年里一直大幅领先于中国。直至受到大地震大海啸冲击的今日,日本依然拥有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那种盲目看低日本工业基础和复苏潜力的观点实在不可取。但是从战后66年的国家经济竞争格局变迁史来看,“世界第二”不仅一点也不好当,而且要承受极大的集团挤压。日本经济在1994年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17.9%,时至今日已降至不足9%。日本经济总量这些年来之所以一直徘徊在五万亿美元这个门槛,除了上了战略高手美国的当,失去汇率主导权进而导致泡沫破灭,经济竞争力急剧下降之外,还由于基础研究领域远不如美国扎实的日本在高科技领域鲜有创新,只能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所致;当年心高气傲的日本也没有意识到,没有占据最高端分工地位的金融霸权,是无法保证最大程度的国际获益的。当然,日本也一直想把东京打造成为比肩伦敦和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是过于精明的日本无论在金融微观主体发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还是形成广受认可的国际金融气质方面,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更拿不出类似微软、英特尔以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些产业和金融力量工具。

  日美经济竞争的教训,值得中国牢牢记取。中国眼下最需要的,恐怕是冷静思考制约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诸多约束条件;同时还应做好理性应对不断出现的非理性批评乃至基于既有经济秩序而生的诸多压力和干扰的各项准备,并尽力避免超级骄躁心理。(完)(责任编辑:董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