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人才需求量:饮水思源——渭河源头探秘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21:29
饮水思源。生活在渭河畔20余年,却从未动过探寻她源头的念头。我们把渭河所有的姿态都当做一种自然规律,一直就这样在渭河畔心安理得地生活成长,让惰性在潜移默化中扼杀了心底那丝该有的探知欲望。所以,当我接到《渭河上下》千里溯源的采访任务时,我的灵魂就好似注入了兴奋的药剂,雀跃而一发不可收拾。

我要去渭河源头了!我要从尾巴上蹿到脑袋上去透透风了!

一路上多是荒山凸岭,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一道道红色的皱纹,和我们关中平原的绿色富足有着迥然的不同,很难想象这样的土地上能孕育出渭河。

车队驶入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境后,生动的绿色如天外飞景般跃入眼帘,犹入江南水乡,我像是着了魔一样举着相机隔着车窗疯狂地抓拍,风景是那连绵不断的绿色,绿的草地,绿的树林,绿的庄稼,绿的梯田,还有道路两旁一排排高耸齐整的白杨。

或许是眼睛里的景色太过丰满,竟没有注意到路边的指示牌,险些错过“渭河源头景区”。到达渭源县(隶属于定西市)之前,一直以为渭河源头唯鸟鼠山“品字泉”是也。经过几天的探访求证,原来渭水之源并非唯一。

离县城20公里左右的五竹镇鹿鸣村骆驼项是采访团到达的第一个源头。这里海拔2400余米,群山围绕,常住人口只有48户。在山口开农家乐的王敬舜告诉我,因为这里植被茂盛,气候宜人,所以,近几年渭源县主要推介这里为“渭河源头风景区”。

我们顺着王敬舜指引的方向进入山沟向源头挺进,这里没有道路,灌木荆棘挡住去路,我们被迫“赤手空拳”披荆斩棘,这才找到了水草茂盛的“渭河”。这里泉水清亮如玉液,队员们像品酒一样纷纷捧起细饮,连声说甘甜、清爽,胜过瓶装矿泉水!

那么,这里是渭河的源头吗?王敬舜说:“骆驼项作为渭河源头争议非常大,除了鸟鼠山龙王沟一带的村民不满意,很多县里的文化人也表示反对。”看来,作为渭河水源,仅仅探访骆驼项还是远远不够的。

5月31日早晨,采访团在县水务局老周的引导下,驱车驶上渭源县城西边的鸟鼠山龙王沟,这里距县城仅10公里。作为史料记载的渭河源头,《尚书·禹贡》和《水经注》中都明确记载:“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老周告诉我们:近几年县上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鸟鼠山的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是还是不能与过去相比。当地有一则很著名的传说,大禹治水来到渭源县龙王沟品字泉,发现这里的鸟和鼠同居一穴,因此起名鸟鼠山。可见当时禽兽非常多,生态和谐。可现在,能看见的只有禽,不见兽了。

我们顺着山旁的小路盘旋而下,来到了一座酷似民房的小庙前,古庙的残墙和石阶淹没在荒草丛中。守庙的老人告诉我们,这就是纪念大禹的禹王庙。在禹王庙下方的白杨林中,他指着一个井盖说:“这就是渭河源头‘品’字泉其中的一口,叫遗鞭泉。”泉眼之上修建有井台和亭子、石碑。站在井口向下望,可以看到数米之下黑暗处的水面。据说唐太宗经过这泉时,用马鞭试泉水深浅,不慎将鞭子掉入泉中,沉没无影。当他班师回朝,却在咸阳桥下发现了马鞭。从此人们便将此泉称为“遗鞭泉”。

剩余的“吐云泉”和“禹仰泉”稍微偏西,南北分置,几乎不向下游流水。若不是有当地向导指引,在黄土的埋没下真难以寻其踪迹。只有旁边那些记载着传说和史实的石碑以破碎之躯,静静地卧在泉边的荒草中,追忆着昔日的辉煌,承受着今日的寂寞。

我们在这里发现,“品字泉”的水量不但少,而且水质也不如骆驼项的泉水清澈。我想,也许过去龙王沟的泉水也是充沛甘甜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为的因素渐渐失去了风采。

为了找到如今真正的渭水源头,我们又探访了紧挨骆驼项的豁豁山。这里同属鹿鸣村,相隔仅一公里。我们驱车行走在熟悉的道路上,秀美丰润的河谷在眼前舞跃,一群群牛在川道丰肥的草滩上悠然自在地“进餐”,一派恬静怡然的景象。车子依水傍山颠簸南行,走过最后一户人家约500米,一道蜿蜒于浅山之间、封山育林的铁丝网挡住了去路。在这里放马的73岁老汉邓可建告诉我,眼前这股条顺山势奔涌而下的就是“渭河”。这个答案让所有人讶异。见了骆驼项的潺潺清泉,看了龙须沟的“品字泉”,再看看这条河的径流量,采访团一致认为:豁豁山就是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渭水之源!

我们逆水而上。虽然当地县政府在护林保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甚至在山间拉了一道铁丝网,可遍地足迹和新鲜的牛羊粪便说明,仍有人偷偷在水源地放牧,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豁豁山的植被,路上野花依然繁茂,还有随处可见野鸡和飞鸟的身影。站在河边探望水下,一石一卵,甚至是一粒沙,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顺着河道艰难地步行约8公里,才来到了露骨山下。这里河道因山势分为两个沟。邓可建告诉我们,东边的沟叫“香水沟”,而西边的沟则叫“西沟”,河水在此处易名为“香水河”和“西河”,两河在此汇聚之后才叫“渭河”。

其实,豁豁山河谷中细流分岔很多,发源于各个方位的石缝中、灌木林里和悬崖峭壁上的溪流均汇于此,最终形成这条水源丰沛的河流。仅凭借它的水量和长度,就是我们此行探寻到的最像“水源”的源头,再论它与渭河一气贯通的流畅性,实在应该称它为渭河正源。

渭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王枝正告诉我们,当地的说法是渭河有三源,即龙王沟流出的水、骆驼项流出的水和锹峪毛家窑流出的水,三源都属于鸟鼠山系。而我们之前探寻的豁豁山和骆驼项实际上最后汇聚成一河,称为清源河,也是三源中水量最充沛的河流。

连续探访两日,竟独漏“毛家窑”,6月1日下午,我们又前往寻访毛家窑水源地。这里与豁豁山东西并行,仅一山之隔。我们深入其中走访发现,毛家窑的植被、环境与豁豁山基本相似,只是径流量略逊于豁豁山罢了。

身处渭河源头,面对清澈的河水,内心衍生出无限的悲哀。为什么如此清冽的水,流到下游就变得浑浊肮脏。在此,真诚希望所有渭河儿女能够理智地善待这条养育我们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