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 1.5材质无效化:老生常谈,却极其中听——第一百只猴子效应和形态场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49:28

第一百只猴子 

1952年,日本幸岛的科学家对一日本群岛上的猴子做实验。他们给岛上的猴子喂带沙土的红薯。猴子喜欢生红薯的味道,但是讨厌上面的泥沙。科学家们起初发现很多猴子,对这些脏的红薯不做任何处理就吃了。 

后来,一只年轻的母猴艾默发现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决泥沙的问题。它把这个诀窍教给了妈妈,不久伙伴们也学会了这个方法。

1952年到1958年之间,所有年轻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这样红薯吃起来更可口。而成年猴子中,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才学会了这种方法,其他的成年猴子还是吃脏红薯。 

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在1958年的一个秋日,一夕之间幸岛上几乎所有的猴子都学会了洗红薯! 

起先是一定数量的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确切的数目不得而知。不妨设想,那天早晨太阳升起时,有99只幸岛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进一步设想,早晨之后第100只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 这时奇迹发生了!到了晚上,幸岛的猴群里几乎每个成员在吃红薯之前都进行了清洗。

这第100只猴子增加的能量以某种方式强化了,从而创造了一种思维上的突破! 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更惊人的事情,清洗红薯的习惯随后跨越了海洋……在其它岛屿以及大陆上的猴子也开始清洗红薯!可是这两群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关连或接触。 

所以,当一种意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这种新的意识会由一个大脑传达至另一个大脑,尽管确切的数值可能不同。

这“第100只猴子现象”意味着:当只是有限数量的人知道一个新方法时,它仍是这些人的个体意识,但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只要再有一个人接纳了新思想,之后几乎每个人就都接纳了这种新思想! 

没有什么现有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有人把它归结于:场。 

个人、群体都有自己的场,当“势场”大到一定程度,其影响力将会显现。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百只猴子效应」:当某种行为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临界量)之后,就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而从原来的团体散布到其它地区。对组织而言,只要认同某种观念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风起云涌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支持。

所以,有时你会觉得一种好的行为只有少数几人去做、根本对这个社会来说不会产生影响的时候,请你回想一下这个理论,类似的“善念”、“善行”正在整个空间静静第累积着,也许你的“那一念”、“那一举”就是那第100个,那至关重要、突破“临界值”的那一个。

反之亦然。

所以,当你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描述“2012”的时候,请你回想一下这个理论,...... 请你停止这类似的话题,转一转念头,这是对世界、也是对你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