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ol电脑版下载:新闻写作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9:21:54
视觉总监怎么当
来源:     日期:2007-08-02 09:29  作者:王芯克   网络编辑: 李蕾   字体显示:大中小
“读图时代”的到来,让许多报社的组织运作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2005年7月,浙江《嘉兴日报》及其子报《南湖晚报》就针对“读图”特征进行改版,尝试对报纸的视觉语言进行改革。
我被报社特聘来分管由日、晚报摄影和美编组成的新机构—视觉中心。由于改版从视觉语言开始,因此,视觉中心成了报社改革的 “车头”。这支包括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美编、电子编辑在内的22人的队伍是如何组建的?如何去实现报社提出的“读图”目标?近两年来,视觉中心从五个方面作了探索和尝试。
从“老好人”到量化考核
“读图”时代的版式对图片要求更高,拥有高质量的摄影队伍非常关键。
一个传统报社有着许多多年来沿袭的惯例,在收入分配和业务管理上有着一些遗留问题。这个“烫山芋”没有人动过,“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谁去做恶人”?要扭转这个局面,管理者必须做“恶人”。
对此,在管理上采取第一步措施是:首先明确,认稿子不认人,员工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拍好照片上来。
第二步制定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视觉中心在报社率先实行量化考核,摄影记者每月把所有刊登在头版和内版的稿件,以独立稿和配稿进行区分,并将其分成甲、乙、丙三档。在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还要求每个记者每月必须在日、晚头版见报6张照片,两个月必须见报一组图片故事(视觉中心每月在日、晚报有6个图片版)。刚开始,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用“老皇历”来套新的考核,以谋求新的“避风港”。对此,中心寸步不让。并对考核不合格的人进行不聘用和辞退处理。由于改革力度史无前例,执行时阻力重重,但报社领导班子支持改革,坚持照章办事,最后有6个人辞退或转岗。一位员工不无感慨地说:“工作比原来辛苦,钱比原来拿得多,原来一星期不露面没人过问,现在3天没有稿子见报像犯了错误。”调整后的视觉中心,每月日、晚报见报稿均在600幅(组)左右,8个摄影记者每天见报2-3幅(组)左右,是改版前的一倍,而且图片质量明显提高。
坚持“肯干就是硬道理”的用人原则
有好的平台,还要有肯干的人。
中心通过考核,把热爱报社、有团队精神、有干劲的人放到主要岗位上来。起先,报社还是有不少人相信这个社会是“关系社会”,故而把一部分精力用在走关系上。“最好的奉承是把活干漂亮。”这是中心对所有人员的忠告,为鼓励先进,中心在摄影器材的配备上由原来的“两个最好”,即部主任最好、工龄长的员工最好,转为工作业绩优秀的人最好,把最好的设备让给一线记者,并打破原来不分业绩好坏,所有器材一起更换,一起升级的惯例。只要中心考核成绩在前4位的员工,设备的升级、外出业务培训和重大采访上绝对优先。
中心还从外地媒体引进有先进理念和从业经验的记者,充实到采编队伍中来。2006年8月,中心从杭州引进一位既懂图片又精通印刷的编辑,不但使中心的图片管理更趋完善,也使报纸的印刷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另一位从宁波来的记者常常半夜“扫街”,让读者经常可以看到深夜和凌晨的图片新闻。中心整合后,整体业务素质提高给所有记者都带来了压力和鞭策;同时,优秀的骨干们对这样的运作反而感到有“奔头”,因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了。
从“三多”到“九条标准”
记者要拍出好照片,除了记者自身努力和勤奋外,还需要有能够对他们的报道起 “指挥前移”作用的编辑队伍。
以前,《嘉兴日报》图片有“三多”,即:老人、小孩多;基层文化活动多;外来稿多。而且,大部分的图片都是在“朝九晚五”时间段拍摄的,许多见报图片几乎无新闻价值可论。不少人认为,图片做大一定就会好看,就有冲击,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图片放大都是漂亮和吸引眼球的。图片能美化版面,处理不好也能破坏版面,导致信息传递走偏。
改版后,中心在图片采用上,着力调整和解决“三多”问题,首先在编发上对这些稿件进行限制,在考核上通过打低分进一步予以贬值,充分强调照片的新闻性和时效性。拍摄上,晚报突出“昨夜今晨”,日报要求“政府新闻百姓化”;在报道的区域上,两报均强调“本地为王”。
对图片的采用制定出九条标准:独家性、准确性、瞬间性、思想性、及时性、冲击力、趣味性、易读性、高质量。
“地市党报的照片要求也要这样高吗?”中心对照片的严要求,让一些人不理解,其实,城市党报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像都市类报纸一样严峻。党报的传统优势正逐渐被众多新兴媒体替代,在很多方面,地市党报应该像都市类报纸学习和借鉴,如版式、摄影的表现手法和记者的敬业精神,不利于报社发展的传统办报理念必须颠覆。
从无序到规范的图片管理
改版前,嘉兴日报社对图片没有一个管理系统,所有图片由记者自己放在一个“今日发稿”文件夹里,上传的文字和图片在原摄影部没有人编辑,直接由版面编辑来处理,用完的图片也没有人“清库”,文件夹里新旧文件交替,两年多的图片(2004和2005年)均挤在里面,共有75个文件夹,版面编辑每天为寻找新上传的图片大伤脑筋,要找一张历史图片更是难上难。由于所有图片不归类,也没有设置保护权限,任何人进出自由,稿件经常丢失,出了差错责任难定,且重复用稿事件屡屡发生。
改版后,所有图片和文字说明均由视觉中心图片编辑调整后规范上传,上传稿件根据日、晚报版面的定位进行分类,定向分送到日、晚报版面上。同时,要求版面编辑对用过的稿件及时“清库”,统一放到“已使用”文件夹中,最后,再由中心图片编辑进行归类存放。在中心图片编辑没有到位前,总监身兼数职担当日、晚报编辑,每天上午8点30分到岗,签发晚报稿子,晚上12点以后处理好日报稿子回家,并对每天见报的稿子进行评点打分,除了出差,只要在单位,每天工作在15小时左右。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好图片,2006年4月,报社引进并建立了先进的图片管理系统(PHOTOBASE),2006年8月,视觉中心先后从杭州和湖北引进两名图片编辑,由他们对图片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并通过这套系统的发稿流程,对记者每天的发稿进行精确考核。一年多来,整个图片管理系统运行正常,重复用稿事件没有发生一次,所有被采用过的历史图片,通过多种形式检索都能快速找到,更令人可喜的是,管理系统能够对已使用过的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根据需要自动生成考核统计表格,使管理者每月对记者的考核,从繁琐的手抄中解放出来,视觉中心率先结束了报社20年来用手工统计稿费和考核的历史。报社图片管理在一年时间内,从无序到有序,与国内主流媒体管理系统接轨。
让版面和图片实现“无缝对接”
一直以来,人们这样认为:版式有固定模式,美编只要把每天的文章和图片“灌灌进去”就行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其实,版面是有语言的,它是报纸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通过美编们不同的设计风格体现在版式上的。因为,每天的稿件不一样,质量和数量不尽相同,加上大小不定的广告,因此,版面语言表达效果如何,取决于美编设计功底,这种潜在的视觉魅力,读者可能说不出来,但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以前,《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只有一位美编(兼图片编辑),改版前,报社从美术学院等院校招收了6名平面设计毕业生,充实美编队伍。目前,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美编和电子编辑总共22人。尽管摄影和美编合而为一以前的报社就有,但以前报社的摄美部是其它主要部门的附属,且美编力量薄弱。如今,视觉总监拥有副总编的管理权限,视觉中心美编人数接近摄影记者,并“渗透”到每个版面,与以前摄美部比,视觉中心在报社的定位和报社在运作中的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保障了改革后视觉语言在版面上的表达更流畅。使摄影采访和版面用稿以及上版定位,在视觉中心统一管理和调度下,实现“无缝链接”。《嘉兴日报》及其子报《南湖晚报》改版以来,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版面编辑和美术编辑的观念已逐渐从图片配文章转变为图文并茂,甚至发展到图片先行。(作者是嘉兴日报社视觉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