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航天精工最新消息:创造性使用教材 优化教学——“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的教学尝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23:31

创造性使用教材 优化教学——“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的教学尝试

教学设计 2011-05-26 08:02:17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订阅

摘 要:2007年9月起,江苏省中小学正式启用了新版教材。经过几年实际使用新教材后,我发现对教材的使用要因地因人制宜,切不可完全照搬。实践证明,用活教材,要求教师不能死啃书本,不能被教材提供的素材限制了思路,而要根据“学情”“材情”“课情”的需求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或补充。本文我就以《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的教学为例,介绍了自己在处理和使用教材方面采取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关键字:信息技术 创造性使用教材 重组教材 优化教学
  一、前言
  1.问题的提出
  2007年9月起,江苏省中小学正式启用了新版教材。新教材无论从编写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来说都颠覆了旧版教材,采用了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诠释《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新教材的使用无疑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依据和途径。
  那么是否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就可以完全照搬新教材,而不考虑实际的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诸方面的差异呢?
  2.研究的意义和我的观点
  经过几年实际使用新教材后,我发现对教材的使用要因地因人制宜,切不可完全照搬。实践证明,用活教材,要求教师不能死啃书本,不能被教材提供的素材限制了思路,而要根据“学情”“材情”“课情”的需求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或补充,挖掘出富有生活气息、探究价值的学习材料。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或重组教材。
  首先,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对已经编制好并已经投放使用的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创造性地解读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再次,教师再开发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教材再开发是一项富有个性化的活动。每个教师再开发出来的教材内容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教师再开发教材需要根据当时当地情况的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材料(包括选择除教材之外的其他可供利用的资源),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删减、增添、替换等。这样一个自主选择和开发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
  以下我就以《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的教学尝试为例来谈一谈我是如何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来实现优化教学的。
  二、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
  (一) 恰当地调整顺序
  教材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经验去思考:怎样才能更贴切地反映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再创造”知识的过程尽量真实自然。我在备课时发现:就一课教材或一组教材而言,其内容呈现的顺序,在许多时候若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可能更利于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全过程,也更适合学生头脑中知识的链接、衍生。
  如在执教新教材第四章《数据统计分析》之前,我将整个教材反复研读了几遍,教材的内容顺序是“《第1节 数据收集与录入》、《第2节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3节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4节 数据图表与分析》”。但我左思右想,总觉得这样的顺序似乎有些不太自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因为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是先针对具体情况收集相关数据,之后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到表格中。因此在录入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个表格,而这个表格从何而来?教材中在“数据收集”之后安排的内容就是“数据录入”,而我觉得如果在这时适时地提出“表格规划设计”应该更合理、自然,也更顺应学生的认知过程。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调整内容顺序,在第1节介绍“数据的收集”后,不着急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录入,而是让学生根据收集到数据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设计一张合适的表格。当学生把表格规划设计好以后,再往其中录入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从最初的数据收集、再到表格的规划设计、最后将数据录入到表格中,学生通过自我参与切实体会了数据表格化的整个过程,同时他们也会获得参与后的一种无比的成就感。
  经过这样的顺序调整,使这一部分知识脉络更分明,内容前后承接更自然,也更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规律。从调整后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脑中的知识结构也更趋于清晰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教材的调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绝不能为重组而重组,打破原教材的整体性。
  (二) 精当地改换素材
  现行教材有些事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选取的事实、例子学生不够熟悉,使得教学与生活脱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适当地改换部分素材,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离得更近,联系得更紧密,让学生的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
  如教学新教材第四章《数据统计分析》第1节时,教材上直接从“2006年第15届多哈亚运会的部分数据统计对比”导入,然后引出电子表格软件的介绍,这样的导入和例题对学生而言,轻描淡写,不能激起学生的全部热情。于是,我在设计本课时大胆地改换了教材中的例子。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成立了学生自管会,为了规范学生行为,自管会每周按班级对学生行为进行常规管理,并作为评定文明班级的依据。)提出了本单元的总任务—“值周检查情况统计”,先让学生讨论分析总任务,通过对任务的分解,自然而然引入到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工具来实现对值周检查数据的录入、计算、统计分析。这样的导入即贴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教材中每一节涉及到的例子都各不相同,缺乏连贯性,而且有些例子也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例如“商品库存”工作表、“食品”工作表、“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等。因此我采用了单元式任务,即先提出了总的任务“值周检查情况统计”,然后把任务细分到每一节的教学中,并且每一个任务都承上启下,它既是以上一堂课任务的完成为前提,又是下一堂课任务的铺垫。这样每一节用到的例子即有很好的承接性,又要求学生有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一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样的改变实际效果还是喜人的,突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单元式任务的具体安排如下:

规划工作表

  一、聊一聊
  学校成立了学生自管会,为了规范学生行为,树立常外学生新形象,自管会决定按班级对学生行为进行常规管理,并作为评定文明班级的依据。这回轮到你值周,请你负责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各班常规得分,评出每周文明班级。
  如果由你们组来负责这件事,你们会从哪些方面来合理评价各班常规?
  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数据,使它们一目了然,方便统计呢?
  二、做一做
  实践学习1: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结合教材P52—53去进一步熟悉Excel。
  1.打开Excel软件,了解Excel的窗口组成,并比较其与Word窗口组成的不同之处。
  2.理解几个重要名词
  a) 什么是工作表?
  b) 什么是单元格?
  c) 什么是活动单元格?
  d) 单元格与活动单元格有什么关系?
  3.尝试Excel的基本操作
  1) 输入和修改数据
  2) 保存文件
  实践学习2:根据前面讨论出的检查项目(进校、校服、仪容、课间行为、不吃零食、中午自习、上操、眼保健操、课桌、地面、洁具、垃圾、电器、宿舍、晚自习、安保情况),规划一张工作表,用于记录七年级各班的得分情况。

表格的修饰、数据的收集

  一、做一做
  实践学习1:按下图修改《常外常规检查情况记录表》。
  1.插入删除行:在七5班前插入一行,填上“七4 班”,删除多余的七8班这一行;
  2.插入删除列:删除多余的“仪容”这一列,在晚自习前插入一列,填入“宿舍”;
  3.将七14 班这条记录移动到七13班下一行。
  思考:“删除”和“清除”操作是否相同?

  实践学习2:按上图修饰表格
  1.在第一行前插入一行,按上图合并单元格并填写项目(晨检 课间行为 卫生 其他);
  2.选中表格,修改表格中文字的字体、字号(10号以内)、字型;
  3.设置所有单元格的字符为“自动换行”;
  4.给表格设置不同的内边框和外边框线。
  5.设置单元格的背景色;
  6.对表格设置合适的列宽和行高,使整张表格能打印在同一页。
  实践学习3:数据录入
  必做:根据以下资料中提供的信息录入数据到表格中。
  资料1:同学们,开学第一周我班常规执行得还是比较到位,只有个别同学常规意识不强。例如:小明同学眼保健操做得不认真,被扣0.5分;治保委员在课间操时忘记关教室电灯,被扣一分。希望同学们扬长避短,为七(10)班的明天加油!
  资料2:走向食堂的黑板上的常规检查表

  选做:对照《编辑技巧》尝试各类操作

数据的运算

  实践学习1:在“本周汇总”工作表中利用公式法计算七(1)班总扣分。
  实践学习2:在“本周汇总”工作表中完成以下操作:
  利用填充柄计算各班总扣分;
  利用公式法计算各班得分,计算公式如下:得分=440-总扣分。
  实践学习3:
  必做任务:在“本周汇总”工作表中完成以下操作:
  利用函数法(求和函数)在第18行计算每天七年级总扣分和总得分;
  利用函数法(平均值函数)在第19行计算一周七年级平均扣分和得分。
  选做任务:
  体验一下其他常用函数(最大值MAX、最小值MIN)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即在I20单元格中用函数法求最高得分和在I21单元格中用函数法求最低得分。
  实践学习4:
  1.计算“与平均分的差值”,“占年级总分的比例”
  2.计算“占年级总分的比例”,公式为“=班级得分/年级合计得分”。
  3.通过以下两题请大家进一步来理解和掌握绝对引用。
  a) 在Excel中,单元格C3的绝对引用地址是(     )
  b) 在Excel中,单元格B9中的公式是=SUM($B2:$B7),将此单元格复制到C10中,则C10的公式是(     )
  c) 在Excel中,单元格C9中的公式是=SUM(C$2:C$7),将此单元格复制到E11中,则E11的公式是(     )

数据的处理

  一、数据排序
  1.实践学习1.1:(必做)
  在“常外常规检查情况记录”工作簿的“排序”工作表中按每班“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
  2.实践学习1.2:(必做)
  在“常外常规检查情况记录”工作簿的“排序”工作表中按“年级”进行排序,“年级”相同时按“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二、数据筛选
  1.实践学习2.1:(必做)
  在“常外常规检查情况记录”工作簿的“筛选1”工作表中筛选出七年级在下半周常规检查中未扣分班级。
  2.实践学习2.2:(必做)
  在“常外常规检查情况记录”工作簿的“筛选2”工作表中对所有班级进行如下分类评选:
  1.得分为440的评定为文明班级。
  2.得分在438——440(不含)的评定为良好班级。
  3.得分在435——438(不含)的评定为合格班级。
  4.得分为435以下的评定为不合格班级。
  三、分类汇总(必做)
  实践学习3:在“常外常规检查情况记录”工作簿的“分类汇总”工作表中按年级分类汇总平均“得分”。
  数据图表
  实践学习1:建立图表
  1.1 建立七年级各班本周常规得分情况统计图(包括周一到周日每天得分及本周得分记录的柱形图)。
  1.2 建立七年级2、7、15班本周常规得分情况统计图(仅包括本周得分柱形图)。
  实践学习2:转换图表类型
  2.1 将“七1班得分情况统计图”(柱形图)转换为数据点折线图。
  2.2 将“得分贡献情况统计图”(柱形图)转换为饼图。
  实践学习3:修饰图表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去对图表进行如下修改和美化。
  1.调整位置和大小
  2.调整图例
  3.编辑图表标题
  4.改变颜色
  5.改变数据源
  探究学习:工作表与图表中数据的对应关系
  A.对表中数据进行以下操作,观察实践1.1所建图表有何变化?
  – 删除七6、七7班本周得分。
  – 增加七6本周得分;
  – 修改七4班本周得分;
  B.对实践1.1所建图表上的数据进行以下操作,观察相应的数据表有何变化?
  – 修改七3班周二得分。
  巩固练习:
  1) 在工作表gz.xls中插入比较王正军、胡红英、何伟国、黄键、郑惠民五位中级教师的工资情况的图表,这张图表要求能反映哪位教师的实发工资最高。
  2) 调整在“工资表”中插入的图表的位置和大小,使之不与原表格重叠。
  3) 打开gz.xls工作表,改变王正军的“应发奖金“为300,观察图表中相应内容的变化。
  在上题中,对生成的图表增加标题“工资统计图”,图表类型更改为自定义类型的带深度的柱状图。
  (三) 适当地增删内容
  教材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蓝本、一个依据,但在实际教学时我们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和教学的实际,适当的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和例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新教材第四章《数据统计分析》第1节中介绍Excel软件的时候,只简单地做了如下描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各种各样的数据打交道。例如个人通讯录、学生考试成绩、兴趣小组报名情况、超市货物价格信息、校园歌手大赛得分情况等。如何快捷、准确地处理这些信息,为人们所用呢?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但我感觉仅凭这样几句描述很难到达让学生“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目的,因此我对此进行了内容的扩充。
  ● 电子表格软件Excel和Word一样都是Office大家庭的成员,它是集表格处理、图形显示和数据运算于一体的应用软件。
  ● 主要功能:
  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
  直观的数据统计图形显示;
  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同时在介绍Excel软件的主要功能时,我还补充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样适当的扩充,使内容更丰富,教学目标的达成性也更高了。

▲ 举例:数据的计算、图形显示、排序
 
  ▲ 举例:数据筛选(选出欧洲国家)
 
  ▲ 举例:数据的分类汇总
  又如教授新教材第四章《数据统计分析》第2节“表格的规划和修饰”时,我增加了“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的内容。因为当表格修饰好以后为了更好的浏览修饰效果,用打印预览将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在此增加“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的内容是顺应自然的,而且本节内容也更具整体性和完整性。
  而在教授新教材第四章《数据统计分析》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时,其中“数据加工的多元性”试图让学生学会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的观点。但我感觉这部分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抽象、深奥和难于理解,所以我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就将这一内容删减掉了。
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时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大胆精当地增删部分教材,对学生的发展会极有好处,但这必须十分谨慎,切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的教材观已发生了转变,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进而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可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用活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此,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实践着,特别是对一些枯燥无味或可深度挖掘的教材内容,总是想方设法进行重组,即恰当地改变内容呈现顺序、精当地改换例子、适当地增删教材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有趣,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这样,课堂教学定能新意迭出,活力四射!
  教师成长需要的是一种智慧:能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如何把握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度,应该怎样科学、积极、合理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李艺 李冬梅
  《基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师专业发展》齐晖
  《心理学》 中国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 中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