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飞上海的航班:“善揣摸”趣闻三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43:48
“善揣摸”趣闻三则之一

清代官场腐败,凡善揣摸上司心理者,往往出奇制胜,官运亨通。今撷取其时官场“善揣摸”趣事三则飨诸读者,以博一粲。

              一

清乾隆朝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据说是清高宗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弟媳孙佳氏的私生子,也许是皇帝对此子心存歉疚,格外宠溺。他曾当过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也封过大将军,平定金川叛乱,镇压回民起义。钱堆里打过滚,又有军功,惯成一副骄横跋扈奢靡无度的坏脾气。他奉命西征时,声势赫奕,所经州县的官吏因支应不周,“以办差不善登白简者,不一而足”。所谓“登白简”即被弹劾。所以凡被摊上接待任务的州县官员无不见“传檄”(通知)而惶惊。某日一偏僻小县接到通知:大将军将于某日路过此县某村打尖(吃午饭)。此地地穷吏懒,知县也非干练之人,听说前边的能员干吏往往还有失误,心里更是害怕,愁得每日除了掉泪竟无一毫良策。有个一向管征用人力和考校服役成绩的小吏是县令的亲戚,这时挺身而出说:“能搜刮三百金于我,不问出入,或可无碍前程乎?”“溺水”而有人“援手”,县令当然答应。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小吏端详村里馆舍非常宽敞,心中便有了谱儿。召来工匠故意将新纸染成古旧色裱糊墙壁,所挂字画一概用旧的。用油核桃仁把桌椅熏成乌木色,专门搜集人家用旧的藤竹席片,蒸洗干净使之颜色一致,按照席片的大小形状分别制成枕、靠垫,里边用玫瑰花瓣夹杂杨花充填,蓝缎镶边。从公馆上房到村口搭了个一里多长的天棚,上铺芦席,盖以松毛。天棚两侧和公馆张挂深绿色虾须竹帘幕,帘幕外隐置茉莉、夜来香等鲜花,帘幕内数百盆山中小松柏夹道两列。公馆上房及左右墙外三面以及天棚两侧外环列水桶,数百民伕每人持一竹管,吸水向上徐徐喷之,使屋上棚间俱有润泽意。

刚布置好公馆,福康安车與已到。县令迎出老远,大将军从烈日下到了村口天棚里已觉荫凉,鼻闻花香,目接松柏,精神为之一爽。及至公馆“更觉沉静古穆,并无结彩悬灯,耀目增光之物,心地尤爽。坐其铺垫,皆软滑清香。”而小吏又“漉西瓜为汁,稍加冰糖薄荷水,其凉沁脾”,献给福康安。“及进酒席,则雪雁、冰参、卤鸭、糟鸡之类,只觉香鲜配口,无一毫肥腻气味。”而饭后又是“茶用兰芽雪瑞,本系北产,气香味厚,色亦清冽,用砂瓯烹热,置于水筒,以取温和。”福康安不觉大乐,“谓从官曰:‘吾自出都以来,日夜不得休息,今幸得此福地,虽系尖站,必须住宿一宵。遣从人先往前站,五鼓当启程来也。’”本来是打个尖,吃顿午饭就走人,而今却不惜贻误戎机了。而且“临行,给令二千金,以偿其费,又面加奖励焉。未几,令果得优保,仕至监司。”

县令靠这个“向司征比,碌碌无闻”的亲戚帮助,升官又发财,得了两千两银子,还当上了按察使——督察府州县的高级官员。也就是今天的地区纪委书记。

 

 

之二

左宗棠一生从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幕僚开始到拜相封侯,从不给人写推荐信,所以清廷封他“恪靖侯”,这个“恪注1 ”字是有道理的。他对人讲:“苟有人才,我自能位置之;如其不才,复以贻祸他人,吾不为也。”故而也无人敢向他写信荐人或谋荐。

光绪16年(1881)他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升任军机大臣后,一个老朋友之子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几年不得补缺。想着左宗棠是个念旧的人,若见一面也许能补上一官半职,就进京找他。被左当面怒斥:“在家有田不耕,有书不读,而羡慕做官耶?汝苟舍官归者,吾当割良田十亩以畀;若舍此,莫妄想也!”

黄兰阶碰了一鼻子灰,惶悚而退,却也不甘心就此打道回府。偶逛琉璃厂,见有人在折扇扇面上摹拟左宗棠草书,极为神似,扇面上款空着以待购者。黄某灵机一动,让给上款补题“兰阶”二字后买下。回福建后参见总督时故意拿出扇子不停扇拂。时已交秋,总督好生奇怪,特意问:“外间天气热如许耶?”黄兰阶说:“非也,方从京来,左宗棠系某父执,屡辱接见,以箑注2见赠,不忍舍弃耳。”总督接扇细看,确实是“左爵相”手书,暗暗记下“黄兰阶”这个名字。回到后堂告诉幕友,幕友说:“左公生平不为人作荐书,意者此箑即以寓意耶?”总督深以为然,未出十天就给黄兰阶补上了官缺。

第二年春天总督进京陛见,参见左宗棠时卖好说:“黄某为公故人子,才具可用,已补某缺矣。”左不明就里,糊里糊涂地说:“是彼耶?!去年来嬲注3我作书,吾以为如其才也,制军焉能湮没不用?今果然矣!孺子可教则用之,毋庸尔我挂齿颊也。”

总督又一次错会了意,以为左宗棠对黄兰阶期望极深而不便明言。回到福建后又奏保提升黄为汀漳道台。仅一年整的时间,这个小人就由一个候补知县而知县而道台,成为省以下州府以上的高级行政官员了。

1:恪:恭敬,谨慎。

2:箑:扇子。

3:嬲:纠缠。

 之三

清乾隆时兵部尚书毕沅,博雅好古,金石书画之类收藏极富,凡遇佳品不惜重金收买。四方古董商云集门下,无不获重利而去。门生属吏更投其所好,搜奇採异,企望某时能受他垂青。

乾隆55年(1790)他六十大寿时,正在陕西巡抚任上。生日前严嘱手下官吏:凡送寿礼者一概原物送还。风节凛然,无人敢去讨没趣。只有个“通省素称能员”的县令送了古砖二十块。

毕沅是进士出身的封疆大吏,治学范围极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能诗善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等著作,鉴赏水平很高。见这些古砖“篆纹斑驳,古色古香,且年号题识,皆可推究,居然秦汉物也。”于是大喜,把代主人送礼的家丁唤来说:“我早有通告,寿礼一概不收。今汝主人能留意古物,足见非风尘俗吏,与寻常馈送不同,故姑留在此。汝先归致汝主,缓日再致函申谢忱也。”

本来事情至此,就算恰到好处,可这个家丁得此嘉奖,喜极忘形多嘴道:“家主因大人庆寿无物将赠,故先期唤集工匠,在署制此砖。主人亲自监制,挑取最工者,敬献辕下。今蒙赏收,家主荣幸多矣!”

毕沅至此方知上当,不过到底是封疆大吏,修养极深,一笑而罢。只可惜那个县令错遣了使者,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白辛苦了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