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良个人照片:熊丙奇:舆论盲目鼓吹,乃因教育常识匮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22:59

熊丙奇:舆论盲目鼓吹,乃因教育常识匮乏

2011年06月11日07:52南方网熊丙奇我要评论(6) 字号:T|T

熊丙奇 教育学者

中国青年报6月10日发表刘健先生的评论文章《对南科大的一些鼓吹适得其反》,文章指出,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筹建以来,媒体一致为其加油鼓劲儿,按照朱清时校长自己的说法,舆论完全是“一边倒”的。但是应该看到,这“一边倒”也有盲目性,媒体为南科大的改革呐喊、呼吁,有时呼吁反了,而不自知。

媒体的盲目鼓吹现象,不仅在南科大的办学过程中存在,在我国其他大学的办学中,也存在——— 比如,大学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只是“象征性”地不参与学术决策,可很多舆论就赞扬道,这是行政权和学术权的分离;还比如,大学为筹资而成立与国外大学完全不一样的董事会,很多舆论就分析道,这是探索现代大学制度。而就是最近,还有不少媒体把深圳刚颁布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称为“基本法”,但客观而言,这只是行政规章,而不是法律,南科大要有的基本法,必须是通过深圳人大立法的《南科大章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除了“盲目性”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媒体记者,就是很多教育界人士,也不了解。所以,对一些教育管理的做法和“改革”措施,极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读。拿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来说,目前的问题是“管评办”一体化,管理权、办学权、评价权全部集中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这造成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大学千校一面,因此,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就要打破“管评办”一体化,实现管理权、办学权和评价权的分离。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教育部门只负责学校的审批注册、依法监管;学校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学位授予完全由学校自主进行;学校的办学质量、学位含金量由专业机构和社会(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评价。这就是分析教育行政部门行为的基点,有利于学校自主权扩大的做法,是积极的,而让行政管理的权力增大,则是退步的。但很显然,很多舆论的分析并没有以此为出发点。

同样,就现代大学制度来说,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这是分析一所大学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接近现代大学的标尺。以此观察,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提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 根本就不是什么现代大学制度,而南科大所提的管理制度,也距离这一制度有很大的距离。当然,分析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基于一定的现实,但是,不能由于现实而曲解这一制度。

还有大学“去行政化”,不少舆论一提到“去行政化”,就认为是取消行政级别,然而,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包括建立大学理事会治理结构、改革教育拨款体系(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实行校长职业化和校长公开遴选、建立学术共同体推行学术管理、对大学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师生有无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权利,有无维护自身权益的畅通渠道,如果没有这一渠道,去行政化就止于空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南科大的管理暂行办法,南科大的教师、学生有多大程度参与?

社会舆论对南科大的盲目鼓吹,提醒我们,大家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但需要进一步普及教育常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何为真正的教育改革,而不是对改革一知半解,甚至曲解。总体看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行政主导的教育管理制度,与官员一样,很多人也有按行政思维思考问题的惯性,不知道大学拥有哪些权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哪些权益,所以不时会出现纠结状态,而我国有关行政部门也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利用”这种情况,成功地搞乱大家对改革的理解,其中很典型,就是高考改革。高考的地区不公平、加分腐败、冒名替考,是由行政一手掌握考试权、招生权所致,可老百姓却在呼吁加强行政监管,最后政府部门以公平之名,继续把这些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见,普及教育常识、推广教育改革理念,舆论任重道远。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放权——— 拿教育部长袁贵仁的话说,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 在分析教育改革时,不能只看表象,而需理性分析其中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才能让改革的路径显得清晰,而不是模糊、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