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行行长:关于《建党伟业》的几个问题(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9/21 11:26:58
关于《建党伟业》的几个问题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金娜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420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这个问题是我特别设计的。因为我认为这样的电影如能发行到国外或者让小朋友也受受教育,才能最大限度获得影片期望的效应,而那段历史,英豪倍出,其宏大、复杂、精彩绝对具备史诗性。表现爱尔兰革命的电影《风吹稻浪》都拿过戛纳金棕榈奖,操作得当,《建党大业》理应肩负开拓海外市场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看完影片后,我不得不遗憾地表示:若非具备完备的中国革命史知识,那么这部120分钟的电影因涉及上百名重要历史人物,涵盖了孙文创立同盟会、溥仪退位、袁世凯称帝,签订二十一条、张勋复辟、蔡锷讨袁、顾维钧巴黎和谈遇阻、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五四运动,发动工人罢工、青年毛泽东成长、共产国际成立、共产党核心领袖留法直至共产党成立……,我估计外国人基本没有可能仅靠影像搞清楚来龙去脉,小朋友一定也是云里雾里。影片基本运用全知全觉的大视角,将近三十年的历史竹筒倒豆子般幻灯演绎,表现手法倒也颇类凡考研的学生都背过的那套《中国革命史》的第一册。好在这只是个并不重要的问题。

8.影片的当下意义?

第一是回顾与纪念。第二则是提醒与警示。韩三平先生曾说:“拍《建国大业》是任务,《建党大业》是我们主动请缨。”商业上的诱惑不去说,我相信不仅韩三平先生和黄建新先生为那段历史热血沸腾。看电影的时候,我在陈独秀(冯远征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角色)一次次激情演讲中感慨良多;也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辜鸿铭的辩论中,感受到彼时中国知识精英在乱世中求治国之方的精诚之心;更在走上街头的五四学生声嘶力竭,血祭我土的怒吼中看到中国的力量,更不能忘怀国际歌荡漾,为自由平等的中国建党时的神圣。今时今日,让八千万中国共产党员走进影院,感受这部电影传递的“共和”理念,看看影片对学生运动,集社游行罢工,劳工伟大的态度还是颇有意义的。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是世界革命史上,第一次庶民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九十周年,一个为自由、让人民当家做主而成立的政党在执政一甲子后,还是需要这样的电影。为此,我并不同意很多人只将其看为歌功颂德的电影,历史本身充满力量,让他发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