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街金融中心:“古代才子那些事”作业之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20:33:49

“古代才子那些事”作业之4---浓郁的山茶花

(2010-07-15 21:08:02)转载 标签:

选修课

校园

分类: 教育随笔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如果你足够阳光不妨走近品品这个聪明敢爱敢恨的女人的文字,如果你不够坚强,那么你最好还是远观。阳光的人有免疫力,消极的人缺乏定力往往会陷入文字背后的悲伤之中,难见天日。                         ——老叶如是说

浓郁的山茶花

         ——高一(2)何佳

想写一写张爱玲,说实在的完全是因为老叶,我这个人似乎还没有对某个作家做到推崇备至的地步。张爱玲有才,谁都知道,捧个张爱玲文集的据我所知,也从来都是女生,基于环境的原因,大概很久以前我就找来她的文集翻过一遍,然后只记得一些名字《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类的,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如我所言,比喻新颖,立意并不见得新颖,生命的背后是一座旷无人烟的空城,悲伤抑或积极,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方可知晓。写了一篇随笔,一下子被老叶指出:去看博文《远离张爱玲》。当时一下子吓到了,我确实在睡觉前翻了那么两眼,没想到老师就读出来了,难道那位女子真的有那么的魔力吗? PS在我开始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我在随笔中提了那么一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一切又似乎昭然若揭了。

 

《文学史上的异数:旷世才女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关于张爱玲的三轮热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内地,张爱玲是和沈从文一起被发现的“出土文物”。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文坛开始回顾和讨论她的作品和人生,张的书热卖。

  21世纪初,张爱玲以小资鼻祖的身份再次成为热门词汇。

                             ——新浪某专业书评

 喜欢上她,是因为她的文章里隐隐透露出一个女性自有的自信,追求爱情,对于其自身天才的自傲。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见过她那张标志性照片,高昂的脖颈,贴身剪裁的旗袍,神情高傲与冷情,她斜眼睨着你,像在说:“我不屑于你,不屑于这个世俗。“她是一个异数,不仅仅是文学界的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七十五岁。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

  9月30日张爱玲的生忌,林式同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她的离世像是命运给这个天才一语成谶的玩笑,中秋节的团圆夜。她一生写了不少爱情的小说,她的追求,她的不弃,最后空留一缕沉香屑飘起的炉香。她会后悔吗?后悔自己的不羁,自己性格的使然,她会情愿放弃一身的才华,甘做平凡的小女人?似乎这样会有一个好一些的结局。老叶说过:“女孩子天生就是让人疼得的”;“女孩子都会有一个在此选择命运的机会(嫁人)”……很抱歉,我听到这一系列的话并没有感到沾沾自喜,我是一个女生将来会长成一个女人,我会结婚、生子,我会很努力的工作养活自己,我看不穿这个世界为什么总有那么些人愿意把生活的中心倚在一个人身上,这不仅仅是给别人施加压力,更是自己懦弱的表现。我爱他,于是我相夫教子,我恪守妇道,我做全职太太。为什么??我不认为这是爱,这样的一席话,恕我直言,总觉得是把女人放在了一个弱势的群体,需要被呵护的像一个盆景,我宁愿自己是一丛长在乡间浓郁的山茶花。就像是张对待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年男人。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他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真正见了面,胡兰成只说与他所想的全不对。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像个作家,倒像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他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小姐问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失礼的,但“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张爱玲倒未觉得胡兰成的话很唐突。

  次日,胡兰成去回访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有这样的兵气。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多年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都有着清晰的回忆。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很快,他们恋爱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胡兰成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都是为张爱玲惋惜的。她却不觉得。

时间已经接近了44年年底,时局明显地在变动。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这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尴尬。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都是在旅馆见面的。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象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胡兰成曾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张爱玲没有理他,炎樱也没有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吧,还有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要我说她做的是万分的准确,等到时局的安定,与其分手,一方面表现出自己从前的举动完全是接济,并不是染着请;二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决心,时局稳定不愿与其携手,更何况是战火绵延之时。当然,这仅仅是我这一角度,从原先她的创作品中都可看出她是卑微到尘埃里的爱着他,虽然心中肯定余情未了,但她表现出的该断则断,是一种女性特有的决然,我非常的欣赏。许多人都说,女人是只靠爱情吃饭的动物,我说错大错特错,敢爱敢恨,专一都比那些滥情的男人好了一百倍。为什么女人的代名词是爱情??因为她们的心是一颗柔软的海棉,因为她们企要的爱仅仅是一滴水,所以女人的代名词不是爱而是珍惜!!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张陨落的华丽一生沾染着人情的练达和世俗的落寞,但她的文章所留有的一些女性亘古不变的的特性,会一直一直残留在那些捧着张爱玲的女生或女人心中,那里关于爱情抑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