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翡翠吊兰怎么养:从“达芬奇”家具“密码”看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怪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4:14:42

从“达芬奇”家具“密码”看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怪圈

[12347] (2011-07-18)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人物面对面] 杨烈国: 我就是到处「诱拐」人才
[时事漫画] 英国反对党吁拆散新闻集团
[中国早点] 抓住调结构的最佳时机
[新中关系] 吕元礼:新加坡研究的中国情怀
[达芬奇家具] 中国媒体查不到达芬奇抽检信息

  最近中国大陆各大城市的媒体和民众热议“达芬奇家具”造假和产品不及格的丑闻,在一片愤怒声讨中,很多行内人士逐步揭开了“达芬奇家具”产地造价的手法和利益链条,一个“以价格昂贵而著称”的“达芬奇家具”名成利就的路径和“密码”也随之破解。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崇洋”心态的又一个明证,而我却认为,“崇洋”只是这个事件投射出来的其中一个表象——真正决定富豪们掏出上百万真金白银买一张床的,不是这张床它本身够不够“洋”,而是它够不够“贵”!从而取得富豪们心理层面上的“身份认同”。事实上,“达芬奇”事件所揭露的家具行业“伪奢侈品”怪现象,在中国有着独特的生存土壤,那就是在中国新兴富裕阶层中普遍存在的“暴发户”式的攀比心态。

  能够化百万巨资去买一张床的,都是一些什么人?肯定是巨富之人,而且是有很强的内心欲望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钱人”的巨富之人。有着久贫积弱的经历,却在短期内暴富起来,内心的自卑和虚荣,必然让他们无处不在地企求和索取人们对其“有钱人”身份的认同,表现其“你看,我真的是有钱人!”的偏执。“因为我买的东西比别人贵,所以我比别人有钱”就是这些人的逻辑思维定式,所以,不是因为这些人太有钱去买“奢侈品”,而是他需要买“奢侈品”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有钱,自然,“买的东西比别人越贵,就越能证明自己比别人有钱”。在某些有钱人的圈子里,“我不管这个东西好不好,我就是要买的东西比她的贵”也成为某些阔太太们买单的合理理由。于是,他们必然走进“越贵越买,越买越贵”这个怪圈,到最后走向“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极端。

  以商品的价格信息,来判断商品本身的价值,这种消费心理普遍存在无分国界的普通消费人群当中(比如有心理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做过普通消费者红酒口味测试,结果显示,标价最高的红酒受到的好评最高,实际上试验用的是同一种红酒),而在中国,这种“价格决定价值”的消费心理在暴发户式的攀比心态中往往得到最大程度的扭曲。中国在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在一些大型车展中,动辄几百万的豪车很多在车展上就被神秘富豪们即时抢购买下,不在大众的聚光灯下曝光,这种“神秘购买”行为于是被媒体记者善意地误解为“低调”,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富豪的生活也是有他们的“圈子”的,他们不是刻意“低调”,他们也不仅仅是为了自身人身安全,而是为了在他们生活的小圈子和阶层里最大限度地制造轰动效应、取得更大程度的心理满足和身份认同。某富豪在有媒体朋友在场的某饭局上确认自己最近入手了什么豪车,同时留下八卦空间让好事者去追查、猜想和印证,这些自我炒作手法在北上广“富豪”阶层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经过“达芬奇家具”丑闻事件之后,很多包括家具、家纺、皮具、钟表、服装服饰等时尚工业的行内人士,也开始反思“奢侈品”行业的本质: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奢侈品品牌?是品质?是历史?是文化底蕴?是价格?是稀缺?还是炒作?一件散发刺鼻气味的不及格家具,贴上“意大利进口”标签,放在一家专门标榜“以价格昂贵著称”的家具店,标价几十万甚至百万天价后,就变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奢侈品”。这就是“达芬奇家具”所生动演绎的现代寓言,折射出中国奢侈品行业所现实存在的怪圈。记得在最近某次专访中,世家雅各的邱治平先生曾表示,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必须同时在三个层面具备成功的品牌故事:产品质量的悠久历史口碑,设计的超高水准,还有作为流行风向标的文化号角。这三者决定了“奢侈品”必然是长期由西方寥寥几个欧美国家所高度垄断的行业,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在长期内也只会是那寥寥数个国际大牌。

  名牌,在现代营销理论上成为了一个身份符号。“你是什么取决于你穿着什么”,好像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公开的秘密。这种浮华和浮躁的风气,造就了很多“把钞票穿在身上”的暴发户。而在一个真正成熟的市场,及其所倡导的理性消费行为中,“名牌”不应该是身份地位认同的符号,而应该是品质与文化认同的符号,愿中国社会和消费市场随着不断向前发展,尽快走向成熟与理性,告别各种各样的消费怪圈。

  秦川《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