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魂双神同人漫画r18:新华网评:一周精彩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29:03
2011年07月23日 12:08:34  来源: 新华网


一周关键词:
财政增长卖艺冠军故宫哈药最美妈妈达芬奇家具“大师”“教母”催熟剂“中华脊梁奖”“腐市长”死刑删除“酒戏”“听证专业户”姚明退役三公账单公路种菜“风流博导”
7月17日:财政收入增长,能否给中小企业减税

中小企业困境(资料图)
谭浩俊
财政部14日公布了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03亿元,增长31.2%。(7月14日 中国经济网)
对此,财政部列出了四个方面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带动、价格上涨拉动、政策性增收、特殊因素影响。但笔者仍有疑问,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呢?目前的经济状况,还能够支撑财政收入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长吗?说实话,从一些地方的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来看,所谓的“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已经显得很勉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增长了27%,而地方本级收入却增长了35.9%,高出近9个百分点。而从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构成中央本级收入的来源,明显要好于地方本级收入,原因何在?
虽然财政部门解释,本月地方本级收入增幅高,主要是按规定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及部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等一次性入库带动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扣除这些因素,地方本级收入增长28%左右。但是,进口环节税收等部分上年末收入在今年初集中入库,也带动了中央本级收入的大幅提高,这又将如何解释呢?
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过去构成地方本级收入重要来源的房地产税收,增幅已出现了明显回落,低于地方本级收入增幅11.5个百分点。那么,地方本级收入的高增幅,又来自何处呢?显然,地方本级收入的高增长,不排除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是,在税收增幅很高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采取定率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和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等,虽然成本上升、利益下降,或出现了亏损,但税收却一点不能少。那么,这些企业还能有多大的生存力呢?又如何能够增加员工的收入呢?只重视财政收入的增长,而较少考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似乎成为财政经济工作的一个死结。
面对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有关给中小企业减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笔者担心,在融资环境十分恶劣、融资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果税收负担也越来越重,中小企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也已经不远了。实际情况如何,只有深入到企业、职工当中,才能具有真正的感受。财政收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惯性思维,也许要改一改了。
7月18日:不是所有冠军都要走上通天大道

张尚武展示曾经的荣誉(资料图)
邓海建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被曝在北京街头卖艺引起关注。张尚武表示,2001年参赛时并不是大学生,为了参加比赛,领导让其充当北京体育运动学院的大一学生。退役后,张尚武提出到北京体育运动学院上学,遭到拒绝。(7月17日《新京报》)
一个前世界冠军,沦落到街头做托马斯全旋卖艺的地步,着实令人唏嘘。这几天媒体连篇累牍的表达着善意的同情、悲愤与质疑,说张尚武式悲剧是体育举国体制的耻辱,加上“冒充北京体育运动学院大一学生”的桥段,似乎更佐证了社会与国家在张尚武个人命运上的历史责任。
有人说,世界冠军尚且落魄如斯,不免令人想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古训。这话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不过是个绚丽的肥皂泡,终究抵不过现实的逻辑。体育冠军一定是人生中的冠军?“高考状元”一定是未来的尖端人才?生活从来没有“龙生龙、凤生凤”的规则,硬是让所有的世界冠军都走上了“通天大道”,这样的秩序反倒悬疑重重。尽管我们可怜这个潦倒的孩子,但一个张尚武其实远不能证明或说明什么——更何况,举国体制从没有“刻薄”一个世界冠军,相反,他们享受到的不是过少的殊荣与优待、不是寥落的机会与路径,而是比常人多得多的“那部分”。
感情有时蒙蔽理性,而制度当秉持起码的清醒。别忘了,厚奖李娜的争议还没结束,舆论又要求此般机制对张尚武“负责”——这究竟算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呢?有一个细节是值得警惕的:尽管我深信张尚武所述或为事实,但在公众作出价值判断的时候,只听一方的声音即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张尚武事件果真是运动员保障机制的错误?
有接受采访的体操业内人士表示,就张尚武的个案而言,这并非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更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并不是体制导致他犯罪,这是一场个人悲剧。体制不能完全负责你的一生,路还得自己走。和所有走向犯罪的年轻人一样,张尚武的问题有着社会、家庭、个人层面的多方原因。”这样的反思与追问,可能更切中肯綮。
对一个社会而言,泛滥而无尺度的同情和落井下石一样可怕。冠军只代表过去的荣誉,它不是人生的VIP,在秩序与规则面前,人生的流向只会取决于内心。即便体制好、保障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前橄榄球巨星辛普森、前拳王泰森等,同样会沦为阶下囚或陷入生存窘境。在中国,既有李宁这样成功转型的运动员,也有可能出现张尚武这样的例子,而我们的各色冠军,首先当对此警醒。
7月18日: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

北京故宫启动暑期游客接待应急方案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
近来双汇、故宫、哈药以及航空公司等发生的一系列危机事件,让公众颇感不满。不过,最不满意的还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发后相关部门对于事件的处理态度。可以说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虚情假意和被动应付,公众怎么可能满意呢?
是真诚面对积极回应,还是虚情假意被动应付,这是能否树立良好舆论形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我会在第一时间报告我的领导。我会将所有网上的情况搜集下来,得出初步结论:领导,我们要出事了。然后建议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会建议这些部门领导最迟要在事发后三日内召开新闻发布会,请一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这三天内,各部门要紧急动员起来,既调查事件缘由,同时又要理清由事件引发的工作机制和内部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公开、透明、合理的问题等。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我会与领导充分交流。同时建议并说服领导同意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把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通知告知,表明了对待媒体和公众的一种态度,也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各种飞短流长的传播渠道和可能。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当内部工作紧张进行的时候,作为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一方面协调各部门的口径,一方面要准备一份权威的禁得住推敲的,让公众能够理解的发言人的主发言或新闻通稿,并在网上发布通知,欢迎媒体朋友参加。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在距新闻发布会召开的几天里,新闻发言人要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并给领导提供的答复口径。从出席发布会的主要负责人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媒体和公众的态度一定要真诚,要以事实胜于雄辩和恳切的态度对待媒体,清楚的就清楚,不清楚的就说待查;该认错的就认错,不是我们错误的也要协同有关方面解决。最后还要注意,无论是发问的语言,还是各部门回答的语言都要口语化,贴近大众,少来文件语言,少来官话套话。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最后我还要特别说,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坏事,也是好事,会刺激我们检点自己的工作,也会使我们从这样一次事件中。学会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部门的工作,学会如何进一步公开透明,学会如何面对公众质询,总之学会从成长走向成熟。期待您的批评监督和检查,期待您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当然,即使这样也还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至少媒体和公众是会认同我们的态度的。当然,我们也有最熟悉也是最见效的办法,就是请有关部门下令不准再说此事,否则以违规违纪论。但从长远看,企业的形象、部门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将大大折损。
实事求是的说,我国许多企业和部门如何在应对危机事件中塑造自身舆论形象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大填补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点是有些单位总喜欢以稳定为名、举稳定之旗行不真诚面对公众之实,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公众形象不仅看一时一事,还要看长久和永远,而真诚面对积极回应公众正是新形势下我们保持稳定,并且保持可持续性稳定的法宝。另一点是几乎所有这些企业和部门都有新闻宣传部门,但同样几乎所有这些企业和部门都同样不用或少用新闻传播规律应对突发事件,塑造舆论形象。如此下去,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科学化,习近平同志要求的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用新闻传播规律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何日能实现?
假如我是双汇故宫哈药的新闻发言人,我会尽最大力量劝说我的领导做处理危机事件真诚面对积极回应的榜样,不回避矛盾,敢于承认失误,敢于坚持真理,这是胸怀、气度,也是学养和文化的标志,也是我们再一次赢回社会信任的机会。
7月18日:“最美妈妈”的精彩为何赢得全社会喝彩

“最美妈妈”吴菊萍
安传香
7月,杭州,生死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她不顾个人安危的惊人一抱,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叫吴菊萍。人们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人们感动着,感慨着,传播着,传递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吴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关于她的故事中,人们发现,有几个词反复出现:本能、普通、习惯性流露——
吴菊萍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我一直蛮普通的,真没啥特别的。吴菊萍的丈夫说:她平时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这些善良的习惯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称为英雄,因为她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吴菊萍的老师同事说:她平时就是一个挺善良,挺有责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实是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吴菊萍的乡亲们甚至说:我们身边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还更英雄;菊萍就是这些好人中的一个。
由此,更让我们思考的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做了自认为普通的事,却为何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纯洁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侠,原本也不值得惊叹了。而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8个月大的儿子,她却以生命的代价去托住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简单,其实最艰难,是一种经年的累积,如果不是长久以来的善良积淀,很难想象会有危急时刻爱的爆发。
其二,“最美妈妈”做了别人或许想做但却未必会做的事,她的行为触动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依此来看,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确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美妈妈”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于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辉,激发了人们心底向善的力量。
吴菊萍那关键时刻的一伸手,展现了人性的精彩。人们为这份精彩喝彩,这是向善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记取这份精彩的传递,善待身边的人,用爱交织身边的事。
7月19日:行业协会为达芬奇开脱是一种纵容

达芬奇家居道歉
冯海宁
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日前闹得沸沸扬扬。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国内所卖的进口家具都是以假乱真。大家的质疑存在常识问题,其实,国际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只要标明产地即可。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的。”(7月18日《东方早报》)
达芬奇出现造假丑闻,作为行业协会不但不反思,反而为达芬奇开脱,让人难以接受。一方面,虽然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但绝对不是个例,这种造假现象早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秘密。另一方面,“出口再进口合法就行”的说法不能让人信服,难道说骗子公司利用法律漏洞、监管缺位玩“出口再进口”的把戏就可行吗?
在我看来,很多企业玩“出口再进口”的把戏,不仅仅是欺骗消费者,像达芬奇家具一样在保税区里兜一圈,把自己伪装成100%原装进口,然后就涨价10倍卖给消费者;而且,“出口再进口”还会带来国际贸易摩擦,2007年有媒体就披露,学名叫做“国货出口复进口”业务在过去26年增长了3056倍,直至巨额的贸易顺差把中国推上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
可见,“出口再进口”不但造成消费环节很多矛盾,同时还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因此,“出口再进口合法就行”的说法站不住脚,监管部门必须警惕这一现象。我们还要意识到,“出口再进口”已经变成了不少行业的“潜规则”,据报道中国家具乃至卫浴、地板、瓷砖,甚至服装等多个行业都存在“假洋鬼子”,企业欺诈现象广泛存在。
显而易见,达芬奇事件不仅是达芬奇公司的耻辱,更是中国家具行业的耻辱,因为行业协会对这种公开的秘密长期听之任之。如果家具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协助监管部门规范行业发展,我想不管是达芬奇还是其它的“假洋鬼子”,都很难多年欺骗中国消费者。难道说一个行业的“潜规则”行业协会一点都不清楚吗?
事已至此,达芬奇的“密码”基本上全部破解了。据说达芬奇家具1998年进入中国,13年间一直没有“遭遇”执法部门的质量抽检,监管部门不作为是第一个“密码”。消费者长期盲目崇拜“洋品牌”,是达芬奇的第二个“密码”。达芬奇公司长期欺骗消费者,缺少道德血液,是第三个“密码”。行业协会对害群之马不加以清除,视而不见甚至有意开脱,是第三个“密码”。
但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各地监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都在围绕一个人人喊打的达芬奇在做文章,而没有打开视野,延展检查范围,揪出更多“达芬奇”,更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意味着一旦达芬奇事件降温后淡出媒体,家具行业“出口再进口”的“潜规则”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坑害消费者,而消费者拿家具行业“潜规则” 似乎一点办法都没有。
笔者认为,行业协会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维护者,不是行业的“开脱协会”、“包庇协会”。消费者质疑达芬奇事件并不存在常识问题,存在常识问题的恰恰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要意识到,为达芬奇开脱、包庇达芬奇,只能使问题浅层次暴露,而深层次的问题则可能被掩盖了,如恶性肿瘤一般继续危害行业健康。为此,整顿家具行业必须重拳出击,全面“体检”。
7月19日:“大师”“教母”迭出折射公共卫生服务缺失

“健康教母”马悦凌
梁思奇
鼓吹生吃泥鳅能治“渐冻人”的“健康教母”马悦凌被曝光后,卫生部官员称马属于非法行医,正在依法调查;同时表示,长期以来国家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滞后,民众对于养生保健宣传缺乏自主判断和鉴别能力,今后会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的管理。
把马悦凌的行为定性为“非法行医”而不是诈骗,是一件十分值得“商榷”的事情。这种定性本身,说明对于养生保健宣传,卫生管理部门比民众更“缺乏判断和鉴别能力”。如果说民众不能判断和鉴别的是养生保健宣传的科学性,卫生管理部门不能判断和鉴别的是,用如此荒诞不经的办法敛财居然不能下一个涉嫌“诈骗”的结论,并将之移交公安机关侦查,岂不悲哉!
民众的确缺乏养生保健的知识,这也是像“芒硝大王”胡万林、“绿豆大师”张悟本这样的神医层出不穷的原因。因此,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迫切需要提高,而这恰恰反映出卫生管理部门的失职失责。张悟本、马悦凌这类“大师”、“教母”的曝光,容易吸引公众注意,而更多诱人入彀的养生健康骗局因为司空见惯,人们并不以为意。比如那些瞄准离退休老人,以介绍养生保健知识为幌子、行非法推销保健品、药品之实的“健康讲座”。笔者一位深圳的朋友,几个月前为了家人被非法推销药品者的讲座所骗深陷其中,愤然报案“踢场”,却遭到对方的威胁,还险些挨打,到场的民警反过来劝她息事宁人,这些人惹不起。违法者气焰的嚣张与执法者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在一些城市的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甚至政府的礼堂、剧场,经常都可以见到这种以忽悠为名堂的讲坛,他们虽然常常被媒体曝光,却很少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查处。
这些“健康忽悠讲座”的风行,其实就是产生张悟本、马悦凌的土壤。它表明民众对养生健康有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特别是那些离退休老人,病痛增多,加上儿女工作忙,不得已要自我寻医觅药,极容易被各种养生保健的骗术所诱。但各地的卫生管理部门却很少意识到民众的这种需要,把开办这样的健康讲座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也组织一些真正的名医、专家以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的方式,传授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
“上医治未病”,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防”重于“治”,对于疾病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受“大师”、“教母”之骗吃亏长智的,不应只是受害的公众。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应从折射出的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苍白甚至空白,吸取教训,看到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的不足,从满足民众需要、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出发,抢占被骗子们占据的普及科学医学知识的阵地,这既是减少和避免张悟本、马悦凌们不断出现的关键,更是卫生管理部门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应尽之责。
7月19日:非得“催熟剂”成“催命剂”才重视?

“催熟剂”惹争议
刘 鹏
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这些外表诱人但似乎有些“异常”的蔬菜,不少是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担忧的是,催熟剂是否可以随意使用,到底有没有害,有关部门竟给不出明确说法。(据7月18日《广州日报》)
“乙烯利”、“绿直灵”以及之前曝出的“膨大剂”,均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范畴。这些不能称之为农药,亦不能归于化肥行列的“药”,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多省市普遍使用,显然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也不能说相关部门完全没有给这些“药”以说法。比如,7月5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对我国个别地方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作正式回应时就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量非常低,只要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然而,农业部看似正式和权威的回应,却得不到公众的理解,无法平息大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疑。这其中道理非常简单,西瓜等水果也好,黄瓜等蔬菜也罢,其种植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肥料和水份保障,有必要使用这“剂”那“剂”吗?水果和蔬菜自然熟,以本质的、原生态的面目与消费者见面,到底有多难?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很多省份被广泛运用甚至滥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原因:一是利益驱使以及利益驱使背后严重的生产、经济、社会、民族发展短视。“西瓜膨大剂”滥用,无非是为了增产增收;而西红柿与黄瓜被抹上“乙烯利”、“绿直灵”,无非是“1亩地可多赚3000元”的利益驱动。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日本一家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事情。日企的这种被我们视为“笑柄”的行为,其实背后隐含着极大的责任心和凝聚力。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态度暧昧。“催熟剂”“膨大剂”等说到底,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制剂,尽管相关专家甚至农业部都表态说“适量使用无害”“残留非常低”;尽管这些说法也都可能是事实。但小农意识尚存的菜农、果农,能很听话地“适量使用”吗,如果可以,何以又有西瓜爆裂的怪事?“残留非常低”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难道我们非得“催熟剂”吃一点、“膨大剂”吃一点、“瘦肉精”吃一点、“三聚氰胺”吃一点……做一个快乐的“温水青蛙”,让有毒有害物质,在我们的身体里凝结,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继承?给“乙烯利”、“绿直灵”等一个说法,莫让这些“催熟剂”成了“催命剂”,损害了国人健康,危及了民族未来,才想起要重视。
7月20日:“中华脊梁奖”评出个“最牛临时工”?

倪萍陷入“脊梁奖”争议
盛大林
继17日中国经济报刊协会表示协会公章被冒用后,18日,“中华脊梁”活动另一“主办方”——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守家也表示,有人冒充该研究会,伪造并发布了“中华脊梁”活动文件。活动承办方、北京国发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称,文件是一个临时工伪造的,该人工作不到1个月,于5月份辞职。(据7月19日《新京报》)
“中华脊梁奖”事件持续发酵。起初,主办方都一口咬定不存在收费,有人爆出红头文件后,承办单位不得不承认有收费这回事儿,但钱还没有收到。再后来,几家主办单位又先后表示“被冒充”了。如今,承办单位竟称“中华脊梁”活动文件是临时工伪造的!
又见“临时工”!这个法律上早已取消的词汇,近年来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行政执法打人了,安全事故发生了……凡此种种无法推卸的糗事儿背后,都有一个顶杠“临时工”。北京国发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此时此刻祭出“临时工”这个“法宝”并不让人意外,不过这位“临时工”显得格外可疑——
一,临时工能掌握单位的公章吗?“中华脊梁”活动文件中都盖有大红公章,而公章是权力的象征,放在任何单位都得由负责人或者核心职工掌握,怎么会落到临时工手里呢?如果这位临时工,一名工作不到1个月,却能掌握公章、下发文件,可以称的上是“史上最牛临时工”了。
二,临时工伪造文件的动机是什么?但凡作假、伪造,行为人总要有利可图的。可“中华脊梁”活动文件中的收款人是主办单位,而非某一个人,更不是那个临时工。既如此,担着法律风险伪造文件?临时工图的是什么?
三,伪造之事主办方为何现在才提?7月10日颁奖,作家李承鹏随即提出了质疑并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如果文件确系伪造,当事单位应当立即指出,为什么要等到舆论哗然数日之后才说呢?《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也就是说,伪造公章及公文是一种犯罪行为,受害单位应该向司法机关报案,警察应当将这名“临时工”缉拿归案。可国发中科非但让他一走了之,且至今连他的名字都没有透露!令人不得不疑心这名“临时工”是否存在。
这名“最牛临时工”究竟是谁呢?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7月20日:“酒戏”易删,“酒风”难改

新《水浒传》里的酒戏(资料图)
周继坚
最近,新版《水浒传》电视剧要删除“酒戏”的新闻引起争议。支持的一方认为,荧屏“禁酒”就像“禁烟”一样,体现了文明和进步;反对的一方则担心,没有了“酒戏”的豪爽,“梁山之众”就不能算是“好汉”。
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不在于电视该不该禁酒,而是“水浒”该不该禁酒。支持电视“禁酒”好理解,社会进步了,文明了,禁烟已经是大家共识,酒喝多了也没有好处。而反对的一方,恐怕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不习惯,为什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仅是梁山好汉的性情,还是历来中国人对于豪杰游侠的习惯性认识。电视“禁酒”不过是技术手段,实现起来不难;但豪侠与酒则是一种文化,不是说割断就能割断的。
豪侠与酒已融入中国文化,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不信且看宴席之上,无论是生意场上,还是朋友聚会,乃至是同学送别,无不靠酒精来提升气氛。“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一点点”,不喝不行,喝少了也不行。一杯酒下肚,人迷糊了,气氛随意了,距离也拉近了。于是,不敢说的话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说了,但中国人喜欢这个,认为这才是真性情。生意往来,酒不喝够就没有诚意,合同就签不了;官场接待,不在领导面前先干为敬,就不够尊重领导。由是观之,酒不喝行吗?不行!得喝。喝够了,喝倒了,对方高兴了,生意也就谈成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中国社会酒风过盛,电视“禁酒”注定是隔靴搔痒。中国人历来笃信“书真戏假”,电视里喝不喝,那是别人的事;走出家门,进了馆子,就得讲究酒桌上的规矩。不喝,人家认为你不合群,喝少了,人家认为你不够意思,今后必然瞧不起你,疏远你。所以,酒于中国人而言,已经是一种交际的媒介。“酒逢知己千杯少”,“舍命陪君子”,说得很透彻了。除此之外,喝酒上的攀比风气愈演愈烈,喝多少代表能力,酒好坏代表身份,但凡好一点的宴席,尊贵一点的客人,就得上五粮液,上茅台,一些企业和单位花费巨款成批购买,你以为他是“冤大头”?近年来,中国高端白酒价格一路飙升,就见证了这种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其实,中国人喝酒多数时候并非出于本心,而是“规矩”使然。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回到自己家里,哪个不明白拼命喝酒的坏处?同样是聚餐吃饭,西方人往往会聚三五好友,低声细语,拿一瓶啤酒也能喝上半天。反观中国人,则三五成群,高声谈笑,有似啸聚山林,甩下一地酒瓶。这确实是一种文化。人们历来认为,中国文化讲究中庸平和,西方文化喜好征服冒险,但在酒的文化上,中西方的风格却完全倒转,西方人讲究“品酒”,恬静而悠远;中国人“被豪饮”,热烈而奔放。
当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也越来越讲究饮食健康,知道抽烟和酗酒都不是好的生活习惯。删掉“酒戏”虽然不能立即带动“禁酒”风气的形成,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意识的觉醒,那就是“小酌怡情,酗酒伤身”。酒是不能禁的,但可以限,有节制地喝酒,不仅是文明社会的体现,也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必要。如今,“禁止向18岁以下青少年售酒”已成共识,我们不妨呼吁全社会将这个“限购令”再扩大一点,“谢绝自带酒水”不是风行一时吗,这个虽然不能有,但“谢绝过量饮酒”还是可以有的。
7月20日:两位“腐市长”同领死刑的深意

许迈永、姜人杰被执行死刑(资料图)
李英锋
最高人民法院7月19日消息,浙江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江苏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于19日上午被执行死刑。许迈永落马前敛财超两亿元,以“钱多、房多、女人多”而获“许三多”称号。姜人杰落马前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上亿元。(7月19日新华网)
苏杭二市风景秀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然而,来自苏杭的两位原副市长许迈永、姜人杰却一点都不美丽,他们均通过腐败行为敛财过亿,罪行恶劣,臭名昭著,令人发指,他们可谓是典型的“腐市长”,他们更是丑陋肮脏的大煞风景者。
两位“腐市长”在同一天被执行死刑,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但这种同时处决一定级别以上腐败官员的做法却释放出一种强烈的反腐信号,对今后的反腐工作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死刑是刑罚中的最高刑,是最严厉的、最有震慑力的,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处决了成克杰、郑筱萸、胡长清等一批腐败官员,令人拍手称快。但实事求是地说,因为腐败问题而被执行死刑的高级别官员还是不多见的。此外,当前国际司法的潮流是废除死刑,顺应这种潮流,我国也开始奉行“少杀慎杀”的原则,今年的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10年度工作报告指出,将统一死刑适用标准,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尽量依法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5月25日《京华时报》)在这样的一种日趋宽松的司法氛围中,法院果断对两位曾居高位的“腐市长”处以最严厉的极刑,凸显了国家反腐败的决心。
腐败猛于虎,腐败是啃噬国家肌体的恶性病毒,腐败为民众深恶痛绝。对于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民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平心而论,当前的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反腐之路也还任重道远,国家在这样一个反腐的关键时期祭出重拳,一并处决两名“腐市长”,让民众看到了反腐的希望,坚定了反腐的信心。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一再强调: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一种振聋发聩的睿智警醒,是一种反腐败的坚定信念,更是向腐败宣战的总号角。我们希望,在这一号角的引领下,国家反腐机制能够坚定有力地前行。如此,民族幸甚!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7月21日:“听证专业户”现象呼制度改进

市民被戏称“听证专业户”(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陈 健
一位姓胡的成都市民,在“随机抽签”的情况下,二十余次被各种听证会选中,成为听证代表,被网友戏称“听证专业户”。此事最近引发网友“围观”和媒体质疑。
据听证会主办部门的说法,听证代表是向社会公开征集,抽签过程经过公证处公证和纪检部门的监督。而这位胡姓市民屡次被各类听证会抽签选中,一方面是她热衷于参会,另一方面是市民报名人数少。然而,这仍然难以打消公众对听证代表遴选程序的质疑。
听证会的价值,在于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合理合法地举行听证会,不仅有助于主管部门更加广泛地了解各方利益诉求,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有助于打牢价格调整的民意基础,使之更容易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从听证制度被引进并在价格法中确立后,放眼各地,近年来的水价、气价、票价等各类听证会上,社会对听证制度的质疑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特别是听证代表怎样产生,尤其让人生疑,使公众屡有“被代表”和“逢听必涨”之感,这些问题一点点腐蚀着听证会的公信力。
“听证专业户”的出现,应当成为改进听证制度的一个契机。《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听证会参加人由下列方式产生:消费者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经营者、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行业组织、政府主管部门推荐;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听证项目的实际情况规定听证会参加人条件。
显而易见,根据上述制度设计,价格主管部门在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上,拥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尤其是当听证项目涉及政府部门利益时,价格主管部门就可能会“邀请”或“圈选”一些“听话”代表,这貌似更加节约成本、更加高效,却不可能保证这些代表能够公允、独立地发表意见。听证会变成证明决策合法的“必要程序”,出现“逢听必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何吸纳更多具有广泛性、公正性的代表参与到听证会中来,如何让听证代表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如何避免听证会沦为“走过场”和听证“表演”,决定了听证会的公信力,也决定了听证会能否实现其制度设计的初衷。“听证专业户”的出现,损害的是听证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基础也因此大打折扣。
期待相关法规的完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自身工作的改进,以及相关社会监督机制的健全,能够使听证会在最大程度上广泛代表社会各界的声音,让听证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发言会”、“信任会”和“明白会”。
7月21日:姚明为何让世界“高看一眼”

姚明在上海宣布退役(资料图)
苑广阔
7月20日,姚明在上海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宣布正式退役。
关于姚明退役的消息,这几天不但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重磅新闻,甚至也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央视连续5个小时的直播,都预示着姚明不但是体育赛场上的“小巨人”,更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风云人物,他的影响,早已跨越了篮球界,跨越了体育界。
单纯从竞技体育的角度看,姚明在近10年的NBA征战中,或也留有遗憾,但是从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来看,姚明的职业生涯近乎“完美”。中国每年都有无数运动员退役,为什么唯独“小巨人”姚明能让世界如此“高看一眼”?在退役之际能留给我们一个如此高大而辉煌的背影?
首先,作为中国体育的坐标式人物,作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姚明象征着一种国家形象。从他踏上美国NBA赛场的同时,他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姚明没有让我们失望,反而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其次,姚明的形象一贯积极、健康、正面、阳光,深得球迷和公众的喜爱。不管是在国内的篮球赛场,还是在美国的NBA赛场,姚明的形象一直备受赞誉,从球场上的球技球风,到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姚明都向我们展示了他积极健康和阳光的一面,都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无疑也是他深受球迷喜爱,赢得公众认同的重要原因。
最后,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让他成为篮球场之外的社会公益“小巨人”。作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姚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三年前,姚明成立了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姚基金”,更是体现了他把社会慈善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尤其值得尊重。
姚明虽然从赛场退役了,但篮球毕竟不是他生活的全部。我们衷心希望退役后的姚明在各项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希望其他名人明星能够以姚明为榜样,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7月22日:请给“三公”账单配上权威解读
雷钟哲
住建部18日公布“三公经费”账单,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而中科院去年公务接待费为9995万元,平均每天接待费为27万元,比住建部全年的费用还多。(7月21日《西安晚报》)
截至昨日,已经有54个中央机关公开了“三公”经费账单,但这种公开充其量是一种数字公开,只是告诉公众在某个项目上花多少钱,但为什么花、具体怎么花等都没有交待。实事求是地说,一般人是看不懂这些数字里面的道理的。对着这些相差悬殊的数字,公众不知道哪一个更可信、更合理,所以才有了目前“越公开、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比如,中科院一天“吃掉”住建部一年的费用,究竟是何原因?难道真如网友揶揄的“中科院不是科学家的摇篮,而是美食家的盛会”?或者有其客观原因?据笔者所知,住建部与中科院在人员编制、组织架构、工作开展方式等方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中科院人多、业务杂,组织机构复杂,国际合作的项目和交往频繁,这些方面难免会产生较高的接待费。当然,高到几乎接近一亿,平均一天就达27万,还是让人瞠目结舌的。这就更需要权威地解读,打消公众地质疑。
比如,人口计生委将一半以上的“三公经费”用于出国,走出国门所为者何?收到何种成效?有没有损公肥私、公款旅游?这些都需要交待清楚。再比如,中国红十字会去年接待费用15万元,而今年的预算中,接待费减至3万,是今年的接待任务少了,还是去年的超得离谱?恐怕一般老百姓,也都是一头雾水。
公布“三公消费”是民主政治的需要,是群众监督的要求,也是廉政建设的必须。纳税人只有充分监督自己政府的开支,政府工作人员才不致懈怠和违规。这就是为什么民众迫切要求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的原因。但是,公布只是监督中的一个环节,要想真正的打消疑虑,还要让大家看得明白。但是除了专业人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绝大多数只能对数据存疑,不能对数据定性,“定性”需要权威、专业的机构才能完成。
所以,“三公”不仅是“晒”的问题,还应由“有关”部门加以分析,作出权威解读。哪些是应该的支出,哪些是不应该的支出;或者说,应当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额度才算合理。如果缺失这样的环节,公众心中的疑团是不会自行消除的。如果得不到公众的信任,“三公”公开只能沦为一种形式。这无疑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7月22日:水泥路上种菜:权力疯长政策撂荒
燕 农
湖北襄阳市双沟工业园在建好的水泥路上“填土种菜”,当地政府称是“复耕”和“公路保养”。实际上,工业园公路建设属于违规用地,在全国土地卫星遥感图片执法大检查中被“天眼”发现后,必须让复耕的情况与国土部拍摄的相关图版信息相一致。当地干部说,全省用地紧张,指标不够用,一些项目不得不边申报边建设。(7月21日《新京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常有“奇思妙想”的应对之举。给荒山刷漆、给贫困穿衣已然出乎想像,而今水泥路上填土种菜应对“天眼”复查,再一次表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智慧不凡”。能够钻“天眼”监管漏洞者,显然比监管者要聪明,但正因于此,聪明绝顶式的行政违规,就更应该严肃追究。
襄阳市是去年全国违法用地较为严重地区,也是政府主要负责人被国土部约谈的全国5个市(州)之一,由于违法用地严重,多次受到上级土地部门处罚、处分,一批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此外,襄阳市另外一个工业园违规用地被罚款近1900万元,而双沟工业园仅“买土盖路就花了五六十万元”,但却只给了被占地农民一季青苗补偿费。相关部门没钱给征地补偿款,却有钱“填土种菜”,或许还“有钱”面对上级部门的罚款。
这些所表露出来的,是当地公权力一意孤行的决绝。至于被占地群众的利益,在不畏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的前提下,更会变得轻飘飘的。就此而言,在水泥路上种菜,菜未必能长出来,权力却在暗地里疯长。遏制某些权力疯长,显然要先消除促其疯长的土壤,那就是让违规后问责的价码,远远高于政绩工程后表彰的力度。
当然,把水泥路上种菜完全看作是权力冒进与作假,不免过于表面化。从土地政策方面看,当前实行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先借再还”,即先占用耕地,可以三年后再补还复垦耕地,“占多少,垦多少”。如此政策放在政绩焦渴的语境中,难免会让一些基层政府在“先借先占”上倍加努力,从而大兴土木,三年后再找三年后的辙,甚至因主要领导变动,把补还复垦耕地的任务留给下一任。
双沟工业园公路建设违规占地的背景是,全省用地紧张,指标不够用,排队等候现象严重,于是边建设边等候指标。这是典型的“先借再还”。换句话说,“先借再还”的用地政策,给了工业园违规占地的底气,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通过审批获得用地指标,从而使违规占地只处于短暂阶段,不会成了永久的“黑户”和永远擦不掉的违规证据。
由此可见,旨在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相关政策,在下有对策和政绩工程的冲击下,被某种程度地撂荒了。去年底,国土部透露将着手修改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相关文件。在此过程中,“先借再还”用地政策的漏洞需要被观照。否则,政策撂荒,加之权力疯长,水泥路上不仅能够“种菜”,保不准还会弄出别的新花招来。
7月23日:“准院士”涉贪被拘是学术的悲哀
王文武
沸沸扬扬的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院士候选人段振豪挪用科研经费包N奶一事有了最新进展。21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最新公告称,根据网上举报,该所监察审计部门按照中国科学院的要求,对段振豪在科研经费使用及师德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经调查,段振豪虚报冒领差旅费,涉嫌贪污,院监察审计部门进行核实后,已将其移送司法机关,目前段振豪已被刑事拘留。(7月22日《广州日报》)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段振豪被网上揭发的那天,笔者就断定其不是一个干净的人。事实上,结合笔者日常间或所闻,科学研究之间的那些骚腥事,还真有。不管是中科院,还是大学科研院所,师生“潜规则”这样的事情早有耳闻。段振豪被刑拘,揭开了科研浮躁、学术科研经费管理存在漏洞的冰山一角。
按理说,中国现在的科学研究者,最无资格花天酒地、灯红酒绿。因为,现在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中国更是一个需要大师的国度。在此背景下,科学研究者如果不能做到不慕虚华、诚实做人、老实为学、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那是一种悲哀。
透过候选院士段振豪事件,我看了学术界潜藏的一些“丑陋现象”:受金钱的腐蚀,有些学术研究越来越功利化,学术的自身价值越来越低,一些人在名利中迷失了方向;少数学者官员廉耻感缺失,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乃至于贪赃枉法、失职渎职,做出种种不合道德、有悖法理的事情……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段振豪在业界的成就虽然不敢小觑,但其行为不仅和“仰望星空”不沾边,甚至污浊了科学家群体和科研机构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诚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表示,科学家的学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同等重要。虽然段振豪在国内外地球化学学科领域担任多项学术职务,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科学家,但对其违法乱纪和不道德行为决不姑息。但愿科学研究人员能够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耐得住寂寞,向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有关方面也应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批评,加强科学研究的监管审计,让科研远离浮躁、贪腐和骚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