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丝怎么用:南方日报:有政绩也不必“恐人不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45:40

南方日报:有政绩也不必“恐人不知”

潮 白

2011年08月30日09:08    来源:《南方日报》

  备受舆论质疑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万人惜别县委书记场面,未几就有了续闻。一个秧歌队的大娘说,那天她们晨练快结束的时候,“领头”跟大家说,练完抓紧回家换上演出服,化化妆,然后到县委县政府大院门口集合,送送李书记。于是,大娘都没来得及吃早饭,急匆匆地换好衣服就去演出了,结果,她们30名秧歌队员被安排在大门口东边,其他30名锣鼓队员被安排在大门口西边。此外,一家条幅印染店的老板也说,8月18日一早有个“急活”把他叫醒,有人要他在半小时内赶制一条上面写着“张北县文联欢送雪荣书记”的红底白字横幅……

  因为质疑的焦点在于“自发”欢送的真假,是不是“上到头发花白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现场成千上万的百姓都舍不得李书记的离开”;还因为当地人也在怀疑“那天挤着去握手、喊口号、扯横幅的,到底有多少是普通群众”,则这两个迟来例子的作用就不可低估,从侧面给出了一定回答,至少,那个“自发”的泡泡被坐实吹得有一点儿大,不能不瘪掉一些。今年4月,张北曾经以一首名为《县委书记》的MV首次闻名全国,那是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自发”行为,“县委书记,胶鞋布衣,田间地头拉家常,像咱农民的亲兄弟”云云,颂扬的对象正是这名平级调动的书记。可惜,舆论不仅没有被感动,反而冷冰冰地掷过去一顶“马屁神曲”的帽子,极其不屑。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同一个主人公产生了轰动全国的二次效应,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现象。即便的确属于巧合,面对舆论铺天盖地的质疑,还是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必须承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万人惜别之类早已经不是当代公众表达“爱戴”的一种方式,翻开史志,倒是能见到不少。但是,即便在那时,如果不加分析地信以为真,大约就属于孟夫子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了。阅读一下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可知有一种“万民伞”、“清官旗”究竟是怎么弄来的。有趣的是,前几年江苏一个县的纪委书记离任,真的把公众久违了的“万民伞”这类东西都给拎了出来,不知道是当地一直沿袭着这样的送官风俗,还是从故纸堆里翻出点儿霉烂货色进行照猫画虎。网友如今是拿着放大镜四下搜寻抨击目标的,找来找去只发现了这么两单,可见这一套做法显得多么不明智;如果落入组织而来的窠臼,就更要归入滑稽的范畴了。在张北的欢送横幅中,有曰“张北因你而精采”的;在张北县的贴吧里,大多数网友都对这位“心中的太阳”给出了很高评价,说这几年张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我们外人无从感受,不过,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即便做出了一定政绩,有没有必要张扬得如此轰轰烈烈?或曰,书记本人也许对这些做法并不知情,但将先前的MV与现在的惜别结合起来,书记显然很受用就是。

  西晋的胡威曾把清廉的官员分为“恐人知”与“恐人不知”两类。那是晋武帝问他和他的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答道:“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在政绩问题上其实也是这样。一个官员在任期内干了造福于民的好事,自然不必“恐人知”,但是绝对不必“恐人不知”;反过来,如果他干的都是些经不起公众检验的“政绩工程”,想要“恐人不知”也是绝无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