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钾肥厂:十六把内外功(又名健身十六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20:23:50

十六把内外功(又名健身十六式)_心灵孤客_新浪博客(转)  

2009-11-06 14:04:56

十六把内外功(又名健身十六式)(2007-08-20 14:14:03)

王继武老师乃心意拳老前辈王福元老师之门人,得其传授并勤苦锤炼几十年,得其深髓精于此道,于一九三六年间于病中详加研讨,颇有心得,书此为记以垂永久,有志于斯者幸鉴察焉。

一、混元一气左右转

二、龙周身

三、游捶贯顶左右摔

四、朱雀玄武南北分

五、两手托天理三焦

六、调理脾胃须单举

七、五劳七伤往后瞧

八、金鸡食米去疲劳

九、猿背和血脉

十、双拳打背固肾腰

十一、  背后七点百病消

十二、  左右调胯增气力

十三、  双手扶膝左右转

十四、  两手叉腰乾坤旋

十五、  伸腿揉膝舒筋络

十六、  阴开阳合去肺痨

续后:卫生健康术——十六式讲义

第一式:混元一气

系于人之健康以气为首,(注:易曰大哉乾元)或谓宇宙之成长自气而形而质,(注:自然与物质不坚定律相背但客观条件外未尝不可)以气为万物之由来故因物及人善自养气调质在意念中浑浩无比,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但行此意可以后天地死之谓。

不令过度疲劳为度

行势:

甲:垂手直立,凝神平视,闭口合关,舌交上膛,调气于丹田(切戒僵直)。

乙: 二足平开行骑马势。

丙:松肩回胸调息必须自如。

丁:两臂垂出(掌内下臂勿僵直)自左前而上(掌外)、而右、而垂、轮回转动,时而自右向左反复转动以呼吸自如

第二势:龙周身

运动手臂腰胯腿足之意力在意念中,若有龙围周于身令之不即不离,随气而动,(注:呼吸调和之气)随形而转,(注:形质之形)神形意念均得健康。

行势:

甲乙丙三势同前。

丁:左右臂自左前方平伸于胸骨平(松肩沉肘)左右掌相聚三四寸各朝上下微合,意若掠物向平移至腋下为度。

戊:左右掌自右侧互换上下,向左轻移,如此回环运动。

己:左右移动之际,意中发力于腰胯间而用力不得僵挺。

第三势:开合舒络(即游捶贯顶左右摔)

筋关骨络缩萎衰老继之死亡,系一般人之后天规律途径,但于后天功夫中返乎先天机能必令细胞恢复活泼,必先令筋关骨络有生发之气。

行势:

甲乙丙三势同前

丁:左掌扶于右侧上肋,肘与肩贴合前胸

戊:右手合拳紧握用力于腕手之间,松肩舒肘。

己:摔动右臂自下而前而后转,反复摔动,左臂亦与右臂同。

第四势:朱雀玄武南北分

或谓任督二脉贯合则气脉自通,或谓内气充沛长有活泼生发之气,此皆充气和脉之谓亦皆能悟合于此势。

行势:

甲:同前势,且意念中若足下生根。

乙:摔动两臂,自垂而上拍合于头顶上端,此际须松肩平臂深吸。

丙:继之自上而前而后直摔两臂,拍合于身后(此际深呼),知此往返运动适度而。

第五势:擎天固本(即两手托天理三焦)

腐熟水谷上内下出维系运化之功能皆主于三焦(释义见行势)

行势:

甲:同前。

乙:两手交叉,掌心向地,继之直臂(松肩)上举,反掌擎天。

丙:继之肩臂着力松腰后仰,继之左仰右仰,反复运动(此际左仰右仰后仰皆须徐徐呼气,勿令闷气)注前者运动胃上口之前后左右各部位,今之平均受到压力与舒展,可以增进上焦活力。

丁:继之直臂弯腰徐徐令之叉掌着地(足前),继之着地于左足左侧,继之按地于右足之右侧,往返运动以适度而止。

注:此际膀胱上口之前后左右平均受到压力与舒张,可以增进下焦活力。

戊:左足前伸跨出一步,前腿微弓,后腿须直,着力于两裆,继之两手交叉上举(掌心向上),拧身左转,后顾右足踵,此际着力于右侧臂肩胁胯直抵足蹚。

己:右足前伸亦同戊。

注:戊己两势对胃之中脘前后左右平均受到压力与舒展,可以增进中焦活力。

第六势:虚足单举

调节阴阳虚实,可以配合意念开豁贯通于动止之谓。

行势:

甲势如前

乙:体重实于左足,虚右足足尖微着地,呼吸自如。

丙:左臂屈肘循肤上伸至于胸际(掌向内)与右掌会合处下按至于左胯左侧,(掌向下意念下按而不用力)

丁:同时右臂屈肘,上伸至于胸际,与左掌会合处(掌向内,右掌在左掌前),上举过顶,掌向上,意念上托而不用力。

戊:继之右掌循肤下按左掌上举,(左掌在右掌前)同时虚左足而右足实,如此往返运动。

第七势:凝神顾踵(即五劳七伤往后瞧)

小脑之冗扰作用向无息止,凝神静意以屏息之,可以全枢于大脑,可以神意相合,凝神后顾传神于踵(注:足跟乃肾脉之库源,肾气可以上达精神,可以贯彻全身)。

行势:

甲同第六势甲。

乙:徐徐令头顶左转后顾,意念中自顾足踵。

丙:徐徐回复甲势,继之右转后顾,勿令眩晕为度。

第八势:金鸡食米

舒展脊椎及大脑神经,可以清神思去疲劳。

行势:

甲:同第七势甲。

乙:徐徐头项后仰,继之徐徐前曲,往返运动。

第九势:猿背活血

凝神擦掌,调息贯注(注:掌心、足心气达心脉,心主血),或以细胞之吸收作用相辅运行,可以去浊生新,促进新陈代谢之机能。

行势:

甲:同第八势甲。

乙:虚左足,足尖轻着地,体重实于右足。

丙:右臂曲肘,轻举于左上侧,掌心平于额角。右手循左手掌心上下摩擦。

丁:同时头项右转后,注意在顾踵。

戊:摩擦右掌亦复如此。

第十势:背后七点

导引呼吸(注:由鼻孔吸入直达丹田,再由口内呼出)可以增加肺活量,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之机能。

行势:

甲:同前势甲。

乙:两臂徐徐平举过顶(掌向前),同时翘足,深深吸起,此际须闭口合关,舌交上膛,全身着力于足臂腰胯间达于极处。

丙:此际两臂奋然摔落,同时足跟亦着地,满胸浊气一口哈出(此际吸入之气自口中呼出,其音曰“哈”),如此反复运动,以七次为起码。

第十一势:双拳砸背

内肾上通肩井,下达于踵,肾气贯彻神清意爽,既寿且康,常行此势可收全功。

行势:

甲:同前势甲

乙:行骑马势。

丙:舒松肩肘,紧握双拳。

丁:摔动双臂,自垂而浅、而上、而后砸肩井,同时胸腰后仰,气息呼出(合口),如此反复捶砸。

第十二势:左右调胯

木未有本弱而枝荣之植物,亦无下萎而健壮之动物,所以调胯强本以坚下盘。

行势:

甲:同前势甲。

乙:两腿平开,能令两手轻松扶持为度。

丙:左腿蹲伏,臀踵相接,膝盖直对胸骨,同时右腿平直全足着地。

丁:此际头项腰肩调于右侧,凝神平视。

戊:同时,沉肘松肩向右侧往返调气推按(注:顺乎自然呼吸之气)

己:右腿蹲伏与左腿同。

第十三势:扶膝调络

调胯者治本,扶膝运转盖增腕胫间之韧力,可以强根健本。

行势:

甲:同于前势甲。

乙:曲膝至九十度角,左右两手扶膝自前而左,自后而右、而前回环旋转(两足必须全足按地,不得翘起。)。

第十四势:旋腰固肾(即两手叉腰乾坤旋)

此势可以护腰强肾,发扬中枢神经之生发机能。

行势:

甲:同于前势甲。

乙:行骑马势,双手平行扶持脊骨,两手指尖相接连。

丙:伏身向前,继之侧左,继之后仰(松腰呼气),继之侧于右,轮回旋转。

第十五势:健络揉膝

伸腿揉膝助筋络之强韧。

行势:

甲:同前势甲。

乙:左腿向前伸直一步,足跟着地,足尖翘起,两手扶压膝盖,左右揉动。

丙:继之胯间着力伏身(腰勿曲),向前以头(勿低头)着足尖,继之侧身合手,曲左肘着足尖,继之侧身曲肘,以右肘着足尖,如此往返运动,适度而止。

丁:右腿前伸,揉膝健络亦如左腿。

第十六势:阴开阳合

调和内呼吸充气养肺,可以按平脏腑。

行势:

甲:同于前势甲。

乙:两臂自前方徐徐抬起至与肩平(掌内)。

丙:两臂徐徐向左右分开,至与身体平行,同时徐徐吸气,两掌心向下。

丁:继之两掌翻转朝上,两臂徐徐平收原位,同时呼气。

戊:继之两掌翻转朝下,势如丙,如此徐徐往返运动。

后序:

王君继武师,别字净尘,原籍系山西省榆次县东山村人,乔寓京师有年。

先生明教中人也,平素高尚义气,与人交久而能敬,通今博古,以是人咸乐与之过从每有议论人咸服其精鉴,于一九三六年草成是书,于一九五四年春夏之交偕门人李光藩,山东掖县人,亦颇卓识。先生与之朝夕讲论,口传心授,笔记是书,流传于世以期永远,先生草书成后十九年,岁在乙未春季,乘默太由固安返京之便,由先生嘱抄录,默太亦何敢辞,时年六十七矣,字类涂鸦,难以工整,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是书供诸同好作为参考,亦可作为实事求是亦无不可。

公历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记于都门继武先生宅中

沈默太附笔书于后端。

Copyright © 1996 - 2009




引文来源  十六把内外功(又名健身十六式)_心灵孤客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