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耽美同人完结小说:发扬光大秦氏耕读文化之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20:38:12

 

 

修复后秦家祠堂的西弄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农民崇尚读书的传统,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孟母三迁等读书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古人追求读书与务农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认为耕可以致富,读可以养性,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耕读文化。

在我们明月湾的秦氏家属中,自秦家家谱的第一代,修谱的就是宋代著名词人秦少游,可以说典型的读书人了吧。

西山秦氏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先生)的直系后裔,迁山祖是秦观五世孙秦益之。秦氏原籍甘肃天水,后迁至苏北高邮,宋元符三年(1100),秦观卒于广西藤州,子秦湛扶父柩暂厝湖南潭州(今长沙)外祖家。宋徽宗政和年间,秦湛任常州通判,因北方时局不稳,决意不回高邮原籍,将父秦观葬于无锡,自此定居江南,在常州历四世。

至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秦益之曾游西山,爱山水之胜,遂建别墅于西山消夏湾安仁乡,卒葬缥缈峰下飞仙山麓,其子秦通守墓遂定居于此,并更乡名为秦家堡,是为江南秦氏西洞庭支。所以,我们秦家的大祠堂在西山缥缈峰底下的秦家堡。当时是五世孙迁到西山,当时是兄弟俩,定居在缥缈峰底下,分东秦家堡和西秦家堡哦。而秦通之子秦仪,十九岁中进士,尚宋理宗的娥明公主,今附马墓尚存,为县级文保单位。秦仪三子秦孝义随宋末帝南逃,一起投海殉国,成为宋朝烈士,故秦家堡府名“詠烈堂”。

而我们明月湾的秦家是明代初分支到这里的。就是下面说的秦伯龄。因此,我们秦家 祠堂的砖雕门楼上的字样横批就是:“家学渊源”,况且是篆书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秦家的历史人物哦。明月湾秦氏是西山秦家堡秦氏的分支,迁明月湾始祖为明朝初年的山东道监察御史秦伯龄。秦伯龄在元朝末年遵照“只许读书,不得仕元”的祖训,更感世不可为,遂弃书从商,在淮北一带经商致富,明洪武初年受朱元璋赏识,封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政绩显著,成为亦官亦儒亦商的一方名流,可惜到任后两个多月因病身故,归葬西山明月湾。因此我们秦家祠堂的砖雕门楼的匾额“家学渊源”。我们的家训就是“耕读而不仕元”。另外在我们明月湾五大姓氏中传说就是“耕读之家”。

已知现存宗谱为《洞庭秦氏宗谱》,清道光五年(1825)修、同治十二年(1873)重印各一种。而我对照下来可能是30多代了。西山秦氏又繁衍为秦家堡、旸坞、明湾、石公、渡渚、镇夏、涵村等分支;其中石公支又以出贸和入赘分出三山支、东山长圻支、吴江韭溪支,各支均以秦家堡为大宗。

而解放前夕,我们的 秦家祠堂已经不做祠堂之用,而变成了小学堂。解放后,变成了明月湾初级小学,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而十年动乱中,拆除了祠堂,造了几排平房,当小学的教室哦。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加上规模办学,这里就没有学生了,都到镇上去念书了。这里的房子就这样空着。一直到我们明月湾古村的开发,重新考虑来修复秦家祠堂。因此,在2007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修复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家祠堂。

从2008年的5月成为了我们苏州吴文化的耕读文化的陈列室之一。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农学家张履祥既教书又务农,他说过,“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而今在我们农村好多人家的住房的扁额上“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而我们作为农民的后代,要让我们现代的农民”家家户户书飘香,子子孙孙有文化。”而今,我作为秦家的后代,我自己在学校教书,而我的一双儿女一个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后在浙江省农业厅工作,,另外儿子刚南京理工大学的紫金学院.毕业在苏州新区工作。尽管我的家境贫穷,但我主张教育投资喽.,我相信有投入,肯定会有收获和汇报.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耕读文化的优秀传统吧!!

修复后秦家祠堂

富有特色的门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