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包皮激光环切:9.11 十年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7:23:54

9.11 十年代价

 

 

“9.11”的惊人一幕迄今已过去10年,在这10年里,人们算得最多的,莫过于“代价”二字:“9.11”,究竟让人们付出了多少?

按照最新的数据,仅确认“9.11”当天死在纽约市的人数,就达2753人之多,加上客机上、五角大楼等处的遇难者,总数超过3000人。但这远非牺牲者的全部:为了清算“9.11”这笔血债,美国发动了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变成旷日持久、至今未能全身而退的“血肉磨盘”,因此尚需加上两地迄今死亡的美军士兵总数1568和4408,平民总数8832和超过12000,以及盟军和国际组织的牺牲者。

“9.11”的恐怖袭击,所造成的直接破坏损失,据估算达1000亿美元,但这只是直接的损失,间接的则无法估量,比如,为了对付基地组织和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发动了战争,令美国公共债务达到恐怖的14万亿美元,比9.11前增加6.8万亿美元。当然,公共开支的扩大不能仅归咎于“9.11”,但谁也不能否认,“9.11”改变了后冷战时代美国财政支出的优先次序,是造成债务问题、赤字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9.11”的穆斯林属性、中东属性使得全球最稳定的产油区突然间成为不安定地带,在连绵战事和不断社会动荡下,曾给全球经济带来漫长“无危机时代”的低油价一去不复返,“9.11”前十多美元一桶的原油,一度冲到近150美元,如今也依然徘徊在90美元上下,这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交通航运业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经济版图和格局,代价多少,殊难计算。

“9.11”所摧毁的,不仅仅是一对世贸中心双子塔,曾经富庶的伊拉克如今满目疮痍,而因供水系统在连年战事中被破坏且无从修理,阿富汗农村人口的80%无清洁水源,本就不太平的也门,如今成了无政府主义混战的屠场,原本多灾多难的非洲因“基地”的战略转移,变得更加动荡不安,阿尔及利亚军校和尼日利亚阿布贾联合国办公楼的血案提醒人们,和强大的美国本土相比,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建筑,更经受不住恐怖分子蓄意的冲撞。

随着“9.11”而失去的,还有很多无形的东西。美联社援引NORC公共事务研究所的民调显示,如今有57%的美国人认为,“9.11”对他们的生活构成影响,这个比例甚至比5年前高出7个百分点;一些曾经目睹“9.11”的美国人至今仍对飞过头顶的每一架客机格外关注,甚至不敢乘坐飞机,不敢接近机场;94%的受访者称,“9.11”以前认为天经地义的一些原则,比如个人隐私的不可侵犯,“门户开放”,自由第一等等;10年间,55%的人尝试对未成年子女解释,“9.11”究竟是为什么,但有45%的人至今难以启齿。

 “9.11”是由带极端穆斯林原教旨色彩的“基地”组织发起的,这让很多人(美国人、欧洲人,以及其它地方的人)将穆斯林当成“罪魁祸首”,10年来,许多穆斯林饱尝被打入另册的痛苦:为其他族裔所侧目、提防,在公共场合受到“特别关照”,对他们的海关检查也特别“周到”。不久前发生在挪威奥斯陆的血案,许多媒体和评论家第一时间的反应正是“穆斯林干的”,瑞士立法禁止清真寺尖塔,法国不允许穆斯林女孩在公共场合戴面纱,英、德主流政治家高呼“多元文化已死”……这一切在1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政治不正确”,如今却仿佛倒了个……如今,一些穆斯林团体在全美136个城市发起“为‘9.11’纪念日献血”运动,希望在征集10000名穆斯林献血者捐献30000份血浆,以纪念在10年前“9.11”中遇难的3000名牺牲者。一位活动的组织者称,许多穆斯林希望借此倾吐出压抑10年的一句话——“9.11”是一群暴徒发动的,而不是伊斯兰教发动的。这句话真诚却沉痛,明白地告诉大家:“9.11”让人类社会付出的,是怎样沉重的代价。

“9.11”让基地从暗转明,变得越来越难以对发达国家发动类似袭击,这正是奥巴马和美国国土安全局长珍妮塔.纳波利塔诺所引为自豪的“万无一失”,和“10年间美国最伟大的进步”,但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38%的美国人认为,恐怖袭击会在未来几周内发生,这个比例虽大大低于拉登死后的62%,却高于10年间最低记录、2005年的35%;36%的人“有些或非常担心”自己或家人成为恐怖袭击受害者,9.11袭击发生后这一比例是58%,而此后10年则在28-48%间徘徊;22%的人对政府的反恐能力有信心,这一比例甚至低于9.11发生后(41%),只略高于历史最低水平(2006年,16%)。很显然,10年过去了,9.11的阴影仍然在美国人头顶阴魂不散。至于欧洲,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9月5日在布鲁塞尔称,恐怖主义的威胁在降低,“10年后今昔对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天的世界更安全,人们已有效遏止了恐怖网络的行动力”,但一些反恐专家认为,最大的成就,仅仅是各国加强反恐合作后,恐怖分子组织类似9.11这样的大型恐怖袭击活动变得困难,但恐怖威胁却并没有减少。

不仅如此,9.11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损害更加沉重、深刻和持久。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胡安.维斯尼维斯基对50000名参与9.11救援的警察、市政人员、建筑工人等中的27000人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他们中28%有哮喘病,42%有鼻窦炎,39%有胃食管反流病,28%有抑郁症,32%有创伤后应激障碍,21%有恐慌症,《柳叶刀》杂志也发现,9853名参加救援的消防队员中,患癌症的有263人,而在相应普通人群中,这一数据为238人。这些被统计者都是训练有素、身体素质极佳的人,即便对他们而言,9.11的创伤至今仍不是过去式,受伤者、死里逃生者、死者伤者的家属,以及成千上万目睹这一幕的普通人,他们所受的伤害,所付出的代价,又是如何?

谁是“9.11”的赢家,谁又是输家?法国“自由欧洲电台”来了个10年大盘点。

在它看来,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军事产业,“9.11”让美国军火商摆脱后冷战时代订单下降的颓势,重新获得大量合同,一场又一场的征战则成了美国军工产品的最佳舞台,让这些昂贵的武器成为各国竞相抢购的热销品。据媒体报道称,10年来仅国防部和军情部门,就花掉了70万亿以上的税款;伊朗则成为第二大受益者,因为少了伊拉克这个宿敌,其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地区影响力已非吴下阿蒙,油价的上升更令它受益非凡;第三大赢家是美国那些私人保安公司,反恐战争让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成了无政府状态,私人保安公司虽收费高昂、丑闻不断,生意却好得不得了;第四大赢家是普京,反恐战争令油价飙升,使得俄罗斯摆脱了经济危机,“基地”的作为让穆斯林被妖魔化,昔日西方心目中的“车臣自由战士”如今成了“恐怖主义分离分子”;此外,无神论者、军事机器人、土耳其、美国行政部门、维基泄密和阿富汗雪豹,都成为“9.11”的受益者,他们或扩大了权力,或从困境中意外起死回生。

最大的输家首推“9.11”死难者家属,生命一去不复返,再做任何事,都无法挽回和弥补;第二大输家是“基地”,“9.11”让他们一举成名,但出名的恐怖组织便不再恐怖,反成为众矢之的,如今恐怖主义依旧猖獗,但“基地”已不复昔日之勇,其头面人物也相继丧失;第三大输家是巴基斯坦,这个曾经兵强马壮的南亚国家被反恐战争拉下水,成了一个政局不稳、内部四分五裂、经济濒临崩溃的失败国家。除此之外,军人家属、纽约市、温和穆斯林、航空乘客、地下钱庄、和平主义者和沙特也都是输家,它们中有些和“9.11”的策划者有一些关联,却付出了和责任不相称的巨大代价,有些则完全无辜,却不由自主地被牵扯其中。

“9.11”的十年,是人类不断付出代价的十年,这些代价,和随之而来的思考、教训,将陪伴人们很久,甚至陪伴许多人一生。

如果说收获,那么最大的收获便是人们对恐怖、暴力的反思:曾几何时,许多人会对其它国家土地上的恐怖袭击惨剧无关痛痒,甚至对自己看不惯国家遭遇恐怖暴力感到幸灾乐祸,这种情结直到“9.11”也并未完全醒来。但10年来,无数来源不同、动机各异,但手段却惊人相似的恐怖暴力袭击,在地球上许多角落、许多国家,甚至在你我身边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血的教训终于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人,让他们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