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 吞咽:何处是我家:关注贫困摄影大赛作品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44:46
2011年09月16日 20:17:48 | 责任编辑: 孙云龙 | 来源:新华网
【导读】:一部电视剧《蜗居》描述的并不只是想象中的故事,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如果说现实版的蛋形“蜗居”是高房价下的“蛋”,那么城市郊外的棚户区就是城市的“伤口”。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当夜晚的灯火渐渐明亮起来,一身疲惫的你将去向何方?

2010年5月4日,北京六郎庄一名外来务工者睡在在只能容纳一人的屋中。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外来低收入打工者入住了只能爬进去的“蜗居”。他们的家面积仅2平方米,比一台卧倒的立式冰箱大不了多少,月租金300元。

2010年5月4日,北京六郎庄一名外来务工者睡在在只能容纳一人的屋中。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外来低收入打工者入住了只能爬进去的“蜗居”。他们的家面积仅2平方米,比一台卧倒的立式冰箱大不了多少,月租金300元。



2010年5月4日,


这处棚户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闹市区角落。6月21日,夏日午间,肖像人在低矮阴暗闷热的简易房内用餐。

浙江义乌有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拥有外来人口140多万,比起本地户籍人口多上一倍。庞大的外来建设大军推动了义乌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民工生存的现实问题。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外来打工者因付不起昂贵的住房租金,便选择在棚户区安家谋生存。位于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的棚户区,被媒体誉为全国最大的棚户区,占地700亩的田野里,居住着800多户、2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窝棚里的人大部分以捡破烂、收废品或做清洁工为主,收入不高,租房子困难,其中部分人已经在这里住了近10年。(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棚户区建筑多数是用雨布、毛竹、木板、编织袋等搭建的简易窝棚,甚至连门都没有,存在着治安、消防、计生、卫生等诸多问题。(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在小山坡上搭棚暂住的外来务工人员。(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一位母亲背着孩子与其他务工者一起收拾旧废物品。(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一位孩子窝棚里吃饭。(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孩子乞盼的眼晴,向人们述说着什么?(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露天厨房与废品为伍。(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棚户外纳凉的民工。(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窝棚里的家庭聚餐。(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窝棚里正在烧晚饭的母子。(摄于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宗塘村 2011年5月1日)

5月9日,义乌市相关部门开始将此棚户区予以拆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