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村医txt小说下载: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4:03:29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有效抗击日本的入侵,国民政府整编了全国的军队,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作战区域。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蒋中正,总参谋长是何应钦。
具体战斗序列及指挥官如下:
陆军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上将(1939年被授予一级陆军上将衔。)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第21集团军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1集团军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 军长冯治安,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第17师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第68军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 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 师 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级陆军上将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军军长郭寄峤,第14军 军长李默庵,第93军军长刘堪,第15军军长刘茂恩,第17军 军长高桂滋,第19军 军长王靖国,第47军 军长李家钰,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

第18集团军总指挥朱德二级陆军上将

第66师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 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 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 (1954 年被授予一级陆军上将衔)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第10集团军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军长陶广,第70军 军长李觉,第79师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 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 军长夏楚中,第25军军长万耀煌,第73 军 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司令官潘文华

第23军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中将(直属),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师长陈德法

温台守备司令徐旨干,辖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

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一级陆军上将(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第12集团军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军军长张达,第63军 军长张瑞贵,第64军军长李汉魂,第65军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 旅 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 旅长陈勉吾

第8军团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一级陆军上将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第3集团军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 军长孙桐萱,第55军 军长曹福休,第56军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军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48军 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军军长孙震,第45军 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军长缪

第27集团军司令官杨森
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

第59军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 特级上将(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上将(1963年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第17集团军司令官马鸿逵,下辖:第81军军长马鸿宾,第168师 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 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 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旅长马得贵

第80军军长孔令恂

第82军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军长马步青

第191师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武汉卫戍司令部总司令:陈诚上将 (1947年升陆军一级上将)

兵力: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第2军军长李延平,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4军 军长霍揆章,第60军 军长卢汉,第75军 军长周磊,第13师师长吴良琛,第57师师长施中诚,第77师 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 上将

兵力: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第11军团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 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 军长黄杰

第21军团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军长孙蔚如

第46军军长樊嵩甫

第86师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

骑兵第6军军长阎炳岳(直属)


闽绥靖公署主任:陈仪 上将


兵力: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第75师师长宋天才

第80师师长陈琪

福建保安第1旅旅长陈佩玉

福建保安第2旅旅长李树棠

福建保安第3旅旅长赵琳

海军陆战队第2旅


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共辖17个步兵师
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 军长关麟征,第85军 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师师长蒋伏生,第50师 师长成光耀,第92师 师长黄国栋,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167师 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 军长刘膺古


空军


第1大队(轰炸机),下辖2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18架、弗力特-7型教练机1架
第2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27架

第3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9架、波音281型10架、布瑞达-27型2架、菲亚特-32型3架

第4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5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6大队(战斗机、轰炸机),下辖4个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27架、菲亚特-32型战斗机3架、波罗尼-111型轰炸机7架、德.哈兰-摩斯教练机2架

第7大队(侦察机),下辖4个中队:可塞型侦察机27架

第8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萨伏亚S-72型6架、道格拉斯轰炸机6架、亨格尔111-A型6架、马丁型6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9大队(攻击机),下辖2个中队:雪莱克A-12型20架

直辖大队,下辖5个中队:

第13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7架

第18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可塞型侦察机3架

第20中队:可塞型侦察机11架

第29中队:霍克III型9架、霍克II型3架

第31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


海军


第1舰队下辖:海容海筹宁海 逸仙 大同 自强 永健 永绩 中山建康 安定 克安 12艘17484吨
第2舰队下辖:楚有楚泰 楚同 楚谦 楚观 江元 江贞 永绥 民生民权 咸宁 德胜 江鲲 江犀 湖鹏湖鹰湖鹗 湖隼 19艘9359吨

第3舰队下辖:定海永翔 楚豫 江利 镇海 同安 海鸥 海鹤 海清海燕 海骏 海逢 海琛 14艘14717吨

练习舰队下辖:应瑞通济 2艘4360吨

巡防舰队下辖:顺胜义胜 勇胜 仁胜 海宁 江宁 抚宁 绥宁 肃宁 威宁 崇宁 义宁 正宁 长宁 14艘4270吨

测量舰队下辖:甘露青天 诚胜 公胜 景星 广云
日 7艘3000吨 直辖舰队 下辖:平海 普安 武胜辰字号鱼雷艇宿字号鱼雷艇 5艘5825吨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 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 薛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 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文面)

  总司令 鹿钟麟

  国民革命军序列三

  (1944年冬)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副 郑洞国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 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 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 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委会直辖部队

  历任陆军总司令

  姓名 政党 就职时间 离任时间 备注

  何应钦 中国** 1944年 1946年5月 第壹任

  顾祝同 中国** 1946年5月 1948年4月

  余汉谋 中国** 1948年5月 1949年4月

  顾祝同 中国** 1949年4月 1950年3月

  孙立人 中国** 1950年3月 1954年6月

  黄杰 中国** 1954年6月 1957年7月

  彭孟缉 中国** 1957年7月 1959年6月

  罗列 中国** 1959年6月 1961年8月

  刘安祺 中国** 1961年8月 1965年8月

  高魁元 中国** 1965年8月 1967年6月

  陈大庆 中国** 1967年7月 1969年6月

  于豪章 中国** 1969年7月 1975年3月

  马安澜 中国** 1975年3月 1978年3月

  郝柏村 中国** 1978年3月 1981年11月

  蒋仲苓 中国** 1981年11月 1988年6月

  黄幸强 中国** 1988年6月 1991年7月

  陈廷宠 中国** 1991年7月 1993年7月

  李祯林 中国** 1993年7月 1996年7月

  汤曜明 中国** 1996年7月 1999年1月

  陈镇湘 中国** 1999年1月 2002年1月

  霍守业 中国** 2002年1月 2006年2月

  胡镇埔 中国** 2006年2月 至今

抗日战争重大战役

按时间顺序排列:
一二八淞沪抗战

长城抗战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绥远抗战
台儿庄大捷
南口战役
八一三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忻口、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南昌会战
随枣战役
长沙会战
黄土岭勇歼敌酋
桂南会战
枣宜会战
百团大战
中条山战役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与芒友会师
常德会战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豫湘桂战役
决战雪峰山
决战时刻——中国战场的战略大反攻
远东最后一战——日苏虎头决战

                         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进攻上海,也和进攻东北一样,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1932年1月18日,日本唆使五名日本僧人向上海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打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焚烧三友实业社,砍伤三名中国警员。又煽动千余日侨****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暴徒滋事后,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日军还向上海大量增兵,积极进行战争准备。
1932年1月28日,上海市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全部答应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方表示“满意”,却又进一步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日本海军陆战队便于23时30分向闸北中国驻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一·二八事变,在日军不宣而战的情况下爆发了。
驻守于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下定抗战决心,违抗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的意志,奋起抵抗。在闸北,与敌展开巷战,他们组成敢死队以潜伏手段炸毁敌装甲车,坚守每一阵地,适时反击,打退了日军的连续进攻。后来战火延伸到江湾、庙行、吴淞、宝山一线,张治中将军率第五军驰援。在各界人民的支援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打得日军多次更换司令而不能有所推进。但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孤军作战,伤亡日重,急需支援,而国民政府一心妥协,不欲扩大,拒绝再派兵增援,军政部还克扣军饷和截留捐款。3月1日,日本组成上海派遣军全线总攻击,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中国军队腹背受敌,在无援助的情况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被迫撤退至第二阵线。


                          长城抗战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本关东军向关内进攻的战斗,称为长城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中国政府当局迫于压力也转变了“不抵抗政策”为“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政策,组织了有限的抵御日本继续侵略的战役,但总方针仍然是谋求与日本的妥协。而中国参战部队广大爱国官兵则意志高昂,浴血奋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侵袭热河(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3月4日,日军攻占了承德,随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中国政府当局只派出一小部中央部队北上支援,而以华北地方部队为主对日军进行了历时80 余天的抵抗。
   在长城东段各隘口,从3月初到月底中国守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3月9日,日军占领了长城喜峰口中国守军阵地。中国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发扬“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牺牲报国精神,在赵登禹、何基沣、佟麟阁的指挥下,进行了长城抗战中最为激烈的战斗。二十九军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大刀队夜袭喜峰口,用大刀与敌展开肉搏,歼灭日军,经血战终于夺回喜峰口阵地。喜封口大捷一扫九一八事变以来国民党军队接连败退的颓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民众纷纷组织慰问、褒奖。在长城其它各口,中国军队各部也 在长城古北口驻扎的中国守军,也给日军造成重创。傅作义统率的第五十九军坚守独石口,自怀柔出击,对敌展开各种形式的夜战、近战、白刃战,连获胜利。长城冷口守军也多次进行激战,顽强防守。
    长城抗战中的这些胜利说明了中国爱国官兵为民族解放而表现出来抗战热情和抵御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长城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援,纷纷捐款、捐物,并组织各种团体上前线慰问官兵。但由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镇压民众的抗日运动,使抗战前景受到很大阻挠。
战至5月下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而中国政府当局不仅不积极增援,而是与日军积极谋求妥协停战,造成长城抗战的部队腹背受敌,被迫放弃长城各口。中国政府当局急于促使日本停战,竟于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虽号称仅仅是军事协定不涉政治,但事实上承认了伪满洲国,相当于默认了以长城为国界。同时长城以南华北广大地区划为非军事区中国不得驻军,而日军可随意出入,为日本进一步侵略华北埋下了伏笔。日军达到了进一步侵占华北的条件,因而暂时停止了军事进攻。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积极酝酿树立抗日大旗以影响全国。1932年冯抵达张家口,并积极同********联系筹组抗日大计。1932年底到1933年初,热河华北局势急剧恶化,察省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严重威胁,在********的帮助下,冯玉祥集合抗日力量,组织抗日同盟军,相机发动察省抗战。
    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联络组织了各种武装力量,在张家口举行全省民众抗辱救亡大会,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共有10万人,冯玉祥为总司令,并加强整训军队,随即主动出击,展开了驱逐日寇收复国土的战斗。6月22日到7月1日,同盟军将士长期被积压的抗日怒火蓬勃爆发,向日本侵略军展开积极进攻,相继收复康保、沽源、宝昌,又乘胜发起收复多伦的战斗。多伦为察东的重镇,既是冀、察、蒙之间的交通枢纽,又是塞外商业的中心和军事要地,日本把它视为攻掠察绥两省的战略要点。7月7日23时,同盟军由吉鸿昌指挥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经五天激战,收复多伦。多伦之战,同盟军虽牺牲牺牲,但誓除日寇,猛烈进攻,终获胜利,使骄横的日寇遭受沉重打击。日寇虽力守多伦,但终于失败,侵占的中国国土得而复失,对日军来说是空前的,因此对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也是一次重创。多伦之役结束后,察东四县全部收复,成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抗日御侮的希望。
    但是,国民党政府当局将同盟军的抗日行动视为“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政策的对立物,千方百计破坏同盟军。不仅从舆论上大肆造谣诽谤,收买动摇分子对同盟军分化瓦解,而且指挥大军逼近张家口准备进攻同盟军,与此同时,日伪军两万人也借机大举进攻多伦,客观上形成了对同盟军的夹击包围,使同盟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是,由于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同盟军、强烈抗议政府当局的反动措施,南京政府当局未敢立即发动对同盟军的进攻。最终,冯玉祥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被迫通电全国,解散抗日同盟军,并离开部队,同盟军大部被宋哲元第二十九军收编,只有方振武、吉鸿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队不愿放弃抗战,继续进行斗争,但由于力量严重削弱,在日伪蒋军的包围和夹击下,不得不失败。

                          绥远抗战
    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伪蒙军侵占中国察北6县,同时,日本侵略军派遣大量日军军官担任伪军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补给伪军大批军需品。令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部驻嘉卜寺,李守信部驻张北、庙滩,伪蒙军穆克登宝部驻百灵庙(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另以伪蒙骑兵5000人驻多伦、沽源、平定堡地区,伺机向绥远(旧省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及其以西地区)发动进攻。
    中国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原则同日军和德王进行坚决斗争,在军事上也作了相应的准备。
1936年11月5日,日本侵略者在嘉卜寺召开侵绥军事会议,决定集中兵力向绥东进犯,企图侵占红格尔图,直迫绥远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 ,再分兵进占绥东平地泉(集宁)与绥西包头、河套。傅作义获悉后,迅速秘密集结兵力,进行迎战部署。15日,日伪军一部5000余人,在野炮、装甲车、飞机掩护下,向红格尔图猛烈进攻。中国军队4个多团迎击日伪军,傅作义亲临平地泉前线指挥作战。从16到18日,日伪军的连续进攻均未得逞。19日,将伪军击溃,败退商都。
   红格尔图战役后,日伪军深恐中国军捣毁其伪政权,派伪蒙军一部进占大庙,增强百灵庙外围防御力量外,还令伪蒙军随即抽调兵力加强商都、化德的防务,并在绥北百灵庙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增派日本军官200余人补充各伪军部队任指导官。还拟抽调伪满军及日军一部由赤峰开往多伦、商都、百灵庙等地,待机进犯绥东、绥北。
   蒋介石此时正集中大量军队准备“围剿”红军,仅派一小部兵力援绥。为了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傅作义决定展开主动进攻作战。红格尔图战斗胜利后,11月22日,傅作义命令所属部队4个多团集结在百灵庙东南二分子、乌兰忽洞一带,选定东南山口为主攻方向,奇袭百灵庙。11月23日夜,部队冒零下42℃严寒,向百灵庙发起攻击,很快占领了外围山头,将敌压缩在山内平地。日军顾问在前沿督阵,指挥伪蒙军第二军第七师扼守女儿山进行阻击。11月24日晨,中国军队指挥官命令山炮营进至百灵庙东南高地,集中火力猛攻女儿山,并配以装甲车队,向东南山口冲击。与此同时,骑兵团攻占北山,控制了飞机场,断敌后路。敌由东北方向败退大庙。中国军队收复百灵庙,歼灭伪蒙军第7师大部。12月2日,击溃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的反扑,歼其700余人,并于10日收复大庙(锡林木楞庙),20余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先后争取伪蒙军4个旅反正。
   绥远抗战和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唯一一次完全胜利。


                          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1937年3月16日,日军第十师团组编濑谷支队(旅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台尔庄以北腾县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中国军队在腾县与敌进行拼死战斗后,18日,腾县、临城陷落。20日,东北方向韩庄、峄县失守。濑谷支队在它部日军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先行逼进台儿庄。
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保卫徐州,调整战略部署,准备聚歼孤军突入之日军濑谷支队。3月24日,蒋介石亲到徐州视察,并组成中央临时参谋团协助李宗仁指挥。同时,中国********命令新四军在广大淮河流域配合友军,使津浦路南段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周恩来还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作战方针建议,得到深切赞许,并派出代表鼓励李宗仁利用台儿庄以北有利的山区、湖沟地形给敌一次沉重打击。
3月24日,濑谷支队在航空火力支援下向台儿庄发动猛攻,中国守军与之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日军不断增加兵力,配以坦克、重炮实施攻击,守军伤亡甚重,日军突入台儿庄。28日,中国守军对突入之敌展开围攻。为切断峄县之敌增援台儿庄,中国军队一部于30日对峄县佯攻,一部协助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极力破坏峄县至台儿庄之间的铁路、公路,遮断峄县与台儿庄的联络,竭力阻敌南下。同时,中国军队一部向另一方向南洛、三里庄前进,截断日军联络,阻敌增援。另一部由峄县南下围攻日军。29日,日军急令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转向驰援台儿庄。但于31日,遭中国军队阻击,经数日激战,予敌重创,使其救援计划落空。30日,日军濑谷旅团长亲率支队后续力量增援台儿庄,全力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同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下,中国军队不避牺牲,浴血猛攻。4月3日,中国军队终于冲入台儿庄,与敌展开街垒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战至7日凌晨,除一小部日军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外,余敌全部被歼。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南口战役
   南口战役是中国军队抵抗日军进攻华北、企图夺取山西过程中,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一次重要战役。
   日军占领平、津后,增调重兵至华北,准备自华北而下,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一举消灭中国抗日力量,迅速占领全中国。具体战略意图是沿平汉、津浦两大铁路线迅速南下,与中国部署在平津以南的军队决战,一举歼灭中国军队精锐,攻占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以为这样就能在迅速打垮中国的抗日力量,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平汉路以西的平绥(北平—归绥,归绥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当时绥远省省会)路,日军原计划只作为辅助战场,但由于此方向中国军队于此布置重兵,直接威胁到平津地区,并威胁平汉路日军侧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日本关东军一再要求进行平绥路作战,以“解除对中国驻屯军后侧及满洲国境的威胁”。为此,日军组编了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华北日军也派出以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参加平绥路作战。日军在这一方向的进攻也逐渐发展为一条重要战线。南口战役便是这一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
    南口及其沿线长城要隘是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中国方面在此布置重兵防守。1937年8月7日,日军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向南口及其沿线长城要隘展开进攻,南口战役打响。中国守军在傅作义将军沉着坚定的指挥下,在各个阵地均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反复冲杀,甚至一日之内守军伤亡1200余人。战事异常激烈,但在优势日军以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攻击下,中国军队处于不利情势。南口战役的同时,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向西北重镇张家口展开进攻,中国守军一部驰援张家口。加之中国来援军对被日军阻断,中国军队遂于8月26日向南撤退。8月26日与27日,日军左翼第5师团和右翼独立混成第11旅分别占领南口附近重镇怀来、延庆,南口战役结束。
     南口战役历时半月,中国军队付出重大伤亡,但日军也付出了2,600余人的重大代价。南口作战虽然失败了,但中国守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称颂,影响也是很大的。


                    八·一三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采取了“速战速决”的侵华方针,声称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为此,日本准备直接打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京沪地区。由此引发了抗战初期规模浩大的淞沪会战。
   淞沪地区是中国首都南京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守长江门户,其中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能使中国“军队和国民丧失战斗意志”,同时直接威胁中国首都南京,以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由于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警察和保安团的微弱兵力。而日本则设有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直属兵力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但是,中国方面判断日军必将进攻上海,积极进行作战准备,做了一系列军事防御部署,部队开进上海及其附近预定阵地。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淞沪会战由此开始。中国政府发出《自卫抗战声明书》,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被迫抗战的正义性和抗战决心。
    由于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使日军迟迟不能取得进展,因而会战规模不断升级,日军不断从国内及华北、台湾抽调大量部队增援,进行登陆作战,同时不断扩大日军级别,由上海派遣军发展为华中派遣军。日本海空军大量参战。参战日军总计达到30余万人。日本侵华的战略重心从华北发展到华中,形成华北华中两个战场。日本国内的战时体制也迅速加强,成立了由天皇直属的大本营,战略上也将卢沟桥事变以来的侵华战争由“华北事变”改称“中国事变”,最后揭去虚伪的“不扩大”面纱,正式承认了全面侵华战争。
   与此相应,中国在日益增强的敌人面前,也不断投入增援力量,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抽调部队参战,并不断调整军事部署。中国海空军力量也参加战斗。中国先后共投入了70余万兵力。中国军队经与日军反复较量、殊死搏斗,历经3个月。整个会战中中国军队表现了英勇的牺牲精神,给日军造成重大打击。表现了广大爱国官兵高昂的誓死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如团副谢晋元仅率所属一营死守四行仓库,面对优势敌人疯狂不断的进攻,坚守4昼夜,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令敌胆寒,所部被中国人民誉为“八百壮士”,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
   中国军队经长期激战,消耗很大。同时在军事装备上又不占优势,日本又有海空军的协同作战,中国军队虽经英勇奋战,但处境渐渐不利。11月5日,新增日军杭州湾登陆后,严重威胁中国军队侧翼,战局于中国极为不利,中国军队遂进行撤退,11月12日,上海沦入敌手。
   这次会战,中国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同优势装备的日军顽强拼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坚守上海3月之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迷梦。同时,这次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为上海工厂内迁保存经济实力,以致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时间。淞沪会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亦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国民政府在战略上也犯了严重错误,在滨海的不利地形下与优势敌人单靠拼消耗、拖时间,违背了持久战战略方针,也给随后的南京保卫战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淞沪会战后,日军向中国军队进行追击,直奔首都南京。而此时,虽然在南京外围聚集了大量部队,但国民政府已不能组织有效抵抗,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随即对南京市民和已放下武器的俘虏展开了血腥屠杀,并伴随着强奸、抢劫等各种残酷暴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


                          平型关大捷
   此战属于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经过激烈战斗,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此战,取得重大战果。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消息传开,全国各界莫不欢欣鼓舞,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大大提高了********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在整个战略上,为忻口作战赢得了准备时间,有效地钳制了日军第5师的行动,并且从侧翼支援了平汉路的作战。

                     忻口、太原会战
1937年10—11月,为了保卫山西、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在太原及其以北要隘忻口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大会战。在这场大会战中,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进行了密切配合(指毙敌1000的平型关大捷)。
    忻口是太原北面最后一道防御屏障,地势险峻。1937年10月初,日军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突破中国守军防御后奔袭太原。忻口为日军必经之地。忻口两面是山,东为五台山,西为云中山,山峦起伏,中间河穿越山谷,  同蒲铁路河一条公路沿河岸纵贯南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国方面极为重视忻口防御,第2战区集结重兵阻击日军,在忻口及其外围要地与日军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激烈作战。日军在进行外围作战后,从10月13日开始在坦克、战车、大炮、飞机的配合下向忻口正面中国守军阵地发动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但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反复的攻击与反攻击战,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其中,第9军军长郝梦龄中将不幸牺牲。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很大伤亡,双方形成拉锯战,日军始终未能突破中国忻口守军阵地。
   为此,日军从平汉路作战日军抽调一部西进,从东面配合忻口日军的攻势,进至太原东面之战略要地娘子关,然而,由于中方战略判断的失误,对娘子关的防守未引起充分重视,仓促迎战,导致娘子关失守,太原东面暴露在日军面前,同时,此路日军对忻口中国守军侧翼构成重大威胁。为此,忻口守军主动撤守,回防太原,忻口作战结束。随后日军从东、北两面夹攻太原,中国军队进行了太原保卫战。由于太原此时已成为一座孤城,无险可守,虽经守军激烈奋战,但不能阻止优势敌军,战至11月7日,城内守军突围南撤,太原遂告陷落。
     这次会战中,八路军积极配合友军作战,给敌以重大牵制。在忻口作战中,八路军为配合友军作战,向日军两翼及后方广泛开展了游击战。或阻敌之增援部队,或袭击敌之后方,先后收复县城10座,一度切断敌之后方交通线,使敌不得不借飞机输送给养,有力地配合了前线作战。10月19日,八路军还破坏了敌之阳明堡机场,击毁击伤日机24架,歼敌百余,使日军在忻口战场上一度失去了空中力量。在太原东面娘子关方向,八路军四处出击,袭击日军,取得多次袭击战的胜利,迟滞了日军的推进,并掩护了友军的撤退。
   忻口、太原会战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

                          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消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这次会战中国不仅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伟大胜利,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会战的焦点之所以集中在徐州地区,是因为徐州的重大战略地位。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位于黄河与淮河两河之间,据鲁豫皖苏四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周围,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在中国军事史上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华北日军南下时,在华北山东方面的一线防线,由于守军将领韩复qu(后被枪决)畏敌避战,轻弃黄河、泰山天然屏障,又接连不战而退,日军长驱直入,轻取山东大部战略要地,给抗战形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略者的欲望。为了连贯华北、华中两个战场,日军决心以济南、南京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最后会师徐州打通津浦路。为此,日军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
中国方面极为重视徐州地区的防御作战。中国第5战区先后调集约60万大军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此次会战是一次大面积大范围的作战,中国军队在黄淮之间的广袤大地上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攻守与反攻守作战。
    1938年1月下旬起,北上的日军华中方面军部队与中国军队接触,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抗击,2月9日,日军曾一度突过淮河北岸,但不久即被中国军队击回淮河南岸,形成与北岸中国军队隔河对峙的局面。在北线,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集团军指挥精锐第5、10师团分路南下,其中第5师团由青岛南下,企图夺取鲁南要地临沂,再从东路进攻徐州。临沂我军实力薄弱,3月中,张自忠将军率部两次驰援,两次击退日军,取得两次临沂保卫战的胜利,给骄横的坂原师团以沉重打击。而且,临沂保卫战的胜利,使日军第5、10师团会师企图失败,为台儿庄歼敌奠定了有利基础。在日军第10师团方向即津浦路正面,2月中旬,我军一部主动袭击济宁,给日军造成1000余人伤亡,牵制了日军行动。从3月24日至4月7日,中国军队集中兵力不避牺牲,反复猛烈地攻击突入徐州附近要地台儿庄之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旅团),使之除小部突围外,大部1万余人被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向徐州地区大量增兵,欲在此与日军决战。但是,日本大本营察觉到徐州地区集结大量中国军队后,于4月7日制定了《徐州地区作战指导要领》,重新部署共计6个师团的兵力再次南北推进,包围中国军队,企图一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中国军队经过逐次激烈的抵抗后,未能阻止日军攻势,至5月15日,日军完成对徐州地区的包围。在危急形势下,中国方面决定放弃徐州,至21日,徐州地区中国守军主动撤离。
    徐州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军虽然大通了津浦线,但妄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的目标却未能达成。再次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而中国军队将日本主力吸引到津浦线上,暂时转移了日军的进攻方向,为部署尔后的抗战初期最后一场关键大会战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尤其是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大举进攻企图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的日军展开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此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大转折意义。
    武汉地区位于华中地区中心,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至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军大本营认为“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因而积极准备进攻武汉。

中国在徐州会战后,由于数次大会战的失利,华北华中相对发达地带大片国土沦失,在国民党内产生大量悲观失败主义论调。为了坚持抗战,中国********对抗战前途和战略方针作出了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并明确提出保卫武汉的任务。毛泽东在1938年5月著名的《论持久战》中科学预见战争的发展进程,正确指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在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上不断宣传保卫武汉的方针,使全国军民看到了抗战必胜、日本必败的光明前景,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党军队及各界群众的抗日热情,促进了全国的又一个抗日高潮,对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武汉保卫战起了重要作用。
    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是决定实施武汉作战。日军集中约25万人的大军,同时海军舰艇120艘、航空兵团300余架飞机配合陆军,沿长江南北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分两路向武汉进攻。
    为保卫武汉,国民政府重新划分战区,制定战略防御部署,将重点放在武汉外围,从6月到10月底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防御作战,使敌在推进途中付出重大代价。在长江北岸,日军在田家镇要塞攻防战中“战死287人(内军官7),负伤866人(内军官15),合计1150人,预料还要增加”。在长江南岸,在江西马头镇要塞,中国守军与敌恶战8昼夜,予敌大量杀伤。在富池口要塞同日军血战近10天,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无耻的日寇竟向中国军队施放毒气才占领。在庐山南北,中国军队与敌展开激战,取得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人,伤敌更多,俘虏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枝,军马100余匹。在大别山地区,中国军队在富金山高地顽强阻击日军,予敌重创,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每个连平均减员到40人,营长一级的军官也多有伤亡。同时,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的险峻地形,巧妙阻击日军,激战1个多月,致使日军付出了战死1000人,伤约3400人的代价才得以突破。在河南信阳,中国军队持续阻击日军,歼敌2600人。
    在武汉保卫战中,中国空军在苏联志愿航空队配合下,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由于中国军队各处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然而,中国军队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武汉保卫战历时4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人。截至武汉会战,日本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摧毁中国抵抗力量的目的不仅没有实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也达到空前程度。特别是中国********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钳制了大量日军,拖住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日本被迫转入长期持久的局面。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武汉会战过程中,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在10月发动广州作战,占领广州,控制了华南的部分地区。广州失陷,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输入线,给持久抗战造成了新的困难。日本也为其以后的南进作战,建立了一个前进基地。

                         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是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抵御日本有限攻势的首次会战。武汉会战后,日本对驻中国日军的任务进行了划分,分区而治。驻武汉地区的第11集团军实际上成为唯一的一支对中国进行野战攻击的部队,与中国湖南及其周围江西、广西地区扼守西南大后方的的中国政府主力部队形成对峙,并不断寻机攻击,企图以军事打击配合日本政府政治诱降的政略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此后,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数次大规模会战。日军采取以攻为守、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方针。南昌会战,首当其冲。
武汉会战后,中国在长江南北分别以第9、第5战区重兵武汉形成包围态势。南昌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既掩护联系第3、第9战区的战略运输线即浙赣铁路,又是中国方面集结重兵的战略基地,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南昌还有飞机场,中国飞机经常前往轰炸日军长江中的军舰。为此,日军积极准备进攻南昌。
     1939年2月时,中国已判断出日本对南昌的进攻企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三次指令第9战区向日军另一线南浔方向发动进攻以转移敌人的进攻方向,破坏日军的进攻部署,但是该战区一直以准备不周为由拖延进攻。3月17日,日军抢先展开进攻。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南昌地区展开激战。然而,从3月17日到27日,中国守军10内便丢失了南昌,守军受到重大损失。这既因为日本占有武器装备的优势,也是因为中方的一系列失误造成的。此后,日军向西追击,于4月2日陷重镇高安。中国军队退守。此后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停止追击,并从南昌地区撤走部分兵力,战场相对稳定下来。
     然而日军新胜之余,没有料到中国正在紧张酝酿旨在收复南昌的反攻,第3、第9战区协力展开春季攻势(也称4月攻势)。4月21日,反攻正式展开,中国军队主力向南昌发动奇袭,一时打乱了敌军阵脚,连克南昌外围阵地。25、26日相继推进到南昌城下。然而由于另一路中国军队未能完成切断日军增援的任务,日军海军陆战队赶赴支援。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将近一周的激烈进攻,但未能取得进展,5月1日,蒋介石限期必须攻下南昌。为此,2日,中国军队发起第二轮猛烈的攻势,进一步向南昌逼近。但此时已失去奇袭性质,只能进行攻坚战,在敌之坚守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为此,5月9日,下令停止进攻。而日军也未能进一步反攻。南昌会战结束。  

南昌会战是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大战,也是武汉会战的自然延伸和以下一些列会战的前奏。南昌失陷使得第3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络陷于困境,军事补结只能依赖浙赣两省的公路线了,使东南各省未沦陷地区的处境更加困难。
     南昌会战给以后的作战也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国官兵不怕牺牲、殊死作战的精神,体现了抗日的高昂意志。反攻南昌虽未成功,但主动反攻的行动表露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战略指挥上有了某种进取意识。同时,也暴露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战略战术的弊端:一味打正规战、简单阵线防御缺少纵深的的阵地战,轻视运动战和游击战,这和优势装备的敌人抗衡当然要吃亏。就此,中国********多次向国民党提出过意见和建议。国名党也采纳了一部分,给以后的会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枣战役
     武汉地区的日军为了消除长江北面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方向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第5战区的主力,中国军队与之展开为期20余天的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
     武汉会战后,武汉长江上游沙市以西一段长江江防、鄂北、豫南、皖东大别山区划规第5战区。第5战区地处国民政府中枢门户的川东要冲。
     这一地区拥有相当优越的地形条件作凭借。大别山雄峙于东,桐柏山横卧在北,西依荆山,南濒长江,大洪山虎踞其中,汉水(襄河)之险贯通南北。第5战区内另有两条重要交通线,一为汉宜路(湖北汉口—湖北宜昌),一为襄花路(湖北襄阳—河南花园),该战区进可袭扰平汉线威胁武汉地区,退可屏障川陕大后方,自古为并兵家必争之地。第5战区虽然所属部队系统庞杂,战斗力参差不齐,重武器相当缺乏,但是依托有利地形积极袭扰日军。1939年4月上旬,中国军队从东西两侧频频袭扰平汉线南端,尤其令武汉日军不安的是,中国为加强第5战区实力,进一步将6个师兵力移往枣阳,准备加强对日军的袭击。   

为此,日本驻武汉地区之11军狂妄地制定了深入第5战区作战的计划,企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使其丧失战斗力,解除西北方面对武汉的威胁。从4月开始,日军调兵遣将,配备大量火炮、战车和飞机,日军使用3个半师团兵力,发动奔袭战,分进合击,企图运用两翼包围和中央突破的战略,将中国军队主力消灭在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随县、枣阳一带。5月1日,日军发起全面进攻。
     中国判断出了日本的企图,第5战区李宗仁将军决定立即停止向日军的攻势,转入对敌之攻势防御,并根据敌人进攻态势做好所周密的战役组编,具体部署各部队的防御任务和作战方案。
     随枣会战前后不及3周。日军使用主力突破汉水东岸中国守军阵地,突进至预定目标完成一翼包围,但其他两路日军则在随县及其北侧地区遭受有力抗击,未有进展。第5战区鉴于战场形势,决定转移战术,由主力逸出敌之包围圈,转移至外线作战,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打击敌人,命令转守为攻。日军由于合围计划失败且面临中国军队的反击,不敢久留,遂行撤退。中国军队尾追不舍。至24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枣阳、桐柏等地,日军除占领随县县城外均退回至原地区,大体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这次会战,中国军队虽然也受到了较大损失,但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并使之付出惨重代价。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第5战区进退主动,适时转移外线,立于有利地位,日军撤退时,追击、阻击得力,取得较大战果。

                         长沙会战
     湖南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省会长沙,中日军队在湘北新墙河一线隔河对峙。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当粤汉铁路之要冲。武汉、南昌会战后,长沙的战略地位已经上升到特别突出的位置,成为屏障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大西南的门户上战略要点。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后分设第6、第9两个战区)集重兵与日军在战线上对峙,为此,从1939年到1942年间,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是为三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日方称湘赣会战)爆发。这也是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从8月开始,日军第11集团军便调兵遣将,集中了步兵10万,陆军航空兵团约100架飞机及海军一部的强大兵力,企图集中打击第9战区主力,并在政略上实施日本政府以打诱降的计划,企图挫败国民党军的抗日意志导致国民政府屈服,从军事上配合推出汪伪政权。  

中国鉴于长沙的极端重要性,早就判断出日军必将进攻,为此确定了守卫湘北赣北的基本方针,向第9战区不断下达作战指示。9月上旬,第9战区判断日军进攻长沙即将开始,加紧部署,严整战备。
    但长沙地区的地势却不利防御作战,北部平坦无险可守。为此,总结了抗战以来会战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变以前层层设防,逐次防线地与日军进行阵地防御战的呆板挨打战术,转为只以部分部队坚守正面既设阵地,逐次予敌消耗,主动转移至敌之侧翼,继之以伏击、侧击、尾击等各种手段逐次消耗敌兵力,待敌进入预定决战区域,集中使用绝对优势兵力,将敌一举围歼。这成为此后几次长沙会战一成不变的战略指导思想。同时,认真吸取南昌会战教训,特别注意破坏一切可资日军利用的道路,包括铁路、公路甚至乡间小路,使日军机械化部队和重炮兵行动困难。
    9月14日,会战开始。日军采取其传统的“分进合击,正面突破、两翼包抄”的战术,分别从赣西、鄂南、湘北三个方向会攻长沙,湘北为主力。在会战中,鉴于长沙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战役动员,中国官兵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抗日意志,与日军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打击下,10月1日,日军放弃攻势被迫退却。10月15日后,逐步恢复原阵地。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期间,1939年9月23日,日本陆军中央为了统一侵华日军的指挥和对华政略战略,在南京设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下辖华北方面军、第11(驻武汉地区)、13(驻京沪地区)、21(广州)集团军,解散原华中派遣军。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第9战区仍与日军隔新墙河对峙于湘北地区。1941年后,日军酝酿发动第二次进攻。但因苏德战争爆发,日军积极准备对英美开战,无力投入更多机动兵力,被迫缩小规模,仅将目的定为予9战区中国军队一次重大打击。
   第9战区总结第一次会战经验制定了反击作战计划。9月,日军发动进攻,强渡新墙河。由于9战区出现指挥失误,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竟被日军窃收并破译,使中国军队陷入极大被动,虽多处与敌激战,但遭遇失败。月底,日军攻入长沙。但是,由于日军大本营正在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要求作战尽快结束”,同时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损耗很大,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决定10月1日开始撤退。中国军队随即展开追击作战。10月5日,日军退回新墙河北岸,中国军队恢复原阵地。
    这次作战,中国军队由于指挥失误导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是,从战略上说,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日军并没有击溃9战区主力,自身却付出了2万余人伤亡代价,阵地完全恢复到战前状态,日军没有达到任何大的战略价值。而且,中国第6战区乘他处日军空虚,对宜昌之敌发动猛攻,日军死伤惨重,面临彻底覆灭危险,宜昌日本守军师长已写下遗书准备自杀,因另一部日军驰援才得以躲过灭顶之灾。宜昌作战也是1941年正面战场唯一一次主动发动的进攻战役,歼灭日军7000人。而这,正是第二次长沙会战造成的机会。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1941年12月23日,日军强渡新墙河,会战开始。
     
这次会战,中国军队一改被动局面,取得战役胜利。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防御作战。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中国军队掌握了战役主动权,获得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俘虏139人,日军自承“动摇了一部官兵的必胜信念”。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引起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

                       黄土岭勇歼敌酋
  此战亦不能归于重大战役,仅应归于一次战斗。
  黄土岭战斗,是 1939 年 11 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涞源、易县交界山区取得的一次反“扫荡”的辉煌胜利。
    1939年10月底,日军调集重兵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3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三团及第三军分区第二团等部队,在河北省易县雁宿崖地域,将从涞源城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大队500余人全部歼灭。敌酋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于4日凌晨亲率第二、第四大队1500余人,由涞源城出发,再次向雁宿崖、银坊方向急进,声称要与八路军主力“决战”。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团长陈正湘派出小部队,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不断袭扰、侧击日军,以掩护主力部队隐蔽休整。5日,当日军进至张家坟、银坊一带时,陈正湘认为,日军继续南进,将会威胁到军区和冀中军区后方的安全,必须拖住日军,将其引到黄土岭、寨头方向。
     6日,陈正湘组织部队宽正面、大纵深分散配备,利用地形,加大了向银坊推进日军的侧击力度,抓住日军急于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的心理,诱其东进,阿部规秀果然中计。当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根据敌我兵力对比和优越的地形条件,下达了集中主力部队,歼日军于黄土岭至寨头地域的作战命令。部队在群众的热情支援下,向敌人展开全面的激烈攻击。经过反复冲杀,敌人主力被迫聚集在黄土岭、上庄子附近东西走向峡谷的河滩中, 阿部规秀在北面山谷的独立小院中指挥战斗,并组织兵力占领了孤石山及上庄子南面山脚一线窄窄的山梁。这时, 八路军炮兵连发挥炮兵的威力, 向沟里集中轰击,瞬间,炮弹在敌人指挥所附近爆炸。在独立小院中指挥作战的阿部规秀被八路军迫击炮弹击中,顷刻毙命。
    黄土岭战斗,击毙了日本素有“名将之花”称誉的阿部规秀中将。击毙这样的日军高级指挥官,在华北战场还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一战役,一扫侵华日军之骄横,震惊了日本朝野,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战军民的士气。

                           桂南会战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
     广州失守后,中国由香港到大陆的主要国际交通线被切断。1939年1月到8月,日军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岛、汕头、深圳等地,中国只剩下西南几条国际交通线,桂南的战略地位凸显重要。广西省会南宁位于桂越公路上中国境内的终点,并扼守西部云南境内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越南当时为法属殖民地;缅甸为英属殖民地),处于防御前沿。但中国方面对日军的进攻企图判断失误,造成了战局的被动。
     11月15日,日军出动3万余人在海空联合下,突然在桂南沿海地区中国守军防御空虚的地区登陆,分路北上,桂南守军兵力空虚,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在紧急形势下,中国立即派部支援,但为时已晚,24日,南宁被迫弃守。南宁以北山岳地带中仅有的通往内地的两条要隘高峰隘和昆仑关,也相继失守。
     鉴于桂南失守的严重后果,重庆政府决心收复南宁。12月中旬,集中了12万人的部队抵达高峰隘和昆仑光以北战场,以昆仑关为主攻方向,集中主力和新式装备,实施了步、炮、坦、空的联合作战,经反复激战,摧毁日军坚固工事,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以最新装备进行攻坚战的胜利。昆仑关大捷是中国南方战场的一次重大战斗胜利,体现了中国正面战场军队经过整编,依然具有而且在增强抗战力量。
     昆仑关大捷后,中国军队继续向桂南增调部队准备反攻南宁。同时日军亦派出大批增援部队,总数达到7万余人。经激战,中国军队失利,2月初,日军重占昆仑关。2月9日,日军大本营编组华南方面军。
     桂南会战的失利,给中国正面战场造成了新的困难。此后几月,日军受欧战法国失败的刺激乘机攻占桂越公路的另一要点龙州,并派兵进入越南北部,彻底切断了中国桂越、滇越国际交通线。但中国第4战区也取得了局部胜利,不仅打退了日军乘势进攻滇南直接威胁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而且及时抓住桂南日军兵力减少的时机,于10月底克服龙州、南宁,并于11月底,将日军全部逐出桂南。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
     宜昌是武汉和重庆间最大和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为进入四川的咽喉,其西即为地势异常险要的三峡,因而宜昌实为战时陪都重庆的门户,并且是沟通大江南北各战区的后勤补给枢纽,在宜昌东北方向隔汉水相望的是重镇枣阳。1939年底,中国军队主动发动广泛作战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日军遂决定实施报复作战,于4月中旬调集重兵,企图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枣(阳)宜(昌)地区。
    为阻止日军进犯,第5战区确定分为左、中、右3个集团军,采取分路挺进敌后袭击日军,主力向两翼外线转移,相机与日军决战的方针,并调集6个集团军,计21个军56个师兵力参加作战。会战前后分为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和以宜昌为中心的作战两个阶段,由于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日军遭受沉重打击,战役几起几落。
    第一阶段,从5月1日至下旬,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中国军队激烈作战,甚至达成了包围日军的预定战略计划,为了阻敌逃窜完成围歼日军队任务,中国第33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一部深赴敌后,误入日军包围,日军对张部展开疯狂的攻击,企图打开缺口,张自忠将军率部血战到底,不幸牺牲。张自忠将军屡立战功,一心抗战,为抗日战争中集团军总司令牺牲者之第一人,他的牺牲,是中国抗战的重大损失。日军随后展开反扑,再陷枣阳及其以北一带。中国军队退守。
    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至6月24日以宜昌为中心的作战。日军占领枣阳后,损失惨重,已无意再战,但担心完不成既定作战计划会失去“皇军的面子”,决心继续实施第二阶段宜昌作战。经反复争夺,在再次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才于6月12日攻占宜昌,但中国军队收复了中间地带,使日军成为孤军深入的状态。日军认为已经保全了“面子”,决定撤退,16日,日军将宜昌的军事设施破坏一空后撤退,中国军队随之跟进宜昌。不料日军日军大本营因德国打败了法国而激起疯狂的热情,命令日军据守宜昌,业已退却的日军突然回兵,于24日再陷宜昌。此后,日军无力继续进攻,战事渐止,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新的对峙。
    枣宜会战历时近两个月,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战役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以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军人伟大的抗战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
     战役的失败也给正面战场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丢失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日军在宜昌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大后方地区狂轰滥炸,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种种因素的综合,极大影响了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悲观消沉局面,而这正是日本迫降政略中最希望看到的。宜昌会战后是中国抗战最危险的时期。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正太铁路,从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原,横越太行山脉,全长200多公里,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囚笼政策”,企图以铁路为链、碉堡为锁,压缩围困根据地。正太铁路是日军“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日军在正太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守备,经常派装甲车巡逻。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还筑有一线外围据点。日军妄称正太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为此,八路军总部积极酝酿打击正太路的作战,以打破日军的封锁、打通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切点山西日军的运输补给线。 

正面战场的不利形势极大地推动了战役实施。国民党政府内部自枣宜会战后宜昌失守后,由于国内国际各种不利形势的影响,抗战意志空前低落,出现严重的妥协投降危机。为此,八路军总部决定以积极行动打击日军,在华北战场创立显著战绩,以兴奋抗战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迫切的政治任务。
   八路军的作战部署是,以晋察冀军区、129师重点进行破坏正太铁路的任务,以120师破坏同蒲路及周边主要公路,牵制敌人。破袭正太路,敌必然由平汉、同蒲路东西两面反扑,为阻敌增援,八路军相机展开广泛的破袭战。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3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路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的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到1941年1月24日反“扫荡”结束,历时5个多月。
    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第一阶段从8月20日到9月10日,为时20天,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路。前10天,晋察冀军区、129师主要破击正太路。20日夜20时,八路军避开日外围据点直奔正太路主目标,同时向正太路全线突然发起奇袭,日军措手不及,全线被动。
    八路军提出“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的口号,“让敌人用脚同我们赛跑”,“让敌人用牛驴搬炮弹、飞机大炮”。八路军展开攻坚战,端掉敌一系列据点。每攻克一处,便使用各种可能的办法,如爆破、火烧、搬拆、水淹等,将之彻底破坏。如敌之重要燃料基地井阱煤矿,八路军将在之破坏无余,使其半年内不能恢复生产。日军遭受沉痛打击,竟然向我军施放毒气。这一阶段作战,使日军正太路大部被破坏,交通完全中断。
    后10天,回过神来的日军立即组织部队增援,进行反扑。八路军则一边相机继续破击正太路,一边主力机动灵活地从内线转移到敌之外线,撤出正太路打击增援日军。在正太路作战的同时,120师在晋西北以破击同蒲路为中心配合作战,在晋西北广泛破击同蒲路及周边主要公路,一度切断了同蒲路北段及几条重要公路日交通线,牵制了大量日军使其难以增援正太路,有力支援了正太路作战。
     第二阶段:从9月22日到10月上旬。目的是扩大战果,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敌人交通,摧毁深入根据地的某些据点。不过,日军受第一阶段打击的教训,加强了据点的守备,提高了警惕,并继续进行毒气战。同时,日军大量调动、集结,八路军总部判断日军将对我根据地反扑扫荡,遂主动停止对日军的进攻,部署反“扫荡”作战。
    第三阶段:从10月6日到翌年1月24日。日军在一个多月里的广大地区连续遭到八路军的两次大规模攻势打击,损失惨重,受到巨大震撼,深感八路军力量的可怕和对其威胁的严重。为此,调集重兵,从10月6日起,先后对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报复“扫荡”。我军连续作战未及休整,随即便投入反“扫荡”作战,但由于日军兵力集中疯狂报复,还是给根据地造成了极大损失。日军深入我根据地,施行疯狂的“清剿”和烧杀抢,企图消灭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八路军则以适时机动的游击战对付扫荡日军,不断寻机歼灭一部日军,震慑敌胆,使日军不敢以小部队分散行动。日军难以寻找到八路军主力。在某些地区,敌想修建据点和公路,企图久占,被八路军坚决消灭。但是,日军的大肆反扑、“扫荡”,也使抗日根据地遭到重大损失,给根据地军民带来了严重困难。
   百团大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锻炼、考验了八路军的作战力量。同时,它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囚笼政策”,日军自称 “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的巨款方能恢复”,对日军震撼极大。此后日军对情报机构进行了空前改革和加强,进一步明确了在华北以中共军队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日军华北方面军称此役为“挖心战”,将每年的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同时还引起日军内部产生“不应变更倾注主力于中国的主旨”的争论,因而推迟了日本南进步伐。
    更重要的是,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正面战场处于严重妥协投降气氛下取得重大胜利的,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民心、士气,受到国际上同情中国抗战的国家的高度赞誉,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推动、鼓舞了正面战场继续抗战的斗志,使日本诱降企图终于遭到可耻的失败。

                            中条山战役
    在华北山西方面,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这完全是驻扎在此的国民党军队制造****摩擦、消极抗日自己造成的恶果。
   中条山横亘黄河北岸,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可以作为进击华北的基地,南可以屏蔽河南洛阳等重镇,西可以威胁敌之西进,是晋南豫北的战略要地。太原会战后,国民党军队分散在晋南山地进行游击作战,建立了以中条山为依托的游击根据地,八路军所属第2战区与之相邻。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日军以1比20的微小代价、在极短时间内给国民党军队以沉痛打击。
     这完全是国民党政府自酿苦果。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错误政策,在八路军抗日活动活跃的山西地区频繁制造与八路军的摩擦。同时,对抗日活动十分消极,疏于防御,在平时针对日军的作战工事、战略物资储备、临战作战计划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在作战精神准备和意志上也十分缺乏。连日军都认为:“作为蒋系中央军扰乱治安基地的中条山脉据点,……实际上有名无实。拿它与共党系统相比,它的活动是极其差劲的。”正因如此,中条山国民党军队甚至在日军将要进攻之前召开的作战研讨会上,还在讨论怎么****,因而造成了一边倒的败局。
    相反,在这次战役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却不计前嫌,一切为了团结抗日大局计,应国民党军之请,担任配合作战及后期掩护撤退的任务。毛泽东数次向八路军总部指示:“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要“在敌后猛击敌人,与正面友军配合作战,决不计较国民党的****仇恨”。
   中条山战役给中国抗战以重大启示,即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持久战,战胜日寇。中国********不仅倡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之。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8师师长戴安澜吕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身亡。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与芒友会师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
    缅甸沦陷后,鉴于缅甸对防守中国西南大后方以及在整个东南亚战局中的极端重要位置,中国一再强烈要求英美协同反攻缅甸。但是由于英国轻视中国战场的作用,固执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导致缅甸反攻计划一再拖延。美英首脑在1943年一系列重要会晤中,都将反攻缅甸作为重要议题,然而英国迟迟不愿付诸实施,或拖延或缩小作战方案。经过反复协商,英国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动下,1943年后反攻计划逐步实施,但反攻只限于缅北和滇西。
     在此过程中,中国一直在积极部署反攻。中国驻印军首先于1943年10月,正式开始缅北反攻作战。日军感到盟军反攻的威胁,于1944年3月先发制人发动了英帕尔(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处,战略重镇)战役,企图围困英军主力。日军一方面增调兵力加强英帕尔战役,一方面分兵防御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反攻。日军没有料到中国驻印军“无论在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因而“大吃一惊”,不断遭到打击。中国驻印军一路奋勇作战,相继取得了胡康河谷作战、孟拱河谷作战的胜利。1944年8月,围攻缅北重镇密支那,将日军大部歼灭。10月中旬,展开第二阶段作战,取得围攻八莫与南坎作战的胜利,日军死伤惨重,仓皇溃退。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11日,配合中国驻印军发起滇西反攻作战,渡过怒江,沿滇缅公路南下。日军则沿滇缅公路沿线之腾冲、龙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等地,构筑坚固工事,凭险固守,阻击中国远征军反攻。9月14日,经过激烈的攻坚战,将腾冲日军全歼。11月6日,攻克龙陵。腾冲龙陵作战,远征军取得重大战果,给日军以重创。至此,滇西日军大部被歼,其溃退之部亦如惊弓之鸟。此后,远征军续向畹町、芒友追击日军。
    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在芒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
    在中国军队胜利推进的同时,英印军也反攻成功,1月28日,与中国军队会师畹町。至此,滇西反攻战胜利结束。中国远征军陆续回国。中国驻印军则继续了一段时期的追击作战,攻占腊戍等地,至3月底,胜利完成打通中印公路作战。随后,相继奉调回国。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炎热多雨的气侯条件下,英勇作战,取得显著战绩,此后,日军再无力发动对缅北的大规模进攻。其意义深远,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对稳定豫湘桂战役后正面战场战局起了积极作用,也揭开了正面战场的反攻序幕,将日军赶出中国西南大门,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风所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同时,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作战,体现了中国军民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

                           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是1943年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日军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局面而发动的进攻作战,体现了新阶段日本对中国战局的焦灼而又无奈。中国军队顽强战斗,打退了日军进攻。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场,中美英也在计划联合反攻缅甸。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南功日军,认为“除了付诸于武力,别无其它方法可寻”。湖南西部的常德因其重要地位,武汉地区将之作为进攻目标,集中10万余人的重兵,并配备海空联合力量。
    中国第6战区作为这次保卫战的主体,会同第9战区一部,部署了20万大军严阵以待,中国空军也协同作战。作战方针采取传统战术:“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逐次打击敌军”,予敌重大消耗后转移至二线阵地“固守”,“再以第二线兵团,协同第一线兵团对敌实施机动作战,歼灭进攻之敌”。
    1943年11月2日,会战开始。常德会战,异常激烈,中国军队发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拼死作战,日军求胜心切,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在多处与敌反复厮杀,战况尤为惨烈,牺牲尤为惨重。仅常德一地的保卫战,日军就先后投入约3万兵力,300余门火炮。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兵力仅9000人,在此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与敌鏖战,坚守16昼夜,予敌重创,中国守军虽然牺牲惨重,但兵亡官继、弹尽肉搏,宁可战死,决不投降。在50余天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师长阵亡者即有3人。但是,也给了骄狂的日寇以重大打击,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日军虽然曾艰难攻占了常德,但中国军队二线兵团随即展开反攻。日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会战以日军的被迫退却而告终。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并以反攻恢复了原态势,给日军重创,粉碎了日军的作战企图,同时在战略上也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决战时刻——中国战场的战略大反攻
    1944年4月至年底的豫湘桂战役后,日本军国主义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战场逐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同时,日本在各个战场都遭遇到惨败,进入1945年,随着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陷入四面楚歌,已经濒临覆灭,美军已经逐步威胁日本本土。1945年7月26日,为了最后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内阁经紧急讨论,第二天,首相铃木竟然通过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声明对波茨坦公告“置之不理”。为此,盟国只有发动对日本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全面反攻的时刻也即将开始。
    在对日作战的最后时刻,美国分别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由于深陷中国14年的长期战争中,在东北军民和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打击消耗下不断死伤不断补充,老部队基本消耗殆尽,战斗力大减,因而不堪一击,迅速失败。
   在中国战场,全面反攻的时刻已经到来。在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中国********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对中国********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科学系统地总结,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提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为中国********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在正面战场,由于国民党军队整编后的主力大部在西南大后方,前线部队受豫湘桂战役失败的影响,实力尚未恢复。正面战场虽然进行了局部反攻,如1945年3月湘西会战取得胜利,以及春夏之际随着日军被迫战略收缩将华南日军主力撤退从而尾追日军收复广西,整体上由于抗战形势的迅速发展,未能展开。
    因此,中国战场的大反攻任务主要落在敌后战场上,敌后战场将持续两年的局部反攻转为对敌之全面大反攻。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命令中国********领导的一切抗日力量向“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攻击”。并指示根据大反攻的需要,改变战略战术,将敌后军队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变成正规军队,以集中力量进行反攻。1945年8月10日、11日,中国********延安总部向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连续发布7道反攻命令,并限令敌伪向中共武装缴械投降。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命令,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抗日力量向日伪发动了全面大反攻,不断取得胜利,扩大了解放区的面积,增强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拔掉了许多敌防守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城镇,进一步将日伪压缩到大城市。并切断了各交通要线,割裂了日军之间的联系,积极准备进一步歼灭所有顽抗之敌。同时,中共中央抽调大批干部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挺进东北,配合苏军消灭关东军。
    由于中国等各主要盟国对日一致展开全面打击,日本法西斯已经走投无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中国军民的战略大反攻,最后完成了毛泽东在抗战初期就科学预言的抗日战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

                              豫湘桂战役
   从1944年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底、纵贯中国南北几千余里的大规模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军国主义临死前回光返照式的最后挣扎。

从1943年夏秋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转折,中国持续抗击日寇,牵制了日本大部陆军兵力,德意法西斯逐渐溃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也接连失败,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南洋日军面临被切割的困境。为此,日本困兽犹斗,制定了从中国战场寻求突破,企图固守大陆以坚持长期战争的计划。因此,表面看来是日本的积极进攻作战,本质上却是出于防御目的。 

日本自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仅未能速战速决打败中国,而且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漩涡,只能保持点(战略要点)和线(以交通线为主)的占领。日军还被分割成几块,始终不能形成完整的战略体,陆军主力深陷中国不能自拔,给日军转用兵力于太平洋造成极大牵制,导致太平洋兵力不继,不断失败。为此,日军企图以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企图将侵华日军各部分贯通起来,并联系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另外,从中国大陆各个基地起飞的盟军飞机直接轰炸日军甚至日本本土,这意味着盟军同时可以对日本本土日本发动大规模空袭,这使日本异常恐惧,打掉在中国的空军基地,也是日本加速推行豫湘桂战役(日本称“一号作战”)的直接原因。
   此次战役,就作战范围而言,由北向南绵延数千公里;就作战规模而言,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纪录。战役正式发起于1944年4月份,但日军大本营早在上年的8月份就开始策划了。日本经过了周密计划,集中了中国派遣军的全部力量,并从日本国内、关东军调兵加强。这样大规模的调动和兵力集中,连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也非常清楚:“与实力、资财,尤其战力全面下降之状况,殊不相称。”但日本面临极其不利的远东和太平洋战局,只有孤注一掷了。
   但是,这时的国民党政府却无视人民要求民主团结、抗日建国的愿望,念念不忘对付********,为此消极抗日以保存实力,因而对日军疏于戒备,对日军的企图没有及时的判断,对全国军队没有统一的临战部署。许多地方的国民党军队消沉涣散,加之对人民横征暴敛,失去人民支持。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广泛失败。

战役分三个阶段,即豫中作战、长(沙)衡(阳)会战和桂(林)柳(州)作战。从北至南,日军占领中国多处战略要地,达到了打通中国贯穿南北以铁路大动脉为中心的交通线的企图。此次战役,给正面战场的打击极为沉重,形成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大批广袤领土、丰富资源的丧失以及无法统计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都是极其惨痛的。国民党军事上的大惨败又引起了空前的政治动荡。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战和政治、经济、军事腐败的结果。但是,参加豫湘桂作战的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虽在劣势下,也在多处与日军进行了鏖战,付出巨大牺牲,也使日军付出了重大代价。
    但是,日本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第一,日军兵力本已不足,虽然暂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为了把守如此漫长的地域使有限的兵力更加分散,反而使自己在战略上处于极不利的地位。第二,日军兵力不足,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不能兼顾,日军超出实力发动“一号作战”,不得不从华北华中战场抽调大量兵力,从而减轻了敌后战场压力,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进一步动摇了日军的殖民统治。第三,由于由于美军在太平洋上占领了马里亚纳岛,取得轰炸日本本土的前哨基地,使日本消灭中国大陆空军基地的作战企图完全失去意义。

   可见,对日本军国主义而言,中国是其注定不能摆脱的噩梦,是其侵略扩张美梦的铰链。日本已经达到其力量的极限,是其回光返照式的最后一博了,完全不能挽救其即将败亡的最终命运。此后,直到日本失败,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不久日本即不得不主动收缩防线,从华南撤出。

                             决战雪峰山
    雪峰山,绵亘数百里,从东北至西南侧对湘西,东临资水,西靠沅江,地势险要复杂,是湘黔桂间的天然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环抱在雪峰山中的芷江,是一座光荣的城市,这里不仅有过著名的中日“芷江洽降”,而且发生过著名的中日决战——芷江会战,60年前,日军为侵占我芷江空军基地,向湘西发动了最后疯狂攻击,中国军队在援华美军飞虎队的配合下以雪峰山为屏障,成功地阻击并击败了进犯的日军,史称湘西会战,又名雪峰山会战、芷江会战,雪峰山和芷江因此而扬名天下……
    为探究那段残酷、血腥的战争史,我们驱车来到这片古战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雪峰山到处都充满了绿色,和平已成为该地的主题。


   第一章末日降临
  1943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经历了6个年头之后,终于发生了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转折,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开始了战略反攻。5月13日,北非战场上最后一部分德意法西斯军队向同盟军队投降。  7月10日,美英联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赶下台。   9月3日,意大利政府向同盟国投降。至此,欧洲法西斯阵线土崩瓦解。
    太平洋战场的形势也朝着不利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美军于1943年2月攻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从而转入战略反攻,迫使日军转入了战略防御。同年秋天起,中国战区军队在敌后战场开始对日军实施局部反攻,在正面战场则取得常德会战的胜利,包括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在内的130余万人的庞大日军部队被困在中国大陆。日本法西斯面临着彻底灭亡的命运。中国抗日战争已胜利在望,世界人民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
    日本侵略者为了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改变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态势,阻止美军的反攻,急欲尽快结束对华战争,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的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在中国大陆的日军犹做困兽之斗,发起了一场纵观中国南北,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战役。日军“一号作战”攻势自1944年4月至同年12月,历经豫中会战、湖南会战、桂柳会战等战役(简称“豫湘桂战役”),先后攻占了河南、湖南、广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摧毁了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地的7个中美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驻芷江中美空军在保卫衡阳机场的战役中,出动战鹰1600架次,击落日机66架,毙敌3000余人,但在日军不惜血本拼死搏杀下,中国空军不得不放弃衡阳,退守芷江。1945年3月,日军又发动鄂北老河口作战,占领了那里的美军机场。此时,湖南芷江机场成了美国战略空军在华的唯一的前方机场。该机场规模宏大,停留了较多的中美战机,驻有中美空军战勤人员2000多人,从这里起飞的美军重型轰炸机可直接打击日军在华的战略目标。日本东京大本营认为,在日军进行抗击美军登陆中国沿海的作战时,从侧背芷江机场起飞的中美空军,将会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因此,想拔除这颗钉子。  

芷江与川黔桂鄂等省接壤,位于湘、资、沅三大水系中间,东临长沙、衡阳,南瞰桂林、柳州,是进出黔、川,威逼贵阳,迂回重庆的军事要地。1944年11月上任的“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狂妄地认为中国军队战斗力不强,幻想发动会战,进攻四川、昆明,摧毁中美沚江空军基地,建立大陆要塞。
    然而,日军在1944年的“一号作战”中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略态势更为不利,在其他战场上和欧洲的德军一样连连惨败。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空军已所剩无几,战争已逼向日本本土;印、缅战场上,中国驻印军及远征军已攻占了缅北的重要战略据点密支那,日军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敌后战场上,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展开了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并使日本打通的大陆交通线始终不能畅通;日本国内,国力枯竭、民生困苦、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但侵华日军的高级指挥官头脑中仍存在狂妄的幻想,想做垂死的挣扎。

   第二章 决战前夕

   湘西会战发起前,冈村宁次命令日军第34师团集结在广西集结,关根支队在湖南东安集结,第116师团、第47师团一部和独立混成第86旅团在邵阳以南地区集结,第47师团重广支队在黑田铺地区集结,第64师团在沉江、宁乡附近集结,任命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为雪峰山作战指挥官,投入4个半师团、8万余人进行雪峰山会战,准备夺取芷江。其战斗序列概要如下:
    第20军,下辖:
    第116师团,师团长岩永汪,辖步兵第109、120、133联队,骑兵第120大队,野战炮兵第122联队,工兵第166联队,辎重兵第116联队。
  第47师团,师团长渡边洋,辖步兵第131、91、105联队,骑兵第47联队,山炮第47联队,工兵第47联队,辎重兵第47联队。

  第34师团,师团长伴健雄,辖第34步兵团,骑兵第34联队,野炮兵第34联队,工兵第34联队,辎重兵第34联队。

  第64师团,师团长船引正之,辖步兵第69旅团的4个步兵大队。

  步兵第70旅团,旅团长川胜郁郎,辖步兵第54、55、132、133大队。

   关根支队,支队长关根久太郎,辖独立步兵第65、115、116、117大队。

   具体作战部署为:岩永汪中将指挥第116师团作为主攻部队,从邵阳出发,沿邵榆公路西进,计划将重庆守军主力围歼于洞口、武冈以北、沉江以东地区,然后突进安江,攻占芷江空军基地。渡边洋率第47师团与第68师团,下辖的关根久太郎率领的第58旅团为侧翼掩护部队,第47师团向新化、辰溪、溆浦方向进攻;关根久太郎率领的第58旅团汇合第11军第34师团一部攻占新宁、武冈县城和绥宁县交通要道,然后再沿巫水攻洪江,直取安江,或沿武阳至瓦屋塘,经水口扑洪江,再协攻安江、芷江。

    面对日军的最后疯狂,中国军队认真地作了战略部署。蒋介石很清楚,芷江是湘西各地战区军需物资和兵源的集散地,还是训练部队、准备反攻的最重要基地。芷江失守,盟军对日轰炸将受到极大影响,陪都重庆也必将受到威胁。蒋介石任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总指挥,由王耀武率第4方面军驻守雪峰山一带,死守芷江中美空军基地。
 其战斗序列如下:
    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下辖:胡琏的第18军,辖第11、18、118师;韩璇的第73军,辖第15、17师;施中诚的第74军,辖第57、58、191、196师及暂编第6师;李天霞的第100军,辖第19、51、36师;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辖第14、新编22师。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下辖:杨干才的第20军,辖第133、134师;丁治磐的第26军,辖第41、44师及炮兵团;弁庭芳的第94军,辖第5、43、121师及输送团。
   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下辖:侯镜如的第92军,辖第142、21、暂编15师及炮兵团等。
  以上中国军队均为中央精锐嫡系。其中第18、第73、第74、第94、新编第6军等共15个师,系由美军教官训练、美军顾问指导、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仅这15个师的战斗力就优于日军数倍,再加上另11个师,在兵力上中国军队与日军相比占有绝对优势。

  截至6月,中国军队全部美械装备和训练的36个师陆续建成。每师兵员和火力与日军师团相比要强得多。此外,其他部队的装备亦大为改善,炮兵和装甲兵获得加强。空军方面,仅美空军在华的各类战斗机、中型和重型轰炸机、侦察机等就有将近千架,雷达、通讯和导航等设备也较日军先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在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时,美国和中国空军对旧军纵深200公里内可以实行完全的空中封锁。陆、空军综合力量对比,中国军队尽占优势。

第三章 雪峰山决战

 湘西雪峰战役从1945年4月9日开始,6月7日结束。
    1945年4月9日,日军分三路向雪峰山地区突进,岩永汪中将率第116师团作为中路军由邵阳西渡资水进犯雪峰山;作为右翼的重广支队向雪峰山东麓的新化方面发动进攻;关根支队为左翼向新宁、武冈地区进犯。企图把中国军队消灭在雪峰山以东洞口、武冈西北地区。中国军队掌握了控制权,战斗意志旺盛,王耀武率第4方面军对日军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节节抵抗,给日军以重大消耗。

王耀武(1903~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组织过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战功卓著。
    日军中路军不仅不能达到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尽快占领芷江机场的目的,而且深深陷入崎岖险峻山谷之中,粮弹缺乏,补给困难。5月3日,天刚刚放亮,疲惫的日本中路军士兵头戴钢盔趴在战壕里打瞌睡,雪峰山群峰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一片宁静。突然,远处传来嗡嗡之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瞌睡的日军被这种可怕的声音惊醒,睁大了眼睛、伸长脖子向远处望去,看见许许多多小黑点从山顶处冒出来,原来是中、美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日军惊惶失措,丢下高射炮四处逃窜。中、美空军轰炸机一次次地向日军阵地俯冲下来,投放重磅炸弹与纳帕姆弹,砸得日军钢盔啪啪直响,纳帕姆弹着地立即燃烧,日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雪峰山成了火焰山,日军被烧的鬼哭狼嚎,伤亡惨重。

4月27日,日军左翼的关根久太郎第58旅团第117大队对武冈发起了猛攻。武冈位于资水上游北岸,为中国守军南线的战略支撑点。战前,中国守军第74军第58师用黄沙、细沙、石灰混合在武冈城内外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以防守日军进攻。日军第117大队大队长永里偃彦对夺下武冈充满信心,布置完攻城任务后,他对勤务兵说,收拾好东西,准备进城喝茶去。在十几辆坦克的掩护下,日军独立步兵第117大队从东、西、南三面向武冈城发起进攻,第一次进攻很快被中国守军击退。随后,中国守军在三天内连续击退了日军的十几次进攻。面对久攻不下的武冈城,关根久太郎拿出毒招,派150名日军“特攻队”队员,身绑百斤重****,头缠太阳徽号白毛巾,冒死冲到城下,拉响了导火索炸开城墙。中国守军很快地堵住了城墙并再次击退日军。关根久太郎见“人肉炸弹”一招不行,又命日军“特攻队”用绳梯登城,中国守军使用美式卡宾枪、汤姆机枪和火焰喷射器对爬城的日军“特攻队”队员进行狂扫,日军“特攻队”队员纷纷掉入护城河中,护城河染成了一片血色。一直到5月2日,武冈城依然在守军手中。

日军右翼重广支队组织了一支山地作战特种部队,偷越湘乡县境内的龙山,绕道向新化、溆浦直扑芷江机场。中国守军第73军第15师受命对其进行堵击,两军在雪峰山南麓新化境内的衫木山相遇。15师首先抢占了洋溪西侧山地,凭借有利地形,阻击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先后打退了日军十余次攻击,日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洋溪洞里(湖南有的地方称山上平地为洞)的十余个大小村庄中,固守待援。
      为配合中国守军雪峰山会战,4月1日和2日,美第十四航空队两次袭击上海机场,击毁日机92架,击损16架。4月初,陈纳德从昆明飞到芷江指挥空军对日作战,日夜轰炸湘粤、湘桂铁路和公路,极大地破坏了日军兵力的集结和补给。开战当日,芷江空军基地派出中美混合团协助中国守军作战。4月10日,中美出动大批飞机对衡阳、邵阳、湘潭三角地带大小桥梁进行轰炸,彻底破坏了日军驰援。4月20日,中美混合团第五大队出动全部飞机,轮番轰炸放洞、红岩大庙、大黄沙等地及长沙、衡阳、冷水滩日占机场,给立足未稳的日军以致命的打击。 

中国守军经过艰苦奋战完全击退并包围了日军左、中、右三路进攻军。正像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给他家人写信所说的一样,雪峰山会战“大日本皇军成了中国军队案板上的肥肉”。5月6日,中国守军第44师收复新宁,7日,驰援武冈,守城的第58师见援军来了,顿时杀出城外对日军117大队进行反击,日军117大队危在旦夕,冈村宁次立即命令其撤出战斗,向武阳靠拢。中国守军急向美国空军求援,美军从芷江机场起飞14架战机,对刚到武阳城外的日军第117大队进行轮番轰炸,日军第117大队被迫向高沙市逃窜,中国守军立即派第74军前往拦截,将其包围在高沙市西北地区,全歼了第117大队。
     5月8日,中国守军第73军、第74军、第100军由正面向中路日军第116师团发起攻击,第18军从侧面在新化、山门一线对中路日军发起攻击,将日军第116师团分割包围。5月9日,冈村宁次下达了终止雪峰山会战的命令,要求日军适时撤回原驻地。12日,中国守军第94军收复高沙市,第5师在风神岩、茶铺子围歼了重广支队日军残部。
   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之战史,对此次日军之惨败有如下叙述:“5月13日晨,第109团的先头两个营进入了马胫骨,其余主力进入其北侧,但后方的两个营被望乡亭附近之敌切断进路而陷于孤立,并遭到包围攻击,陷入苦战。部队因缺乏弹药,只好进行白刃战,粮食也已经吃完,只能以杂草和水充饥。连日激战,损失极大,战斗力显著减退。”“5月15日,步兵第109团,当时处境危殆以极,据副官生沼逸大尉回忆,5月14日弹尽粮绝,四周皆敌,团已准备‘玉碎’。”官崎参谋对日军被迫中止芷江作战的情况有如下回忆:“第20集团军自4月15日开始了芷江作战,而出乎预料的是敌人把美式装备的新编第6师空运到了芷江。中国派遣军方面,期待着在20集团军进至沅江一线后能很好地指导作战,为此一直注视着战况的发展。但由于敌人的妨害,雪峰山脉的险阻,第47师主力前进缓慢,敌人的战斗力及集中速度之大等原因,第20集团军的攻势终于在雪峰山脉受挫”日军第34师独立第115营5月5日的情况是:“5日凌晨,在敌军奇袭攻击下发生混乱,结果被优势之敌包围而成溃乱状态。6日,各队逐次逃向龙烟山方向,但到该地又被包围。7日—9日,各队逐次向花园市退去,但又被敌人分割包围在万浮桥—湾头—李溪桥—牛角岭一带。侥幸脱出者向武冈及花园市方向溃走,被包围的各部队到10日已不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营长小笠原上尉虽然逃到了泡洞,最后还是战死了。”这就是1945年上半年,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溃败的一个侧面。  

至6月7日,中国军队收复了战役开始前所失的地方,恢复了会战前态势,雪峰山会战结束。此次会战,中国守军杀伤日军28174人,俘官兵247人,马347匹,大小火炮24门,轻重机枪100挺,步枪1333支,其他战利品20吨。
   6月15日,何应钦飞抵芷江,由王耀武陪同,到激战地点之一江口东南的青岩视察,并接见了战功卓著的第19师第57团团长钟雄飞、第57师第171团团长杜鼎、营长李中亮等。7月4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王耀武部发来嘉奖电,对战功卓著的部队授予了武功状、荣誉旗等。美国政府专门授予第4方面军40余名军官金字、银字、铜字自由勋章。国民政府打破惯例,将王耀武由陆军少将晋升为中将。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雪峰山会战日军指挥官坂西一良向王耀武呈递了降书与战刀。
    雪峰山会战是二战即将结束时,中国战场上一次较大的争夺战略要地的战役,将永载于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史册。

第四章 一纸降书落芷江

   雪峰山会战结束两个月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军民的全面反攻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被迫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决定用最大的阵容来完成洽降手续,让全体中国人共同分享百年来初受降的欣悦。当天,蒋介石致电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要求日军派人到芷江洽降。当时,国民政府选择芷江作为洽降地点,据当时报载有双层意义:一是芷江是令日军损兵折将、进攻未逞的战略要地,是我方转胜的起点,象征着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二是中国在芷江驻有装备精良的军队,新装备的战士荷枪站立,一派朝气,日人见此,必有所戒惧。
    19日下午6时冈村宁次电复蒋介石,表示“依照尊电办理”。蒋介石立即指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中央的全权代表主洽降。洽降地点设在七里桥空军5大队14中队俱乐部。
   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各战区和各方面军长官陆续到达芷江。傍晚,何应钦及其参谋长萧毅肃、行政院顾问团,以及新闻记者等50余人,分乘4架运输机飞抵芷江。
  1945年8月21日,以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为首的日军代表飞临芷江乞降,11时15分,日机飞抵芷江机场,今井武夫走出机舱,立正请示,征得答复后,缄默无语、面带戚容地走下飞机。下午3时,中方受降代表、列席代表、中外来宾齐汇会场。3时40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等入场,坐在下方投降代表席。下午4时,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今井武夫向受降代表肖毅肃出示了证明身份的作战命令副本;呈交了日本在华兵力配备分布图;接受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中字第1号投降命令备忘录。4时40分,今井武夫在“受降取证”书上签字,太阳旗下的赳赳武夫,终于低首签署投降书,呈上了曾经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战刀。4时50分,日本降使退出会场。5时,日本投降典礼结束。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描述自己在那段时间的感受说:“我觉得自从宣布战败以来,我们这几天的行动,简直象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上由别人扮演似的,使我深深地沉浸于伤感之中。
    今井武夫的沮丧尴尬,衬托出的正是四万万中国人的欢欣鼓舞。日本侵略军代表即将要到芷江乞降的消息传出后,芷江这座曾为抗日战争作过贡献的古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互相庆贺祝愿,大街小巷贴满了“庆祝胜利,巩固世界和平”、“抗战胜利万岁”等红红绿绿的标语和横幅,县城东门口两旁贴着一幅鲜红的巨型对联—— “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今井武夫一行人来到芷江时,围观者成千上万,尽管天气炎热,大家却为争睹残暴的日本侵略军的代表在洽降时之丑态,不仅不感疲倦,反以终于能扬眉吐气为快。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芷江洽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1946年2月,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国民政府在洽降地建了一座“受降纪念坊”,以见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1995年8月,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芷江建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2003年11月,芷江举办了“国际和平文化节”,来自乌克兰、南非、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驻华使节、学者,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老队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专家,与当地群众一起探讨国际和平话题,共同祈祷世界和平。正如芷江的《和平宣言》中写到的那样:

     我们共有一个地球,地球需要呵护,呵护才能使地球健康长寿;我们同属一个人类,人类需要和平,和平才能使人类安康幸福。我们有过不幸的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它是我们地球人的全体所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的今天,我们相聚中国芷江签署和平宣言,我们期待着人类未来:文明,自由;友善,和谐;富庶,幸福!

              远东最后一战——日苏虎头决战
注:此战是苏联在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的一战: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的完达山脉,远远望去像一条身披翠绿风衣的腾飞巨龙,在这条翠绿巨龙的尾部隐藏着一个著名的小镇虎头镇。虎头镇中深藏着一个二战时期日军遗留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设施,也就是曾被日本帝国主义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巨大地下军事要塞——虎头要塞。1945年8月12日至26日,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在虎头镇这片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极其残酷的大战,苏联红军一千多名官兵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日军付出了两千多名官兵生命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枪声在这里终止。如今的虎头镇座落在完达山脉之中,静卧在乌苏里江畔,被郁郁葱葱的杂树合抱着,是一片恬静雅致的土地上。但当人们游览虎头军事要塞,走进那潮湿阴暗斑驳陆离的水泥隧洞时,顿感凉风飓飓、毛骨惊然,同时还会产生深深的耻辱,………这是一段解为人知的历史、也是一段颇具神秘色彩的历史

第一章东方马其诺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永久霸占中国进而侵占苏联,在中苏边界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修建了许多军事防御设施。在修建这些军事防御设施的过程中,侵华日军发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角的虎林市虎头镇与苏联军事重镇达里涅列钦斯克市及远东大铁路隔乌苏里江相望,处在伯力——海参崴的中心点,“恰似正对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的匕首,又象直插苏联滨海边疆区心脏部的长矛枪尖”,“凭借周边的大沼泽地带,完全可以抵制苏军的奇袭和机动作战”,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于是日军决定在虎头镇修建中苏边界最大的军事防线。

 1934年,日军开始在虎头镇修建军事防御设施,1939年,该防御设施的地下设施基本建成,1943年,整个防御设施基本修建完成,耗用整整10年时间。日军修建虎头要塞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场大灾难,虎头要塞上堆积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劳工的尸骨。从1933年起,日军从中国各地强征了数万的中国劳工,每年春天将这些中国劳工秘密送到虎头。劳工们一到虎头就被刮掉眉毛,背上烙上洋码子,送到四周有三层电网的大席棚里。出去修建军事设施时,日军用布蒙上他们的眼睛,推上带篷的大汽车,拉到工地洞口,把蒙布打开后,在日本小把头的密切监视下修建虎头军事要塞。
    1993年,参加虎头要塞战斗幸存的日本兵冈崎哲夫写了一本题为《日苏虎头决战秘录》。该书中叙述“那些从山东运来的苦力们,一部分是战俘,一部分是‘浮浪’(日本人对无业游民的称呼),不堪忍受沉重的体力劳动,经常结伙逃往对岸的苏联,他们尚未跑到冰封的江面中央,即被我们士兵射中打死。但劳工因受不了折磨和随时有挨刺刀的可能,一直没停止过逃跑,结果绝大多数人没有逃出就被打死。”日军虎头要塞上等兵冈崎哲夫回忆“昭和18年(1943年)某日,要塞施工大致完工,日军举行庆祝竣工的宴会,将俘虏劳工人员集中在猛虎谷的洼地里,用酒肴欺骗劳工说犒劳他们。被诱骗赴宴的劳工中有一人设法逃避而躲进工棚,最后被拉到宴会现场。进行到高潮时一些人似乎察觉到不妙,惊恐地起来想逃离洼地,重机枪喷出了火舌,会场顿时化作血腥的屠场,尸体堆积将畦地填平。”这个洼地只是虎头几座万人坑中的一座。在修建虎头要塞过程中,日军强迫中国劳工进行超强度的劳动,并给与他们非人的待遇,使大批中国劳工死亡。现在根据工程量和尸骨判断,至少有10万中国劳工被日军死在虎头要塞。

    虎林市4名日军劳工幸存者之一、供销社离休干部孙同修回忆说:“在虎头小白塔挖山洞时,我们住的工棚是由一层席子搭成的马架子,一个工棚200多人,一共有18个工棚。一天早上,把头喊起床,见一个劳工没动静,上去就是几镐把,仔细一瞧人早死了。每天,劳工最少死三四个,大多数是累死和病死的。

    建成后的虎头要塞规模庞大得足以令人咋舌,地下要塞南起边脸子山,北至虎北山,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形成正面宽12公里,纵深长6公里的要塞守备区。在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个标高在100至150米的丘陵上建成了5个中心要塞区,形成了以猛虎山为中心枢纽的地下要塞群,猛虎山为主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两翼前沿阵地,虎西山、虎啸山为两大依托阵地,从背后支撑和护卫猛虎山主阵地。猛虎山是日军虎头要塞的主阵地和指挥中枢,由东、西、中猛虎山三个山头组成,其地下工事直通各山头阵地,隧道宽高各3—4米,长达8公里。日军虎头要塞的地下军事设施全部由钢筋水泥浇注而成,设有指挥所、弹药库、粮库、发电所、医务所、通讯室、军官休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厕所、蓄水井、陷阱等。工事上面的山顶,毫无人工痕迹,全部保持原始植被。通往山顶地面工事的通道有观察所、射击口、竖井、通气口、排气口等。其他山头地下要塞的规模略小于猛虎山主阵地设施,但里面设施与猛虎山基本相似。日军在要塞地面上建有许多炮兵阵地、军用机场、医院、军营,以及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掩体、电网、连通地下要塞的各通道,使地上工事和地下设施连成一体。1939年,虎头要塞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时,日军12个步兵和炮兵中队约8000人组成要塞守备队,进驻虎头要塞。


第二章不堪一击的关东军

    1943年底,日军为遏制南方战线局势的恶化,挽回败局,开始大规模地抽调关东军开赴南方战场。1944年2月以后,日军开始以师团为单位征调关东军到中国南部作战,“调走完整建制的师团达20个,其中大部分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1944年3月,日军在中国东北仅剩10个飞行战队,7月,日军关东军作战航空部队仅剩驻鞍山的第15飞行团和2个飞行中队及一些训练部队,仅有飞机230架。日军在抽调部队同时,大量的武器装备也被陆陆续续地运到中国南部。1945年,驻绥芬河日军第5军司令官检阅其师团时,野炮部队通过时竟无炮可阅,以前武装精锐的关东军,现在成了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纸老虎。1944年底,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没有一个师团受过高强度的正规训练,这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及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末日已为期不远了。
    1944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发表斥责日本侵略的演说。1945年2月下旬,苏联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欧洲的苏军运到远东。4月6日,苏联正式通知日本废除《日苏中立条约》。
    日本关东军主力的不断南调,关东军执行对苏“攻势作战”的预想已经成为泡影。1944年9月18日,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下达“大陆1300号命令”即“对苏全面持久作战计划”,该计划把攻势作战改为持久作战。1945年5月30日,日本大本营再次下达关东军作战命令,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划为同苏军进行持久战的作战区,这表明日本关东军将在战时放弃中国东北北部地区。日本关东军根据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对其所属部队进行大规模地调整和部署,1945年3月,日本关东军将驻扎虎头的日军第4国境守备队主力调入日军第122师团,移防宁安,剩余守备队继续留驻虎头要塞。1945年7月10日,日军在虎头要塞驻有一个守备大队,队长是西胁武大佐,下辖4个步兵中队、2个炮兵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1个工兵队和1个列车炮中队。兵力部署为:步兵第1中队驻防虎东山,步兵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步兵第3中队驻猛虎山,步兵第4中队和工兵队驻虎北山,步兵第2中队驻虎西山和虎啸山。

第三章  远东最后一战

      1945年8月9日深夜零点左右,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第57边防总团首先向日军发起进攻,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随后,伊曼方向的波隆卡、萨里斯基两地苏军炮兵部队,开始向虎头要塞阵地发起了15分钟的炮击,苏空军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掩护下,对虎头要塞阵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轰炸,并强占了日军炮兵中队。苏军35集团军在炮兵部队与空军的掩护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分三路强渡乌苏里江,一路为苏军35集团军步兵66师和363师在距虎林县城东南60公里的倒木沟、东林子一带横渡乌苏里江支流松阿察河;一路在距虎头北面约30公里的小木河、阿布沁河口一带横渡乌苏里江;一路直插虎头西南的黄泥河、月牙一带,切断了虎头通往虎林的交通线。苏军35集团军的步兵66师和363师渡过松阿察河后,进入沼泽地,无法继续前进。35集团军指挥部立即给步兵66师调来三个工程兵营和三个步兵营,给步兵363师调来一个工程兵营和两个步兵营,开辟道路,使这支军队顺利地通过沼泽地带。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日军仓促应战,在虎啸山阵地紧急部署了1门速射炮、1挺重机枪、一门迫击炮,其它阵地装备4挺轻机枪、4枚掷弹筒、170支步枪。
    随着,苏军35集团军不断推进,苏军步兵1058团从南面迂回到虎头镇,并在该镇南郊与日军展开激战,苏军步兵1056团同日军展开了争夺东郊码头的激烈战斗。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苏军当日攻占了东郊码头和虎头镇,日军只好困守在虎头要塞各个阵地上负隅顽抗。8月10日,在苏联空军猛烈轰炸日军虎头要塞的各支撑点后,苏军步兵1056团和109筑垒部队发起了对虎头要塞各支撑点的攻击,很快地切断了虎啸山和猛虎山两阵地间的联络。日军凭借要塞工事继续顽抗,并利用地道迅速实施机动迂回穿插,从侧翼和后方对封锁各要塞支撑点的苏军进行反击,苏军1056团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击退了日军四次反冲击,虎北山阵地争夺战尤为激烈,两天之内,阵地九次易手。
    8月12日,苏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对日军火炮阵地及要塞设施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后,苏军步兵攻击部队在坦克掩护下向日军要塞阵地发起猛攻,与日军在各阵地展开白刃战。8月13日,苏军占领了猛虎山顶,并在山顶上部署了山炮,近距离炮击日军巨炮阵地。在炮击日军同时,占领猛虎山顶的苏军从地下要塞的烟囱、通气孔等向地下要塞投掷手榴弹或液体****,顿时地下要塞内浓烟密布,许多日军窒息死亡。8月14日,苏军攻陷了日军巨炮阵地。
      8月15日,日军猛虎山司令部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收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玉音广播”。日军代理司令官大木正大尉对此拒不相信,命令日军关掉收音机,继续顽抗,并派日军偷偷潜出洞外偷袭苏军。偷袭失败后,大木正大尉命令140余名伤兵全体“玉碎”。8月18日,苏军指挥部向日军守备队发出最后通牒,日军残余官兵仍坚持顽抗,将苏军派去充当军使的一名日军战俘用军刀砍死。劝降失败后,8月19日,苏军第35集团军调来203毫米火炮、34门大威力火炮及火箭炮对虎头要塞两翼阵地进行射击后,步兵向虎头要塞两翼阵地发起强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苏军占领了日军虎头要塞的各个制高点,此时的日军已无险可守,实力也消耗殆尽,只好转入地下工事负隅顽抗。不久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日军守备队本部、中猛虎山、东猛虎山阵地日军守备队步兵1中队、步兵队本部、步兵炮中队、炮兵队本部全部很快被苏军歼灭。8月21日,苏军歼灭了日军西猛虎山步兵第三中队。8月26日,苏军歼灭了日军虎啸山步兵1中队。8月27日,苏军歼灭了日军中猛虎山守备队炮兵2中队。至此,虎头要塞各支撑点的日军守备队1387人,除53人突出苏军包围逃走外,全部被歼灭。

 参加过虎头要塞战斗并幸运生还的日军士兵冈崎哲夫在《日苏虎头决战秘录》一书中描写到:“战争结束了,要塞到处都是烧焦发黑的尸体,漂白了的尸骸,没有肌肉仅剩一幅皮囊的死尸,涂满黑色的肌肉块……这个建立在中国人民血汗和尸骨基础上的要塞是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见证。
    虎头要塞这个被日本关东军吹嘘为可坚持6个月要塞仅18天就被苏军摧毁,苏日在虎头镇的激战在苏日战争史上是绝无仅见的,日军在虎头要塞的覆灭是必然的,想凭一两个坚固的军事要塞挽回頹势是枉费心机的。

     建立在中国人民血汗和尸骨基础上的虎头要塞是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为了让中日两国人民牢记日本侵华历史,虎林县 政府对虎头要塞的虎东山地下工事的两个洞口、1000米的隧道、房间及地上工事遗址进行了清理,建成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介绍虎头要塞的历史、日军奴役杀害中国劳工的罪行、二战最后一战虎头要塞攻歼战经过等,以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现在,虎头要塞博物馆和要塞遗址已经成为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罪行和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平津作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向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步步进逼。中国军队第二十九路军相继收复丰台火车站和廊坊,并在南苑与敌血战,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继失陷。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出动20万兵力进攻上海,中国驻军调集40万兵力奋起抵抗,11月12日,上海失陷。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余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底,日军突破中国守军长城防线后,分两路合击太原。中国第二战区急调10余个师在太原以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八路军各部全力在正太路以南配合友军作战。激战至11月8日,太原失守。

  南京保卫战。日军占领上海后,继续向南京进攻。国民政府暂迁武汉,中国军队进行了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南京失陷。

  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为守卫徐州而与日军进行的一场大战。战役1938年3月23日打响,历时两周,杀敌逾万,国民党军取得了抗战后的一次重大胜利。

  武汉会战。这是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广大地区,与进攻武汉的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此战,中国军队出动兵力100万,日军出动兵力35万。战役结果,日军伤亡近4万人,但武汉最后失守。

  豫湘桂战役。此役从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初,历时8个月,日军出动兵力40万,国民党军队弃守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陷入日军铁蹄之下。在此期间,中国组织了远征军,到缅甸等地作战,打通了中国和盟国的陆上交通线。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方针,领导抗日军民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37年8月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晋东北,利用平型关天险设伏,在9月24日一举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接着,第一二O师进入晋西北,取得雁门关大捷。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以无数次小的战斗,对日军进行袭击。这样的战斗,天天进行,处处发生,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其中,重大的战役战斗主要有:1939年7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晋东南打破日伪军14万人的“九路围攻”,歼敌近万人;1939年冬季晋察冀北岳区反“扫荡”作战中,雁宿崖、黄土岭之役,共歼敌1500余人并击毙日军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创抗战以来在敌后战场上击毙日军高级将领的先例;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105个团、40万人的兵力,连续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共与敌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790人,俘日军2811人,俘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0公里,破坏公路1500公里。

  1941年起,敌后抗战进入了极端困难的阶段。抗日军民面对日军野蛮、残酷的军事“扫荡”、蚕食、清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冀中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尤其艰苦卓绝。敌后抗日军民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得敌人人仰马翻,魂飞魄散。苏北新四军82烈士血战刘老庄,晋察冀狼牙山五壮士舍身跳悬崖,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战歌。从1941年6月至1943年5月,八路军、新四军共进行反“扫荡”战斗420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4万人。

  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敌后解放区渡过严重困难时期。到1945年4月,主力部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19个解放区共有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00万。从5月起,八路军、新四军相继发动对敌夏季攻势,晋察冀军民发动了察南、雁北、子牙河、大清河战役,晋察鲁豫军民发动了东平、安阳战役;山东军民发动了临沂等10个战役;新四军发动了宿南和睢宁战役。这些战役皆沉重打击了日军,为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态势。

  1945年8月上旬,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敌后各解放区军民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了对日军的全面大反攻。从8月11日到10月10日的两个月中,共毙伤俘日伪军23万余人,收复城市197座,收复国土31.52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800余万。

  8年抗战,中国战场共毙伤日军133万,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和部分海空军,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打乱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 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 
战役名称 时间 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 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1931年11月 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 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 时间 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 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平津作战 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6个集团军 约58万人:筱原纯一郎,板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 约14万人 中方逾10万人:日方近3万人
 
南口战役 1937年9月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 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十万人:松井石根-八个师 中方军人约五万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三十万人丧生):日方伤、亡人数不详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60万人,64个部队: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24万人,8个部队 中方约二万人:日方超过一万六千人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十个师, 约十万人:矶谷廉介, 板垣征四郎-两个师 (板垣第五师团, 矶谷第十师团), 约三万人 中方约二万人:日方超过一万六千人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1938年10月 蒋介石, 薛岳, 李宗仁-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艘:冈村宁次-官兵35万,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 中方不详:日方十四万人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 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39年10月 薛岳-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10万
 
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 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940年6月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 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薛岳、李玉堂-兵力30万:阿南惟几-兵力12万 中方伤亡28116人:日方伤亡6000余人
 
香港保卫战 1941年12月 莫德庇(总司令)罗逊(加拿大军司令)-11,299官兵:酒井隆-约60,000官兵 2,233人阵亡 2,448人受伤:日方683人阵亡 1,413人受伤
 
滇湎路战役 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 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 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 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月
 
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1944年8月 中方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日方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计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12,186)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1944年12月
 
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粤赣战役 1945年1月-1945年2月
 
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3月-1945年5月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1945年6月 何应钦(陆军总司令)-两个方面军及若干集团军,美国空军:板西一良第20军司令官)-7个师团约7-8万官兵 中方不详:日方二万余人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4月-1945年8月 中方死伤不详, 日军4000人死亡, 5000人被击伤
 

中国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共/军)大型战役列表:
 
战役名称 时间 中方:日方主要部队及将领 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 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后卫辎重部队 歼灭日军数百或千余人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1940年12月 彭德怀-120师、129师105个团及民兵约40万人(正规军逾20万人):多田俊-华北方面军、独立师、航空兵力与满洲国军队最高位时约八十三万 中方约一万七千人:日方两万余日本军人,约五千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