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刷卡消费机:2006年度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9:16:26
',1)">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美新科诺奖得主批评政府"小气" 削减科研资金
本年度3项科学类诺贝尔奖于本周出炉,5名获奖者竟然全是美国人,使得美国科学界风光无限。但是一些美国科学家却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随着资金与教育状况恶化,美国的科研工作正面临发展危机,独步天下的权威地位已经松动,诺贝尔奖的荣耀很容易使美国人沾沾自喜,忽视眼前的危机。[详细]

“鸟类学奖”获得者舒瓦布
前诺贝尔得主格劳伯打扫现场
七名诺贝尔得主给“搞笑诺贝尔”颁奖
在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也于当地时间10月5日晚(北京时间6日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中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由剑桥市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提供赞助,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详细]
美国媒体评美国人囊括今年诺贝尔3项科学奖
2006年度的诺贝尔3项科学奖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美国媒体连续3天报道喜讯,并认为这表明了美国整体科研实力的雄厚及良好的创新体系。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4日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3日摘走物理学奖,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2日捧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美联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美国媒体都大篇幅地报道了5位美国科学家摘得诺贝尔桂冠的消息。>>>点击详细

美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罗杰·科恩伯格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真核生物是有细胞核的生物,相比起细菌更为复杂,动物和植物都是真核生物。 [详细]
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
描述真核细胞的转录——
真核生物如果想应用存储在基因里的信息,必须先将信息备份并传送至细胞外层,细胞再利用这些信息生产蛋白质,这个备份过程被称作转录。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正是因为揭示了这一过程而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基因转录过程至关重要”,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如果转录过程停止,基因信息就不会被转移到机体的各个部位,生命体也将在数天内死亡。” [详细]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感言    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左)宣布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宣布,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科恩伯格现年59岁,目前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他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新华社记者马世骏摄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因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4日成为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唯一得主。
现年59岁的科恩伯格前两天还在欧洲旅行,刚返回加利福尼亚就接到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电话,得知自己获奖的喜讯。在接受瑞典一家电台采访时,科恩伯格说,“(通知我获奖的)电话铃响起的时候,我非常迷惑。现在我还在(激动地)发抖,我想我得尽快平静下来。” [详细]
新闻背景:科恩伯格家族“一门四杰”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是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除了他本人的科学成就,科恩伯格一家为科学作出的贡献也为世人津津乐道。[详细]
致力遗传基因与父亲殊途同归 子承父业获诺奖
花絮:父子、夫妇诺贝尔奖得主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任海军)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是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父亲阿瑟·科恩伯格则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
其实,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上,除科恩伯格父子之外,还多次出现过父子、夫妇均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 [详细]
新闻背景: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以下是2000年至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5年,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 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他们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他们因为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0年,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两名美国科学家荣膺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美国科学家乔治·斯穆特(左)和约翰·马瑟(右)的资料照片
瑞典皇家科学院3日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代”为开场白时,许多在座的记者已经开始明白获奖者将会是与宇宙学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详细]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
回望宇宙的婴儿时代——
宇宙起源和命运的线索隐藏在它早期产生的微波背景辐射中。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凭借他们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将宇宙学带入“精确研究”时代,并因此荣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大爆炸的“余烬”,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测量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可以“回望”宇宙的“婴儿时代”场景,并了解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过程。[详细]
名词解释:微波背景辐射、黑体和各向异性
花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感言
马瑟在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电话时说,他感到“激动和吃惊,但也不是完全意外,因为人们一直在谈论我们(的研究)。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多么重要。”他说:“看看以前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得奖让我不知所措。我们将要庆祝,但还不知道怎么去庆祝。” [详细]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 以下是2000年至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5年,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他们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4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 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他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1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2000年,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美国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他们因“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获奖。

两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公报指出,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详细]

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右图)和克雷格·梅洛(左图),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新华社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奖感言
梅洛是在美国家中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电话的,当时是当地时间4时40分左右。梅洛对媒体表示他感到“非常惊讶”,“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他说:“我有预感可能得奖,但我才45岁啊,原本以为10年或20年后才会得奖呢。”梅洛说,他的部分奖金将用于慈善事业。 [详细]
被恐龙骨引入科学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生于1960年的梅洛是被恐龙骨引入科学世界的。梅洛的父亲是一名古生物学家,梅洛童年时经常跟着父亲在美国西部寻找化石。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远古时代、地球历史和人类生命的起源等问题。[详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解读
“沉默”是金——
1990年,曾有科学家给矮牵牛花插入一种催生红色素的基因,希望能够让花朵更鲜艳。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矮牵牛花完全褪色,花瓣变成了白色!科学界对此感到极度困惑。[详细]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以下为2000年至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
两位美科学家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奖感言
·被恐龙骨引入科学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两美国人获诺贝尔医学奖 评委:奖基本原理
·“沉默”是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解读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
回望宇宙婴儿时代解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回望宇宙的婴儿时代
·新闻人物:科研帅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传
·花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感言
·名词解释:微波背景辐射、黑体和各向异性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责任编辑:马进)
【】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