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四 ——第六章 堑壕清道夫——MP18/I冲锋枪(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21:28:40


工作原理:简单而实用

弹夹插入后,射手抓住拉机柄向后拖动,使枪机后行直到被阻铁卡住;射手扣下扳机后,扳机上端向前转动推动阻铁连杆,进而带动阻铁向下转动,脱离枪机下方的卡槽,从而释放枪机。释放后的枪机会在压缩状态的复进簧作用下向前运动,接触弹夹中的第一发子弹。枪机上的抽壳器首先和第一发子弹的弹底接触,把它向前推出弹夹,在这枚子弹被推送入膛时,抽壳器会接触弹膛壁,此时其上的抽壳钩会越过并抓住弹壳底缘。

与此同时,突出的击针接触子弹的底火点燃发射药,此时仍在继续向前运动的枪机迅速减速并停止下来,进而在火药气体的反冲作用下开始后坐,空弹壳会被一个固定的抛壳器从机匣右侧的抛壳口弹出去。在射手扣住扳机且弹夹内还有子弹的情况下,MP18就会连续发射,但只要射手松开扳机,阻铁就会在扳机簧的作用力下向上转动,卡住枪机,使MP18停止射击。

         

这是一支装有弹夹、枪机后拉且锁定状态下的MP18抛壳窗部位特写。请注意供弹位置的那粒子弹正等待前行的枪机将其推送入膛并击发。这种上膛击发方式就是自由枪机自动原理中的“开膛待击”,但这种击发方式会让内部机件暴露在外部的尘埃和雨水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

 

MP18冲锋枪硬木制成的护木侧面带有很深的指窝,射手射击时会把左手手指置于指窝中,这样手指就能避开前后飞速运动的拉机柄——每秒钟往复7次——和前方的抛壳口。

 

MP18冲锋枪机匣后部特写,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机匣后端的拆卸卡笋和后瞄具。后瞄具采用L型翻折式结构,上面带有两个V形槽照门,分别适用100米和200米的距离。

 

MP18/I的前准星可以向左侧或右侧移动,以完成瞄准具的校准,但该枪瞄准具没有风偏修正装置。请注意枪管前支撑套上标注的序列号和通风孔,这个支撑套通过螺纹和枪管散热套连接在一起。

 

MP18/I的功能核心——枪机部件

 

除了给螺旋形弹鼓装填子弹有些周折,MP18的使用并不需要特殊的训练;显然,希麦司在总体设计及枪械的布局中认真考虑过人的因素。MP18/I射击较为平稳,射速较为适中,为每分钟400发,每秒钟不足7发(在实际使用中,射手可以通过快速点压扳机实现单发射击)。正如前文所说,MP18/I较大的枪体重量使其发射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枪机往复运动的影响不大。MP18/I的枪口噪音较小,射击时对射手听力影响不大。相比之下,二战时苏联PPSh-41冲锋枪的枪口噪音就很大,几乎是一种爆鸣,对射手及其周围的人的听力会产生较大的损伤。虽然历史上并无对MP18/I射击精度的测试记录,但在现代的测试中,在有依托情况下,MP18/I可以很容易地击中50米开外的马口铁罐头盒。

立姿抵肩射击MP18/I比较费力:本来该枪的重量就比当时普通的步枪大,而偏置一旁2.35磅弹鼓重量相当于把一块整砖挑在一根短棒末端,势必造成整个枪体不平衡,这就要求射手用较大的力量保持平衡和稳定。相比之下,立姿夹持射击MP18/I比较轻松,但这种射击方式精度相对稍差。MP18/I枪管散热套相对较长,这有利于射手进行概略瞄准,让弹着点逐渐“运动”到目标上。该枪的枪口噪音不算大,对听力没有太大影响。

 

现代军事爱好者用原品MP18/I进行卧姿无依托实弹射击。

 

卧姿无依托状态下MP18/I可以获得较好的射击精度。该枪的射速比较适中,为每分钟400发,枪支的可控性较好。MP18/I的枪管长8英寸(约20厘米),在50码(约45米)理想交战距离之外也能有良好的命中精度。

不需要具备多少战术常识,我们也能明白卧姿有依托射击不仅是MP18/I最为有效的射击方式,同时在战斗中对于射手也最为安全。这是一张现在试射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快门记录了非常有趣的瞬间,此时枪机的拉机柄正处于向后行程的末端,但在机匣一侧我们却能够清楚地看到4枚抛出的弹壳——由此可见该枪正在做一次中等长度的点射。

写到这里,有必要对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弹道和杀伤特性做一点介绍。虽然这种子弹的枪口初速度并不算慢,为1362英尺/秒(约415米/秒),但那0.38英寸(9毫米)的128格令(约8.3克)的全金属被甲弹头的“停止性能”却着实叫人不敢恭维。简单地说,这种子弹在击中人体后,只要不是打中了骨头,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有战地报告显示,使用MP18必须发射多发子弹才能让一名敌人丧失作战能力。如此一来,战场上使用MP18的射手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某些可怕的考验——在一连射出数发子弹命中敌人躯干后,顽强的对手依然在继续向自己边奔跑边开火!

 

MP18/I的分解比较简单,首先取下弹夹并进行检查,确保膛内无弹;然后右手拉住枪机拉机柄,左手扣下扳机,右手缓慢地让拉机柄向前直到最前端。接下来,用右手拇指按下分解卡笋,同时把机匣后部向上抬起,脱离护木。

 

把机匣后护盖向内侧施压,同时向左侧旋转四分之一周(请注意机匣后端的间断螺纹)并将其取下,接着把复进簧从机匣中取出。

 

把枪机拉机柄向后拉并向下转动,然后继续向后,把枪机整个拉出。

 

MP18/I的野外分解状态。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战时量产型冲锋枪,MP18/I的结构相当简单,该枪零部件较少,易于拆卸和维修。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枪管/机匣/护木/枪托组件、枪机、复进簧、弹夹、适配套、防尘护套。

 

MP18/I的枪管/机匣部件和护木之间采用了铰链作为连接件,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对其进行清洁和检查。

 

1918年在法国作战的德国暴风突击队士兵,请注意他手里拿着一支MP18/I

 

工业化的典范

说了那么多,该是概括的时候了。MP18/I外形尺寸较大,比较笨重,保险机构也不够可靠;但这种冲锋枪同时也具备坚固、精确、易于生产和维护等优点。此后九十多年的时光里,冲锋枪的发展道路上经历了诸多改进和变化,但几乎所有的后来冲锋枪都依然透射出当年雨果·希麦司智慧的光芒。

 

MP18/I技术数据

名称:Maschinenpistole 18,I

制造商:西奥多·伯格曼兵工厂(Theodor Bergmann Abt Waffenbau, Suhl)

使用弹药:9毫米×18毫米P08手枪弹(9毫米鲁格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配用弹种:普通弹

自动原理:自由枪机(采用底火预击发技术)

冷却方式:气冷

火力选择:无,只能全自动发射

供弹方式:32发螺旋弹鼓

枪长:32.10英寸(815毫米)

枪管:7.88英寸(200毫米),6条右旋膛线

重量(不带弹夹):9.25磅(4.26公斤)

重量(带弹夹):11.6磅(5.33公斤)

瞄具:立柱式前准星,V形缺口后照门(有两个可选位置,分别对应100米和200米射程)

射速:400发/分

枪口初速:1362英尺/秒(415米)

最大有效射程:200~300米

 

链接9

意大利帕罗莎——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

Italian Perosa, the First Submachine Gun

现代冲锋枪的典型特征有两点,其一是全自动射击,其二是使用手枪弹。如果单纯按照这一考量标准,世界上最早的冲锋枪还真不是MP18,而是意大利人的作品——9毫米双管帕罗莎(Villar Perosa)。之所以被称作帕罗莎冲锋枪,是因为该枪的生产厂家——Officini de Villar Perosa。虽然可以被算作冲锋枪,但帕罗莎开始却并非是为步兵单兵所准备的,意大利人原本想把它作为飞机上观察员使用的便携航空机枪,因此该枪的设计射速较大——每根枪管理论上每分钟可以发射1200~1500发子弹!

帕罗莎发射9毫米Glisenti手枪弹,两个安装在机匣上方的25发弹夹为其供弹,使用的弹种注定了帕罗莎实际上并不适合作为航空机枪:除了威力不足,帕罗莎的射程也实在差劲(1914年时的飞机还十分脆弱,但很快飞机就变得更加坚固,抗损性大大提高,同时机载武器的威力和射程也都相应水涨船高)。有鉴于此,意大利人把帕罗莎转给地面部队使用,1916年5/6月间帕罗莎被首先装备意大利步兵营,该营配有一个28名士兵的帕罗莎排,装备两支帕罗莎——其实从这个配备比例上看,帕罗莎似乎更像是轻机枪。到1917年5月底,意大利已经建立了3个帕罗莎步兵排。步兵营的3个连每连配有一个帕罗莎步兵排,装备6支帕罗莎。

帕罗莎的重量为6.49公斤,长度53.34厘米,具有很高的射速,非常适合在堑壕使用,但意大利人起初却把它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给它配上了沉重的防盾和“庞大到奢侈”的操作组——每支帕罗莎居然用14个人来伺候!

后来意大利人也开始觉醒,用帕罗莎作为进攻武器,但由于在步兵武器学校中没有对于这类武器使用方式和运用战术的系统教育,帕罗莎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完全要取决于操作它的士兵和军官们的经验和素质。Arditi units是最初把帕罗莎当成冲锋枪来使用的意军部队,他们拆掉了帕罗莎累赘的防盾,给它配上了木制枪托。每个连装备3支帕罗莎,在进攻时用来压制敌人。由于射速太高,在运动中想要进行短促射击比较困难,意军士兵通常是一次就打光弹夹内所有子弹。1918年,帕罗莎在意军中的装备数量进一步增加,当时步兵营每个连装备6支。

有许多帕罗莎在1918年后其被拆开,用于制造新型伯莱塔M18型冲锋枪,这是一种单管带木托、也是更具使用价值的冲锋枪。正因如此,今天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帕罗莎冲锋枪已经极为罕有。

奥匈帝国对帕罗莎印象极好,对该枪进行了仿制,称为Sturmpistole M.18(意为冲锋手枪)。奥地利制造的帕罗莎和意大利帕罗莎最大的区别在于,奥地利人采用的是直形弹夹而非弯曲弹夹。

 

保存到今天的帕罗莎冲锋枪已经非常罕见,这是保存在意大利博物馆中的原品,可见该枪缺失了一支弹夹。

         

帕罗莎握把部位特写,可见握把的设计更接近轻机枪,只适合卧姿双手射击,并不适合单兵立姿使用。请注意其扳机设计也像是轻机枪。

 

帕罗莎弹夹安装部位特写

 

帕罗莎机匣前部特写,请注意其独特的前准星转换机构。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四 ——第六章 堑壕清道夫——MP18/I冲锋枪(3)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三 ——第六章 堑壕清道夫——MP18/I冲锋枪(2)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二 ——第六章 堑壕清道夫——MP18/I冲锋枪(1)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九——第八章 刘易斯Mk I型机枪(2) 《堑壕里的机枪》之九——第四章 马克沁MG08(3)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八——第八章 刘易斯Mk I型机枪(1) - 司古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七——第七章 英国版马克沁——维克斯Mk I重机枪(3)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一 ——第五章 MG08/15轻机枪(2) 《堑壕里的机枪》之八——第四章 马克沁MG08(2)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一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1)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六——第七章 英国版马克沁——维克斯Mk I重机枪(2)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五——第七章 英国版马克沁——维克斯Mk I重机枪(1)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四——第十章 新尝试——绍沙1915式轻机枪(1)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三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3) - 司古的日志 - ... 《堑壕里的机枪》之六——第三章 马克沁的新玩意儿(4)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一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1) - 司古的日志 - ...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六——后记:继承·前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机枪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五——第十章 新尝试——绍沙1915式轻机枪(2) - 司古的日志...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五——第十章 新尝试——绍沙1915式轻机枪(2) 《堑壕里的机枪》之一——从人力到火药动力 《堑壕里的机枪》之一——从人力到火药动力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六——后记:继承·前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机枪 - 司古的日志 -... 堑壕里的艺术品 从“德普”到“五三”——“转盘机枪”的中国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