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大广告牌收费:廣州老字号大全(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20:05
紫阳观商店

位于第十甫的紫阳观商店创建于1941年,由浙江人专卖绍兴酒,南北酱菜。公私合营后,紫阳观商店不断扩大经营,主营副食品、调味品、南北酱菜、干果海味等商品,前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其老字号始终不变,并颇有名气。
近年来,紫阳观商店发展为连锁店,分布在商业老城区辖内。该店坚持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方便群众购物,使市民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
致美斋

调味食品生产历史悠久,酱和醋等调味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由我们的祖先发明。清朝盛期,致美斋酱园已是我国四大名酱园之一了,因“致美斋”秉承传统酿造之优良制作精神而名闻遐迩。现座落于广州市北郊广花二路的廣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是在1958年初,将文德路致美斋工场及市内多家酱园集中扩建而成的。40多年来,“致美斋”变化巨大,生产酱油、蚝油、食醋、调味酱、汁、粉等类50多个产品,近100个规格,成为调味品系列化的专业生产公司,酱油、蚝油等调味品的产销量税利已进入国内同行的前列。
==============================================================================
一新理发店
一新理发店由华侨冯达臣等集资开办于1924年4月,店址于一德西路,行内称之为“红牌老倌”,服务对象多为教育界、医务界人士及机关职员。
==============================================================================
王老吉

老字号“王老吉”在1897年就注册了。凉茶铺最初出现在何时已无从考查,但资料显示,老字号的王老吉凉茶在香港注册时间在1897年。据说当时华人在香港注册商标的为数不多,王老吉大概算是第五、六个,可见注册时间之早。

凉茶铺最早是出现在廣州的,传说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广州发生疫症,蔓延迅速,廣州人为逃避疫症,只好离乡背井。王老吉原名王泽邦,号吉。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往山上躲避,途中在大树下休息,有一位道士给他一张药方,告诉他说用这十多味药煎服,可免除疫症。吉叔将妻儿留在山上,他独自下山寻找到相熟医师欧阳昌,欧阳昌认为有困难,因为若干的药材必须要到广西才能找到。于是吉叔长途跋涉到广西找到药材,又经多日回到廣州,找到昌医师。昌医师提议用大煲来煲药材,然后分发给病人。煲好后,他们先尝一碗,入口甘凉,饮后非常舒服,然后分发给病人。很多病人服药后病愈,一经传播,远近的人都来向吉叔要凉茶,吉叔没有向人收钱,但不少人都封以红包。吉叔认为这些凉茶既可治病救人又可营生,索性经常到桂林,买药回来煲成凉茶售卖,既作营生又可治病救人。渐渐人们都知道王老吉之名。
一碗凉茶最初只卖一仙。凉茶所用之药主要是清凉散热、生津止渴、开胃消滞,又能治发烧发热等等。以前人们的医疗常识不多,稍有不适就饮杯凉茶,即使无病,路过凉茶铺饮碗凉茶也可解渴。

王老吉后来从廣州到香港开分店,之后其后代分产,第三代的王恒裕分得了香港分店,就由他在港发展。当时,香港已有多间凉茶辅,但制成药材包远销外国,一直是王老吉领先。
当时的凉茶店,一般是在门前设档,用碗装凉茶出售,路人经过,立而饮之,每碗一仙。当时的仙是最低币值,算上才是毫、元。
三十年代之前,凉茶铺独沽一味凉茶,驰名的王老吉,药材是十六味;另一驰名的凉茶,用廿四味,就叫做廿四味凉茶。至于其他的凉茶铺,各由中医处方,在用药与治疗方面,是大同小异。
三十年代末期,首先增加了蔗水,那是用茅根、竹蔗,如煲凉茶一般,明火煲了来出售,也是每碗一仙。
由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香港凉茶业最兴盛的时期,凉茶铺成行成市,比较有名的有王老吉、廿四味、单眼佬、卑巴桶、回春堂、水翁花、公和堂、万应堂、春和堂等等老字号。
凉茶生意之后也有了更大的发展,不是独沽一味凉茶,还兼卖蔗水、生鱼葛菜汤及龟苓膏等,品种增多。之后一直不断发展延续,今天凉茶铺的装修越来越高档,但传统的凉茶仍是广东人最时常喝的保健饮品之一
==============================================================================
艳芳照相馆

艳芳照相馆由三水人黄跃云、刘骨泉合资于1912年创办,至今80多年,在廣州牌子最老。20年代驰名省港澳。由于该馆所在的中山五路地处市内最繁华的商业区,自然占尽天时地利,营业额始终执同行牛耳。孙中山、鲁迅、毛泽东、邓小平,叶剑英等许多名人都曾在这里照相,艳芳引以为豪。近20年来,艳芳坚持传统的人像摄影,还致力革新。1979年老字号艳芳照相馆在全国最早引进美国珂达的成套彩色自动冲印设备,也较早开设婚纱摄影等业务,然而由于地铁建设,艳芳被迫搬到光塔路,经理曾万江(音)叹道:“过去九成广州人都知艳芳在哪里,现在九成廣州人都不知艳芳在哪,搬迁后生意一落千丈,年年亏损”。
==============================================================================
新以泰

“新以泰”也是文具业的名店,始设于咸丰年间。地址在惠爱八约(今中山四路),创始人是番禺人钟锦泉,经营文房四宝、纸类、迷信用品等。1946年,新以泰传到第三代钟华手中。当时钟华的表叔数学家胡金昌(在美国留学时获数学“金钥匙”奖两次,回国后在中山大学任物理系主任),劝钟华以经营体育用品为主,钟华接受他的意见,并请他为新以泰书写新的招牌:“新以泰体育用品店”。钟华立志要把新以泰办成全省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体育用品商店,后物色了几位技术较好的朋友,设计生产新产品,如铅球、铁饼、标枪、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当时的学校多买新以泰的产品,新以泰声誉鹊起。
=====================================================================
沙河大饭店

沙河大饭店位于先烈东路318号,其前身为1956年由几家专营山水沙河粉的私营小食店合并而成的“沙河食堂”。该店传统名菜有“吊丝丹虾夹”、“白云酸猪手”、“郊外鱼头”,以及招牌菜“沙河真味鸡”等。“沙河真味鸡”皮脆肉滑,可与清平鸡媲美,曾在1993年廣州美食节评选中获金牌优质食品称号。不过,该店具具特色和吸引力的还是它的“山水沙河粉”。
==============================================================================
亚洲酒店
1922年开业的亚洲酒店是城外大新公司的附属企业,楼高九层,还附设酒楼。由于当时此大厦为全市最高(爱群还未出现),故亚洲酒店为市内最高楼宇,可饱览全城景色及珠江风貌,吸引不少社会名流光顾,孙中山亦曾在此下榻。
==============================================================================
太平馆餐厅

太平馆餐厅位于北京路342~346号,创建于1885年,是廣州最早经营西餐的食肆。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装修扩建,企业形象不断更新。1994年由廣州泮溪饮食服务企业集团与香港兴发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斥资过千万港元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经营西餐更具特色和规模。餐厅现有餐位约800个,装饰设计新颖独特,环境雅致幽静,浪漫温馨,更具欧陆风情。
太平馆餐厅传统名牌西菜有八百款,其中最著名的有“德国咸猪手”、“烧肥乳鸽”、“局蟹盖”、“烟鲍鱼”、“葡国鸡”等,品味超卓,有口皆碑,并多次在美食节获奖。如,“德国咸猪手”,既讲究腌制功夫,又考究烹调技艺,软滑而烂,肥而不腻,瘦肉色红而不生,十分美味可口,进食者无不称赞。此外,店家还特别推出有“局法国田螺”、“烧荷兰牛肉”、“戴安娜牛柳”、“美酒煮斑戟”等,款款风味独特,厨艺超群,充分显示出“百年老字号,西餐第一家”的品味,带给人一个全新的感受。另外,太平馆附设的美利权冰室也颇有历史和名气,使得该馆的西餐大菜与冷热快餐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上了年纪的廣州人都知道太平馆是一家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西餐店。这家老店最值得骄傲的是,周恩来总理曾经三度光临该店。第一次是1925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这里举行婚礼。1959年和1965年,已出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到廣州视察时又前后两次来太平馆用餐
=====================================================================
陶陶居

陶陶居酒家坐落在西关第十甫路20号,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名葡萄居,后改现名,寓“乐也陶陶”之意。现高悬于大堂之上的黑漆金字招牌乃著名学者康有为所书。一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刻苦经营,现已是一家可同时接待1300多人进餐的著名大型酒家之一。 陶陶居楼高四层,外观为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民族建筑形式,厅房宽敞明亮,陈设雅致,古色古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聚会之地,故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陶陶居秉承茶楼行业陈设风雅之传统,吸引了不少名人雅士,鲁迅、许广平、巴金以及粤剧界人士等都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此外,陶陶居也曾是旧社会的“婚姻介绍所”富家官爷阔少常在这里作聚亲“相睇”纳妾的地方。解放后,陶陶居既保留昔日的传统,又换上新姿,依旧是廣州城中的著名茶楼。
==============================================================================
清平饭店

清平饭店位于清平路171号,创建于1964年,是一家以专营各款鸡肴起家的大型国有饮食企业。 清平饭店企业集团从1981年创名牌鸡起,16年来由小到大,先后开设八间分店,十个清平鸡销售点,集饮食、食品、旅游、工贸于一体的一间较具规模的集团有限公司。

清平饭店以名牌清平鸡,廣州人好吃鸡,自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同时对鸡的品味也特别挑剔。在众多的鸡的菜式中,廣州人最喜爱吃清淡的白切鸡。白切鸡又叫白斩鸡或白淬鸡,一般都是用清汤浸或蒸的办法制成。白切鸡因浸的方法与配料不同,故有很多品种,如姜葱鸡、香麻鸡、香液鸡等。其共同特点是皮爽肉滑,能保持原汁原味,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隔水蒸鸡的骨香味美。1981年,清平饭店吸取白切鸡之长,而避其之短,采用隔水蒸鸡的新工艺,创制出了风味与众不同的清平鸡。清平鸡不但较好地保留了白切鸡的清淡风格,而且比一般白切鸡更为鲜美、爽滑、清香,甚至连“骨都有味”,因而一经问市便风靡广州食坛。1988年,清平鸡获国家商业部金鼎奖,1993年又获广东省十大名鸡称号。清平鸡自创名牌后,日销量达1000多只,最高达9330只。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清平饭店先后增开了4家连锁店,总面积8884平方米,共有座位2500个。坐落在宝华路的分店,楼高6层,装修豪华,可筵开百席。该店于1994年开业时,廣州市市长黎子流为其剪彩,并题词:“清平鸡,廣州第一鸡”。
==============================================================================
惠如楼

惠如楼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是廣州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原址在中山五路117号,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 212号。惠如楼原是陈惠如夫妇经营的小食肆,由于陈氏多财善贾,食品味美价廉,故生意蓬勃发展,以后陆续增设了三如、多如、太如等“九如”的如字号茶楼,成为当时茶楼业的巨子。到了本世纪20年代,廣州食坛盛行设“唱女伶”以招徕顾客,惠如楼地处闹市,自然成为女伶出没的地方。这些来来去去的女伶,既为惠如楼带来日益增多的食客,又使惠如楼的声名四处传扬。1965年公私合营后,惠如楼成为国有企业。此后,经过多次扩建装修,至80年代中期,已成为一间楼高五层、近1000个座位的大中型酒楼。如今拆迁重建的惠如楼,经营面积 2000多平方米,座位 500多个,其门面装璜、室内陈设布局与搬迁前的老茶楼相比,古朴中蕴含着现代、豪华的气派。
惠如楼历经百年不衰,其成功之道就在于历代经营者都以热情待客、讲求菜点的质优价廉为经营宗旨,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惠如楼一向经营正宗粤菜,如“百花鲜竹盒”、“碧绿桃花卷”、“惠如清香鸡”等菜式久负盛名。同时,它的点心更值得称道。名点有“脯鱼干蒸烧卖”、“凤凰贡品月饼”、“酥皮蛋黄莲蓉包”、“榄仁萨其马”、“甘香鸡仔饼”等。
==============================================================================
莲香楼

莲香楼位于第十甫路37号,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 (1889年),原名连香楼,主营莲蓉食品,历百余年风雨。宣统二年,一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品尝了莲蓉食品后,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连香楼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现在高悬于该楼门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莲香楼”三个大字,便是这位学士的手迹。从此,莲香楼制作的莲蓉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被誉为“莲蓉第一家”。

以莲蓉作饼点馅料是有一段故事。话说糕酥馆有一位老制饼师陈师傅有一天在吃莲子糖水,一边吃一边想着如何改进制饼工艺,忽觉一股清香的甜味,沁入心脾,他定神望着碗里的莲子,灵机一动,决心用莲子来制作饼点馅料,使之独具一格,吸引客人。陈师傅经多次研究试验,终于试制出色泽金黄、幼滑清香的莲蓉馅。为了保证饼食质量,该店严格选用当年产的湖南湘莲。由于制作讲究,生意日渐兴隆,名声远播,每逢中秋佳节门庭若市,不少人远道而来,为的是购到纯正莲蓉月饼。但凡有婚庆嫁娶,无不以赠派该店的莲蓉酥饼、礼饼为显贵。
在广式月饼中以莲香楼的莲蓉月饼最为有名。该店生产的月饼有纯正莲蓉月、榄仁莲蓉月和单蛋黄、双蛋黄、三蛋黄、四蛋黄、迷尔莲蓉月等40多个品种。此外,该店制作的“榄蓉酥”、“三丝春卷”、“像生鸡仔酥”、“龙凤礼饼”等点心也很有名
==============================================================================
南园酒家

南园酒家位于前进路 720号,与晓港公园相邻,是廣州三大国有园林酒家之一。南园于1958年兴建,1963年 7月正式开业,占地面积近1000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45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林中林、园中园和主楼三组建筑物组成,共有大小餐厅20多间,座位 1200多个。园内花草繁茂,翠竹挺秀,每个餐厅都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且有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相分隔,既有赏心悦目之美,又有曲径通幽之妙,是品茗、饮宴的好去处。我国著名学者和诗人郭沫若曾来这里饮宴,即席挥毫,写下了“层楼重阁疑宫殿,雄辩高谈满四筵;外来旅客咸瞠目,始信中华是乐园”的赞美诗句。

南园酒家一向以擅长烹制潮州风味菜而著称。潮州菜与闽菜同源,但后来在发展上兼收廣州菜、江浙菜和西餐之长,而自成一格,成为组成粤菜的三个地方菜系之一。该店有“海南椰子盅”、“喜雀琵琶翅”、“竹园椰奶鸡”、“佛跳墙”、“冷脆烧雁鹅”、“彩团豆浆鸡”、“竹园鸳鸯蝶”等名菜,和“百花鲜鱼角”、“五彩像生虾”、“椰酱蛋角”、“海南百花条”、“鹌鹑云茸盒”等名点。 “佛跳墙”属高档次菜式,原名“福寿全”,兴起于清代同治年间,为福州名菜馆聚春园首创。当时一位秀才曾吟诗赞它:“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极言滋味之美,使吃斋修行的和尚也禁不住要跳墙过来一尝为快。现在的菜式名称正是取自这一诗意。它是用鲍、参、鱼唇、翅、肚、蹄筋、火腿、瑶柱、冬菇等28种原料,加绍兴老酒和福建老酒贮入坛中,用泥密封,然后以文火煨制10多个小时而成。由于汇集了飞、潜、动、植物各种原料,长时间煨制,因此不仅具有品类齐全的胺基酸,而且味道鲜美,芳香四溢,是秋冬两季最佳的进补菜肴之一。
南园酒家酒家还在“榕亭”开辟了一露天式百鸟茶座,成为早茶市的一个新特色。每天早上,这里雀笼高挂,人流如潮,茶客们饮完早茶,便在此“斗雀”取乐,鸟语茶香,别有一番情趣
==============================================================================
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创建于三十年代,地处文昌南路口,旧址是昔日古城西关文昌庙与洪圣庙一带,历来商贾云集,行人熙攘,是西关最繁华的地点。 1940年冬天重建,取“食在廣州”之意,改名为廣州酒家。建国后,廣州酒家的业务日趋发展,特别是1983年以来,廣州酒家一直雄踞全市饮食业首位,在国内外新开多间连锁店,并先后评为全国旅游先进单位,国家级企业等称号,“寻春饮案何处去,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名响誉天下。广州酒家以经营传统粤菜及提供早茶和自创的“廣州文昌鸡”而驰名中外,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誉。

近年来,廣州酒家在发掘整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方面作出了不少新的贡献。始见于清代的宫廷盛宴“满汉大全筵”,“满汉精选”和“五朝宴”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为历代烹饪技艺发展的一个高峰。它把满汉两族烹饪精华珠联璧合,其取料之珍稀、肴馔繁多、技艺之高超、器皿之精致、场面之豪华、礼仪之讲究,在世界烹坛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但由于该筵席用料珍奇,烹饪技术要求高,因而在历史上曾一度销声匿迹。为了再现这一饮食华筵,廣州酒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整理,在继1984年推出“满汉精选”之后,又于1987年隆重推出了“满汉全筵”。全筵由若干分门别类、前后承接的小席面组成,每个小席面又以一道名菜领衔,通常以燕窝、鱼翅、烧猪、烧 鸭四大菜为首菜,其有 108款菜点,分作三至四餐供客人食用。其菜式之多,场面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
北园酒家

北园酒家位于小北路越秀山麓202号,始创于三十年代初,1928年由当时的商会会长邹殿邦出面集资。因地处北郊,有“山前酒肆,水尾茶寮”之称,故称为“北园”。

一九五七年改建为廣州市第一家富有中国岭南庭园特色的国有园林酒家,园内树浓花茂、翠竹掩映、亭台水榭、鱼池分隔空间、雅座厅房、红桥连接两廊,楼阁花楣花窗,精雕细刻,色彩斑斓,园林佳境独擅,古色古香,堪称一绝。北园建筑风格独特,楼层高大,楼台亭榭飞檐翘顶、画栋雕梁,其空间有鱼池相隔,厅房以小桥相连,环境清静幽雅。客人在大饱口福之余,还可一览园林胜景。北园占地 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现有餐厅44个,餐位1400个。其菜式讲求清淡、鲜嫩、爽滑、高中低档并全。宾客慕名而来,不仅喜其环境布局优雅,更羡其烹调技艺精湛而富有岭南特色。郭沫若生前外事出访途经廣州,都一定要到北园饮早茶,并赋诗一首:

“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间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北园是廣州目前三大园林酒家之一。
北园酒家名菜有“汾酒牛展”、“蚝油鸭脚”、“松子鱼”、“宝鼎满坛香”、“桂花香扎”、“玉液琼盅”、“瓦锅花雕鸡”、“金牌油鸡”等
==============================================================================
大三元酒家

大三元酒家位于长堤大马路 260号,创建于1919 年,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在华侨中有“住在广泰来(旅店),食在大三元(酒家)”之说。不但在廣州名气大,而且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誉。使大三元扬名有几个原因:一是它的名字响亮,寓三元及第、独居榜首之意;二是它的设施较为先进,是广州首家安装电梯载客的酒家(以“有机可乘”作号召招引食客),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具吸引力的新鲜事。使它在市内同类酒家中排在首位。当然,更主要的还在于酒家的烹饪技艺高,菜肴质量好
大三元名菜名点繁多,名菜有“太爷鸡”、“红烧大裙翅”、“铁板麻花雀”、“冰梅百花虾”、 “富贵石榴鸡”、“龙凤鸳鸯球”、“香酥炸蟹钳” 等,名点有“架英猪油包”、“蚝油叉烧包”、“影美鸡蛋挞”、“马赛克蛋戟”、“蜂巢荔芋角”、 “透明鸡蛋糕”、“雪花冻蛋卷”、“安虾咸水角” 等。“红烧大裙翅”是大三元的传统招牌菜。据说在二三十年代,要花60块银元才能吃得上这道菜。因此,当时的一些名流士绅都以在大三元饮宴为荣耀。“红烧大裙翅”是选用老虎鲨、鲟头鲨等上等裙翅作原料,需经煲翅(即浸发)、滚煨翅、烤翅、上翅等几道制作工序,在火候和烹制时间上都极为讲究。烹制出来的翅,拿筷了夹起任何一根,两端都能自然下垂并合拢成椭圆形为最好,否则说明过硬或过软了。此菜汤清味鲜,香滑而不腻口,一直列为粤菜中的上品。
大三元酒家的名称来历有此一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可谓十分贴切。
今天的大三元仍是廣州的大型酒家之一。1982年,酒家与香港龙星有限公司合作经营,业务稳步发展。1987年,大三元在市郊东圃增设了廣州大三元东圃分店。此外,在北京还设有分店,成为京城经营粤菜最有名的一家
==============================================================================
大同酒家

大同酒家位于沿江西路63号,创办于1938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原名廣州园酒家,1962年易现名。早在三四十年代,该店即以装修豪华、烹饪技艺高超而声名显赫。
廣州烧乳猪的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很有名。大同酒家制作的化皮烧乳猪为广州同款菜式的极品,曾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评比“金鼎奖”,“金牌化皮乳猪”也由此而得名,是大同酒家的招牌菜
==============================================================================
泮溪酒家

有“园林美食甲天下”美名的泮溪酒家位于荔湾湖畔的龙津西路 151号,创建于1947年,因附近有小溪“泮溪”而得名。此地曾是1000多年前南汉皇帝刘伥御花园“昌华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红荔、五秀飘香”的荔枝湾。1958年政府的投资扩建,成为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座位2000多个的全国最大的园林式国有酒家。

泮溪酒家开业之初异常简陋,只用竹木、松皮搭架荷塘之上,但由于经营新鲜、地道的郊菜鲜虾肠、泮塘马蹄糕、八珍茭笋皇等独具地方特色风味食品,深得市民喜爱。1959年泮溪酒家开始大规模的改建,由著名园林建筑专家莫伯治设计,经过两年营建,成为驰名中外的“江南第一家”。泮溪酒家外围粉墙黛瓦,绿榕掩映,酒家内的布局迂回曲折,层次丰富,博取我国四大名园之精华,恍如一座艺术殿堂,令中外客人叹为观止,称之为中华历史文化和民族工艺的聚焦点。

泮溪酒家是中国最大的园林酒家,其正门宽不过 2米,看似其貌不扬,但内部建筑陈设则荟萃了江南园林特色及东方园林精萃,装饰艺术精华之古雅,气派宏大。也曾接待邓小平、郭沫若等国家领导和布什、科尔等外国首脑,是一座汇聚中国园林,中国美食两大文化的“大观圆”。

泮溪酒家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集多种菜系和中外不同风味于一体的美食园。有“八宝冬瓜盅”、 “泮塘茭笋皇”、“牡丹鲜虾仁”、“比翼鸳鸯”、“像生冷拼盘”、“片皮挂炉鹅”、“园林香液鸡”、“脆皮炸蟹钳”、“芝麻皮乳猪”等名牌菜式。然而,最著名的还要数它的点心。传统名点有“椰皇苹叶角”、“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等,创新名点有“嫣红梅花饼”、“油泡灌汤包”、“奶油百篇糕”、“绿茵白兔饺”、“五彩明虾脯”、“像生雪梨果”、“豆汁牛柏页”等。“泮塘马蹄糕”是采用当地的特产马蹄粉作原料,在制作上先将砂糖炒至稍黄后溶成糖水,再调入半分熟的马蹄粉浆,然后猛火蒸熟。其糕体色泽金黄透明,爽滑而富有弹性,特别香甜可口。
过去廣州就有“饮茶到泮溪,吃饭到北园”的说法,现在泮溪点心仍为全市之冠。为了保持这一优势和特色,近年来,酒家在点心的创新发展上作出了新的成就,在继“星期美点”之后,又隆重推出了点心宴。点心宴又称点心筵席,它是仿照粤菜筵席的格局而创制的,将点心以筵席的形式上桌,设计十分讲究。一席点心宴应是煎、蒸、炸、汤、露、冻等品种俱全,其款式、味道各异,且随时令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按小点、汤点、正点、甜点、单尾几个类型上席。点心宴与大鱼大肉的筵席不同,别具清新高雅的情调,确实是美食文化的又一新的发展。
==============================================================================
趣香饼家

趣香饼家位于廣州第十甫路。趣香饼家的前身是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的“佛有缘”商店,以经营斋料为主,并兼售凉果杂货,廣州颇有名气的素食菜馆“菜根香”用料也多向该店购进。1938年,敬义信饼家的掌柜以自立门户从事饼饵业,看中了第十甫这一从商黄金地带,租下了“佛有缘”。为取意又脆又香,便易名为“趣香饼家”,经营中西饼食。
1943年,趣香饼家自设工场,生产蛋糕、礼饼、蚝油面筋、扎蹄、酥炸合桃、南枣合桃糖、牛肉干等很受顾客欢迎。粤剧名伶新马师曾、陈锦棠、何非凡等人及一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都是“趣香”的常客。
1956年趣香与“显记”、“中国”、“适宜”、“四美斋”四家饼家合并,组成糕点加工厂,对外仍以“趣香”为名。品质上保持和发展原各家风味,如名牌产品有蛋奶大光酥、榄仁猪油糕、油麻蛋散、红包大发、四喜月饼、西关鸡仔饼和通心桂花酥、奶油曲奇饼等产品。
==============================================================================
爱群大酒店
 
在珠江边的沿江西路113号,有一座建筑高高耸立,它就是曾经有数十年居廣州建筑高度之冠的爱群大酒店。爱群大酒店是廣州市旅游局属下的三星级酒店,始创1937年, 至今已有60年历史,爱群大酒店位于珠江河畔闹市中心,交通观光及购物极为方便。由于爱群大酒店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登临眺望,羊城珠海,尽收眼底。当时爱群大酒店既经营保险又经营旅业。拥有360间陈设高雅的高级客房,双人房有电话、卫生间;上落有电梯;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暖气;还有中西餐厅、酒吧。其最新式、完善和豪华设备曾执旅馆业之牛耳,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50-60年代,首任廣州市市长叶剑英曾多次在爱群大酒店接待国际友人、港澳知名人士及赴京参加世界保卫和平代表大会的各国代表。东欧等国的文艺、体育团体以及各国信使更是喜欢光临惠顾“爱群”。中南局书记陶铸及原广东省省长陈郁经常在“爱群”接见宴请外宾。各国领事馆举办招待酒会,都指名要“爱群”的厨师、服务员接待。具有国际盛会之称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从1957年起首届至第10届的开幕、闭幕酒会的接待、服务工作,均由“爱群”独家承担。

爱群大酒店是廣州市第一座用钢筋水泥构筑的高层建筑,由建筑师李炳垣、陈荣枝根据业主的“高冠全市、外表宏伟、建筑坚固、设备舒适”的要求设计。1934年10月动工,1937年4月建成。基址在旧堤(长堤大马路)与新堤(沿江西路)之间的三角地带,东大西小,占地1203.37平方米。楼高15层(13层以上为塔楼)、65.27米。总建筑面积达15680平方米。

它是廣州第一座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当时的新闻界誉之为“开廣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 。它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广州建筑高度之冠,直至1968年广州宾馆(高86.51米)建成,保持高度记录达30年之久。

==================================================================
东亚大酒店

1914年开业的东亚大酒店,历史悠久,是廣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它座落于美丽的珠江河畔--长堤繁华闹市中心,是一间二星级酒店,也是先施公司的所属企业,乃廣州第一家高档旅店。酒店外形有西方建筑风格,内部设施豪华,时称“南粤之冠”。日军侵占廣州时,“东亚”被日军占用,曾名“大东亚酒店”,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名。
==============================================================================
.
成珠楼

位于廣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180号的成珠楼,是廣州市饮食业字号最老的茶楼,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由廣州五大家庭之一的伍紫垣创办,曾先后用成珠馆、成珠饼家、成珠楼等字号。
成珠楼,原是一家称做成珠馆的简易平房,为当时廣州五大家庭(潘、卢、伍、叶、周)之一的伍紫垣所有。伍氏衰落,馆子转让吴氏,易名为“成珠饼家”, 后又数易其主。但由于成珠楼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色香味俱佳的饼食,生意一向十分兴旺。1938年廣州沦陷,成珠楼关门歇业,至1940年复业,因其字号老、底子厚、名气大,不久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战胜利后,成珠楼除了大规模的装修扩建外,还增开了十甫路的成珠酒家和成珠第三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政府投资对成珠楼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装修,经营面积扩大到1400平方米,座位增加到700个,业务量逐年上升。抗战胜利后,成珠楼分别在西关、澳门等地开设了分店。不幸的是,
1985年10月 9日夜,成珠楼被一场意外的大火吞没。为了保持这家老字号,政府决定在原址投资重建,并于1990年1月复业,易名成珠酒家。现在的成珠酒家楼高4层,其建筑风格及内部陈设依然保持着老店的古朴和典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成珠酒家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开设了南华东路和荔福路分店,还兴办了集饼饵生产加工、饮食娱乐于一体的新洲食品厂。
1855年独创小凤饼(又名鸡仔饼),成珠楼即以小凤饼成名,并以小凤饼发家。关于小凤饼的创制,还有一段趣闻。相传,当年成珠楼的创始人伍紫垣有一名叫小凤的婢女。某日,一外地客人来访,欲尝广东点心,碰巧点心师不在,小凤急中生智,就将平时自已私藏的充饥干饼拿出来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伍紫垣受此启发,便成批烤制出售,名曰 “小凤饼”。至于饼的制作,知情的老人说是以一种鲜菜经“九蒸九晒”而成的“熟菜”作原料,用中式“唐炉”烘制,因而成品甘香酥脆、油润干洁。长期以来,长期以来,小凤饼销售遍及省、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省内外的过客都以购买一份小凤饼作为到过廣州的“手信”。

==============================================================================
三多轩

民国时文具业名店有三多轩文具用品商店,驰名省港澳。三多轩位于高第街(解放后才迁北京路),前身是染纸工场,创始人为黄其佩,开办于清咸丰年间。以后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色纸、宣纸、色笺、雅扇、文房四宝,兼营装裱字画。民国时传到第三代黄金海(高第街宜安里,往里走的一座四层大屋里住着一位老人,他叫黄金海,今年已经104岁高寿,原是中外闻名百年的老字号 “三多轩”的店主。)手上。三多轩经营的文房四宝品种齐全,兼有名家字画、精美文具供欣赏,如皇帝用过的玉蝶笺及真金粉扇面等。

有几个例子可证三多轩的名气。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当时有一幅写有《易经》的丝织帐衽,是托三多轩装裱的;抗战前,名演员马师曾以50银元(当时1银元可买20斤大米)购买三多轩一盒箭镞印泥;军政民人谭延闿在三多轩买了文房四宝,离开廣州后还从南京寄来“三多轩笺扇”题字,黄金海把此五字复制于店中顶楼临街墙壁上,以作炫耀;高第街禁行汽车,但达官贵人到三多轩则直开汽车到门口。三多轩在香港设有分店,由黄金海之子经营。1958年廣州的三多轩迁到北京路继续经营,业务长盛不衰。黄金海也是廣州知名的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廣州的“三多轩”与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文房名店,是廣州一宝
==============================================================================
李占记

李占记钟表首饰商行位于廣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廣州市最大的国有钟表首饰专业商店。创建于1915年。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钟表眼镜业方面,最著名的钟表店是李占记,创始人为李兰馨。19世纪末,李兰馨在香港上环李应记钟表店当学徒,由于他聪明兼刻苦专研、故练就过硬的修钟表技术,出师后便成为顾客称誉的技术尖子。1912年在惠爱东路开分行,均以“高质量、重保行”为特色,以修为主,兼营零售、批发。当时,一只名牌怀表、手表,可以换一幢3层普通民房,可见价值昂贵,故名表持有者恐修表时被换零件,不惜高价给信誉好、工艺精的李占记修理。抗战前,李兰馨在廣州十分操心店务,每天饮早茶后必坐车到两个分店巡视,从旁看技工操作,抽检待取钟表。并在本行中首设质检员制度,务求高质量,“百金求名千金买誉”的诚实店风赢得众多顾客。他还培养出不少修表人才,使李占记在当代仍享有声誉。解放后的有名修表技师麦满、周坤、梁佳强、李德光都出自李占记。

李占记店以经营世界名牌钟表为特色,尤以精工修配名贵钟表见长。商场面积300平方米,经营国内外名牌手表:劳力士、欧米茄、帝陀、雷达、浪琴、卡天龙、梅花等几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同时经营各款足金、K金、铂金、钻石首饰。维修部拥有多名修理技师,擅长修理各种复杂的名牌优质钟表,配备各种进口、国产检测、维修仪器和工具,零配件充足,服务完善

==================================================================
廣州卷烟二厂

廣州卷烟二厂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333号。前身是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创始人是旅日华侨简照南。1905年简氏在香港创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8年5月因资本亏蚀殆尽而歇业。1909年简铭石购入股份(占有94%),易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年2月,“南洋”二次开业。1949年5月19日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廣州制造厂开业。

1989年“羊城”牌卷烟既获得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又获得省优质产品和部优质产品称号,“双喜”牌卷烟获得省优质产品
=====================================================================
鹤鸣鞋帽商店

鹤鸣鞋帽商店的前身,是40年代上海一家著名的鞋帽商店,店名源于《诗经》“鹤鸣九皋,声闻于天”。1948年,该店老板在廣州下九路办起“鹤鸣鞋帽商店第八分店”。该店不惜本钱对铺面作了豪华的装修,使廣州原有的鞋帽商店相形见绌,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鹤鸣”主要经营的是上海出品的时髦新款的男女皮鞋和帽子,品种款色繁多,质量上乘,所以很快便得到廣州、香港等地的富贵人家的青睐。由于经营有方,“鹤鸣”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令人刮目相看,口碑载道,一举成为当时最有名气的鞋帽商店。
==============================================================================
皇上皇腊味

秋风起,食腊味”,一提起腊味,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皇上皇。在西关著名的下九路,“皇上皇腊味店”就设在广州酒家旁边。
1940年谢昌在海珠南路创办“东昌腊味店”,1943年易名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店”。建国后,皇上皇腊味以其广式腊味的独特风味,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1956年,皇上皇腊肠参加全国食品展销会,获得了良好的声誉。1956年公私合营后,皇上皇海珠路店号撤销,只保留下九路铺。“文化大革命”中,“皇上皇”改为“红上红”,以后以改名为“广东腊味店”。1980年,恢复“皇上皇”老字号。1987年发展为“皇上皇肉食制品厂”易地建立比原前店后厂扩大数十倍的加工场。该厂不断改进生产设备,注重产品质量,建成了全国第一台复合式太阳能腊味焙房,不仅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而且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皇上皇的腊味一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
敬修堂

廣州敬修堂药厂,创建于1790年(清乾隆五十四年)。1992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廣州市首家转制的国有工业企业。
二百多年来,企业恪守创始人钱树田倡导的“敬业修明、广施妙药”的经营宗旨,精制各类中成药制剂、化学药制剂及保健滋补品,深得海内外患者欢迎。
多年来,廣州敬修堂药厂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全公司600多名员工中各类技术人员占30%,现能生产11个剂型140多个产品畅销海内外,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追风透骨丸、中风回春丸、清热消炎宁、化痔栓、跌打万花油等名闻遐尔
==============================================================================
廣州中药一厂

廣州中药一厂最早创于公元1662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已经由一间传统的中成药作坊改造成为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企业。1980年起列为全国二十一家重点的成药厂之一。1987年被定为广州市五十家优秀企业之一,1988年荣升为中南六省第一家国家二级医药企业,1991年荣获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和一级节能单位称号。
各种生产设备五百多台,固定资产三千多万元。有大蜜丸、水泛丸(小丸)、丹(散)、膏、颗粒、片、胶囊等剂型,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各地。近年来,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的客商曾先后到广州中药一厂考察,洽谈业务。广州中药一厂还与香港华顺公司合资兴办了中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各种中成药制剂及保健食品,以满足海内外用户的需要。
=====================================================================
宝生园

“宝生园”是经营纯正蜂蜜的著名店号,宝生园养蜂场始创于一九二四年,是广东现代养蜂史上第一家养蜂场。目前宝生园集养蜂、加工、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是“中华老字号”国有企业。由于多年来经营有道、讲求信誉,宝生园的名声享誉省、港、澳、东南亚。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王浆含片、花粉等多个品种。

六十年代初,在发现纯鲜蜂王浆的神奇功效后,宝生园开始尝试销售纯鲜蜂王浆,成为国内首家经营纯鲜蜂王浆的企业。八十年代后,宝生园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蜂花粉、多款花种的纯正蜂蜜和蛇胆蜜、桑王蜜、富钙蜜等多种功能性蜂蜜。
=====================================================================
陈李济

陈李济制药厂是南海九江河清人陈体全和南海西樵太平李村人李升佐共同创办的。陈体全家穷,母亲多病无力延医,为了治好母病,陈体全悉心钻研医书,并经常上西樵山采药、辨药。一天,陈体全在西樵山采药时见到一位采药老人在风雨中昏倒,便急忙背他到岩洞中救治,老人醒後,知道陈体全上山采药为母亲治病,孝义堪嘉,又有救死扶伤精神,便收了陈体全为徒,把自己多年行医采药的经验及祖传秘方,悉心传授给他。陈体全治好母亲的病後,经常为乡邻治病,并根据老人传授的方单研制膏丹丸散周济飨邻贫民。

李升佐家资丰厚,乐善好施。一日,他收货款回家途中,入厕後,忘记取走携来的一袋白银,陈体全拾得後,不为所动,在附近等候失主。李升佐发现丢了银袋後回头寻找。李升佐从陈体全手中取回银袋後,要以袋中银子一半分赠陈体全,陈体全坚辞不受,李升佐更为感动。当他知道陈体全精医道,擅制丹丸时,便提议自己出资建药厂采药,以实现陈体全行医济世的想法,陈体全欣然接受,并两相立约“同心济世”,厂名用两人的姓,取名“陈李济”在廣州双门底设厂(现北京路),以济世为办厂宗旨,以“古方正药”标榜,精选上等药材,严格配方,做到“工艺虽繁,不减其工,品味虽多,不减其物”。因丹丸疗效甚佳而驰名四乡。清朝顺治皇帝两次风寒腹泻,服用了陈李济的“驱风苏合丸”後便药到病除,同治皇帝赐以“杏仁堂”封号。并指定该厂贮存的陈皮为广东的贡品。

民国初年陈李济药厂便以“杏仁堂”三字组成盾形图案作为该厂商标,後来业务蒸蒸日上,在上海、香港、新加坡设有分店,实现了“同心济世”的初衷。今天陈李济药厂制药更是精益求精
==============================================================================
广州何济公制药厂

廣州何济公制药厂位于荔湾路49号,创建于1938年,是一家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中药厂。何济公制药厂之所以取名“何济公”,是因为创始人何福庆,有意效法“济公”普济众生,因而名之。

廣州何济公制药厂秉承何福庆先生的“利己利人驰盛誉,半为慈善半营生”的经营宗旨。其名牌成药解热止痛散创制于1936年,以价廉物美,畅销于我国西南、中南、华东地区、产销量长居全国第一。1965年起,该厂以生产经营下张成药为主。现在何济公制药厂以生产制剂为主,兼有配套自用原料药的综合性现代化的中型药厂

==================================================================
海珠大戏院
 
海珠大戏院位于长提大马路292号,目前是廣州字号最老的戏院,它的前身叫同庆戏院,创建于1902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名为海珠戏院,有“海珠院霸”之称,是省港大班、“猛班”争相登台献艺之所。解放后,它几经扩建装修,以适应文化艺术发展需要,被列为“廣州市著名老字号”之一。
 
海珠大戏院在设计造型上独具匠心,自成一格。图案以“海浪浮珠”的独特设计和由著名岭南派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的“海珠大戏院” 五个刚柔文字为主题,更显老字号的非凡气势。
==============================================================================
纶章纺织品商店
 
在繁华热闹的广州下九路44~45号,有一家经营品种最为齐全的纺织厂品商场,它就是市内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名店——纶章纺织品商店。
纶章的前身是“盛记”布店,始建于1902年,司理叫伍群烈。“盛记”以经营纯棉布为主,后来增加了小批量的丝绸经营,招牌遂改为“纶章丝绸店”。1949年由崔佐良接手经营。以经营进口面料为主。公私合营时,由“纶章”、“华发”、“新正大”、“粤华”、“上海”、“合成”等棉布店和“唯一”丝绸店、“声昌”纱绸店合并组成广州市公私合营纶章棉布店,“文革”期间,“纶章”老店号被指斥为“四旧”铲除了,代之以“红星棉布店”被指定为专卖“公用布”的供应点。1976年才恢复原店号。
 

 
60~70年代,上海是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为寻求更广的销路,决定在广州等地举行化纤棉布展销会。鉴于纶章店在全国的影响和经营场地的规模,决定在该店举行大型化纤棉布展销会,并辟一专柜销售上海生产的新花色化纤棉布。1975年涤棉布开始流行并大量上市、湖北的沙市、襄樊、河北的邯郸、湖南、陕西等省市都先后在纶章店举办过花色布展销会。每逢“盛会”,纶章店的门口一早就排起长队,从早到晚,顾客川流不息,盛况空前。从1971年开始,纶章店每年都举办两次纺织品展销会,为繁荣广州市纺织品市场作出了贡献。1980年改名为“广州市纶章纺织品商店”。该店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 我转”的宗旨,现在主要经营床上用品,准确掌握市场特点和消费趋势,调整商品,保证质量,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成为人们购买床上用品的首选之地。
=============================================================================
广州啤酒厂
 

 
座落于广州西村西增路尾。广州啤酒厂始建于1934年,原名广东饮料厂,是华南地区第一家啤酒厂。1968年改组成为广州饮料总厂,1975年5月1日,为了体现广州生产制造的特色,改名为广州啤酒厂。
广州啤酒以其色金、味醇和清爽的特色,被消费者誉为“色香味美‘意头’好,喜庆席上不可无”的佳酿。产品畅销国内。
广州啤酒厂注意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先后被国家轻工业部、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环境优美工厂”和“广州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广州啤酒厂在经济交往中重合同,守信用,荣获广东省先进企业和广州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
=============================================================================
广州李裕兴针织厂
 
位于荔湾路的广州李裕兴针织厂是广州市针织行业历史最长的企业。
广州李裕兴针织厂的前身,是李宇峰先生于1919年在长寿路永华坊投资兴建的一间针织厂。1938年广州沦陷,迁往广西梧州,因原料和资金无法解决而停产。抗战胜利后,李宇峰先生限于经济能力,将厂名及牌子赠与经营商行的陈国梁、陈德明兄弟,由陈氏兄弟合伙投资,委李宇峰为厂长,在广州十八甫富善西街复业。1946年又迁往下九路福昌里1号。其生产的“黑妹牌”40支线仔衫畅销湖广两地及省港澳地区。后又推出“双荔牌”(60支)和“红妹牌”(80支)线衫,在当时也在省港澳有较高的声誉。
广州解放前夕,陈德明将大部分设备和资金转到香港。广州的生产陷于半停顿状态。广州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企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5年7月周艺兴、合成、艺成三间针织厂并入;1956年2月大成、明明两厂并入;1958年永生祥洗布厂、兴中帆缝厂并入;1966年9月这家国营针织厂,改名红荔针织厂;1968年11月,红荔、粤华、燎原三间厂合并,取名为“广州第三针织厂”;1981年1月1日,恢复为“广州李裕兴针织厂”。
改革开放以来,李裕兴针织厂根据市场的需求,先后开发了100支高级线衫、各年龄层次的秋冬内衣套装系列、人丝文化衫、拉架弹力系列、印花休闲套装等产品,由于质量保证,争取了不少的订货。
近年,由于城市的发展的需要,李裕兴针织厂把生产车间搬迁至白云区夏茅及花都岐山村,扩大生产场地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
 


=============================================================================
广州水泥厂
 

 
开近代广州市重工业先河的广东西村士敏土厂,创建于1929年9月,当时该厂生产的五羊牌水泥可与欧美各国水泥媲美。1955年改名为广州水泥厂。自1955年起,该厂的五羊牌水泥开始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在香港市场被列为“免检”产品,销量居于首位。1979年五羊牌波特兰水泥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是广东省第一面质量金牌的得主。1988年再次获国家金质奖。在国内外五羊牌水泥享有盛誉,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创汇能力,成为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企业之一。
由于该厂产品具有早强、标号高、色泽美观、耐磨、抗冻、抗渗等优点,深受用户的欢迎。清秀飘逸的白天鹅宾馆、巍峨雄奇的中国大酒店、美仑美奂的花园酒店、凌空飞越的广州高架桥、广州洛溪大桥、天河体育中心等,都是采用五羊牌水泥。
=============================================================================
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
位于中山七路恩龙里30号(最近迁往槎头谭村)。1921年,周开邦、周和邦兄弟以200元(白银)为资本在大德路开办长安金属制品厂。1923年,文楚也在光塔街开设广东电器制造厂。1931年,薛广森集内个股3万元在西华路第一津开办东洲电筒厂,这几间厂都是今天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的前身。该公司始创的前校光型电筒,以铜片为原材料,头部的八角造型既富民族特色,又可以旋动以调节集光性能,筒身轧有条纹,是集民族艺术和实有性于一身的电筒,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解放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广州电筒业得以恢复。公私合营时,广州各电筒厂组成“广东”、“东洲”、“南强”三大厂,1965年8月,广东、东洲、南强三厂及穗联锁厂组成广州市电筒总厂。同年,建生、伟民、明华、健行三间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社加入总厂。1969年4月,总厂易名广州电筒厂。1974年1月又复名为广州市电筒总厂。1980年2月改称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
该公司生产的“虎头牌”电筒,一直为国内外的消费者喜爱。1979年虎头牌电筒荣获国家银质奖,1981年和1985年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该公司是全国首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