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皇帝小野兽bl文库:介绍两种腰椎复位守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9:21:50
            古人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种复位法虽有着可靠的疗效,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和副作用,我所要讲的方法也不例外。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只要诊断明确,操作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特别要说的就是,我所讲的只代表本人的观点,仅仅是一点粗浅的体会,纯属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道指正。一种是坐式旋转复位法,一种是斜扳复位法,一种是俯卧旋转复位法。坐式旋转复位法,患者不易配合,术者不易操作,而斜扳法定位不易掌握,不能把力量集中到病变部位,俯卧旋转法,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也很难独立操作。
              查阅了大量的中医典籍、结合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向各位同道推荐两种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疗效可靠的复位法——踩跷复位法、仰卧旋转复位法。
              踩跷复位法:患者俯卧位,腹部下垫一薄枕头,医者站立在踩跷床上,根据患者棘凸偏歪的方向而采取适当的站立位。如患者脊凸向左偏歪,医者即站在患者左面,医者面向患者头部而立,左足踏于床上,右足拇指抵助患者偏歪的脊凸,并顺势俯身用左手提起患者的左手,用右手提起患者的右脚。三点同时用力,双手上提,使患者上身向左旋转,下身向右旋转,同时踩在患者偏歪棘凸上的右足拇指向右下方用力,使该棘凸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咔哒的响声。然后将患者手脚轻轻放下,医者下床,使用放松手法进行操作,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最后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骶髂关节半脱位。
              仰卧旋转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第十二胸椎至第一胸椎下垫一薄垫,在用牵引带将患者双肩与按摩床紧紧固定。医者站立在左侧,将患者双膝慢慢曲起,直至胸膝位。医者右手从患者臀下深入腰部并用大拇指抵住偏歪的棘突。然后双手协同用力将患者向左旋转,使棘凸复位,同时,也可听到咔哒的响声。再将患者放平松开固定带休息十分钟后患者俯卧位,医者再用放松手法操作,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向内脱出、腰椎关节紊乱、椎体向前下方滑脱。
              注意事项:上述两种方法,在操作前一定要诊断明确,操作时,动作要协调、用力要均匀、手法要利落。尤其对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椎管狭窄的患者严禁使用此法。
              力学特点
              同旋转复位法、斜扳法、俯卧旋转法相比,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三个特点:
              1、由于采取适当的体位操作,消除了上身、下身、重量对腰椎间盘和腰椎后关节的压力。
              由于腹下垫枕头,背下垫薄垫,身体上身和下身的重量自身产生一种牵引力,这不但大大减少了身体在正坐和侧卧时维持特定姿势的肌张力,还增宽了椎间隙,为椎间盘和后关节的复位创造了条件。
              腰椎是一个由多椎体组成的圆柱体,当上身向后方旋转时,由于骨盆固定,上身和骨盆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可将作用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病变部位。
              三个特点可使腰椎的旋转更加充分,更有效地促使椎间盘和后关节内脱、滑脱复位。
              作用基理
              椎间盘和后关节的三点连接构成脊柱整体的力学平衡,任何一点发生异常,都必然会影响另外两点,使整体平衡遭到破坏。手法旋转也是综合的作用于三点连接的整体,通过整体的活动矫正局部的异常,在恢复整体的平衡,使其功能恢复、症状缓解。腰椎的旋转也可使它周围的韧带,关节囊、椎间肌、血管等组织受到牵拉,使损伤的纤维被理顺,血液循环加强,有助于消炎,解除痉挛和组织修复。同时也使神经根受到牵拉,改变神经根同周围结构的关系。
              临床应用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先做基础手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一侧,用前臂在腰脊柱两侧肌肉上作滚、揉、拨、按等手法。然后,用双拇指沿华佗夹脊穴做上下滑拨法。用踩跷法沿着患者背腰部、臀部、下肢部轻轻踩踏,主要是放松肌肉。在患侧下肢沿膀胱经和胆经路线上作滚揉拨法,疏通经络,然后做踩跷复位法,最后做放松手法结束治疗。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时,先在腰部两侧肌群做推、揉、拨、滚等手法,放松肌肉,然后作踩跷复位法。再做放松手法,结束治疗。
              在治疗腰椎间盘向内突出、腰椎关节紊乱、腰椎滑脱、腰骶、骶髂关节紊乱时,可采用仰卧旋转复位法进行治疗。其余方法同上。
              笔者在30多年中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均收到满意的疗效。今将点滴经验拿出来与各位同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