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莫文蔚外面的世界:家乡的围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8:27:09

                             家乡的围屋

                                  雁群

    我的家在“江西南大门”——龙南。这里有世界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摇篮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江南小有名气的绝景奇峰小武当山,然而更使我感到骄傲与自豪的,还是那些祖辈们用聪明才智加辛勤汗水遗留下来的“土围子”——客家围屋。
    相传在唐代以前,家乡土著们居住的房屋全是驾空地面的木竹楼房。后来北民南迁,客居本地,带来了中原建筑文化。由于战火乱飞,强盗横行,客家百姓纷纷邀群集居,并建围屋阻挡外侵,以求安宁。龙南现存的客家围屋有370多处,大多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分散在县城以外的农村各地,尤以山区最多。这些围屋冷竣、高大、坚固、雄伟,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筑,或雄立于田野,或挺拔于山坳,犹如一颗颗宝珠,镶嵌在山乡的绿地上,格外引人注目。
    龙南的围屋,最具代表性的是关西新围,它座落在县城以东20公里的关西圩镇旁边,占地10000多平方米。围屋平面略呈长方形,四周墙高10多米,厚2米,四角耸立着高大的“炮角楼”,外墙上错落有致地布有许多枪眼和炮窗。墙体全用火砖块砌筑而成。围屋有东西两座大门,传说东门是抬轿子进出的门户,西门是骑马进出的门户。顺着东门进入围屋,前面是一块停放轿子的庭院,向左拐是一条两米多宽的深巷。走过一小段巷子往右转,再穿过一座石门,人的感觉会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大院坪,足可站立七八百人。院坪南边便是围屋内的主体建筑——一片等级分明的厅居两用宏大建筑群。主体建筑五组并列,前后三进,共十四个天井。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八厅,客家人传颂的“九栋十八厅”在此即可得到印证。祠堂高大宽敞,画彩镏金,一派华贵庄严的氛围。祠堂大门两边蹲有一对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狮,前方有一块硕大的照壁。照壁后面是花园,园内设有戏台,戏台正前方则是开合相间、赏园憩息的二层小楼阁。除了主体建筑以外,四周还有各种各样的房屋五六十间。整个围屋从外观上看起来是高墙密闭,森严肃穆,内部却是径幽通曲,轩廊飞檐,通道贯穿各列建筑,布局舒展,结构严谨,虽复杂但又科学合理,代表了客家围屋军事功能与住宅要求有机结合的双重用途和客家人高深的建筑才华。传说建造关西围屋的主人是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当地名绅徐名钧,人称徐老四,他靠经营木材生意赚了大钱,后又开典当铺,资产越滚越大而成为一方富豪。后因子孙增多,为保家人和财产安全而耗巨资修建了这座围屋。去年,参加世界第十九次客属恳亲会的两千多名代表到关西新围做客,使围屋里的老俵感到格外骄傲。现在,我每次陪同客人到关西新围游览,住在里面的老乡们总免不了要谈起世客会代表做客的盛况,并且眉飞色舞地炫耀几句哩!
    可惜,我家不住在围屋里。不过,离我家约200米的地方有一座小围屋,名叫三角塘,其主体结构与关西新围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才住八九户人家。我小时候经常进围屋里去玩,和那里的小朋友们一起谈天、唱歌、下棋、听故事……那个年代,大人们常会讲些强盗谋财害命的故事出来,有一次听得我浑身直打哆嗦。好在讲故事的人最后补充了一句:“这围子严严实实,强盗是进不来的”,这时候,我提着的心才敢放了下来。后来,我参加了电信工作,和同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负责维修三角塘那一带电话的伙伴常说那个围子不好进,要不是大门紧闭进不去,要不就是一进大门遭狗吠,每次都叫人望而生畏。每当讲到这样的事,我总要逗他一句:“你这小子时候怎么不邀我去?要是有我作伴,绝对不会受此等待遇。”
    今天,祖国改革开放了,城乡繁荣稳定了。围屋里的乡亲们纷纷走了出来,有的进城建了商厦,有的在外地办了工厂,留在家里务农的,大多也在围屋外面盖起了独立门户的宽敞楼房。然而,在围屋里长大的人们对围屋仍有深厚的感情。这不,前两天双休日,我去走访已搬离三角塘围屋多年的老同学阿龙,他又把我带进了围屋,带入了乡情。                           
200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