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千玉vs心相软:二十五年的情缘(我与海外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27:57
李 璘(甘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0月15日   第 03 版)
8月初,我因身染小疾,转侧榻间。困顿中家人送来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便习惯性地浏览起来。在“读者桥”版的“我们需不需要有国服”专栏中,读到老朋友华梅教授的文章《立体地看待国服》及其夫王家斌教授有关中国历代典型服饰的插图10帧,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一下子振作起来,连日卧榻的熬煎竟也渐次结束,或许这将成为精神疗疾实效之一例。
少年人常思将来,老年人容易怀旧。在我的晚岁回忆中,海外版占据了太多的空间。25年的连续订阅,9000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每天都有海外版在手,从而使闭门生活备感充实。因滞送,我也曾和邮局较过真儿。
25年过去,我不忘北师大实验中学传达室的“刘阿姨”。1986年春天,甘肃省教育厅委派我等晋京考察中学教育,我以校长助理的名义留住北师大实验中学3个月。某日,传达室的“刘阿姨”递给我一份4月1日的海外版,这是一份我从未谋面的报纸,有关清明踏青等民俗方面的文章吸引了我,我对海外版的资料剪辑就是从这张报纸开始的,至今还在坚持。
我不忘1993年1月16日,海外版“神州”副刊开辟了“衣饰文化”专栏,首发华梅教授的《中国服饰与语言艺术》。自此,我便跟进剪贴华梅在海外版发表的所有文章,已装订了两个厚厚的专集。更可贵的是,海外版提供的平台,使我和华梅教授成为朋友。2008年,我晋京出席“首届中国长城论坛”,并应邀赴天津参访“华梅服饰文化研究所”,她们为我的到来专门举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衣饰文化专栏16周年座谈会”。
我不忘2003年10月10日,海外版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张何平先生的长篇专访《读者李璘与海外版17年的不解之缘》,引起了不少反响。
2005年以前,我曾在海外版发表过10篇文章,涉及历史考古和民俗文化。数十年来,也曾在国内许多报刊上大量发表文章,但我始终看重刊发于海外版的这10篇文稿。有些篇目为他报所转载,亦有些篇目被收入多种文集。
收笔之际,适逢邮递员送来最新一期的海外版。从未及知天命到年逾古稀,25年过去,我与海外版的情缘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