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经开区南五路:构建“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7:18:07

围绕《构建“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这个调研课题,2010年以来,政工部和部分基层单位党委书记先后前往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省等电力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8月中旬,对江北、沙坪坝、北碚供电局,秀山、奉节、潼南供电公司,超高压局、电网检修公司等基层单位进行了书面调研;8月下旬,利用在长寿供电局召开“光耀渝州”交流会时机,对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座谈调研;9月上旬,前往中国移动通信重庆公司、重钢集团等系统外单位开展学习调研。在此基础上,政工部于9月3日召开会议,就完成本课题的结构、内容、观点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共识,并最终汇聚成这份报告。
一、“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
(一)重要意义
“人心齐,泰山移”,积极构建“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有迫切的内在需求。
1.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发展。发展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与基础,又是它的动力和方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以员工为本。企业只有关心员工利益,员工才会关注企业发展;企业只有在员工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才能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是当代企业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民生经济的客观需要。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全面实施,重庆拉开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序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做好扩大开放、改善民生、振兴“两翼”、加快城市建设四件大事。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未来两年半,做好群众最关心的10件大事。公司顺应发展大环境,积极开展了践行民生十项行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关心员工、服务员工、发展员工,是企业内部的最大民生。
3.和谐电网的必然选择。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国际一流电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企业愿景,公司更是将“绿色电网、和谐企业、现代公司、一流业绩”作为共同愿景。在国家电网一届五次职代会上,刘振亚总经理提出,要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积极倡导“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理念,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努力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因此,履行“四个服务”的宗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这是建设和谐电网的必然选择。
4.光耀渝州的积极跟进。公司2010年中工作会上,单业才总经理要求,倡导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培育“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公司启动“光耀渝州”主题活动,着力建设“书香渝电”、打造“精业渝电”、创树“责任渝电”,内抓根本强素质、外树形象建品牌,确保完成公司目标任务,服务“五个重庆”建设。“光耀渝州”活动提升员工素质、服务员工发展,是“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有效载体。
(二)辩证关系
当今时代,人本管理、人性关怀是时代趋势和国际潮流。“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科学把握其内在实质,对落实人本管理、激发员工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以员工为本”是经营第一法则。本,即事物的根本、本源。公司之所以要以员工为本,是因为事在人为,物在人管,财在人用,没有人,也就没有公司,员工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为此,企业要将“利用人”的工具理念与“为了人”的价值理念相互结合,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员工在公司真正有“家”的感觉,让他切身体会到,只有这里是它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从而对公司产生认同感、依赖感、责任感,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地为之工作。唯如此,才能将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永立不败之地。
2.“员工以企业为家”能激发无穷动力。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宿命。作为员工,一定要认识到企业这个“家”的重要,只有将公司这个大家庭的事情办好了,自己那个小家庭才能好起来、富起来、乐起来。为此,员工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真正把企业当作“家”,以无穷的动力和激情,去建设、去营造、去维护,从而获得“家”的认可,得到“家”的拥抱。
3.“企业以员工为本”与“员工以企业为家”辩证统一。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一种因果关系,只有公司以员工为本,员工方能以公司为家。二是对公司与员工各自的要求,公司既要以员工为本,员工又要以公司为家。企业唯以员工为本,才能最大地尊重员工,才能更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解放人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同样,因为员工以企业为家,认同企业的文化,遵守企业的制度,履行企业赋予的职责,完成企业下达的任务,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且推进企业实现目标愿景,也为企业反哺员工创造了条件。所以,“企业以员工为本”和“员工以企业为家”是对立统一而又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只要企业与员工在此达到默契,其结果一定是互利共蠃。
二、公司推进“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有效实践
新形势下,公司提出了“统筹推进公司、电网和员工发展”的战略任务,把员工作为公司和电网发展的根本,把员工发展作为“三个发展”的落脚点,推进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成效显著。
(一)公司积极践行“企业以员工为本”
1.维护员工政治权利。近年来,公司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充实职代会内容、扩大职代会职权、规范职代会操作,从而使员工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得到充分保证。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定期组织职工代表深入到班组,听取意见建议和员工心声,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公司工会把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与开展劳动竞赛、岗位建功立业、技术比武等活动相结合,激发干部职工为公司改革发展做贡献的热情,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深化厂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厂务公开《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和《示范方案》,对厂务公开的原则、内容、程序、标准以及监督评议、责任考核等进行细化,厂务公开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维护了员工政治权利。
2.重视员工福利待遇。民以食为天。公司严格遵守《劳动法合同法》和政府的有关规定,公司工会与行政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根据不同用工形式和不同岗位、工种的具体要求,设计不同年限劳动合同,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使签订率达到100%。加快公司发展,为员工收入提供保障,定期实现合理的工资增长。实行以岗位工资加绩效工资为主的薪资分配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一线重要岗位的工资水平,加大向一线苦累脏险岗位的倾斜力度,受到广大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欢迎。推进企业内部“民生工程”,每个单位建立员工食堂,开展阳光行动“6+1”心理援助,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险,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扩大到公司系统全体员工;建立“爱心互助会”,设立爱心互助基金,对生病或困难员工给予支持帮助;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机制,畅通员工利益诉求渠道;“炎夏送清凉,一线看职工,困难送温暖,职工得实惠”形成长效机制。
3.提升员工素质能力。开展“光耀渝州”主题活动,建设“书香渝电”、打造“精业渝电”、创树“责任渝电”,提升员工素质能力。积极推进人才兴企战略,实行《员工三年素质提升工程计划及人力资源同业对标五年攻坚计划》,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将培训作为最大的福利,健全培训体系,开展全员培训,推进“中层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班组长队伍、技能人才队伍、新进员工队伍”五级培训,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举行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完善措施、搭建平台,引导广大员工专注业务、增强技能,立足岗位成才,努力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每个单位建立职工书屋,班组打造读书角,建设学习型企业。基层单位对照公司规划,认真分析员工素质状况,对应学历、职鉴、职称提升渠道科学分解,层层落实,制定出了本单位员工素质提升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确保员工素质提升工程落实。
4.畅通员工成长通道。公司始终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为员工职业生涯建立多条发展通道,使其不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建立“管理、技术和工人”三条发展通道,通过“工人技师”、“岗位转换”、“合同用工提升”等措施,为员工展示丰富的职业发展前景。建立完善“三级专家”津贴待遇,制定技能人才特殊奖励制度,为员工学管理、学技术注入新动力。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开展多形式培训锻炼,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为高层次岗位储备人才。建立干部“Z”字型成长通道,有效地消除了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天花板”效应,构建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推荐、选拔、培养和使用领导干部的科学途径。实行挂职锻炼制度,对骨干员工通过机关与基层、基层与基层、兄弟省市之间等渠道交流挂职锻炼,多岗位、多层次培养干部,完善人才成长通道。
5.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公司加大文化体育设施硬件投入,建设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书法美术摄影展览、联欢晚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内部和谐。仅2009年,公司就先后举办了公司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职工文艺晚会;组织参加了“华中电网公司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全国职工安全文艺汇演”活动;举办了员工书画作品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女职工DIY手工艺作品展;组织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书画摄比赛、“健康重庆杯”职工篮球联赛、国资委组织的“国资大赛场”国有企业职工运动会等活动,员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6.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司为保持领导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每年一次的“两会”制度、《领导联系基层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三重”现场上岗到位管理规定》、《加强公司本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制定《调查研究工作规则》、做出《公司有关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工作安排》等等。2009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作风建设,提倡“严细求实、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实施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六个一”、“三结亲”、“大下访”等“三项活动”,听取员工心声、解决员工困难。基层单位开展了局长(总经理)接待日、网上接待室等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班组联系点制度、工会主席月度例会制度,特别是在员工子女安置方面,在就业形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公司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安置职工子女到公司就业。这一切都使公司充满了和谐、互助、互爱的氛围,促进了公司和谐家园建设。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多年以来,公司坚持“以员工为本”的理念,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上述一系列成效。但时变境迁,与澎湃而至的时代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
1.尊重员工不够。公司员工思想动态的调研报告显示,在评价企业对人的尊重程度方面,有35%的员工认为企业对人的尊重程度“一般”,还有6.34%的员工觉得企业对人“不尊重”,合计比例高达40%,表明企业人性化管理与员工的期望仍有差距。各级领导是企业的代表,企业尊重不够,表现为领导干部对下级、对员工不够尊重。调研发现,领导对员工不够尊重还不是个别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是尊重意识不强。一些领导者以员工衣食父母自居,妄自尊大,动辄就强迫命令、语罚员工,靠近似苛刻的管理体现说一不二的权威,极个别的甚至不尊重员工人格。二是领导方法不当。疏于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意见,工作安排轻率,对下级的工作成果不尊重,甚至随意否定。三是方法简单粗鲁,不讲究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不关心员工内心感受,给员工造成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给员工生活带来烦恼。
2.上下沟通不畅。公司有许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规定,但从下向上的沟通渠道很少,虽有总经理联络员制度、信访制度等,效果也很有限。正如调研中,一个信访人员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的干群关系出现问题。一些干部的工作方法可能有些简单,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少,发命令的时候多,开会的时间多,与职工交流、听取职工意见的时间少,……造成职工对企业、对领导的不理解,产生了一些矛盾。还有对职工思想动态没有真正了解,也没有深入去了解职工所想、所要、职工对企业的看法。”各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听取员工意见、反映员工心愿诉求的办法,但这些办法没有上升为制度,按不按这些办法去做,做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领导干部个人的状况,带有较大的偶然性。有个别领导对员工提出问题从心理上反感,总认为是在给领导挑刺。2010年初,反映公司作风建设的一个调查报告有如下表述:“调查问卷显示,在思想作风、团结协作、调查研究、文风会风、解决群众反映难点问题方面,不满意(较差)评价达19.58%,其中,文风会风不实31.83%,缺乏敬业精神22.07%,下基层作风漂浮和官僚习气20.76%,经常存在推诿、扯皮12.35%,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较差10.87%。”
3.激励机制欠妥。当前公司的考核制度中,减法太多,加法很少,特别是在生产一线,如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营指标等,惩罚的项目太多太细,但奖励的项目却少得多。在这种负激励过重的考核机制下,大家的一个普遍心理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罚的越多”,由此就导致了一个比较消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员工投入工作,更多地是一种服从上级安排,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因工作失误而面临被考核。过于将激励寄托于惩罚所带来的威慑力,容易压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对员工的组织认同造成负面影响。
4.差异管理欠缺。公司内部构成非常复杂,尤其是37个供电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存在着各单位发展不平衡、员工身份差异的客观事实。公司系统员工身处两种制度环境中,一是作为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制度环境,一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股份制和社会用工的制度环境。员工发展深受这两种制度制约,它使同样的员工具有不同的身份,享受不同的待遇,站在不同的起点上。其所引发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分配上:一是全民员工与社会化用工人员同工不同酬,二是供电局员工与供电公司员工收入差距大。三是供电局与供电公司考核处罚标准“一刀切”。一位供电公司营业厅员工向我们表达了这种意见:“我们的工资待遇与主城区供电局的不一样,但是我们考核的标准却是一样的。举个例嘛,假如他们一个月拿3000块钱,我们只拿得到1000的话,但是考核是同样的一个标准。我们出了错,你要考核我们500块钱,但是他们拿3000块钱,扣500块钱的话,他肯定感觉到压力小一点。但是对我们来说,一半的工资都考核完了,我们怎么办?有时候不可能不出现一点差错……”。因此,企业以员工为本,在有的单位表现较好,在有些单位则不然;对有些员工(全民)感觉好,对有些员工(社会化用工)则不然。
(二)员工认真践行“员工以企业为家”
1.认同企业文化。员工以企业为家,首先表现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一是认真学习,凝企业之“精”。广大员工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员工培训、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干部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等途径,认真学习宣传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等。宣贯《明心聚力促发展》,公司系统全员参加“实现目标愿景”知识普考,有795人参加调考,不断巩固内心的文化信念。二是内心认同,聚企业之“气”。广大员工认同国网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公司绿色电网、和谐企业、现代公司、一流业绩的共同愿景和国内一流电网、系统一流企业、同业标杆单位的奋斗目标,把这种认同转化为对公司党组决策的高度支持,对公司党组号召的热烈响应。三是自觉践行,传企业之“神”。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约10余万人次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企业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必须干、一起干、勇于干、能干成”的信念,秉持“以我为主,勇于负责,以我为辅、甘于配合”的协作要求,将企业文化精神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出色完成任务。广大员工坚持“以企业为家”,忠诚企业,奉献社会。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敬业奉献,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安全生产,提升优质服务,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各项任务。截止2009年,公司系统有资产总额372.39亿元,实现售电量389.01亿千瓦时,营业收入216.99亿元,利税总额16.1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0.12万元/人·年,持续多年实现大幅稳定增长。在抗击冰灾、旱灾、洪灾、震灾,奥运保电、国庆六十周年保电等危难险急任务中,广大员工讲政治、讲正气,冲锋在前,功绩卓著,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展示了企业主人翁精神。在今年“5.6”风雹暴雨灾害中,17支“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迅速行动,灾区3天恢复生产、生活用电,副市长童小平批示:“市电力公司关键时候靠得住。”员工队伍中涌现出了杨家虎、张能瑜、张毅等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出色完成任务的代表,是践行企业文化的代表。
3.彰显企业形象。广大员工积极开展践行民生责任十项行动,体现公司所肩负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国家电网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和“党员爱心服务队”,通过各种服务活动彰显责任央企形象。员工们积极捐款,成立爱心基金会和光明基金会,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众的帮扶救助,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慈善双日捐”、“抗震救灾”、“留守儿童之家”、“电力开放体验日”、“送电影进乡村”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公司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广大员工以实际行动,践行员工行为规范、落实“三个十条”,遵守企业员工礼仪,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有效彰显责任央企、现代公司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4.营造企业和谐。公司员工之间相互关爱,以家人般的融洽,实现和谐共生。开展“爱心活动”,培育“爱心理念”,推动爱心奉献,大力倡导“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广大员工忠诚企业,关心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维护企业利益、声誉和形象,体现了关爱企业。倡导团队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体谅,形成团结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关爱他人。坚持自尊、自爱、自励、自强,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珍惜生命,远离违章,体现了关爱自己。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重视亲情,邻里和睦,体现了关爱家庭。广大员工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关心公益,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体现了关爱社会。员工与企业共荣共耻,互相关爱,构建了企业和谐。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公司广大员工以企业为家,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有力地推动着企业发展。但无论从主观愿望上,还是客观事实上看,还有一些员工对企业这个“家”在认同上、投入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组织认同层次不高。下图是我们对员工的一份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赚钱生存,养家糊口”是他们工作的最大动力,这一情况占到样本总量的42.96%。如果把员工对企业的组织认同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经济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话,这表明员工认可公司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他们生存和生活的物质需求,他们更多的是将企业当作经济共同体。也就是说,员工整体的组织认同程度尚浅,层次较低。

2.身份差异是“硬伤”。公司的多种用工形式,严重影响着员工对企业“家”的看法。从员工身份看,全民员工比非全民员工具有更明显的组织认同。公司的“社会化用工”人数达到2万多人,广泛地存在于各基层单位之中。从我们的调查访谈可以看到,与全民员工相比,非全民员工对他们所在单位的依附感和归属感要弱得多,对企业的认同很低。一名广汇员工在与调研者的谈话中表达了对用工制度的不满:感觉有点没什么盼头,时间越久,就越觉得好象在等死。其实我不太喜欢电力这种用工制度。又不是正式的职工,再怎么干也就这样了……我认为这种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即使工作没什么差别,但因为这种制度,总感觉让人很压抑,无论怎么努力,也许我到了三十几岁、人老了,企业不行了,我们都是优先被裁员的。…其实我大学才毕业的时候,是愿意为企业付出的,真的,我也不是怕吃苦,年轻人总要付出才能收获嘛,但这样的用工制度不愿意为它付出。
3.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影响着人们的职业价值观。一般而言,员工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内在价值”的实现,把企业当“家”的情感越强烈,其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就越高。下表是公司在职全民员工文化层次情况,公司系统中职(高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达到50%,特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21.46%。员工整体文化素质的不高,制约着他们对公司的认同度,也制约着员工为“家”做贡献的能力和成效。

重庆市电力公司员工文化程度表 单位:人

 

总计

研究生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

初中及以下

总计

25649

468

4218

7952

3790

3718

5503

百分比

1.82%

16.45%

31.00%

14.78%

14.50%

21.46%

直属单位

11390

446

3415

3477

1445

800

1807

百分比

3.92%

29.98%

30.53%

12.69%

7.02%

15.86%

供电公司

14259

22

803

4475

2345

2918

3696

百分比

0.15%

5.63%

31.38%

16.45%

20.46%

25.92%

数据来源:《重庆市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2009年。


4.“铁饭碗”心理较重。全民员工是具有国家正式编制的职工,一经招定就可能是一种终身待遇。这种用工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员工“能进不能出”,一些员工抓住国有企业这一“软肋”,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再加上平均主义、“大锅饭”和“人难管”等通病,使得相当一部分员工认为电网企业旱涝保收,没有危机感。即使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社会经济体制下,身处垄断企业,他们仍抱有较重的“铁饭碗”心理。一些坊间流传的嬉皮话,如“生是企业的人,死是企业的鬼”、“宁在网内(电力系统)死,不在网外活”等等,都体现了一部分员工对企业的高度依赖和消极态度。
5.与管理者认知脱节。这种脱节体现为,一方面,领导和管理者一直在强调员工要对企业忠诚,要对企业形成认同,要将企业的发展、利益与自己的发展、利益协调一致起来;另一方面,一些员工却认为领导只会讲大道理,却不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会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存在这种认知差异原因在于,领导和管理者更关心或更强调的是大格局,是作为整体的企业利益和发展,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顾全大局,不损坏集体的利益,而员工更关注的是小道理,是个体及其所在小群体的需求满足和利益提升,在保障个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维护集体的利益。二者陷入“小河有水大河满”和“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博弈中,换位思考不够、交流沟通不够,这种认知脱节直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谐,对员工组织认同带来不利影响。
三、构建“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文化的建议和措施
公司以员工为本,是我们最基本的治企之策、生存之策、发展之策。它是一门大学问、高级学问,是一门永远也做不完的功课,我们长期以来虽然也这样做了,但做得不够。还需要大家继续认真学习、思考、探讨、探索,不懈努力,长期坚持。
(一)企业要全面落实“以员工为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就是水,企业这条船想要平稳航行,就要看员工是否与企业有共同的愿景,是否心连心。企业必须把员工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注重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员工的管理和服务真正到位,才能形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强化思想先导
企业要发展,精神是关键。建立符合“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思想先导。
增强人本意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激发各方活力,凝聚各方人心,积极投入“二次创业”的实践之中。要关注员工需求,关注员工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确立为人才服务的工作宗旨,改进用人观念,促进员工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要把员工当主人,扎扎实实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满足员工合理诉求,提高员工满意度,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和关爱,维护公司和谐。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在公司管理制度安排中注意宽严有度,使工作方法、领导艺术与严格管理能够相辅相成,在更大程度上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价值和尊严。
增强尊重意识。尊重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素质。一般而言,下级尊重上级是天然的,而上级尊重下级是可贵的。上级对下级、领导对员工的尊重,能给员工带来激励动力,带来鼓励和快乐,能够大幅度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员工是企业最亲近的客户、第一层面的客户。如果员工得不到很好的尊重,潜力、创造力得不到很好发挥,没有对企业的由衷热爱和忠诚,就不可能有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不可能对服务对象保持长久热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富有亲和力,既大气、睿智,又亲切平常,倡导亲和文化,增强人格魅力,力求成为下级和广大员工的良师益友。要强化尊重意识,不要颐指气使,不要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带头尊重下属,尊重员工人格,诚如简·爱所说: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要有平等待人之心,语言、态度尽可能平和礼貌,尽量和风细雨,尽量春风化雨,避免语罚员工,营造平和氛围。要尊重员工的劳动,科学决策,充分沟通,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尊重员工工作成果。
增强沟通意识。沟通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而及时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沟通可以使领导者及时了解情况、把握信息,可以使员工表达愿望诉求、反映心声;沟通更可以增进理解,消除误会,化解矛盾。不仅社会化用工人员需要沟通,全民员工也需要沟通。没有沟通,怨气就会积攒,小事情有可能酿成大事件;没有沟通,领导的良苦用意就只有领导知道,大手笔有可能衰减为小儿科;没有沟通,无所谓上下同欲,也谈不上目标同向。沟通,不仅有自上而下的渠道,更要有自下而上的机制。一要完善信访功能,不要把员工信访当作危机和不稳定,要让其成为反映员工心声、舒缓内部矛盾的重要平台。二要发挥总经理联络员作用,进一步细化工作规则,加强调研,定期开展活动,反映基层声音。三要落实“总经理(局长)接待日”制度。可将此活动周期确定为每月一次,及时公告周知,听取员工意见。四要发挥网络作用,推广“网上接待室”等成功做法,并可考虑在内网开设“员工论坛”,领导定期“灌水”,给员工一个交流平台,畅通意见反映渠道。同时,重视调研中基层反映的两点愿望:机关职能部门定期到基层走访,特别是各部门负责人及专责,要多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公司各部门编制计划、出台政策和制订措施时,多作调研听取意见,了解基层现状,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增强家的意识。要让员工以企业为家,首先,企业这个“家”要名符其实,要真正象一个“家”,要让员工值得把企业当“家”。为此,企业必须坚持以员工为本,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和感受。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把厂务公开作为依靠员工办企业的大事来抓,围绕生产、经营、安全、服务等企业管理的重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拓展公开内容,延伸公开层次,真正公开透明,为员工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要增强“建家”意识,落实“家”的功能,让政工部门成为党员之家,让人事部门成为干部之家,让人资部门成为员工之家,让工会成为会员之家,用“以人为本”的实际行动,给员工一个把企业当“家”的充分理由。
增强知行合一意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的企业及领导干部都认为“企业以员工为本”是一个好的理念、好的文化,都认为应当好好落实,长久坚持。很多领导把“企业以员工为本”纳入企业文化、工作报告中,深入浅出地解释其重要性、必要性,表示肯定、予以支持。但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往往既是这种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又是文化的违背者、破坏者。强调知行合一,就是希望企业及其领导者不能口头上是一套、行动又是另一套,不能有意识时是一套,无意识时又是另一套。要切实增强人本意识,树立平等观念,以身作则带头尊重员工、尊重下级,加强与员工沟通,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将企业建成员工名符其实的“家”,把“企业以员工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2.筑牢物质基础
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只有关心其权益,解除其后顾之忧,令其放心、安心、宽心,员工才会对工作上心、有心、专心。
保障合法权益。员工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员工的经济权利是基础,安全和健康是保障。“企业以员工为本”,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本”既是资本,又是成本。员工作为成本,企业要控制支出,员工作为资本,企业要加大投入。要巩固员工物质基础,企业要随着自身发展,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逐步提升经济收入,体现“经济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和不利因素,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及防护设施,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的危害。单位的重大决策、重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都要着眼于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正视企业内部的不平衡,对于全民员工与非全民员工的差距和不平等问题,体制是最根本的原因,但企业可以并应该通过主观努力加以弥补。改变“官本位”思想,纠正“是领导养活职工”的错误观点,制定和完善员工激励措施,让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骨干和技术、技能骨干,也能拿到不低于甚至高于领导干部的收入待遇。
健全福利制度。建立关心员工生活工作的长效机制。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关心员工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将其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带着浓厚的感情,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落实,让广大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坚持以党委会、办公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分析讨论每一个阶段关心员工生活工作的重点内容,区别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解决,逐步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爱心互助会”,充实爱心互助基金,在支持帮助生病和困难员工上发挥更大作用。慰问是短暂的,关爱是永恒的。保持和发扬公司优良传统,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贫送“慰问”,病送“关怀”,既要对员工锦上添花,更要对员工雪中送炭。
营造良好环境。“淮南柑橘,淮北苦枳”。要让员工积极快乐地工作,就要给员工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开放、幽雅、设备先进的办公环境将让员工保持愉快心情和充满自豪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将实现员工的归属感,完备的制度环境能为员工发展提供宽广的舞台。要保持必要的投入,不断改善广大员工特别是建设、生产、营销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适时更新后勤保障设备,冬增暖,夏增凉,整洁环保清爽,体现企业实力和特色,建设良好的办公环境。倡导正气为先,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影响并作用于企业各要素,简单生活,快乐工作,化解内部矛盾,整合队伍结构,协调工作运转,积聚精神力量,营建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充实职工书屋、读书角,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规划,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畅通各类员工成长通道,充实员工成长成才激励制度,建设竞争、公平、合理的员工发展环境。
提升幸福指数。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受;幸福来自于比较,来自于尊重和肯定。提升幸福指数,就是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受。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企业可以在涉及员工的方方面面做到。营建正义、平等、博爱的人文环境,引导员工理解幸福、感知幸福、珍惜幸福,让员工时时体味到尊重、关怀,在公正、有序、关爱的环境里享有劳动机会、成就个人事业,享受开明的人文环境是最温馨的幸福。领导尊重员工,充分沟通,科学安排任务,员工精心耕耘,付出收到实效,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有绩效的劳动是最大的幸福。企业通过举办运动会、书法、摄影、文艺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挖掘员工的特质和潜能,培养员工兴趣,丰富员工生活,让员工人人有机会成为主角,个人特质才能的展现是最充实的幸福。嘉奖员工,不仅仅是加薪、升职或假期、红包等,有时候,领导给员工一个亲和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握手、一封亲笔信、一次优秀员工评选、一次共进晚餐等等,这些特别的嘉奖,是对员工的充分尊重和肯定,更令他们感到自豪与骄傲,领导对员工意外的嘉奖是最特别的幸福。总之,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享共治,就是对员工幸福指数的最大提升。
3.完善制度保障
健全企业规范是增强公司凝聚力的基础。在制度层面将“企业以员工为本”的理念细化、做法制度化、行为规范化,为企业落实“以人为本”提供坚实保障。
素质提升系统化。劳动者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样也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公司在提升员工素质上,有规划、有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落实。要高度重视员工的成长成才,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进一步将各项教育、培训、培养、锻炼制度办法系统化,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能力关怀”战略,建立完善从普通技术人员到技术专家、资深专家的科技人员六级成长通道,从技术能手、助理技师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人员四级成长通道。按照不同类别的人才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评价办法,完善学术带头人和技师、高级技师的选拔评聘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技能人员,只要为电网建设和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就给荣誉、给待遇、给奖励。
成长通道规范化。公司应充分尊重员工对一种高于物质满足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精心设计一套员工成长机制,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提供有效的成长通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员工对组织认同从“经济共同体”向“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升华。要完善全民员工成长通道。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建立“管理、技术和工人”三条发展通道,通过“工人技师”、“岗位转换”、“岗位提升”等措施,为员工展示丰富的职业发展前景。充实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完善干部“Z”字型成长通道,优化挂职锻炼制度,多岗位、多层次培养员工,畅通高素质人才成长通道。丰富劳务工成长通道。企业在岗位设置、工作要求、绩效标准等方面应有意识地淡化、消除全民员工与非全民员工的差别,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向非全民员工传递一系列积极的信息,如“我的工作很重要”、“和全民员工一样,我也是公司的一分子”,同时从物质支持和情感关怀等方面向非全民员工进行一定的倾斜,如定期调整非全民员工的薪酬标准,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建立类似于全民员工的薪酬增长机制,授予他们适当的参与权利,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心声,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等,增强劳务工的组织支持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探索业务分包机制。全民和非全民员工的“混岗”现象,既会造成“同工同不同酬”,又影响非全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要积极探索业务分包机制,可考虑将基层一些低端、简单、重复业务,如低等级变电运维、线路巡护、窗口营销、电费抄收等业务打包,交由广汇公司承接完成,从而根本解决“混岗”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新进员工能进能出机制。
员工关怀制度化。关怀员工从心开始。相对于物质条件,员工更需要精神激励,更渴望改进微观人文环境,有更融洽的工作氛围。要积极实施“员工关怀计划”,力求透过对员工的深层关怀,提升他们“心的力量”,促进他们“新的成长”。公司的“员工关怀计划”,要涵盖员工安全健康关怀、重大家事关怀、教育培训关怀、福利保障关怀等多方面内容。要为员工减负,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统筹性,控制文山会海,改变导致基层开展活动频、报送材料急、交差应付忙的现象,减轻一线员工考试过多、临时任务过多、报表过多的负担,加强报表资源共享,让员工干的事都是有绩效的劳动。要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解决心理烦闷、孤独、抑郁、不愉快等负面情感问题,完善推广“阳光行动1+6”员工心理援助,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健康咨询讲座,落实带薪休假办法,成立摄影协会、网球协会、车友会等文娱团体,积极支持开展活动,让员工更阳光、更灿烂。关心员工后顾之忧,运用本公司人脉为员工解决亲属工作问题,或咨询孩子上学、高考等问题,必要时可动用本公司人脉资源为员工孩子上学、就业提供帮助,也许这对领导来说只是一二个电话的问题,但对于员工却是一辈子的大恩大德。落实员工休假制度,领导干部有很多的机会外出,如出差、培训等等,但一线的普通员工则不然,他们很可能长时期的“两点一线”,心绪很可能会沉闷压抑,不利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而一个带薪休假,则会给他们带来有益的调节。但很多单位和部门现在落实得不好。实行基层领导“五必到,五必访”制度:即员工婚丧嫁娶必到必访,员工有思想问题必到必访,员工生活困难必到必访,员工生病住院必到必访,员工家庭纠纷必到必访。使广大员工切身感受到组织温暖、领导关怀,增进干群感情,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差异管理细分化。实施差异化管理,是一项科学决策。针对公司系统内部单位的历史和现状,遵循供电公司发展规律和特点,实事求是地推行差异化管理,通过公司政策扶持、结对帮扶、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加快公司管理一体化建设,助推公司目标愿景顺利实现。一是细化供电局与供电公司差异化管理。除了对供电公司在人力资源、成本及资金、经营投资、实物等方面予以帮扶外,在工资制度、考核机制等方面也要改进与供电局等单位“一刀切”的现象。特别是公司系统在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的奖罚制度,要根据供电局和供电公司员工的实际收入,实行差异化管理,避免同样的处罚,对供电局员工不痛不痒,而供电公司员工却难以承受。二是细化全民员工与非全民员工的差异化管理。造成这一状况的现有体制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我们不能给予员工相同的身份,但可以给他们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给予员工相同的工资,但可以给他们相同的表彰奖励;我们可以在学习培训、评优、参加各种活动方面给他们提供相同的机会;可以在全公司范围内禁止使用表明员工身份差等的敏感性语言,不允许举办只有相同身份才能参加的活动,在重大处显示出全体员工的平等,在细小处显示出尊重和一视同仁;我们可以通过升迁、晋级等各种方式给他们提供“通道”,使之看到希望。凡此种种都是可以考虑,并在制度化安排方面可以做出有益探索的。
(二)员工要积极践行“以企业为家”
俗言道:锅里有,碗里才有。广大员工一定要把企业当作“家”,增强“家庭成员”意识,提升素质,努力奉献,与企业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打造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1.弘扬企业文化。提升组织认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能够开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价值源泉。公司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目标愿景等,是团结指引员工的航标灯塔,是员工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弘扬企业文化,首先要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深刻理解其精神内涵,让其稔熟于脑,内化于心,固化于志,融汇于魂,做企业文化的坚定信仰者。要利用自己的条件和长处,出之于口,化之于笔,展之于形,向同事宣传核心价值观,向客户输出价值理念,让企业文化口口相传,让员工客户耳濡目染,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达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效果,做企业文化的诚挚宣传者。要身体力行,全心实践,让自己的思想、行为、成效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争当诚信的坚守者、责任的担当者、创新的开拓者、奉献的成功者,做企业文化的深入践行者。要带头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张扬正风正气,保持清正廉洁,改进工作作风,与违法乱纪和企业文化的悖行者,划清界线,不懈斗争,做企业文化的忠实守护者。
2.创新工作成效。“创新”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员工以企业为家,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开创崭新局面,提升工作成效。坚持领导创新与员工创新协同合作,领导创新秩序和机制,员工创新工具和方法。要增强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文化,克服自满思想,善于开展批判,敢于自我怀疑,勇于自我否定。积极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不断追求创新,及时奖励创新,营造创新氛围。要培育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既要有创新的思维,也要有创新的能力。因循守旧不是创新,闭门造车不能创新。要有宽广的襟怀,开放的视野,以海纳百川的雅量,传承创新,兼容并蓄。学习是创新的根本条件,要投身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员工,强化知识管理,提升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能力。要激发创新热情。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勇于创新,积极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发现新的生产要素、引进新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实施新的组织形式。大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改变心智模式,凝聚共同意志,全面激发和释放创造活力。
3.构建书香人生。书香人生不是简单的学历背景,而是一个更宏大广阔的境界。“茶亦醉人不必酒,书能香我何须花”。构建书香人生,提升能力素质,是企业之“家”对成员的内在要求。书香人生改善知识结构。积极投身“书香渝电”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少娱乐休闲、多精读好书,少交往应酬、多学习思考,持之以恒,积腋成裘,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能力,改善心智模式。书香人生提升业务技能。积极投身“精业渝电”,主动参加公司组织的员工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勇于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党员竞技比武、青工岗位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大力钻业务、增技能、强素质。书香人生改进人生态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要通过读书学习提升道德境界,增强职业道德,丰富人生内涵,锤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中去找准自身定位,为企业科学发展奉献青春和年华。
4.建设和谐家园。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建设和谐家园,是“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本质要求。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产生力量。建设“和谐家园”是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要让建设“和谐家园”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营造和谐氛围。继续培育“爱心理念”,大力倡导“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提倡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相互欣赏,做到员工个人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企业内外和谐。推进和谐发展。“家和万事兴”。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让企业制度真正成为规范企业行为的无形力量、评价公司员工的客观标尺。坚持“以我为主、勇于负责,以我为辅、甘于配合”,以和谐的协作关系完成任务、助推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者,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富有活力的和谐秩序,让我们的企业家园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员工是企业生产的第一实践者、企业效益的第一创造者、企业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企业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党政工团各条战线必须联合起来、团结协作,以员工为本,关心他们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和创新创效能力,支持他们参与企业管理和民主监督。只有把员工的切身利益、自身发展和企业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动力,产生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凝聚强大的群众合力,从而实现“企业以员工为本”和“员工以企业为家”的高度融合,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公司目标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