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症状图片女性:品味经典 评说首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47:58
《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是我平生最爱读的古书之一,反反复复也不知通读了多少遍,反正书已被翻卷得不成样子,颇有点孔老夫子“韦编三绝”的味道了。

  书中那洗练思辨的语言、精巧睿智的结构、生动曲折的故事、鲜活飞扬的人物,让人如饮甘霖、回肠荡气、高山仰止。难怪其历经近2500年的时空转换,依然能从卷帙浩繁的书海中脱颖而出,傲然屹立,被奉为儒家的经典和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的作者姓丘名明,系春秋末期鲁国人,因其家世代为左史官,故后人尊其为左丘明。《左传》以《春秋》为纲,以鲁国13位君为序,主要记载了鲁国自公元前722 年至前454年的历史,全书约19万字,在13经中,篇幅最大,唐代曾称之为《大经》。《左传》在经学、兵学和文学造诣上,均有超越前人的杰出贡献,代表了先秦著作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它所确立的编年体列,突破了国别史《国语》流水账式的记叙方式,被史学界誉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了《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它还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刻划人物和措辞外交辞令,是“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其中的《庄公十年》一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目前的中学和大学课本节选出来时,标题改为《曹刿论战》,就每每令人有常读常新之感。

  公元前684年,鲁、齐两国进行的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以前,年少不更事,加之,受原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观点的影响,只看到事件的表象,总把弱小的鲁国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齐国的首功,独记在曹刿的帐上。时光陡转,年岁日长。近来,再细细品味,往深一层想,竟醍醐灌顶,别有顿悟。不错,曹刿的确是位难得的将才。但我仍认为,长勺之战取胜的首功,应归于那位有战略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眼光,并且能不耻下问、从善如流、善解人意的鲁庄公!何以见得?

  请看,战端将开前,曹刿何许人也?用今天的话说,乃大头百姓一个!若不被当局所看重和所任用,一介贫民寒士,纵有上天入地的本事,又能有什么大作为呢?鲁庄公的英明伟大,正在于此。作为一国之君,在那样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他竟然能摈弃门第之见,不仅迅速接见了曹刿,还和他认真进行了对话。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对他更是待若上宾,言听计从:曹刿不让擂鼓,就坚决不擂鼓;曹刿让追击,就大胆追击!丝毫也让人看不出“人微言轻”的陈规陋习。身为君,对一个普通臣民的“合理化建议”能谛听采纳,并付诸实施,真称得上是贤明之君啊!

  鲁庄公在和曹刿的对话中,对战前的准备条件谈了三点:衣食之类的东西,分给众人,不独自享用;祭祀神灵的贡品,不敢虚夸,如实上报;诉讼案件,一律按实情判决,决不徇私枉法。从中可看出,鲁庄公是个不善吃独食,有好处时想着别人,不肆浮夸,秉公执法,依法治国的人。无可非议,他的确是代表了那个时代鲁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当时鲁国的政治开明、吏治清明、法制严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此等君,必赢得全国民众之心,也是曹刿抛开顾虑,敢于大胆进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试想:上,有贤明国君虚心纳谏;中,有有识之士精心筹划;下,有芸芸士卒乐于效命;一个国家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那么,这个国家便是绝对不可战胜的。所以说,鲁国不胜是毫无道理的!假使鲁庄公心中只有自己,好的车子首先自己坐,漂亮的房子占了一幢又一幢,自己吃饱喝足了,哪管别人是死是活;讲成绩好大喜功,东拼西凑,虚报浮夸;办案子认钱认权认人,不认理更不认法;曹刿求见时,根本不屑一顾,或是摆足了君王的架势,目空一切,自以为是,阴阳怪气地喝斥一通,甚至推出午门斩首……闹得举国上下忠谏之路被堵塞,虚假成风,法制毁弃,吏似虎狼,民如糕羊……那么,战役的结局恐怕就该另当别论了!

  这不是胡谄,而是有据为证的。在西楚霸王项羽眼里,韩信只不过是胯下受辱之夫,陈平乃盗嫂不义之徒,皆属狗屁不通的人,遑论谋大事成大业了;而在汉王刘邦看来,他们则是帅才和谋士,是左膀右臂,是安邦定国的栋梁。同样,在袁绍眼里,田丰属“弄文轻武”,沮授则“有妨大事”,许攸为“滥行匹夫”。一切逆耳之言,他听了都会浑身搔痒,怒发冲冠,不败也是没有道理的。袁绍临终前说:“此天丧吾也!”不,本初(袁绍字)啊,你大错特错了。丧汝者,自身耳,非天也!这么个浅显的道理,对你难道就深奥得至死也未弄明白?常言道,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人,都是有短处的。一个无视自身短处的人,是非常危险、非常可怕的。能否正视其短,变短为长,说到底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有多高,功业就会有多大。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袁绍“羊质虎皮,鼠眼鸡胆”,确属经典之论!还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唱得好:“兴亡谁人定啊,胜衰岂无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