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中国太保:华盛顿观察 对冲西方势力 中国拓宽非洲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3:54:15

  2006年11月3日~5日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已经结束。中非双方在这次外交聚会上签署了众多贸易、投资、援助和债务减免的协议,全面发展深层次的合作;该会规模空前,引来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目光。即使是正在忙着中期选举的华盛顿,政治分析家们也格外留意这件事情。眼看着中国进一步走进非洲,美国人既担忧自己在那里既有的政治优势受到威胁,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崛起的新兴强国在那里日益增大的影响。

 

  “中国和非洲进一步加深联系,是中国将地区实力转为全球实力的一种必然结果。这种关系对中非双方都有潜在的好处。”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研究员、非洲问题专家莫罗·德·洛伦佐(Mauro De Lorenzo)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但是,中非合作论坛不可能自动地把这一影响力转化出来。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峰会保证它们能继续从中国企业得到好生意,而中国也希望确保非洲各国成为自己可以依赖的伙伴。”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非洲则是全球第二大大陆。这两大地区频频携手,让一些美国保守人士颇感担忧。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学及非洲-美国研究(African-American Studies)教授欧内斯特·威尔逊(Ernest Wilson III)曾经就此问题两次到美国国会相关委员会作证。

 

  “在一些保守的共和党议员眼中,中国已经成了另一个苏联。”威尔逊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中国在非洲的能源之旅让美国担忧自己的国家安全,而美国的人权和非赢利组织也在批评中国在苏丹等人权发展不如人意之地的作为。同时,中国正在该地和美国争夺外交空间。一些议员甚至说,中国在贸易、石油等方面都在欺骗美国,虽然中国将之解释为纯粹的经济合作,但实际上,中国正在非洲成长为一股重要的势力。”

 

中国为非洲大陆带来“尊严”

 

  从2000年起,中国就开始邀请众多非洲国家代表聚首北京,探讨经贸领域的合作,并将之列为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按威尔逊的话说:“此次峰会是中国高层领导继续实施加强中非友好政策的一个部分,它之所以比前两次更加重要,是因为这两年发生的一些背景事件使中非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中非关系的白皮书,并在最近一段时间加强了从非洲进口石油和其它自然资源的脚步。随着这种经济合作的加强,双方在外交和战略上的合作关系开始延展,”威尔逊说。

 

  威尔逊提到的是中国政府于2006年1月12日发表的“非洲政策白皮书”。这份政策文件表示,中国与非洲在相互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双方的关系从过去的援助进入前所未有的合作状态。 但有分析家认为,真正促使中国扩大与非洲国家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是非洲丰富的资源。

 

  “在1950和1960年代,中国努力在非洲等地区拉拢战略盟友是因为冷战的大背景和恶化的中苏关系,那时,中国对非洲的需要主要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而现在,中国重返非洲,其利益则主要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研究主任乔治·于(George T. Yu)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今天,中国将非洲视为能源产地,30%的中国石油进口都来自非洲大陆,中国还从赞比亚购买了大批的铜。同时,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和投资也在快速增长,除了苏丹的石油开采项目,中国还“涉足”到加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的石油工业。据中国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在非洲的总投资已经高达63亿美金,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当然,在这种蓬勃的经济互动当中,威尔逊不忘指出,中非合作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中国纺织品在世界上持续不断的出口,让非洲的纺织品同行们感到了竞争的压力。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产品的成本更低廉,生产效能更高,很多非洲人还在顾虑,人民币汇率偏低也是帮助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非洲国家将怎样看待中国因素的扩张。从经济角度上来讲,它们大部分都欢迎中国带来的生意机会,但是,当经济影响力转化成政治影响力的时候,它们要如何回应,我认为他们仍在观察,”威尔逊说。

 

  乔治·于则回应道:“大部分的非洲国家都欢迎中国的到来,特别是当他们看到中国能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援助。当然,在另一方面,它们也抓住了中国和西方世界争夺非洲影响力的竞争机会。既然中国和希望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那么非洲国家与其选边站,倒不如同时从双方得益。”

 

美国在学习对中国因素说“是”

 

  “中国走进非洲,不仅仅是加强经济合作,而且也在外交和战略上延续中非关系,巩固自己的大国地位,”威尔逊说。

 

  即使中国从非洲国家那里得到了双边合作的通行证,当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发现它们参与开发的领土上突然多了一个玩家时,心里却未免有些不舒服。一方面是商业利益的竞争,一方面则是战略上的警惕。

  “不可否认,中美在非洲进行着某种竞争,双方的分歧由此而生。”威尔逊说,“美国的商人担心中国在抢他们的生意,将他们逐渐从非洲市场挤出去;而美国的人权和非赢利组织也在批评中国在苏丹等地不尽如人意的作为。虽然美国国务院对中国的主流看法仍是积极的,这些声音传到一些议员耳中,让他们变得很紧张。同时,我知道美国国务院一些主管非洲事务的官员心里的确在思考,如何才能加强美国和非洲的接触。”

 

  洛伦佐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的确能在和非洲谈生意的时候,从中国政府得到某些低息贷款,这就成了西方的石油企业在实际竞争中的不利条件——这也是我们希望西方政府回应的事情。”

 

  乔治·于则有不同的解释:“很多西方企业家担心中国积极地走进非洲,会让中国企业从友好的政治关系中捞取经济甜头,从非洲国家的合同中得到一些优先或特别的待遇。但是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所有国家的企业都会从各自政府的支援中得到好处。中海油竞标尤尼科(Unocal)的例子中,不也有美国政府的身影吗?”

 

  威尔逊对中美在非洲的竞争关系保持着乐观态度。但他的理由是战略上的:“双方不可能因为这些分歧而擦出对抗的火花。因为非洲问题在中美双边关系中仍然是次要问题,远不如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我认为,中美双方都在学习。中国在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新兴的国际强国,而非洲只是这一目标中的一部分;而美国则在学习如何回应,认知这个成长中的强国。”威尔逊说,“最终,美国会逐渐承认中国因素存在的事实。就像一谈到非洲事务时,美国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利益,美国今后也会想想中国会就一个问题如何反应。这样的政策推广到全球,正符合了美国如今的对华政策主流:关注并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