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告网站:“中国人看世界”舆论调查:国人国家自豪感回归正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28:44

“中国人看世界”舆论调查:国人国家自豪感回归正常

【环球时报】 2011-01-02

  • 世界预估中国2011盈亏 美国继续关注“中国挑战”
  • “收官”新世纪头十年 中国表现堪称优秀

 

摘要:《环球时报》日前在中国5个城市进行了连续第五年的“中国人看世界”舆论调查。与前四次相比,本次调查结果最为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中国公民喜欢自己国家的比例迅速增加。在没有特定选择答案的前提下,有60.1%的受访者最喜欢的对象选择了中国。

点击查看更多新闻图片

《环球时报》日前在中国5个城市进行了连续第五年的“中国人看世界”舆论调查。与前四次相比,本次调查结果最为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中国公民喜欢自己国家的比例迅速增加。在没有特定选择答案的前提下,有60.1%的受访者最喜欢的对象选择了中国,而喜欢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比例都不超过10%。这是该舆论调查开始以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在两年前的调查中,喜欢中国的受访者只比喜欢美国的高14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认为,物质和心理的满足感导致对国家认同感及自豪感增强。他说,中国人在历史上民族自豪感就很强,但由于上世纪一个阶段现代化进程缓慢而且遇到过挫折和困难,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逐渐低落;现在,随着国家的崛起和发展,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渐回归正常。


更多中国人最喜欢自己的国家 本次调查由《环球时报》旗下的舆情调查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电话调查访问方式,于12月10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5个城市进行,调查的对象为15岁以上的普通市民。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88份,在95%的置信度下,理论上最大允许误差在3%。

调查显示,当受访者被问及“您最喜欢哪个国家”时,在没有特定选项的情况下,60.1%受访者表示最喜欢中国,表示喜欢其他国家的均不足一成。其中,喜欢美国的受访者比例位居第二,为7.5%,第三是法国,比例为3.7%,第四是澳大利亚,比例为3.3%。喜欢瑞士、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德国的受访者比例均在1%以上。

这是五城市民众对任何一个外国的偏好首次下滑到一成以下。在此前的四次调查中,均有超过一成的五城市民众表示喜欢中国以外的某个国家。在2008年的调查中,只有34.3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自己的祖国中国,紧随其后的是20.22%的人选择了美国。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2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民众最爱的国家是中国,这个结果与中国发展趋势相吻合。他认为,对国家发展的预期是决定喜欢中国的民众比例迅速上升的重要因素,民众不仅对目前生活不断改善感到满意,而且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也十分看好。
金灿荣说,绝大部分国民最喜欢自己的祖国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常态,中国人的这一数字并不算特别高,之所以会出现引人注目的攀升,是因为过去的数字太低。金灿荣分析说,2008年只有34.35%的调查对象选择最喜欢自己的祖国,这一数字从全世界来看,都算比较低的,并不正常。而实际上,中国人在历史上民族自豪感是很强的,现在不过是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 

点击查看更多新闻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这一现象。他认为,2008年时中国人对美国好感人数比现在多,是因为那时候是布什即将下台,奥巴马行将上任时,中国公众对奥巴马政府有许多的期待。但在2010年,中美之间的冲突必然让中国民众对美国恶感增加。现在喜欢中国的人数增加是很自然的事,这倒不能说明中国2010年的情况比2008年好,比如说通胀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并没有改观,只是由于中国公众心中开始装有国际大局观。

与2009年调查结果相比,五城市公众最喜欢的外国,前三位名次没有变化,依然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但是喜欢的受访者比例大幅减少,喜欢美国的受访者比例几乎减少一半,从2009年的13.1%下降到7.5%,喜欢法国的受访者比例从2009年的8.1%减少到3.7%,喜欢澳大利亚的受访者比例从2009年的6.7%减少到3.3%。在随后的7个国家中,喜欢新加坡、日本的受访者比例减少最多,喜欢新加坡的受访者减少了5个百分点,喜欢日本的受访者比例减少了3.6个百分点。

吴心伯认为,以前中国民众出国的机会比较少,对发达国家的喜欢有点盲目。近一两年,中国民众大批走出国门,视野变得更宽广,通过比较他们会更加适应和喜欢中国。

与上述倾向相契合的是,一些“最喜欢的国家”也成了很多接受调查者“如果有出国机会最想去的国家”。调查显示,最想去美国的受访者占19.0%,其次是法国,占受访者的10.5%。表示想去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瑞士、新加坡、韩国、德国的受访者比例都超过2%。占据这项调查首位的居然是“无”(21.2%),即二成受访者表示没有想去的国家,只想留在中国。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浩12月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形象、历史积淀和旅游资源是决定中国民众喜欢不喜欢的重要因素。美国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法国是欧洲比较浪漫、富于文化气息的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排位靠前可能与移民有关。

更谨慎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国公众对本国的国际地位认识更谨慎。

调查显示,对于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性强国的问题,仅12.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性强国,而认为中国不是世界性强国的占34.1%,此外认为中国“还不完全是”世界性强国的占到五成以上(52.8%),另有0.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 

点击查看更多新闻图片

与前四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的比例明显下降。本次调查中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的受访者比例比最高点的2008年减少14.4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3.1个百分点;本次调查中认为中国不是世界性强国的受访者比例明显增加,达到历史最高点,比2008年增加14个百分点。

吴心伯认为,2007年和2008年受奥运会等事情的影响,给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有放大作用。今年中国在周边遇到的问题,比如中美摩擦等一系列国际事件让民众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还面临很多复杂的不利因素。这一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民众对国家地位的判断更加冷静客观。

为什么会出现五城市民众认为中国是强国的比例下降,但喜欢中国的比例却上升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吴心伯认为,这说明中国民众对中国发展潜力看好。虽然中国目前还不是强国,但是未来中国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发展,所以他们更喜欢中国,愿意留在中国。

被具体问及到“中国已具备世界性强国的哪些条件”时,接近一半(47.0%)的受访者认为是“经济实力”,其次是政治及外交影响力(42.1%);再次是“文化影响力”和“军事实力”,提及率分别为32.9%和29.9%。此外,还有一成(12.2%)受访者认为中国不具备任何世界性强国的条件,0.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具备世界性强国的其他条件,如“人口实力”,另有1.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说不清楚”。

与谨慎同步的是中国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乐观和自信。大部分民众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被问及“金砖四国中哪个国家的发展后劲更足”,56.7%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去年这一数字是66.7%。在“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中,民众更看好印度,有17.3%的认为印度后劲较足,15.2%的选择俄罗斯,6.5%的选择巴西。最看好印度和俄罗斯的则分别增加了1.9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看好巴西的人数则没有太大变化。

在每人限选两项的前提下,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最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近五年的调查显示,最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诸多事件中,受访者对“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提及率持续上升,2010年该比例比2008年增加11.2个百分点。

2006年《环球时报》首次进行“中国人看世界”调查时,最多的受访者认为“产品的劣质和造假现象严重”最影响中国国际形象,此后这一比例逐年下降,今年为39.0%,居第二位。

不过,中国人对“中国制造”的质量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总体来看,公众对“中国制造”的印象与去年相比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两年间都有近七成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还可以,但质量有待提高”。所不同的是,这部分人群由去年的68.6%上升到今年的69.8%。认为中国产品是“质次价低的代名词,质量亟待提高”的人群也有小幅增加,由去年的16.2%上升到今年的17.9%。认为“中国制造”很好或很差的人群都有所减少。 



点击查看更多新闻图片


金灿荣认为,从中国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以及对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因素的判断来看,总体可以说成是“宏观肯定,微观不满”,反映出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非常冷静。

问及“2010年最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什么”时,认为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的受访者超过五成(51.7%),三分之一以上(34.1%)受访者认为是“在世界范围的经济不确定环境下,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世界第二”,近三成(28.5%)认为是“中国人民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的团结”。


冷静面对西方遏制中国的动作

五城市公民还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在发展崛起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持续的阻力。

对于“西方是否正在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个问题,受访者的意见呈现较高一致性,共有81.6%的受访者认为西方有意图,或者有明显的遏制中国的行为。

具体来看,这部分受访者中,认为西方“有明显的遏制行为”占总体人数的41.4%,认为西方“有意图,但无明显的遏制行为”占总人数的40.2%。其余的受访者中,8.3%的人认为遏制中国“只是有人说说而已”;5.9%的人认为遏制中国“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

与去年相比,认为西方有遏制中国的行为或者意图的公众整体增加了2.9个百分点,变化并不是很大,但认为西方“有明显遏制行为”的受访者增加了10.1个百分点。

金灿荣认为,这个结果与民众对美国的判断形成呼应,它提醒西方国家,中国民众对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的怀疑感很重,还不太信任。如果西方国家想要搞好与中国,特别是中国民众的关系就必须注意这一点。

在遏制中国发展问题上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美国。在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及“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36.4%的受访者选择了“美国在战略上遏制中国”,成为选择率最高的一项。紧随其后的是“台湾问题”,35.5%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其他选择率比较高的问题包括“人民币汇率争议”(27.4%)、“经贸摩擦”(23.1%)以及“两国意识形态不同”(16.1%)。 与历史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过去几年里一直比较热门的经贸摩擦问题在今年的影响力大大减弱,去年53.3%的受访者将其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关键症结,今年则仅有23.1%的选择这一项。“美国在战略上遏制中国”上升幅度较大,并首次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因素。台湾问题在2007年达到顶峰,73.0%的受访者认为其影响最大;接着的两年其重要程度连续下降,到2009年下降至32.7%,今年,台湾问题在民众心中的重要性比例小幅度上升,达到35.5%,重要程度仍名列第二位。

金灿荣认为,今年美国高调回亚洲,做出一系列对中国不太友好的举动。这一结果与今年事态发展的特点有很大关系。虽然今年中国与美国也有很多经贸摩擦,但是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却被认为少了,这说明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竞争力、中国市场的魅力很有信心。

不过,五城市公众对中国未来所处的国际环境还是看好的,认为未来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会“越来越好”(26.9%)和“总体上将得到改善,但摩擦还会很多”(57.2%)的受访者加起来一共占八成以上(84.1%),总体来说五城市民众对未来所处国际环境预期良好。


“钓鱼岛撞船事件”令中国人印象最深刻

在五城市民众心目中,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依次为:中美关系(76.8%)、中日关系(29.2%)、中俄关系(20.5%)、中欧关系(7.3%)、中朝关系(5.9%)、中韩关系(3.7%)和中非关系(1.7%)。

由此可见,中美关系在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远超其他双边关系,近八成受访者将其作为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远远超过其他双边关系。事实上,《环球时报》自2006年起连续五年的公众调查数据显示,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民众心目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其中,美国的影响力波动幅度不大,且一直维持在75%以上的高中选率。

金灿荣认为,美国在中国民众心目中很重要,因为其对中国的发展重要。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曾经为中国定下了三大目标:经济现代化、国家统一和在国际上维护和平。任何别的关系---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与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都不可能同时涉及到这三大问题,而只有中美关系不仅同时涉及到,而且具有某种决定性。

吴心伯则认为,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中美关系关注的比重特别高,可能与今年是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有关。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外交是全面的,包括周边外交、多边外交,与其他大国外交等,外交资源的分配更加均匀。

在中国周边国家的范围内,俄罗斯和日本被视为重要性排名前两位的国家,中俄、中日关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周边关系,分别有49.0%和36.9%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两对双边关系。有21.3%选择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这就产生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民众对中俄和中日关系的评价出现矛盾---在评估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时,中日关系排在中俄关系之前,但在评估最重要的周边关系时,中俄关系又排在中日关系之前,而且差距在拉大。

对此,金灿荣表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一些双边关系的轻重时,老百姓更容易从包括经济交往在内的多项标准进行评估,但在评估与周边关系的重要性时,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战略方面比较重要的国家。这说明,中日关系因为经济来往多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而中俄关系战略意义更大,即有所谓“官热民冷”的现象。

2010年,美国、日本等国与中国的摩擦在加剧,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受访者被问及“2010年哪些国际事件给您的印象最深刻”时,在可以选择多项的前提下,关注度居首位的是“钓鱼岛撞船事件让中日关系陷入低谷”,60.2%的受访者选择此项。“美国一方面压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无节制印制美钞”的关注度位居第二,为56.2%;“美韩日在西太平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韩国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令朝鲜半岛陷入不稳定”两件事的关注度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比例均接近五成,分别是49.8%、48.2%。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关系在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地位逐年下降,与中俄关系的差距在拉大,从去年的6.4%,扩大到今年的12.1%。

对于中日关系未来一年的发展走向及预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并不特别乐观---52.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中日关系将“基本维持现状”;19.3%的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可能会恶化”;18.7%认为中日关系“将会有些改善”;4.2%认为两国关系“将会有明显改善”。


中国人更重视与周边的关系

从2008年起,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重要性显著提升,回答“对中国最重要周边关系”时,选择这一组双边关系的受访者比去年多了5.9个百分点。另外,相比去年,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在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超过中印关系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调查显示,民众对于过去一年中韩关系的评价比较一般,认为两国关系“没什么变化”的受访者占大多数,达49.0%。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比起认为两国关系更进一步的受访者,更多人认为两国关系更紧张了,前者占所有受访者的18.6%,后者占28.4%。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浩12月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这一调查结果说明,民众对中国在朝鲜半岛的作用有很高的期待。虽然中国在做努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局势的发展不完全由中国决定,仍有很大不确定性。金灿荣和吴心伯也认为,对于朝鲜半岛未来一年的局势发展,民众的看法过于乐观。

对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关系,被问及“您认为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问题有哪些”时,在可以选择多项的情况下,受访者认为“美国从中恶意挑拨”和“南海的领土争端”是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双边关系的最重要问题,选择以上两个选项的均占四成以上,比例分别为44.5%、42.3%。认为“经济与贸易竞争”、“贸易摩擦”是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关系重大问题的均不足二成,比例分别为19.5%、15.6%,还有6.1%的人表示“不知道,说不清楚”。

中欧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影响力在今年的调查中明显不如往年,中欧关系比去年下降12.6个百分点,中非关系比去年下降4.7个百分点。

34.6%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一年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有近两成的民众认为“中国威胁论”和经贸摩擦影响了中欧关系。民众对于过去一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评价较好,超过1/3的受访者认为中欧总体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中欧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民众的意见比较分散。各有近两成的民众认为:“欧洲国家受'中国威胁论'影响增大,欧洲内部对中国的态度进一步分化”(19.7%)、“经贸摩擦增多”(19.3%)。环保问题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了民众的重视,有18.8%的受访者认为“欧洲利用环保问题限制中国”。另外,各有略超过15%的民众认为:“欧洲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加重”(15.6%)、“欧洲利用人权、宗教问题加大对中国施压”(15.3%)。1.2%的受访者认为中欧关系在过去一年“没变化”,0.1%的受访者提及其他影响中欧关系的因素(美国影响),还有8.4%的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总结中国民众看国家与世界各国关系时,金灿荣、吴心伯和苏浩认为,2010年,虽然中国与周边国家也因争吵和分歧发生一些不愉快,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民众对与周边国家关系反应平静。这反映了中国人的大国心态。不过,如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闹僵,中国也会很难受,会消耗中国很多外交资源,甚至发展资源。所以民众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重视。
(●本报记者  邱永峥   段聪聪) 关于 中国 国家 自豪感 的新闻
  • 外媒称欧盟有望2011年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 李明博称朝鲜只有效仿中国改革开放才有出路
  • 德媒:2010年的中国更加自信
  • 学者:中国经济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二还需要100年
  • 美国《纽约时报》:东方崛起大势不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