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航空航班查询:后继有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09:54
连载:屠夫看世界   作者:陆步轩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时光在浑浑噩噩之中消磨着生命,日子枯燥而乏味。
对于仿瓷涂料,我已经失去信心与耐心,实体也仅剩下我一名孤家寡人,名存实亡。副局长早已退休,连调研员也不能当了,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厌其烦地时不时地来看看我,安慰几句,叹息几声,仅此而已。
装饰活路断断续续,在市场缺乏有序竞争的时代,对此,我也不抱太大的希望,只作为维系温饱的手段,在手气不顺时,不至于太过亏待自己的肚子。
也曾想过回到不远处的老家,呆上一年半载,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干,从而调整失衡的心态,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开始全新的生活。可又怎么能忍心让中年丧偶、含辛茹苦、辛劳一生的老父,陪伴曾经引以为豪的儿子如今落魄到这般模样,而叹息落泪,平添许多烦恼与忧愁呢?!于是,像一切都未曾发生似的,我强作欢颜,哄着自己,欺骗着亲戚和朋友。
然而,纸毕竟包不住火,如同雪里不能埋人一样,时间久了,一些细心的人逐渐从我的形单影只、独来独往之中瞧出端倪,姐姐开始托人在老家为我重新物色对象。起先我还蒙在鼓里,直至有一天姐姐贸然领来一位姑娘,我以为他们一起来县城办事,并没有在意。闲谈中,姐姐神神道道,故意将话题往姑娘身上引,说姑娘在一所乡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家中姊妹几个云云。我还嗔怪姐姐说话牛头不对马嘴,弄得人家姑娘挺难为情、怪不好意思的。姐姐见我榆木脑袋不开窍,干脆不再遮遮掩掩,背过姑娘,说明来意,问我感觉如何。当此之时,我的婚姻实虽亡,名犹存,谈别的对象为时尚早,我哪儿都想逛逛,就是不想逛看守所,蹲大狱,重婚的罪名我可担当不起。我实事求是,据实以告,事情就拖了下来,中途姑娘还来过两次,可我的“绿卡”一直未拿到手,一拖再拖,后来姑娘等待不住,不了了之。
父亲曾告诫我:“居家过日子要实实在在,花里胡哨的靠不住。”正与古人“红颜祸水”的训诫相吻合,总以为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亲身体验了不幸的婚姻,我才真正明白了父亲平实语言之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记得在计经委时,某厂厂长、书记为争夺第一把金交椅而脸红脖子粗,官司打到了计经委,由此引出了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厂长与书记谁大、谁领导谁的话题。党办主任见多识广,言出惊人:
“谁大?谁歪谁就大!”一语道破天机。
企业如此,家庭亦然。也许我的观念陈腐,男性沙文主义思想严重,是个老顽固,为女权运动者所不齿。然而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与真实想法,我不想隐瞒自己的观点,笑里藏刀,口是心非。我宁做小人,不当伪君子。
我以为,“天”字出头“夫”为主,丈夫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婚前,尽可以将恋人宠着、捧着,尽情享受爱情的浪漫,一旦组成家庭,居家过日子成为第一要务,必须完成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我所期望的家庭如同一盆燃烧的炉火,不跳跃,不闪烁,通过不断地添加燃料,一直温暖到垂暮之年。因为那种天长地久的亲情,浓缩在菜市场、厨房、洗衣间这些很琐碎很庸俗的地方。
有些事情的转机是毫无征兆的。
那天,“荷包蛋”来叫,“三缺一”,我正要上牌局,前妻突然冒出来,说她菩萨心肠,慈悲为怀,决定放我一马。她让我起草离婚协议书,准备签字画押。此前,她曾发誓,她好面子丢不起人,即使“拖”也要把我“拖”个半死。
我不是个过河拆桥,说话、做事不讲情面的人,我成家不易,懂得珍惜,曾经抹下脸面,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地给过她不少下台阶的机会;也曾扯下男子汉的尊严,暗示、提醒她,爱是一根绣花针,看上去似乎很坚硬,其实非常脆弱,极容易折断。但她自视极高,骄傲得像个公主,我是个堂堂正正的汉子,人穷志气大,当然无法承受。大丈夫何患无妻?既然已经恩断义绝,留下金灿灿的空壳还有什么意义?如此耗着,损人而不利己,发出最后通牒,终于走到这一步我也是被逼无奈。
从民政局出来,她装模作样,眼睛里噙满泪花。我却没有通常的失落感,反而觉得一身轻松,真想面对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喊一声:
“解放啦,我自由啦!”——如果不担心人们误以为某精神病院跑了病人的话。临分手,她又说:
“也许过一段时间,咱们还能复婚。”柔声曼语,温柔得像个天使。
我一阵反胃恶心,差点把隔夜的陈年老米饭呕吐出来,“破镜难圆,覆水难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好男不走回头路,纵有千般好处,残羹剩饭、拾人牙慧的东西我也断然难以下咽。心中如此想着,冷笑一声,径直走了,头亦未回。
拿到“绿卡”,成为自由之身的第二日,便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陈晓英。
真是无巧不成书,自然少不了热心人的撮合。那一日,我心情不错,去了久违的工地,孙师傅无话找话,问起前妻的情况。鉴于孙师傅并非外人,我毫不隐瞒,据实以告。
“那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孙师傅与我一样,拙口笨舌,言辞木讷,想不到居然还会说媒,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于是好奇心驱使,听他简单地介绍了情况。“哪有如此机缘,简直如同天方夜谭!”听罢,我心里嘀咕,昨日刚刚走出围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感受单身汉的快乐,今日又想进去,八辈子没见过女人似的,猴急猴急的,传将出去,岂不授人以柄,惹人笑话。
还真凑巧,孙师傅是海红轴承厂西安分厂的模具工,我前任老丈人的同事。孙师傅跟我干装修活路还是前任丈人的引见。权且听孙师傅一言,一来不辜负他的一番美意,二来有孙
师傅作证,我并非薄情寡义之人,外面找到了相好,竟闹起了离婚,以免造成误解——毕竟一见钟情的爱情在言情小说之中俯拾皆是,而在现实生活中寥若晨星。
她是韦曲四大恶人之首“东邪”的表妹,一位朴实而端庄的农村姑娘。初中毕业,不甘于关中农村传统的生活模式,年龄很小就外出打工。现代都市多姿多彩的生活与闭塞落后的农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高不成,低不就,以至于二十八岁,依然待字闺中,而二十四岁的妹妹紧随其后,眼看就要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成为老大难问题。
依照农村的习俗,妹妹不能先于姐姐出嫁,否则乡党们会笑话“大麦还没黄,小麦倒黄了?”她挡在妹妹的前面,承受着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事后我故意逗她:
“大麦要是瞎了,小麦还不收了?”
她给我一巴掌,手扬得老高,落在身上却不疼。幸亏没让女儿看见,否则她会用“打情骂俏”来逗老爹、老娘。女儿七岁,上小学二年级,正在背《成语小词典》,喜欢活学活用。
我把此归结为前世因缘,机缘巧合。她很普通,是“老大难”,我很潦倒,是“二锅头”,我们天设地造,互不嫌弃,况且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社会,人们欺软怕硬,攀上“东邪”的高枝,以后再也不用为讨债要账而发熬煎了。
我们老大不小,也小青年似的赶一次时髦,参加“集体婚礼”——婚礼与其妹妹、妹夫同时举行。经过几年的穷折腾,我除了一屁股三角债务,已经没有任何积蓄了。我是过来人,已经无所谓了,她可是大姑娘上轿——第一遭,为了掩人耳目,不至于过于寒酸,她用自己的私房钱购置了“三金”。有人说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是男人为了套住女人而埋设的灿烂的圈套,像孙猴子额上的紧箍咒,我穷光蛋一个,英雄气短,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我请人将旧家具重新刷过一道油漆;好在电视机太小,功能又少,前妻看不上,没有搬走;重新买了一台电冰箱,一台录像机便算齐备了。至于家庭影院、组合音响,我俩都是音乐盲,欣赏不了高雅音乐,对嗲声嗲气的流行歌曲又提不起兴趣,倒节省了好几千元资金。婚礼简朴而隆重,婚后温馨而甜蜜,恰应了《芙蓉镇》里的一副对联:
一套旧家具
两个新夫妻
激情过后,日子渐渐趋于平常,为了调剂生活,给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我们觉得该有个孩子了,这时,女儿也不失时机地来到母亲的腹中。
对于孕育新生命,我们忐忑不安,喜忧参半。喜的是年届三十,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产生了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感觉;忧的是我烟酒不忌,暴食暴饮,生活极无规律,胎儿的发育是否正常?十月怀胎的旅途能否一帆风顺?一个小生灵将要与我们同忧、同喜、同悲,休戚与共了。是男是女?是美是丑?而这一切都在未知之中,未来的几个月注定了要在惶恐不安之中度过了。
我从未当过科长、处长、局长,不知道为官的滋味,为了过把官瘾,结婚以来,我牢牢地抓住家政大权不放。在家里,我是家长,绝对的权威,家里的事我说了算。她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即使打麻将,她也会拉把椅子,拿上毛衣,坐在后面静静地看,不能胡言乱语。无论输赢,端茶递水,添衣送饭,没有半句怨言。
可妊娠三月,反应强烈。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她一天一天不太进食,脾气也变得古里古怪起来,以往温顺贤淑的她,早上起床就开始不停地唠叨:
“要添丁纳口啦,这样下去,怎么养活得过……”
我谨遵医嘱,克勤克俭,尽量努力工作,少惹妻子生气,但孕中的妻子性情与平时大异,稍微分辩几句,她就得理不饶人,中东局势似的,唠叨立即升级为争吵,为了避免爆发战争,我惹不起躲着走,就只好东躲西藏。
一个星期天,单位都放假,连值班的人都没有来。失去了牌局,我实在无处可藏,她又开始唠叨。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悄悄地找了两只棉球,将耳朵偷偷地严严实实堵住,装聋作哑,顿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耳边听不见妻子喋喋不休的唠叨,脑际一片空明,神清气爽,这才仔细观察,意外地发现妻子拖着日益粗笨的身子,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承担了许多家务,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以前光听她唠叨了,竟没有注意到她一天也干了不少活,也不容易,挺辛苦的。堵住耳朵,听不到她的指责,就无从辩解,不辩解就是默认,等于承认了错误,就有改正的希望。这是作为一家之长从未有过的屈服,她很得意,以为自己当了家长的家长,这样矛盾化解了,自然吵不起来,如此多日。
忽然有一天,我忘记了堵耳朵,竟意外地发现妻子没有以前那么爱唠叨了,又恢复了最初的温柔贤淑。 眼看着腰身一天天隆起,从外形上看,是个女儿。我把这个判断告诉妻子,她死活不信,说她喜欢吃酸的,“酸儿辣女”,几辈子传下来的话,还会有错?一定是个儿子。
我说她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她反说我“教条”,双方争执不下,我便与她打赌:若是儿子,我将家长之位禅让给她,我心甘情愿当牛做马,任劳任怨,服从她的领导;否则一辈子她得听我的,休想篡党夺权,谋我家长之位。
从身材体型上判断生男生女,并非王扶汉老先生所传授,王先生只讲“周易”、“八卦”,不屑于算命看相,奇门遁甲之术,而我等却对科学预测学挺感兴趣,思量日后如果失业,街头摆个小摊,打出“半仙”的旗号,“测流年运势,卜生死未来”。老先生不授,遂自学成才:若肚皮高高地向前凸起,就是男孩;倘若向四周发展,铁桶一般长粗了,则是女婴无疑。起初我也不太相信,以为是江湖郎中的伎俩,骗吃骗喝更骗取人民币而已,然几经验证,屡试不爽,比医学院几百万进口的B超机还精确几分,不由得由衷地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这次打赌,洒家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也不敢妄自尊大,以家政大权做赌注,万一赌输了这一辈子可就惨喽。
临盆的日期一天天逼近,妻子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早晨天还未亮,就将我一脚踹醒,陪她一起到皇子坡爬塬,如此反复,累得腰酸腿疼。到后来,她的腿、脚全浮肿了,手指一按,一个一个深坑,半天不得复原。
看过医生,小孩是臀位,而且大龄初产,是脐绕颈,相当危险。大夫建议剖腹产,可三千多元的住院费还没有着落。父亲从乡下赶来,让住院,说钱的事不要担心,一切还有他这把老骨头呢!
我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犬子无能,三十好几不能赡养尽孝,反过来倒要拖累老父……正六神无主间,丈母娘提着一篮子鸡蛋、白糖、小儿衣物……什么乱七八糟的物什颠颠地来啦。
丈母娘判断,医院为了银子,危言耸听,吓唬老百姓。她自己生了七八个孩子,几时上过医院。邻村有位接生婆,包了一辈子娃娃,手艺高着呢!不妨找她瞧瞧。
妻子是农村姑娘,大龄出嫁,结婚后国家取消了商品粮户口的粮油供应,不买面不买米的,要不要户口无所谓,因而户口一直放在娘家,村子里已经找过好几次:
“又非入赘上门,这种情况没有先例。”
倘若将户口迁回我的老家,孩子随母,又成了农村娃娃。好不容易跳出农门,根子又扎在了农村,遭乡党耻笑,况且我自己汉小力薄,又不擅长稼穑。左难右难难煞人,遂一气之下,花费八千余元,交纳城市建设配套费,为妻子购买了城镇户口,于是妻子与我一样,既无工作又无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无业游民、社会闲散人员。到孩子出生时,刚凑钱买完户口,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委屈了尚在娘胎里的孩子。
我与妻、丈母娘三人一道,嗅着五月小麦即将成熟的芬芳,来到了距离县城两公里之外的水寨村。接生员是婆媳俩,一人温柔得赛过老妈妈,一人慈祥得像活菩萨,稍作检查,婆婆拍着胸口,信誓旦旦:
“别人以为难,放在我手里,包准没事!”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
“上帝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们都尊你的名,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免了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别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罪恶。我们都是你的子民,保佑可怜的孩子,让他平安地降临世上,免除他的一切灾难,直到永远。阿门。”
预产期是5月16日,早上起来,妻子洗头洗脚,丈母娘将屋里屋外齐齐清扫了一遍,我则买回卫生纸、尿垫子等必需品,一切准备停当,可左等右盼,直等到日头偏西,太阳落山,月亮爬上枝头,却仍不见动静,寻思莫非可怜的孩子也知道世态炎凉,想在温暖的母腹中多呆一时半刻吗?
我们在惴惴中等待,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直到5月24日。
那天,妻子感觉异样,我急急地雇车,去请接生员,不料,车子在半路却抛了锚。“就这破烂,还想赚钱。”心里不满,嘟囔了一句,又不敢与他较真。风风火火地跑到水寨,只有婆婆一人在家,媳妇下地干活未归。我们不敢懈怠,留下便条急往回赶。妻子已经破水,躺在床上,腹痛一阵紧似一阵,丈母娘早已烧好一大盆热水,在一旁小心伺候着。
接生婆不紧不慢,仔细检查一遍:
“再等一支烟的工夫。”便坐在一旁,吃着瓜子、糖果,唠着家常,不再多看一眼。一会儿另一个接生员——媳妇也到了。
接生婆说一支烟工夫,可我看着妻子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在床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心中不忍,感觉这根香烟也太长了,最起码有四五尺抑或一两丈长,不然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抽不完呢。见妻子痛苦异常,我分担不得,不由走上前去,紧紧攥住她的双手。
“可以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的双手都汗涔涔、湿漉漉的,接生婆方才发了话。然后她洗过手,消过毒,一针催生素注射进妻子的手腕,片刻,妻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将我的双手使劲抓住。接生员取过一双筷子,随手塞进妻子嘴里:“咬紧,一二使劲,再来,一二使劲……”
如此反复,孩子慢慢地露出小脚,接着一条晶莹的小腿,然后是屁股蛋子。接生婆抻着:
“再使劲!”小孩的屁股“嗤嗤”地冒出了脐屎,黑漆漆、黏糊糊的,抹了接生婆一手。
“小兔崽子!”接生婆有意无意,在小屁股上轻拍一下,气氛紧张而和谐。
待到下来一半,妻子已经精疲力竭,孩子卡在半腰,上不去,下不来,情况十分危险。丈母娘吓得直打转转。接生员急红了眼,一人抻着孩子,一人使劲挤压妻子的肚皮,终于慢慢地又下了。待到只剩下脑袋,接生婆稍微一用力,出来啦。
急忙擦干身上的黏液,再看孩子时,两只眼睛圆溜溜地睁着,不哭不笑,没有任何表情。接生婆抓住孩子的两只小脚,倒提起来,照着屁股“啪”的就是一巴掌:
“哭,快哭,孩子,哭!”
孩子浑然无觉,依然不哭不笑。几经反复,毫无效果,连“包了一辈子娃娃”、久经考验的接生婆婆也吓傻了眼:“这可怎么办?我咋办下这种事?”
我们一时呆在当地,手足无措。
听老人讲,孩子呱呱坠地,这“呱呱”之声极其重要,标志着孩子从母体分离,来到世间,呼吸顺畅,成功地完成了从母体供氧到自由呼吸的转接,新生命宣告诞生。孩子不哭,说明有东西堵在嗓子眼,未完全清醒,是非常危险的。
“拿酒来!”接生婆命令。
“烟解乏气酒壮胆。”我们愣在那里,不明所以,以为接生婆方寸大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借酒浇愁、喝酒壮胆。我平时喜好几口,哪怕家里缺衣少食,白酒、啤酒总是不断。随手打开一瓶白酒,递给接生婆。在我的印象里,农村老太太一般不喜欢啤酒,说“难喝死了,有一股子马尿味道”。
只见接生婆“咕嘟嘟”地含了一大口白酒,“噗”的一声喷在小孩的前胸上,接着又将一口白酒喷在后背上,然后一手托住小孩的脖子,一手攥住双腿,忽张忽合,反复十余次,放下孩子,试试鼻息,有了微弱的气息。接生婆不敢大意,又口对口地做人工呼吸,孩子的气息渐渐加强。接生婆方才长舒了一口气,露出笑容,我们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落回肚子里。
这时才来得及端详孩子,白白净净,眉清目秀,如我所断言,果然是个千金,这就注定了我一辈子非做家长不行。
女儿与她母亲一样,反对我抽烟、喝酒,说我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难闻死了。每每调皮淘气,将我的烟酒藏匿起来,我板下面孔便教训:
“是我的酒救了你臭女子的命。”
她便乖乖地把烟酒给我取来。
孩子的屁股已经被打得又红又肿,可就是性子硬,不哭不叫。丈母娘心里不踏实,接生员婆媳也没办法,她们收拾家什,准备告辞。我想阻拦,话到唇边,又不知如何开口,事后挨了丈母娘好一顿埋怨。
夜已深,妻子沉沉地睡去。丈母娘冲少许白糖水,抱起小外孙女,用勺子慢慢地喂小孩喝下。不一会儿,孩子动了动,撒了几滴尿,脸上有了笑容。丈母娘搂着小孩,嘴里哼唱着,轻轻地摇晃着,手在锦缎般的身子上抚摩着……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掰开小屁股,在内侧一掐,小孩子疼痛,“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这一哭不打紧,整整一天一夜,吵得四邻不安。在这“嗷嗷”哭声之中,丈母娘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完成了从儿子到父亲的蜕变。
后来有人问,初为人父,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大的话题,非只言片语所能说清道明,似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又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几乎包含了人生的全部况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伦之乐”吧。
珍爱生命。常言道“人生人,吓死人”。我开始并无切身的体会,总以为那不过是女人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编造的危言耸听、骇人听闻。
女儿算是难产,经历过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看到女儿天真可爱的模样,事后想起来不免有些后怕。为了节省区区几千元,铤而走险,将生命当成儿戏,万一遭遇不测,我必将后悔终生。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历经艰险,总算有惊无险,平安挺过。我因此而欠孩子一笔债,在女儿成长的岁月里,必将倾其所有,精心呵护,以弥补出生时的缺憾与愧疚。
记得那年冬季,女儿受凉咳嗽,我们最初在药店买药,然后在小诊所、大医院诊治,每天吃药、打吊瓶都不见起色。那时,女儿的额头上已经针眼密布,我们心疼女儿,对医院失去了信心。担心发展成肺炎,忧心忡忡。偶尔听说西安北郊有一家小儿专科,用祖传秘方,专治小儿拉肚子、咳嗽等病症,疗效神奇,人称“医咳圣手”,河南、山西患者也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临近春节,我与妻抱着女儿,几次往返于南郊、北郊之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佳节,而我们却在煎药熬汤,全然没有一点儿过节的气息。
每年春季,孩子身上都要长出红疹,奇痒无比。跑过多家医院,看过西医看中医,多方诊治,全无效果,甚至连病的名称都说不清,不禁感叹广告上那么多专家名医都跑到了何处。听有经验者讲,那可能是花粉过敏,每年冰雪融化、鲜花盛开的季节都会出现,可能与孩子接种疫苗,体内毒素不能顺畅排出有关,没有特效药。眼看着孩子奇痒难耐,夜不能寐,夫妻两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能交替搂着孩子,抚着、拍着,度过多少不眠之夜,恨不能代替孩子承受苦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此,就慢慢懂得为别人考虑。大街上看见老人、儿童摔倒,不由自主地前去搀扶,甚至以前不太注意的动物、植物也渐入眼帘,懂得去关心、去爱护,在一个以“杀生害命”为职业的屠夫身上增添了几多爱心。
然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好心有时却使不得。一次骑车路过,见一老头被车撞倒,撞
人者扬长而去,老人躺在地上,呻吟不止。心中不忍,遂搀扶起老头,想不到老头却反咬一口,恩将仇报,诬陷我撞了他,非得带他去治病疗伤不可,理由似乎很充分:
“你没撞我干吗扶我?”
我当时语塞。
由此想到一则《伊索寓言》:一头毛驴正在草地上吃草,猛然发现一匹恶狼冲将过来,逃跑已经来不及。毛驴将计就计,就立刻装出病怏怏、瘸腿的样子。狼也多事,要吃便吃,却废话连篇,询问毛驴怎么了?腿是如何瘸的?毛驴很狡猾,说它过篱笆的时候,一不小心脚上扎了一根尖刺,奉劝恶狼帮助它把刺儿拔出来,以免在吃毛驴肉时不小心被刺儿卡住喉咙。狼信以为真,抓起驴腿,仔细寻找那根尖刺。毛驴乘机用脚对准狼嘴,狠狠一踢,踢掉了狼的牙齿,然后飞也似的跑开。恶狼吃足了苦头,无奈叹道:
“这叫自作自受,非天与人。老爸教育我当屠夫,我为什么偏偏要改行当大夫行医呢?”
懂得牵挂,心有所系。过惯了单身汉似的孤家寡人的生活,一向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早晨起床,一脚迈出门去,头也不回,走上十天半月,抑或更长的时间,了无牵挂。自从成家有了孩子,这一切从此改变,每每寻找借口,在家里多呆一些时间,迫不得已出门,办完事就赶快回家,即使万一回不去,也要打个电话,或者带话回去,报一声平安。无论家中妻小,还是高堂老父,人到中年,携家带口,再也不是一个人的世界,再也玩不起一个人的潇洒。一个人的成败安危,牵动着一家老小的心扉,与一群人的荣辱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不由变得胆子小起来,做事有所顾忌,瞻前顾后,思虑周详。少了年轻时的敢说敢干,雷厉风行,多了中年人的老成持重,四平八稳,于是便成熟起来。
孝敬父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成长之路太过漫长,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已经渐渐隐去,淡忘了父母曾经在自己身上受的苦,流的泪。甚至以为“不是冤家不聚首,冤家聚头几时休”。父母在自己身上的付出是应尽的义务,是前世的因缘。我有个堂侄,三十多岁,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稍不如意,对父母动辄打骂:
“这辈子我给你当娃,说不定下辈子你还给我当娃哩。咱家坟头就是那几个鬼魂,来回倒着呢。”
母亲终于上吊自尽,到另一个世界倾诉冤屈去了。
于是便有了“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演绎《墙头记》:有一农夫,中年丧妻,膝下两子。农夫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哺育成人,分别娶妻生子,分家另过,农夫却年老体衰,成为累赘。两个儿子约定,一月三十天,各管十五天,可是到了大月是三十一天,两个儿子都不管,这一天农夫无处可去,只有爬在墙头上。
自己做了父母,才从一把屎、一把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中真切体会到父母当初养活自己的不易,才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恩情。我自幼丧母,老父既当爹,又当娘,着实艰难。我毕业以后,诸事不遂,心情烦闷,一年到头,难得回几次老家,即使偶尔回去,父子相对无言,尴尬十分,又匆匆告辞。回想起来,老父的心情会好吗?那年春节晚会上,陈红一首《常回家看看》,牵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扉!
走出户外。我是个好静不好动的懒汉,闲暇无事,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电视,睡觉,打麻将。自从孩子稍微懂事,这一切不再可能,我说外边的世界很无奈,有狼,有狗,还有老狐狸;她偏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山,有水,更有大红花。年幼的她,哭着,闹着,非要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于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便会带上她,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看着孩子奔跑嬉戏,体味难得的幽静与安闲,心灵也得到进一步的涤荡与净化,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虽然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可这几年确实离自然与绿色太遥远了。
找回童心。孩子缺少同伴,老是一个人,玩不出新奇,玩不出新花样,很快就有玩腻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听见“没意思”三个字时很惊讶,完全没有料到如此高深、充满哲学意味的词汇,竟会从一个小女孩的口中吐出。从此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和孩子玩耍,互相追逐,捉迷藏,打闹,甚至给她当马骑,当猴耍……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尽情与她一起疯,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女儿一天天长大,从她的孤独中,我渐渐地发现,独生子女并不是孩子们成长、发育的最佳环境,生活上的极度呵护,社会交往的极度保护,反而剥夺了孩子们成长拓展的自由空间,使独生子女自幼生活在一片情感单调的世界里,造成许多性格上的先天不足,如自私、狭隘、封闭、唯我独尊等等。
由此可见,计划生育宣传中“降低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有一个度,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刁钻、任性、自私、孤僻等劣根性不可豁免地存在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性格之中。而在政策方面,国家更多地把眼光放在如何控制人口数量上,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因为这后面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任何一点松动,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岂不知,有关资料早就显示,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力已经降到了人口更替的水平之下。 为什么要生孩子?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生一个还是生两个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其中的徘徊、犹豫、困惑和焦虑,我感触至深。尽管每个人的经历、情况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面对选择,大家都会感到一种压力,因为一旦选择了,就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意味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大都市,受过良好教育,高薪者、引领社会潮流者生育意愿降低,崇尚单身贵族的生
活,玩两人世界的潇洒,与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生育理念很接近。而在广大农村,这种理念是不可想像的。
在西欧一些国家,为了鼓励人们生育,像中国鼓励人们生产一样,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有的国家提供免费教育,有的给予优厚的补贴,有的提供免费的牛奶直至孩子成人等等。尽管如此,还是调动不起人们生育的积极性。这些国家认为,如果对生育后代都缺乏热情和冲动,那么对于这个国家、民族乃至社会都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人还是最主要的。
中国刚好与此相反,农村人为了生一个男孩传宗接代,不惜东躲西藏,倾家荡产,逃避计划生育的追踪。不过最近似乎有些松动,改“超生重罚”为“少生奖励”,不知是否是一个过渡政策的前奏。
就我而言,这么多年来,城市里面没有单位,农村里面没有土地,活生生的黑人黑户,社会闲杂人员。目前自己还年轻,多少有点力气,笔杆子用不着,刀把子还能拿得起,所以生活勉强无忧。可是若干年后,自己老了,再也拿不动屠刀,笔杆子又锈迹斑斑,而社会也进入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社会。到了那时,两个孩子要承担起赡养四位老人的重任,你不觉得他们的负担过于沉重吗?
2000年10月,当我萌生这种想法的时候,送子观音又不失时机地给我送来一个儿子。从此,“一儿一女活神仙”,成为上班一族羡慕的对象。
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加之顺产,为了省钱,我们照例请了接生婆,在家里生产,好在一切顺利。那天我少进了一些肉,待打理完毕肉店的一切,匆匆赶回家,孩子已经在抱。丈母娘兴冲冲地让我猜是儿是女?不用猜,我不是会相面,还能从体型上看出来吗?
两个孩子与姥姥都很投缘。开店做生意之后,我与妻子都很繁忙,女儿开始与姥姥住在乡下,稍大上幼儿园,为了让她得到良好的教育,才从农村搬来与我们同住,但女儿还是离不开姥姥,尤其是晚上睡觉。自从儿子来到世间,女儿一反常态,居然撒娇占起怀来,晚上非跟她妈在一起不行。无奈喂过母乳后,儿子就成了姥姥的孩子,即使今天,已经四岁,上幼儿园了,还是一刻都离不开姥姥。倘问起儿子:
“你家有几口人?”
聪明的儿子会掰着手指头计算:“有爸爸、妈妈、姐姐、我,还有姥姥,一共五个。”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无价保姆》,故事是这样的:两口子都上班,无人照看小孩,遂登报聘请保姆。小阿姨、老阿姨、下岗女工都条件太高,无法满足。后一农村老太太打电话来,愿做保姆,条件是一分钱不要,管吃管住就行。主人惊诧,到车站去迎接时,竟发现保姆是自己的亲娘。
我自幼没有了母亲,就把丈母娘当成我的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