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能治好吗:在更广阔的背景中看“中国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36:58

在更广阔的背景中看“中国奇迹”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04日 02:51王南中国经济时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中国奇迹的特点是高速度、低平衡、不确定。到目前为止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堪称“世界冠军”。但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多一些视角审视“中国奇迹”,我们也许能更清晰地发现中国奇迹低平衡的另一面,从而对不确定的未来多一份警醒。

  经济增长的关键函数有三个:从长期看是技术,从中期看是制度,从短期看是政策。人类历史的时间之河中那些星光闪耀的篇章,无不是领袖人物的政策调整、制度变革以及技术进步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在北美登陆,只有野兽和野人出没的冰封土地,从1640年克伦威尔眼里“贫穷、寒冷而且毫无用处”,到1835年托克维尔断言美国将成为世界商业代理人、第一流强国的历程;俾斯麦“把德国扶上马,她会奔腾的”之后的“狂飙突进”;明治天皇“开拓万里波涛”的日本维新,甚至更早当历史从大陆深处的封闭帝国走向海洋,活动范围和重心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从威尼斯、鹿特丹、汉堡、曼彻斯特的游移……一幕一幕都是这样的正剧,只不过换了时间地点和角色而已。诚如李斯特总结的那样,“操着国家福祸之权的执政诸公如果制定贤明的政策,就像用魔杖一挥,在短短数年之间色色具备。”如果不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对传统体制的系统调整,没有由此引发的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则我们今天环顾四周,所见将完全不同。领导者改变观念,准许人们以先前严禁的方式生产和生活,就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太阳下面没有新的东西,中国并无“奇迹”可言。

  • 年前部分股有望一飞冲天! 秘闻!行情近期将出现逆转
  •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

  在国际社会中,发展的概念因为具有自尊和自由的内涵,正逐步取代增长,成为衡量进步的尺度。如果用这个标准考量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则收入和分配的不平衡、经济和社会的不平衡、人和自然的不平衡、物质和精神的不平衡等等给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深切感触。抢占先机的人和被发展放逐的人,为所欲为的得势者和求告无门的失意者,鸿沟难以弥合;持续发展赖以维系的资源环境链条近乎断裂,天人合一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传说。即便用世界银行1992年关于新加坡等“东亚奇迹”的标准衡量,甚至和二战之后日本的高速增长、废墟颓垣上重新崛起的德国相比,不仅人均国民收入难以望其项背,增长的质量、社会和环境的均衡等方面的差距,更不可以道里计。人们心向往之的市场经济、法治社会、自由精神,虽然已经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渐露微弱光芒,但新鲜亮丽的世界要呈现完整轮廓,还需冲破浓重雾霭。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成功会变成失败之母。“荷兰病人”“英国病人”的殷鉴不远,依靠竞争取得繁荣、创造了“奇迹”的德国,上个世纪末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饱受增长乏力和两位数失业率的困扰,随即被嘲笑为“欧罗巴病人”;而我们的近邻日本,“世界第一”“可以说不”的喧嚣言犹在耳,泡沫崩溃之后陷入衰退的泥潭,至今仍在回味“失去二十年”的苦涩,留恋过去甚于对未来探索。在我们自身的历史中,不论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咏叹,还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盛衰荣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循环令人扼腕。我们目前正处于激流汹涌的历史大峡谷,瑰丽的风景引人入胜,而脚下暗礁和漩涡,犹需谨慎。

  汤因比1972年说过,“中国的未来不可确定。”这对今天急剧转型的中国尤为贴切: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和人类历史上的华彩乐章相比并不逊色。但和我们内心仰望的高度相比,这只是一个序曲。要给世人更多福祉,要让人们永远摆脱物质匮乏的恐惧,要让人们体会到制度文明的清华,让人们内心深处享受到理性的自由、丰富和充盈,我们还需要开启真正变革的大门: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在制度创新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使扎根于企业和民间的技术进步走上正轨。从这个意义上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中国奇迹的下半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