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到大叻要多久:老林在_利为汇_seo培训班_复讲_教育本质_善恶标准★武夷山se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11:56
老林 在利为汇seo培训班复讲“教育的本质和善恶的标准”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这里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末学名叫林国华,网名是老林,也有叫林麟和林麟斋院。来自厦门,退休前在武夷山附近的建阳市工作。首先感谢利为汇公司和公司蒋晖和陈总给末学这个学习和分享的机会。今天和大家一道学习《弟子规》的两个问题,一,        教育的本质二,        善恶的标准现在先说第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有人问:一个做seo技术培训的公司为什么要让我们学员学习《弟子规》?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财神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那么财神爷与越王勾践有什么关系呢?说的是越国被吴国灭了之后能够再复兴、能够再复仇,其原因是越王勾践靠的是两个得力助手,一个是于范蠡、一个是文种。 范蠡聪明,大功告成之后, 就偷偷的跑了,改名换姓,改名叫陶朱公,去做生意去了。生意没做多久,就发大财;发了之后,把他的财统统布施,救济贫苦,统统散尽,再从小生意做起。又做几年,又发了;发了,他又布施。史书上记载“三聚三散”,他能够散财,布施恩德,所以就能聚财。这是做生意人好榜样。做生意人赚得社会钱,大家取之于社会,还用之于社会。农村家庭里普遍都要供财神,这个财神就是范蠡。我想问问各位学长,我们大家想不想当财神?有人说,当财神要像范蠡那样把赚来的全部捐出去他做不到,这话讲的比较实在,但首先必须有这份心态。这叫发愿,然后才有散财的行动,叫舍得,有舍就有得,大舍大得。蒋晖和陈总以及精英群的富翁们经常捐献有5千、2万、3万的,也没有影响他们的收入,反而他们收入不断在增加。这就是有舍有得呀。舍得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再看看利为汇公司是怎么样的价值观?利为汇公司把企业道德和企业责任摆在第一位,陈总在宣布企业目标:要通过10年培训,帮助100万穷人月入超2000元后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比个人赚到多少钱更有意义。昨天晚上九月课讲完后,蒋晖在答疑时说,他和陈总准备财散人聚。为了帮助穷人赚钱,他们创办的创业园已经亏了27万,他们要做人生最有意义的事,这就叫舍得。这就是利为汇领导人的人生价值观。如果在公司上上下下形成共识就是形成了利为汇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观。是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总和。这种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必须为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守,才能实现企业目标。那么,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长做久,这对社会有利,首先是我们在坐的学员受益。因为我们交了240元可以终身参加学习,假如公司2-3年就黄了,我们喜欢吗?所以我们要树立和利为汇公司一样的价值观与公司老总一道来实现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树立这种观念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所以活到老学要到老。
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管子(前725-645年),即管敬仲 的说:“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学做人,相对学习技术来讲学做人更难,那么学会做人是要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实现的。今天公司安排我们一道学习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弟子规》经典文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教育本质?不知在座的谁能说清楚?今年2月份,末学第一次到南平市委党校参加《弟子规》师资培训,老师就是这样问,末学无以回答,大家说搞笑不搞笑?都60多岁了还不懂?而这个问题老祖宗在5000年前就教我们了。大家看教育的《说文解字》:
            1、育。我们先来看“育”字。在古代,老祖宗告诉我们教是教、育是育,不一样。我们先看“育”字。上面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头朝下。下面是一个月亮的“月”,大家知道 “月”代表什么吗?“月”通“肉”是代表妈妈的肚子。这个“育”字它的取象是我们每个人,头朝下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那个状况叫“育”。请问各位,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候是头朝上还是朝下?如果谁回答头朝上,那妈妈就比较麻烦了,那个叫难产,脚先出来。头朝下的孩子就是顺产,那叫先天,有智慧,孝顺,顺着出来的。“育”字的字义是什么呢?老祖宗告诉我们,在所有的母亲怀着孩子的时候,那个状态要干的活叫“育”。干什么活?一句话(说文解字)讲:“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育”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要“作善”。各位老师,如果“作恶”叫不叫“育”?不叫,“作恶”就不叫育人了。“育人为本”,一定是要“作善”,那才叫育人。如果“作恶”就不是育人了,育什么呢?如果孩子跟着狼学,就叫育狼,印度有个狼孩,有一大帮专家教她说人话,她就是不会说人话,17岁才说四十五个单词。给她牛奶喝,她不会喝,倒在地上用舌头舔。半夜爬起来,要趴在窗户嚎叫。大家看过狼孩的案例吗?因为他父母没有“养子使作善”,“养子使做狼”了,跟着狼学了。当一个妈妈怀着孩子的时候,如果没有“作善”,她没有在育人,在育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历史上教育孩子做的最好的是谁啊?是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在《列女传》这本书当中有记载。她如何养子作善?从胎教开始,每天安排一定时间静养听轻音乐,同时做到四个不:“目不视恶色”,眼睛不看不好的景象;“耳不听淫声”,耳朵不听不好的声音;“席不正不坐”,你看坐不正的都没有在育人,大家都坐得很好,都有在育人。椅子不正她都不坐,歪一点都不坐。“割不正不食”,食品不是这个季节采过来的、切歪的都不吃,煮的不好也都吃,所有都是正的才吃。这叫养正。童蒙养正,从在娘胎开始养正才叫育人,这个是根本。如果不正那就叫歪,叫养歪,不行,童蒙是要养正啊!《易经》讲:“蒙以养正,是为圣功”,是圣人之教,这叫“育”(为什么育要从胎教开始,下面还要举例说明)。所以《礼记·学记》开篇明义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发虑宪,求善良。”要求善良才行,求善良才是育人。开宗明义第一句多重要啊! 2,教。现在我们再来来看“教”,看这个“教”字会看了,教育就搞清楚了。“教”是什意思?《说文解字》告诉我们:“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简称“上施下效”。“上”是谁?“上”就是上一代,父母、老师、长者;“下”是谁?下一代,儿女、学生。上就是施教者,下就是受教者。这个“施”就代表的是施教者的语言行为乃至思想。下一代跟着学,那才叫“教”,教不单单是站在讲台上讲课,那只是教的一小方面而矣,这个“教”是上施下效。 我们看,教的左边,大家看“教”的图片,上面这个“x”代表上所施,下面这个“x”代表下所效。下面这个孩子头朝上,那是后天生下来的。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孩子的耳朵就像录音机,嘴巴像复读机。把施教者——父母、老师,上一代的一言一行乃至思想全部接收过来,照单全收,而且还可能给你发扬光大。【施教者身教、言教的重要性(以身作则),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孩子的未来。】我们举个例子,有一个工程师带着三个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生。现在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好不好带?多数不好带啊!高分低能的多,就是读书可能会考一百分,干活不行。学生每天干活不行,工程师就很生气。这一天晚上下班回家,刚坐在沙发上。“叮铃铃”,电话响了,他心想:该不会是那三个实习生又出问题了!所以人不可以妄动念头!电话一拿起来,果不出所料,“报告老师又出事了,你赶紧过来帮忙一下吧!”这个工程师气不打一处,刚刚这么累下班又出事了,就想骂他们。我们大家想想,工程师生气是谁的事情?是那三个大学生还是工程师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气坏了身体无人替!所以不可以向他学习乱生气。但是我们不生气容易做得到吗?告诉大家不容易,如果做到不生气就是《中庸》里面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很厉害了。如果我们生气了,要“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生气了以后要懂得节制那叫“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那是根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告诉我们方法。当我们喜怒哀乐发了的时候就要懂得调和、要懂得和谐、要懂得转化,所以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要做到“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讲的这个理论很好,马上能落实,不是不能落实的。怎么落实呢?今天要教大家两个发气的秘诀,今天我们生气了,怎么办?如何中节?一个重要原理原则:不能把气发在人身上。一个人生气发到对方身上,变成几个气?两个了。先生发太太,太太发先生,那今天家里肯定乌云密布,儿子也不高兴。第一个秘诀,如果是很爱吃的,有气时候就说,我们去找一家健康餐厅,最好找素食餐厅,据说这里有一个素食餐厅很好的。进去大吃一顿,吃到走不动了,摸一下还有没有气?没有了,气都变成食物了。第二个秘诀最简便,刚刚我们有老师带大家读《弟子规》,坐下来深吸一口气,“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1080个字,读一遍保证你没气了。如果你还有气,请你来找我,我一定告诉你:“请再读一遍!”因为你的气太大了,十五分钟不够,两遍半个小时保证没气了。你如果还有气,那是你的问题,就读三遍。气没发在人身上,怎么样?天下太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家和万事兴啊!这个工程师很可惜,《弟子规》这一堂课没有听完,结果就想发气,正想拍桌子骂这三个实习生。突然,他想到昨天正好听了一堂《弟子规》课,虽然发气的秘诀没听到,但是《弟子规》老师告诉他了,“上所施,下所效”很重要,大人干什么小孩就学。他想:我儿子才五岁,不能让他看我骂人,骂人被儿子学了,我不希望儿子骂人。他左看看右看看,儿子不在,可以骂了!他就拍桌子,“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一点小事都干不好,明天再修理你们。”“咣”就把电话挂下去,这下气出完了。你看他用了最糟糕的方法出气,出到人身上,结果三个实习生一整个晚上在那里生气,一个气变成四个气。第二天上午,他一早就去上班了,把那三个大学生骂了一通,把事情处理完,又很累,整了半天。中午回家,“叮咚”,门铃响了,一看丈母娘来开门。原来他五岁的儿子给丈母娘带,帮他接送幼儿园。原来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但是今天他丈母娘看他有点不怎么有趣:“女婿过来,我跟你谈一谈”。哎呀,丈母娘大人今天气色不好,生气了。工程师战战兢兢。 “坐下,你昨天是怎么教你儿子的?为什么今天我一来到你家,你儿子就对我拍桌子瞪眼睛,还说,外婆你是干什么吃的,一点小事都干不好!”这位工程师百思不得其解,我学了《弟子规》,已经左边看看、右边看看,怎么儿子还学去。后来一了解,终于破案了,叫隔墙有耳!儿子在里边一间,被他偷听了,其实没有偷听,随便听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事实真相,五岁的儿子,他的天就是父亲,他的地就是母亲,他整个天地就是他的父母。我们曾经都有五岁过吧?三五岁的孩子,不要说爸爸按门铃“叮咚”,只要爸爸的脚步声刚刚到台阶,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到爸爸的身上了。爸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照单全收,完了以后他还给你发扬光大。那么他用到谁身上?谁跟他最好他就用在谁身上。有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在倪老师跟前,对着自己的儿子说:“倪老师是教《弟子规》的老师,孩子过来向倪老师问好。”大家想想这孩子做什么动作呢?他走到老师面前,“咚”踢了老师一脚,然后说:“我是奥特曼!”也许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的,在小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人,对谁好就是这样。为什么?孩子看什么学什么,因为奥特曼都这样。“上所施,下所效!”所以父母骂人,孩子也骂人。这个叫育人吗?这个就没有育人,不知道育什么啦。父母一定要演出善的给孩子看,养子使作善叫长善。“ ”字右边为什么一个手还拿着小树叉,什么意思呢?就像这个男孩,学会了骂人,是因为“上所施,下所效”。我们敢保证孩子看到的都是善的吗?大家谁能够保证?不敢。即使父母都做善,别人也有做不善的,电视还演不好的,孩子学了怎么办?要纠正他,拿着一个小树叉,敲他一下。所以这个工程师只好过去,儿子过来,敲他一下。你连外婆都敢骂,打屁股,这辈子再也不敢对长辈无礼了。儿子被打了屁股很冤枉,改正过来了叫救失。教育的两条主轴,一个“教”字就告诉我们“上施下效,长善 救失”。它的内容就是“育,养子使作善”。所以什么叫教育?我们姑且用现代的语言来套一套,只是姑且,不准确,因为古人教是教、育是育。教育就是施教者(就是父母、长者、老师,上一代)要以身作则,演出善的语言、善的行为乃至善的思想,来培育受教者(就是儿女、学生,下一代)的善言善行善念,这是长善;当孩子有过失的时候,要用心加以导正、救失,这叫教育。用简单的八个字就是“以身作则,长善救失”,或者叫“上施下效,长善救失”。老祖宗就这么简单,越是真理越简洁。这个道理明白了以后,我们就要反思自己,当自己是当父母的,或者老师,或者哥哥,或者学长…在上施下效中有没遗憾的地方?。倪老师说他儿子一岁零一个月就会讲话了,那天他下班,太太很高兴说:“先生回来了,儿子会讲话了。”老师说:“太好了,儿子第一句话讲什么?”她说:“我正抱着儿子在打麻将,儿子拿起那一个麻将, ‘妈妈,这是一鼓!’” (圆圆的中间有一块饼,福州叫一鼓)。老师儿子会说第一句话很高兴,所以他太太告诉老师了。老师说:我一反省,这下麻烦了。说:“尊敬的太太,我们要把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第一句话就会讲麻将经,我看我们儿子以后一定能做赌神。”!为什么儿子第一句话就会讲这个,上施下效啊!老师说他太太怀孕的时候,“育”的时候,没学过《弟子规》,不知道“养子作善”的重要,所以常常“三缺一”。还不止“三缺一”,有时候她是一缺三。(听得懂什么意思吗?看大家笑得这么灿烂,都干过这个活儿。)常常把她这个先生也拉过来凑一脚,结果孩子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第一句话讲麻将经。老师就把这个严重的后果跟太太商量了一下,说:“要不要让儿子以后做赌神呢?不过会赢很多钱哦” 。老师与太太刚好前几天看了港台的一个影片叫《赌神》。发现赌神的后果都不怎么好,要么缺胳膊、要么断腿。所以太太经过深思熟虑说:“尊敬的先生,我不要儿子做赌神。”老师说:“那好,我们要金盆洗手。”我真佩服母亲的伟大,大多数母亲为了儿子啥都愿意放弃,只要知道道理,打麻将她都愿意放弃,。哪一个母亲不希望儿子好?哪一个老师不希望学生好?没有。可是为什么夫妻俩没有用意教,无意间就教孩子打麻将?为什么?上施下效!我太太对我妈妈很孝顺,常为我妈妈洗头洗衣服,周日带妈妈到街上玩去品尝风味小吃。后来老人回老家,我们又回老家看望老人,太太也是这样孝顺。儿子10多岁时,有回老家,就会主动为奶奶倒马桶。去年89岁,老人生病了,我们兄弟轮流回老家护理,有几天我有事出去,叫儿子请假代替我,要煮给她吃,要抱她下床大小便等,他也做得好好的 。这些都是从他妈妈那里学来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第一个重要的话题: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就是“长善、救失”。 第二个问题,善恶的标准《弟子规》里有这两句话:“见人善 即思齐”,“见人恶 即内省”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请问大家,善恶的标准在哪里?《礼记•学记》云:“发虑宪,求善良。”“发”就是我们动脑筋开始一个设计出来了,“虑”就是考虑,有思想,要做事情,“宪”就是原理原则。做任何事情要考虑,要遵守道的原理原则,遵守法律,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或者说第一个要考虑的原理原则要求善良。“养子使作善”,请问诸位老师:“既然养子使作善才是育,教育一定要做善才叫教育。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人说:流行的就是善的,大家都这样,难道就是善的吗?】现在赌博很流行,那赌博是善的还是恶的? 赌博的工具是扑克,是麻将。我们老战友退休了常打麻将。开始不用钱,后来觉得没意思就用5分1毛来玩。这就是流行。请问诸位老师:“打麻将是善的还是恶的?”有的人说卫生麻将是吗?打麻将是善是恶,我看不用讲了。有没有人坐下来赌钱,心想要做贡献拿一千块钱输给大家?那很多人都想跟他打,不过我也不想贪这个便宜。一坐下来就想要把别人的钱放自己口袋里,这个肯定是恶的。那为什么还在打,还打给孩子看,为什么?哪一个父母不想孩子好?哪一个老师不想把学生教好?为什么我们还在干。因为流行,难道就是对的吗?讲到善恶标准时常常有人说,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这是善恶的标准吗?不一定。如果“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这个就叫糊里糊涂的人生,这是不行的。我国有位伟人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随大流是不是正确的观点?就好比我们利为汇的老总蒋晖,一次参加班会听了班长介绍伪原创的技巧后,他有5分钟的讲话,在讲话对其中一个不该推广的技巧没有及时的救失,甚至带有推广的意思,后来在陈总的提醒下,他用善恶标准做了一夜的反思,终于分清是非说“是个大错误”,然后在精英群做检讨,有人说现在网赚,有90%是这样,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我们要做个明白人,那么到底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呢?流行的不一定是善的。大家都这样,难道就是善的吗?这个认识只有掌握善恶标准之后,才能理解蒋晖的检讨的意义。蒋晖讲话录音共公开以后,末学把蒋晖的讲话录音放在网站里,关心他这次讲话的人很多,这里摘录一段,蒋晖说:那个问题虽然只是五分钟的几句话,但我深深认为这是个影响到团队整体文化和价值观的大问题,我更加的希望这次精英课上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讲,我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个形象是我们不该有的形象,我们甚至希望每一位尤其是大家看到的我们这一群精英群的朋友,是大家的榜样,也能够把这种社会的责任感,和这种价值观判断标准能够符合在我们身上,只有这样,我们团队的文化才能算是真正的建立,只要我们开个好头,甚至说我们做好道德的楷模,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文化才能去影响或者带动更多的人来认识这个行业。”上所施下所效,年轻的企业家能这样谨慎的检讨自己,就是为了坚持企业道德,不能随大流,作为企业领导有错就改,这也是在长善救失!同时作为犯错的人通过检讨也是符合《弟子规》所教导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企业领导从企业的未来,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认识这个问题,这在当今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中能这样认识,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被感动的立马写了“蒋晖的检讨——确立利为汇优秀企业文化的动员令”感想说,从蒋晖的这一段讲话中我们看到了利为汇的希望,我们参加利为汇seo培训,即使一时没赚到钱,也绝不做违背社会公德的事,这就是正念正道,只要我们坚持了正念正道,就一定会得道多助,一定会成功的。在此,我要以退休老头的身份对蒋晖和陈辉民两位年轻的老总说: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年轻一代企业家的道德风范!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我们民族的希望!年轻的老总:我们会大力支持你们的!当然,一个老头的支持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这次支持绝不是孤单的老头一个!本文来源于武夷山seo http://www.seowys.com/ , 原文地址:http://www.seowys.com/post/12.html   有一个年轻人找到音乐家萧伯纳先生,说:“萧伯纳先生你是古典音乐家,你的古典音乐虽然很好,可是曲高和寡,听的人很少。而流行音乐也很好,你看,听的人那么多,流行的应该就是好的。”萧伯纳先生回了一句话:“现在流行感冒很多,你要不要?”如果流行的就是好的,现在有一个感冒叫甲感,很流行,大家要吗?我看没有人想要,所以流行的未必是善的。大家都这样,不一定是善的。蔡礼旭老师说,美国有一个现实的青少年的心理调查报告。报告说,在拜访的八千多个人当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学生作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跟人家打过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曾经在商场里面偷过东西。而这个心理访问最后一题提到「您觉得您的思想高尚吗?道德高尚吗?」这是最后一个题目。而所有八千多个受访的中学生的回答,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说我的道德很高尚。不知道诸位朋友有没有听清楚,百分之七十一的学生作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打过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偷过东西,但是却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学生觉得他品德高尚。诸位朋友,他依的是谁的标准?“流行的”,“大家都这样”。我们再想想,为什么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打过架?这也是“上所施下所效”的原因:美国布什总统和他的那一帮领导觉得,不对的人、看不顺眼的人他就打,所以他的下一代也觉得怎么样?我觉得不对的也可以打,所以百分之六十八的人都打过人,他还觉得他的品德很高尚。就是没有善恶标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善恶标准都没有了,那这个国家就非常危险。那么善恶的标准在哪里呢?    【西方社会的善恶标准:社会责任心。】我们举例美国的这个调查报告,也不是说讲西方什么都不好,其实西方也有好的。这叫宇宙万物清浊并包,也叫“阴阳互根”,“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东方也一样。西方文化的善恶标准是什么样的?人家也很有社会责任心,很有社会公德。末学的老师倪敏达的妈妈刚刚从新西兰回来不久,他哥哥住在新西兰。他母亲说,新西兰这个国家在澳大利亚旁边,是个岛国,很文明。妈妈回来说了一句话,她说:“儿子,在新西兰首都大家都说白种人最好。”老师问妈妈说:“妈妈,咱是黄种人,难道中国人就不好吗?”妈妈说:“儿子,白种人到超市买东西,从来不挑,拿了就走。”有一天老师嫂子去了新西兰超市买东西,超市的工作人员问她:“请问这位女士,你们中国人买东西为什么老挑啊?”从头挑到尾,大家说为什么挑啊?挑什么样的?大的!还有呢?好的!那不好的给谁?给别人!老师说,听了这个问题以后他也很惭愧。为什么呢?他说他去年十一月份到柳州,去给柳州的教育界同仁讲《弟子规》。前一天刚刚讲完“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不能挑。人家肩挑贸易已经很苦了,还拣大的给人家挑走,你看他就亏本了。结果第二天一早起来自己去吃米粉,路过一家玉米店(柳州的玉米特别好)。当时他们北京去了四位老师:倪老师、洪老师、平老师、唐老师,唐老师就是柳州人。那个平老师名字叫平婵鑫,这个名字取得很好吧。倪说:“诸位老师,今天我请大家吃玉米!”倪就在那掏钱买四根玉米,这时平婵鑫老师过来说:“倪老师,不能让您买单,我来买单!”我们俩就在那抢着买单,在抢买单的时候心跳就加快,这个时候坏毛病就出来了。倪老师转过身来一边掏钱说:“你不要抢,我来买单。”一边说:“老板,给我挑几根大的!”倪老师说,结果这个嘴巴一出口,这个时候出口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缩得回来。这个法门叫“心地法门”,叫“当下觉照”,就是觉悟到自己发毛病了,要“发而皆中节”,他赶紧说:“不要,不要。”因为昨天刚讲了,你看又贪人家便宜了。老师马上改口说:“老板,随便拿,随便拿。”你看学了《弟子规》心量开始大了,不要占人家便宜。以上是说明西方好的善恶标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我们学到了吗?有一个中国人去了美国,半夜十二点红灯亮了,他一看左右没人就想走过去。突然,来了一个老太太叫住他:“站住!英文叫什么?stop!你给我站住!”他说:“哎,老人家,有事吗?”“红灯你都敢闯啊?”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这边有急事,现在没车不危险,我就想过去。”“拜托你,这位先生,请你抬头看看左右上下,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有多少双无邪的眼睛在看着这斑马线?你这一走过去,教坏了多少孩子?”那是人家的善恶标准,叫“老者慈幼”。我们现在有吗?那是西方文明呀!这位中国人回来把这篇文章写了出来。还有一位中国人去了德国,写了一篇文章。他在高速公路上超速,后面一辆车跟着他,跟了三个小时!他心想,粉丝追星也不用这么追吧,就下了高速停车。那位德国朋友停车,过来跟他握手敬礼,跟他说了一句话,马上上车就走了,说什么知道吗?他说:“这位先生,高速上超速是违规的,而且很危险。请你以后再也不要在高速上超速了。” 跟了三个小时,说完这句话就走了。这位中国同胞回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德国人的认真》。你看人家的善恶标准。 这是西方的善恶标准,我们中国有善恶标准吗?有啊,我们的善恶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下我们一个?就是我们的善恶标准。然而今天的我们学到多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老祖宗有一句话,叫“人不学,不知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赶紧学。老师说,他妈妈说的是西方的善恶标准,除非我们生到那个国家去才学得好。他妈妈讲,老师的侄子才三岁,妈妈带着侄子逛街,他拿出糖果,剥了一个糖果吃进去。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怎么办?他把那个纸天女散花,仙男散纸,都扔啊。但是我妈妈跟我讲,老师的侄子才三岁,把这个糖纸递给她说:“奶奶,你看该扔哪一个?”妈妈一看,旁边有很多垃圾桶。他不识字不知道扔哪一个,于是就告诉他应该扔在可回收垃圾桶。妈妈印象深刻,回来告诉我:“儿子,整个新西兰首都没有一个清洁工!一个都没有!”那是人家的社会公德。一个人遛狗,狗大便拉下来,肯定用一张纸把狗的大便包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这个善恶标准我们有吗?前面已经说了我们的善恶标准就是【中华文化的善恶标准:《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了凡四训》等。】所以,我们赶紧回过头,学中国老祖宗的善恶标准,赶紧补课,叫恶补,缺德就补德!中国老祖宗的善恶标准写在经典当中,中华文化,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佛家、道家三家都有根本的经典,有三本书都讲善恶标准。其中,佛家的根本是《十善业道经》,简称《十善业》;道家的根本是《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儒家的根本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弟子规》,都是讲善恶标准的!还有一本书一定要介绍给大家,也是讲善恶标准的。大家其他书可以不一定看,这一本一定要看,这一本书叫《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了一本书传给子孙后代,这叫家书,他会不会骗子孙后代?不会。诸位老师,中华文化的家训大家一定要相信,有没有哪一个祖宗写一本不好的书骗子孙,有这样的祖先吗?没有啊!你看《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了凡四训》都是我们可以相信的。袁了凡是明朝一位做官的读书人,他不算佛家,也不算道家,也不算儒家,但是儒释道三家已经融为一体了。他写的这本书有四篇文章:1“立命之学”、2,“改过之法”、3“积善之方”、4,“谦德之效”,“积善之方”就讲善恶标准。后来这本书传到日本,结果日本政治界、经济界都看这本书,后来成为日本天皇的皇室必读书。末学看到这本书太好了,一定要介绍给我所有的好朋友。【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这本书里面把善恶标准讲得很清楚,他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诸位老师,这个分法好,也很简单。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说这件事情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赶紧去做,是善的;这件事情只对我一个人有利,对其他人没利,这件事是恶的,因为损人一定不利己。有一个成语叫“损人利己”,这句话不成立,损人一定不利己,只是短时间好像对自己有好处,其实损人也损己。佛教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所以老祖宗的智慧,教我们要做大心量之人,做的都是有益于人的事情。北宋有一位副宰相范仲淹,范文正公,他写的《岳阳楼记》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看,他没有为自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没有想自己,他把所有的工资拿出来办义田,养活四百多人,一分钱不收,没有为自己。四个儿子穷得只有一条好裤子。有一次,大哥要上街,穿好裤子上街,老二、老三、老四三个好好呆在家里,裤子是破的;明天轮到二哥上街,二哥穿好裤子去。请问大家:他四个儿子有教好吗?天助地助啊!不但教好,而且教得太好了!他的二儿子范纯仁,后来谥号范文惠公,官做得比爸爸还大——正宰相,其他三个儿子几乎都是部长级的官位。有一次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北宋朝时候的相术、风水术很好,很旺)对他说:“范公,您这一栋家宅地拿去盖房子,注定会出多少位进士,多少名状元。”诸位老师,听故事有个秘诀,就是变成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变成范公。今天有一个风水先生,信得过的风水先生说:“你这个房子风水很好。”我们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赶紧搬进去住是吗?那我们就不能做范文正公了。范文正公怎么做啊?风水好怎么能我一家独享呢?捐出来!把这栋房子捐出来啊,干什么?办学校,办书院,在宋朝叫书院。一直办到现在这所学校还在!有人帮他统计,从范公捐出这一栋家宅办学校一直到清末,出了三百多位进士,状元也很多。他自己家的子女在里边读,也出了很多人才,比自己住更多。老祖宗教诲我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这是事实真相!叫“人不为己,天助地助”。有益于人的才是善的,这是老祖宗教诲我们大人之学的善恶标准。你看,范文正公不但他一生好,子女好,好几代一直到现在都好。在一次《弟子规》学习班分享,分享的时候后排有一个先生站起来说:“末学是范文正公的第几代孙。”所有人为他鼓掌,前排的领导还站起来给他鞠躬。我们一看他的相貌,祖上有德啊,脸圆圆的,耳垂厚厚的,我们这样一直拔都拔不厚,他一生下来就很厚。后来我们跟他进一步交流,了解到东北就有几十万,近百万范家嫡传子孙,全国更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是《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的:“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你看秦桧还没死,儿子就先死了,嫡传子孙半个都没有。所以我们看人要怎么看?不但看他的一生,还要看他三代以上。这样的人好,我们才跟他学,要不然小心点。【再举个例子】 三国的时候有一位军事家、文学家叫曹操,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讲的跟范文正公相反,但是曹操好像也很厉害,文学成就很高,可是我们看人要看他一生,还有三代。曹操是怎么走的?看到关羽的胡子一吹,就中风了。你看走的不好吧,所以他这一生有缺陷。第二个,他的第二代就打架了,谁跟谁打架啊?建安诗人有一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谁写的?曹植!写给谁看的?哥哥。“哥哥呀,我们都是爸爸生的,你别杀我,别这样对我啊!”为什么这样?爸爸教的呀!要为我,哥哥也为我,弟弟也为自己,两个人都为自己,都不为别人,当然打啦!你看他曹家的江山保多久?很快就被司马家拿走了,你看他自己这一生不好,后代也不好,这个理论不能学了。范文正公一直到现在范家子孙还这么旺盛,我们要跟他学!所以善恶标准在这里, “善恶分明”这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根本,因为抉择比努力更重要,下错了人生的抉择越努力离幸福越远。    【善恶的标准在经典中,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善恶标准:1、儒家——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2、佛家——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3、道家——真人(善24条,恶167条)。】善恶的标准在经典当中,儒释道三家经典都有讲到。儒经《弟子规》、《四书》、《十三经》、《八德故事》等;佛经里边有《大藏经》、《十善业道经》等等;道经有《道藏》、《太上感应篇》、《老庄》等都是讲善恶的。儒家讲“五常”是善的:仁、义、礼、智、信。佛家讲“五戒”:“仁”对应的是不杀生;“义”对应的是不偷盗;“礼”对应的是不邪淫;“智”对应的是不饮酒;“信”对应的是不妄语。其实他们讲的意思“其理一也”,一个从正面讲,一个从反面讲。道家讲的上面这五条做到了至少得六十分,这种人叫真人。所以真人也很好做,仁、义、礼、智、信得六十分就好了。道家《感应篇》里面讲的项目多些,善二十四条要做的,恶一百六十七条不能做的,善我们赶紧做,叫“日行一善”。【人生幸福的标准——五福临门】:1、长寿;2、康宁;3、富贵;4、好德;5、善终。】如果这一些善恶标准很清楚,做到了这一生会怎么样?这一生叫“五福临门”。哪五福?写在《十三经》的《尚书》这本经典当中。第一福,一曰寿,寿命长,长寿。第二福,二曰康宁,身体健康,心灵安宁,(若很长寿而不健康,躺在病床上二十年,再长寿都没用)。第三福,三曰富贵,假如很长寿又很康宁,却住破的房子生活很艰难,那活越长觉得命越苦,还要富贵。但是富贵的理解很重要,生活富裕这是富贵,     还有富裕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根本!所以是“知足者富“,只要他心里知道满足就是最富裕的。孔老夫子表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贵”的是愿意与人分享,“人敬者贵”,这是真正的富贵。第四福,好德,品德高尚,就是《弟子规》我们都做到了,很有德行。像这次支持我们办这个讲座的诸位领导、诸位老总,有好德,利益这么多人。第五,最后一福最重要,叫考寿终,简称善终,无疾而终,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好死。有一句话是“不得好死”,骂人的话。这个指标是人生的毕业证书,谁都不能作弊的。到临终谁做得了弊?我们看朱熹朱夫子,还有元朝的许衡许夫子,73岁要走的时候自己起来沐浴更衣,然后到宗庙祭祀祖先,再坐到床铺上,拜拜。走得很好,没有麻烦任何人,这叫善终。这一生一定要在前面的“仁、义、礼、智、信”至少得六十分以上,修善积福才能“五福临门”,那是一生的标准,毕业证书,叫盖棺定论。公章盖下去,那个棺材板盖下去,然后写一个墓志铭:“这个人一生五福临门。”所以善恶标准明确了,什么是善的,我们义不容辞赶紧做;什么是恶的,赶紧不做。用《了凡四训》的话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意思是:人过去的一切荣辱,,都如昨日死.,而今又重生了一个新的自我,是多么刺激而挑战的事情啊。.用《四千五百年教学纲要》的话,朱熹朱夫子教我们的叫:“迁善改过”,或者叫“断恶修善”。那是我们“五福临门”的标准。今天我们加入利为汇公司参加学习seo技术是为了赚钱,那么赚钱为了什么,大家一定说赚钱为了生活,那么生活的内涵是什么呢?是“生存为先,衣食住行,家庭幸福,人际和谐”这16个字。人生幸福的标准——五福临门所以我们善恶标准的看法很重要。预祝诸位老师、领导、诸位专家,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有好德之人,个个都能“五福临门”!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教育的本质”和“善恶的标准”“教育的本质”——上施下效,长善 救失“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本文来源于武夷山seo http://www.seowys.com/ , 原文地址:http://www.seowys.com/post/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