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和脂肪的关系:毛泽东: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44:42
毛泽东: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2009年08月20日 10:3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打印共有评论3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特别是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有一系列论述。

一、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5、2016页。)我国工人阶级利益同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崇高使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77页。)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谋求的并不只限于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3页。)。毛泽东对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还有许多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第二,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4页。)。第三,为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要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第四,党的主张和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3页。)。“我们任何一项政策的正确性都必须由群众来检验”(《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726页。),“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页。)。第五,共产党人要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要“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884页。)。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死得其所,比泰山还重。

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是党的根本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是其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础。因此,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内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很重视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1942年12月,他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毛泽东对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群众物质利益的思想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1、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党的事业的成败取决于群众是否拥护和支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使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把革命推向全国,必须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革命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他在一次会议的报告中讲城市工作时又指出: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759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也曾讲过要藏富于民,并引用《论语·颜渊》中的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强调只要人民富足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就高,国家也就会富强。

2、给人民以物质福利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们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我们党是领导人民事业的核心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从而实现党的领导?1947年12月,毛泽东在讲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实现条件时指出:“要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2页。)也就是说,我们党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切身感受到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进而接受党的政治号召,积极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来;同时也须教育群众,帮助群众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同他们利益的关系,他们当前的现实的利益同长远的根本利益的关系,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和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些都有利于群众信服我们党,拥护党的领导。“他们信服了,领导权就巩固了,否则会失去领导权的。”(《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3、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政治、军事的力量,是为着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09页。)建国后,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他再三强调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指出:“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必须兼顾。”(《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988页。“如果大家生活不提高,革命就没有必要,因此生活福利都要逐步提高。”(《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0页。)可见,在毛泽东看来,我们党从事的一切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毛泽东: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2009年08月20日 10:3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共产党人必须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疾苦,坚决反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为群众着想,时刻关心群众生活,坚定地维护群众权益。对群众的安危冷暖,置若罔闻,麻木不仁,甚至直接做危害人民利益的事,必须坚决反对,严肃处理。对此,毛泽东也提出一些要求,主要是:

1、改善民生必须着力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271—272页。)1942年12月,他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良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67页。)1959年7月,他在《发展商业和副食品生产》一文中阐明,我们国家“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猪吃,有鱼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鸡鸭鹅兔吃,有蛋吃”,为了人民的利益,各级党委要“精心筹划,立即动手办起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274页。)这些就是要求我们满腔热情地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特别要重视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办实事,求实效。

2、改善民生必须减轻民负。毛泽东十分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民收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要从两个方面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减轻农民对地主的负担,即实行减租减息;二是减轻农民对政府的负担,即实行精兵简政与发展一部分公营经济。他要求“县区党政工作人员在财政经济问题上,应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678页。)。在这样的思想指导及党中央、毛泽东的亲自倡导下,上世纪40年代初的陕甘宁边区和各个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建国初期,毛泽东重视解决农业税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要求必须减轻民负。1953年他发现全国约有10%的农户遭春荒夏荒,提出对这些农户要实行减税免税政策。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一度发生的征购过头粮的问题,毛泽东不止一次地作自我批评,并提出“抓紧检查督促,务必达到藏粮于民的目的,绝对不可以购过头粮”(《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11页。)。

3、关注民生,特别要使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毛泽东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作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他对贫困群众的救济工作很重视,早在1933年就表扬过江西省长冈乡苏维埃的社会救济工作,说他们“是在最具体最实际地解决群众中的每一个困难问题”(《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270—271页。)。建国初期,他提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工作方针,对一切生活无着的人都要作适当安排。他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强调要救济尚未就业的工人、知识分子和其他人员,救济因负担太重无以为生的农民,救济灾民和无人管的孤寡者等。

4、关注民生,必须坚决反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贪污腐败行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这是国民党的思想,我们决不能承袭。”(《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677页。)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提出:“军队、党部、政府的经济活动应与人民的经济活动取得协调,一切损害人民利益引起人民不满的事均不许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4页。)建国初期,毛泽东曾严厉批评在贵州参加生产建设的一个团侵占农民大量田地的行为。对粮食统购统销中一度出现的高征购,他也称之为是“竭泽而渔”。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讲到:河南一个地方修飞机场时强迫农民搬家,引起强烈反抗,后来向农民讲清了道理,对他们作了妥善安排,他们搬了家,飞机场也修了。在举了这个例子后,他说: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我看是应当,我最欢迎。针对1958年“大跃进”后刮起的“共产风”,毛泽东指出这“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一定要认真退赔”。“因为我们剥夺了农民,这是马列主义完全不许可的。”(《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982、983、984页。)此外,毛泽东还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2139页。)

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行为,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党群关系,必须依照党纪国法严肃惩处。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就是要求共产党人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在搞好生产和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对当前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积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机关党委书记,北京100017〕

本文来源《党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