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大小姐txt书包网:请记住他们 危难之时搭把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54:53
农民工9年来靠扛煤气罐资助18名孩子上学(图)

 

资料图片:颜展红在搬运煤气罐。郁兴摄

他是银行的水电维修工,也是煤气公司的送气工,还是证券公司的守夜人;他身兼数职,拼命挣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资助更多贫困学生。他叫颜展红,是从江苏省江都市周西乡走出来的一名普通农民工。

农民工老颜,为了一句助学的诺言,一人打三份工,挣钱资助十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从2002年至今,他已经坚持了9年。

老颜叫颜展红,江苏省江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水电维修工。除了这份工作,老颜还是罐装煤气的送气工,一家证券公司的守夜人。

一诺千金

1992年,老颜从江都市周西乡的农村老家到江都市区打工,女儿入学问题让老颜夫妻俩犯了难。“1200元的借读费,我们咋也凑不齐,愁得觉都睡不着。”回忆当时的情景,老颜至今对小学校长心存感激,“校长知道了我们的困难,主动减少了借读费。”就是这件事,在老颜心中埋下了助学的种子,“我对校长说,以后手头有了钱,我一定回报社会,帮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一个月四五百元的打工收入始终不能使老颜兑现自己的诺言,直到2001年他突然有了新发现。“看到电视里说每卖掉一瓶矿泉水就捐出一分钱时,我的眼前一亮。我可以每送一瓶气就捐出5毛钱,按一天送10瓶算,一天就是5元钱,一个月就有100多元,一年下来也有1000多元。”老颜为这个发现激动不已,当即就托家乡的小学选定了两名贫困家庭的小学生作为资助对象,按每人每天一元的标准,每年给每个孩子365元。

从2002年到2006年,老颜陆续资助了8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一天的工作满满当当:一大早起床走街串巷收来空钢瓶;上午从银行下班后赶紧到气站充气;下午下班后扛着煤气罐挨家挨户送上门;忙碌到夜里八点多钟,老颜又赶到证券公司去看门守夜……在江都的晨曦暮霭中,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忙忙碌碌的农民工,注意到他在辛劳而又快乐地做着的事情。

寸心深情

这么多年来,老颜一直坚持着不跟自己的助学对象见面:“我只是觉得自己要有一颗爱心,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我不需要任何回报。再说,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在同学面前他们可能会难为情。”老颜憨厚地笑着,看不出他还藏着如此细腻的心思。

扛煤气罐助学很长时间都是老颜藏在心里的一个秘密,连妻子都没告诉,他助学用的名字也是“江都充气人”。随着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老颜从送煤气中抽取的助学资金有些跟不上了,就拿家里边的钱往里面垫。究竟垫了多少,老颜也从不去算那个账。“妻子发现你交回家里的钱少了怎么办?”“我就瞒她啊,明明我扛了十几罐,就说只扛了七八罐。”老颜得意地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对于妻子,老颜并没有多少心理负担,但他坦言最愧对的还是女儿,在女儿的成长上,老颜其实很需要钱,但他都没舍得多花。有钱帮别人,没钱管自己,老颜说女儿好长时间都有些怨他,这两年才慢慢理解了他。谈到女儿时老颜既内疚又欣慰,“她还准备帮我一起助学呢!”

老颜不老

9年来,老颜资助的孩子已有18人,他每年用于助学的钱达到6000多元。这笔款看似不多,却是老颜扛1.2万多个煤气罐一点一点攒来的。有人算了一笔账:平均每瓶气要扛上4层楼,高度在11米左右,老颜一年扛1.2万瓶煤气,相当于上下了15次珠穆朗玛峰。

常年辛苦工作,使年仅47岁的老颜倍显老相:谢了顶的头上刻着深深的皱纹,黝黑的脸上胡子拉碴。由于长年搬、扛煤气罐,老颜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手指上黑黑的油腻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老颜对记者呼他“老颜”连连更正:“别喊‘老颜’,喊‘小颜’。我现在可是年轻力壮,别说62斤家庭装的煤气罐,就是195斤重的饭店用煤气罐,我照样扛起来就走!”

助学9年,有的孩子已经考取了大学。老颜说,只要这些孩子需要帮助,他照样会资助他们,“只要我干得动,我就要坚持帮助那些孩子”。老颜定的助学标准是: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每人每年360元,考上重点高中的每人每年600元,考上大学超过二本分数线5分以上的每人每年1500元。“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我就只帮助那些争气的孩子!”

告别老颜,正是夕阳西下时,老颜也急着要送煤气罐了。“再见,老颜!不,小颜!”听到记者这样改口叫他,老颜笑了,笑得很开心……

我什么都不求,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社会能有一些贡献就够了。 的哥拒载后又闯红灯 没办法 要救这个娃娃

 

资料图片:儿童医院,小女孩的父亲跪谢热心的哥老杨。 本报首席记者 罗伟 摄 

“我离开时,娃娃都还睡在床上的,怎么会从窗台上落下来呢!”6日中午,站在市儿童医院里,张金武含着泪水不停自责。 昨日上午8点,他年仅4岁的女儿不慎从7楼自家坠下,两位热心人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到了医院。虽然女儿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但他在悲痛的同时,依旧不忘向素未谋面的好心人下跪感恩。

的哥闯红灯向医院疾驶

杨建华是恒康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昨日上午8点,他驾车从渝北人和万年路118号附近经过。

“四周围了很多人,我猜肯定是出了事。”此时,有市民向杨建华招手打车,但看到路边出现的紧急情况,他赶紧向打车市民表示歉意,将出租车开到了出事地点。

原来,几分钟之前,一名小女孩从楼上摔了下来。人群中一位约30岁、穿着黑衣服的年轻小伙,将这名头部流血的小女孩抱到路边,“当时周围有很多人,只有这个小伙子主动从地上抱起了小孩。”

“小伙子,赶快上车。”杨建华让年轻小伙和女孩坐上了出租车,但女孩一直哭喊叫痛,“妹妹马上就要到医院了,坚持住。”在车上,杨建华一边安慰着小女孩,一边往渝北区人和医院驶去。为了赶时间,途中他只好闯红灯,很快将女孩送到了医院。

女孩头部重伤转院治疗

随后,年轻小伙一人抱着女孩跑进了医院,杨建华则开车回去想找到女孩的父母。

昨日上午,当记者赶到人和医院时,小女孩因伤势较重被转送到了市儿童医院。在人和医院看病的一些市民告诉记者,女孩头部伤得很重。稍后,记者又赶到出事地点,现场还留有女孩的血迹。据目击者称,女孩是从7楼自家窗户落下,坠落时还撞穿了3楼一住户家的雨棚。

杨建华返回现场时,在底楼碰到了从外面赶回来的女孩的母亲,听到女儿坠楼的消息,她失声痛哭。

“谢谢你们,能不能帮我找到那名小伙。”女孩的母亲得知是杨建华将孩子送到医院的,当即哭着下跪感谢,被杨建华搀扶了起来。

“听说小伙是附近一洗车场的员工。”受女孩母亲的委托,记者坐着杨建华的出租车,找遍了渝北区万年路周边的洗车场,但未能找到那位好心的小伙。

孩子离世父母跪谢好人

从上午8点一直到中午,杨建华暂停了业务,与记者一同寻找着那名热心小伙,而他也一直牵挂着女孩的病情。得知女孩已被送到市儿童医院,杨建华又开着出租车赶了过去。

中午12点左右,女孩的父亲张金武在儿童医院见到杨建华时,眼中含着泪水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连声道谢。

12点20分,女孩因伤势过重离世。听到这一噩耗,张金武与杨建华抱头痛哭。过了片刻,杨建华开始劝慰对方,令现场很多人为之动容。

“虽然女儿走了,但是受伤时得到了你们的帮助,真的很感谢你们。”张金武紧握杨建华的手跪倒在地,大家赶紧上前搀扶、安慰。 
风雪里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棒棒哥"缺钱不缺德"成网络流行语 

 

资料图片:郑定祥苦寻丢失羽绒服的雇主,但始终没见到他的身影。

他是万州城里的一位棒棒,老婆常年患病在家。2011年第一天,老婆打来电话说,天太冷又感冒了,希望他在城里带件棉衣回去过年。没想到,这天,他真的运气来了:帮人挑了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结果,雇主走丢了。

他该怎样处置这担“横财”呢? 

老郑这5天

1月1日:“捡”两包货物,等候雇主到天黑。

1月2日:不顾感冒发烧,通过派出所找雇主。

1月3日:在原路上等待,还是没有找到雇主。

1月4日:一大早就出门,沿街寻找雇主无果。

1月5日:他实在没辙了,通过本报寻找雇主。

他为什么这样执著?

“我们缺钱不一定就缺德!”


5日下午,老郑的老伴周淑英突发尿结石和肾结石,住进了忠县石宝镇卫生院。老郑接到电话,左右为难,这边丢失货物的雇主还没找到;家里老伴住院需要花钱,而手头只有够回家的车费。

“五天没接业务了。”工友老刘说,老郑每天至少有30元钱收入,五天耽搁的工钱有150多元,可以为老婆买件棉衣了,至少也够老婆住一两天院。

面对困难的家境和老伴的心愿,看着到手的“横财”,老郑为啥不动心呢?老郑回忆,他以前有一次挑货物,与雇主走散了,后来对方找到后很是埋怨他,言外之意说他想混货物;特别是遇上贵重物品,有的雇主将棒棒当贼一样的防。

老郑说,做生意,哪怕是当棒棒,讲的就是诚信。他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哪些鄙视、怀疑下苦力的人:人穷志不穷,缺钱不一定就缺德!

最后,老郑特意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女人广场物业管理办公室。他说,自己不是想让雇主感谢自己,他只想要回那10元工钱,因为这是他凭劳动应该得的。

昨日,记者发稿时,老郑已在回家看望老婆的车上。老伴周淑英说,她不埋怨老伴为这事耽搁找钱,听到老伴做好事,自己的病情就好像好了很多;老伴能深夜赶回到身边,已经心满意足,比穿上新棉衣还暖和。 
 

资料图片:老郑陪着刚做完手术的老婆回家。通讯员 邓青春 摄

棒棒哥一句“缺钱不缺德” 成为最新网络流行语    

湖南网友pjd910688aa说,为什么中国人口袋里钱多了,反而不幸福呢?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理想、缺乏道德。山城民工一句“我缺钱但不缺德”,多么响亮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这才是真正的民族精英。

  “他是中国的脊梁!”网友“森林里的小兔子”说,新年之初老郑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带来了生机,让我们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乐观。
身边的感动:非亲非故 孝养瘫痪孤老十一年 

 

资料图片:2010年11月19日早晨,肖文秀(右)正在伺候杨明惠老人吃早饭。记者 田豆豆摄

【阅读提示】

非亲非故,本就是老人的她照顾无依无靠的邻居“杨嫂”十一年如一日,胜过床前孝子;孝感天地,她的辛苦付出使瘫痪3年的“杨嫂”奇迹般恢复了部分活动能力;一诺千金,她和家人3次婉拒想接“杨嫂”去福利院的民政干部。她叫肖文秀,是湖北省孝昌县陡山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是“杨嫂”口中念叨的“大妹”。

吃在一个锅里,住在一个屋檐下,77岁的肖文秀和96的杨明惠已经像家人一样生活了11年。

她叫她“杨嫂”,她叫她“大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妹”为瘫痪在床的“杨嫂”端茶送饭,洗衣擦身。可谁曾想到,她们之间毫无血缘关系?

两位老人,原本只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季店乡陡山村的一对邻居。自从杨明惠老人摔伤瘫痪后,肖文秀就把无儿无女的“杨嫂”当亲人一样伺候,这一伺候就是11年。

因为爱,重燃生的希望

杨明惠老人在村里人眼里是个可怜人。她无儿无女,丈夫去世后就成了“孤老”。20年前,她独自一人搬来陡山村,就着肖文秀家的屋墙搭了一个小屋,就算安了个家。

1999年10月的一天,85岁的杨明惠老人在菜园摘菜时意外摔伤,盆骨骨折。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建议她回家静养。

杨明惠老人瘫卧在床,心里越来越绝望,决定绝食等死。两天时间,老人茶水不进,粒米不沾,眼看就要不行了。消息传到肖文秀耳中,她顾不上正在外地走亲戚,匆匆忙忙赶到杨明惠家。一阵安慰之后,肖文秀一口承诺:“您老放心,从今往后,只要我有一口吃的,您绝不会饿着。”杨明惠呆滞的眼中有了亮色,她终于肯吃饭了。

“她现在饭量比我大,还特别爱吃糖,像小孩一样。”肖文秀说。2010年11月19日早晨,当记者来到肖文秀家时,肖文秀老两口儿和杨明惠老人正在一起吃早饭。杨明惠老人的碗是最大的,碗里有菜有饭,她吃得正香。“大妹对我好啊!给我吃,给我穿,好啊!”96岁高龄的杨明惠老人耳朵很背,口齿也不太清晰,但只要有人问起肖文秀,她总会满脸笑容地连连说“好”。多年来,为了给杨明惠老人增加营养,肖文秀每天变着法子给她做易消化的食物。儿女孝敬的营养品,她也一股脑儿拿给杨明惠老人吃。自家老母鸡下的蛋,一次都没拿到集市上卖过,因为“杨嫂喜欢吃鸡蛋”。

因为孝,创造康复奇迹

“我想活到100岁!”现在,杨明惠老人总是乐呵呵地说。

瘫痪这11年来,杨明惠老人不但很少感冒发烧,甚至连褥疮都没生过,身体硬朗得很。瘫痪3年后,她的关节竟可以活动了,现在每天还可以坐上几个小时,甚至帮眼睛不好的肖文秀干些穿针引线的活儿。就连为杨明惠做康复手术的医生都感叹:“这真是个奇迹!”

护理瘫痪在床的老人,是个出钱也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肖文秀不仅不取分文,还干得尽心尽力。擦洗身子、晾晒被褥、翻身起坐,是她11年来的日常功课。另外,杨明惠老人最初瘫痪的那几年,关节不能活动,肖文秀坚持每天3次给她按摩、活动大腿。老人便秘难受,她多次用手为老人排便。冬天为防止老人感冒,她常常准备几个热水袋供老人取暖。老人需要经常晒太阳,她便安排家人轮流值班,确保老人每天享受到阳光。2010年3月,为方便照顾老人,她征得家人同意后,索性将老人接到家中赡养。

邻居向婆婆感叹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就算是亲子女,长期照顾瘫痪的父母也可能发个脾气、说句重话,可肖文秀对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照顾得那么细、那么好,还坚持了这么多年,太难得了!杨婆婆有福气啊!”

因为情,三拒福利院邀请

让一个老人去照顾另一个老人,乡里、村里的干部一直觉得过意不去。2003年9月,季店乡建起了农村福利院,乡民政办首先想到杨明惠老人。民政干部来接老人,没想到遭到了肖文秀的婉拒。肖文秀说:“她几时起床、几点睡觉,爱吃什么口味,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她已经习惯我照顾了,我也习惯照顾她了,大家都别折腾了。”

2008年9月,肖文秀摔伤住院后,民政干部再次提出接杨明惠到福利院,减轻她的负担。话刚出口,肖文秀的老伴儿雷正汉就一口拒绝:“感谢你们的关心,我老伴儿和杨嫂情同姐妹,我们全家一定会照顾好她!”

2010年春节前,民政干部再次来到肖文秀家,恳求着说:“肖婆婆,您照顾杨婆婆10年多了,吃的苦、受的累难以用语言表达,感谢您替政府分了忧!过完春节后,我们将杨婆婆接到福利院去,让您老也轻松轻松,享几天清福好吗?”话音未落,肖文秀就急了:“别再讲杨嫂进福利院的事了。我只希望在她百岁生日那天,你们都能过来祝福老人百岁大寿,让她感到自己孤老不孤。”

3次上门,3次拒绝。肖文秀说:“杨嫂就是我的家人,她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她。”

“肖婆婆的故事在村里影响很大,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对老人不孝。你想啊,人家对非亲非故的老人都能孝敬,亲生儿女不孝,怎么说得过去?”邻居厉婆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