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校招游戏策划面试:不能让穷人因缺钱失明(中国青年报 2006-3-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1:20:52
首页->>中国青年报->> 冰点人物
封底人物
他是国内眼科界公认的“四把快刀”之一,曾为3万多名眼疾患者实施手术。正当名声鹊起之时,他主动放弃同仁医院名医的身份,只身到河北保定创建了私立眼科医院。一年多来,他免费让100多位贫困视障者重见光明。他恪守的“医道”是——
不能让穷人因缺钱失明
2006年03月22日
本报记者 刘元
“患者眼压为47mmHg,角膜混浊,晶体肿胀,虹膜膨隆……脱水、点药等降压处理已控制不住了。”下午4时,正在太原准备为病人做手术的叶子隆,忽然接到河北保定鹰华眼科医院的紧急电话。
像这样的白内障膨胀继发青光眼患者,如不及时手术,24小时后视神经会重度损伤,甚至将终生失明。尽管次日哈尔滨还有一个眼疾疑难患者等着叶子隆,但此刻他在电话中果断下达指令:准备手术。
晚8时半,叶子隆从手术室走出直奔太原机场。10时,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子夜,他驾车直抵保定。经过30分钟手术,望都县孙家庄农妇张焕景的眼睛保住了。凌晨,叶再返北京,登上赴哈尔滨的飞机。
“那天如果我不去,病人的眼睛肯定瞎了。”从医15年来,叶子隆已为3万多名患者实施了手术。他笑道:“疑难病人都找我,什么刀捅的、枪打的……”
这位年仅39岁的“名医”,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但讲起话来却透着一个“狂”字:“社会上有一种人,不管在哪儿都能整出点儿事儿。我就属于这种特优秀的人。”
他自称打小就心灵手巧,四五岁便会使缝纫机;中学时是市级三好生;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后,早早被老师预言是“未来的一把刀”;30岁他当上北京同仁眼科研究所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中心主任,培养出400多位白内障手术医生,是国内眼科界公认的“四把快刀”之一。
“刚和他接触时,我觉得这人挺怪。”岳母至今说起女婿当初的怪癖仍不讳言,“从医院回家,也不和孩子玩,端着饭碗没完没了地看他做手术的录像。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给自己的手术过程挑毛病。他有个小本儿,专门记每次手术的体会和教训。”
同事评价他对做手术有一种“走火入魔的痴迷”。乍到同仁医院,他嫌手术机会少,便抽空到外地小诊所去做。起初对方信不过他,他甘愿不要钱,白做。不通火车的地方他也去,有时累得在长途汽车上睡着了,被拉到车库里。有一次,在山东乐陵做完手术回北京,他上错车一睁眼竟到了青岛。
实施眼部手术,手术刀只能在几毫米甚至几微米的空间内动作,为提高手指灵活度和准确性,他坚持练了5年钢琴。他还在动物眼睛上反复练习,直到动作精确无误。
“他有能力,有闯劲,愿意干事。”叶子隆当年的上司、同仁医院副院长、同仁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说起他赞赏有加,“确实有两下子,我家人的手术就是他做的”。
叶子隆还曾为国家前领导人做过白内障手术,术后,这位领导人特意为他题字:“光明使者”。他的《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手术》论文,曾在世界华人眼科研究大会上引起轰动。在全国眼科年会上,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名医,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视频交流,他是惟一的一等奖获得者。
正当名声鹊起之时,他却毅然决定:离开同仁医院。他的理由很简单:这里已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每次在“同仁”看到那么多患者深更半夜排队挂号的情形,他都感到难受。“这是一种耻辱。”他说。他一直想改变这种现状。
他始终怀抱着一种理想:“开一家私立医院。在所服务的地域让患者有病可医,绝不能让穷人因缺钱治疗而失明。”
他的选择理所当然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从权力和利益考虑,99%的人都会认可同仁。”叶子隆很清楚这一点。他在这里当专家,每周上4天班,其余时间可以“走穴”,各地请他做手术的患者排着长队。最多一天他做过70多例手术。
“可我的思维方式历来与众不同。”他直言不讳。当年大学毕业时他的许多同学选择去美国发展,他便告诫,去美国再拼命10年,顶多当个普通眼科医生,为什么不选择留在国内,用几万例手术的经验充实自己呢?
正是笃定这一目标,一年前,他在保定创建了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拥有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的鹰华眼科医院,“完全按美国标准”。他不仅先于去美国发展的同学成为美国眼科学会会员,即使与该学会的会员比临床经验,他也敢夸海口:“比手术的话,95%的美国医生都不如我做得好,因为没我做得多。”
他深知,创办私立医院首先与公立医院的资源不对等。公立医院由国家盖楼,买设备,不上税,有品牌,有患者;而私立医院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不仅要承受个别职能部门的“刁难”,还要承受患者普遍的不信任。
这么多困难,不但没让他气馁,反而加倍激起他的干劲。他誓言:“我就是要拨乱反正,要把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扭转过来。”
建院伊始,他首先组建下乡义诊小分队,几乎天天免费去周边农村为村民普查眼病。一天,义诊小分队来到高阳县长果庄村,听说有个叫李同乐的老汉,出门连路都看不清,便上他家做检查。当李老汉得知自己的眼睛可以复明的检查结果,欣喜若狂,但随即指着床上躺的病老伴和傻儿子叹气道:“唉,做梦都想看见,没钱治啊!”
叶子隆得知此事后,立即把李同乐接来免费为他手术。术后,当他亲自为李老汉揭去眼上的纱布时,老人浑身颤抖,紧攥着他的手抽泣着说:“看见了,我又看见了!你可救了我们一家人啊!”
为使患者看病不花冤枉钱,叶子隆定了个规矩:医生开处方不能开与病情无关的药品,对药品金额超过100元的处方,必须由病人或其家属在处方背面签字方可生效;对药品金额超过200元的,除病人或家属签字外,必须由门诊科室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门诊负责医师签字方可生效。
一个刚刚跳槽到“鹰华”的医生说:“药品回扣哪个医院都有,这儿没有。别的医院术后复查都收费,这儿不收。”
“只要患者来了,就得让他满意。”这是叶子隆对每个医护人员的要求。医院实行透明服务,所有手术进行现场直播,家属坐在候诊室,便可通过电子显示屏看到患者手术的全过程。许多对手术心怀疑虑的患者,是看过现场直播的手术后,才下定决心进手术室的。
在“鹰华”的多数员工看来,叶院长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道”过人。他坚持不懈为员工灌输这样一种信仰:“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他反复告诫全体员工:“医生要有大爱之心,把每个患者都当作家人。”
他的长远目标是:把“鹰华”办成保定的“同仁”。让保定成为白内障无障碍市。许多员工表示,愿为这一目标终身服务“鹰华”。有的人甚至说:“就是不挣钱也愿跟着他干。”
护士赵小星,正是受到这种感召而来。上岗后,她几乎天天下乡或到农村的集镇上义诊。寒冬腊月,她的手脚常常被冻僵,但很少听到她抱怨。她说:“下乡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冲泪道,还有做人。叶院长要求我们对病人要像对父母一样。”她坦言,苦是苦,但乐趣也不少。有一天,义诊小分队到渔村为一个渔民摘去眼结石,那个渔民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定要开船带他们在白洋淀里兜一圈儿风。
在去满城为村民义诊的路上,小分队的医生甄静告诉记者,她以前只想平平淡淡地生活,是叶院长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取向。有一天,叶院长对她鼓励道:“你今后的目标应该是,保定做白内障手术的人都点名找你。”
“这话太刺激了!”甄静现在说起当天的情形仍然兴奋不已,“像是被从梦中点醒了一样。是啊,是该为这一目标搏一把。”
甄静原是市立医院外科医生,后到一家眼科医院,但专家生怕医术被她偷去,给病人检查完毕后,马上关上机器,连手术室都不许她进。来到鹰华后,叶院长不仅不防她,而且对所有医生进行填充式培养,使他们的医术迅速得到提升。叶子隆得意地称,这是为降低医疗成本,实施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汽车驶进满城县抱阳村,年逾古稀的老农田义山见到甄静,嘴都乐得合拢不上:“没想到我这孤老头子,你还总惦记着”。原来,甄静曾挺着怀孕7个月的大肚子,来给他做过复查。
田义山年轻时曾被高压电线击中致残,丧失劳动能力,严重的白内障又使他右眼失明。自打叶院长免费为他做过手术后,他的视力已恢复到0.8。他几次重复道:“我连砖缝都能看清,还能骑着自行车满村转悠呢。”甄静为他复查后发现,老人的左眼白内障也很严重,催他赶紧上“鹰华”进行手术。
田义山是叶子隆和保定市残联合作的“爱心复明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半年来,鹰华眼科医院已免费让上百名贫困的视障人重见光明。不仅如此,眼下他正在筹划开设一个穷人病区。
“鹰华”运营一年,还没走出亏损的阴影,但叶子隆并不担心。他说:“‘同仁’有120年历史,患者趋之若鹜,想不挣钱都不可能。而我是在沙漠上盖房子,才刚刚起步。现在的‘鹰华’离我理想的目标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