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漫画怎么兑换vip:“点土成金”的企业家和发明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00:44
“点土成金”的企业家和发明家
记民进会员、上海港湾软地基处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徐士龙
邹海伟
他是一个长期与烂泥、淤泥打交道的人,他更是一个变烂泥、淤泥为宝的神奇“魔术师”。民进会员、上海港湾软地基处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士龙用他的聪明才智和坚韧顽强,用他的奋发有为和敢于创新,不仅书写了从自学成才到拥有八项国家专利的民间发明家、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亿万资产并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企业家的传奇经历,更展现出一条依靠自身努力和科技创新叩开事业大门、实现人生梦想的精彩成功之路。
创业艰难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上面要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其地基的加固处理尤为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自然开不得半点玩笑。特别是软地基的加固处理,历来就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想一想,要把原本是一片沼泽地甚至是围海造田的淤泥滩变成可以铺路搭桥、造房建楼的硬地基,对普通人而言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软地基加固传统工法不仅工期长,而且需要消耗大量水泥、石灰石等材料,施工成本较高,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的需求,急需改进和创新。早在十几年前,徐士龙就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1997年,在江苏省江阴市政府工作了3年的他,被任命为江阴市港口开发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从事软地基加固处理相关业务的国企老总,他对传统加固技术的落后与局限性有着切身的体会,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一行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和其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于是,在时光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他毅然扔掉了那个在许多人眼里可谓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义无反顾地“下海”了。
而实际上,那时的徐士龙,除了有一张大专文凭和为数不多的一点积蓄,剩下的就只有满腔的豪情和坚强的毅力了。创业远比他想象的要艰苦的多,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三无设备,人员也只有他和合作伙伴两个人。要想创业,而且是科研创业,谈何容易!可是更大的困难接踵而至。手里的那点“家底”很快用光了,他们不得不向亲友们借债。而新技术的研发似乎就是一个无底洞,一百万填进去了,没有声音,两百万填进去了,还是没有声音……一年下来,不仅研发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还欠下了五百多万元的外债。合作伙伴感到无望和难以承受了,选择退出,只剩下徐士龙一个人。
他一样深感压力,但是他相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错,因此仍然坚持着,没有退缩。他以工棚为研究室,以工地为试验场,继续锲而不舍地苦苦探求着。他不仅翻遍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还走访了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历尽千辛万苦,尝遍酸甜苦辣,“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600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终于“柳暗花明”,研发成功了快速“高真空击密法”的软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他通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了八项专利,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民间发明家。
一炮打响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但又一个更大的命题摆在徐士龙面前,就是如何将他的发明成果产业化。知难而上、敢作敢为的他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他没有选择等待,而是主动出击。外高桥港区软地基加固处理项目成了他的“翻身仗”。当时,由于该项目难度很大,前面的几家公司都因为没有做好而先后撤出。工期紧迫,焦急万分的项目负责人面对找上门来的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徐士龙和他的上海港湾软地基处理工程有限公司,面对徐士龙工期缩短一半、造价节省三分之一、质量可控和施工环保的承诺,项目负责人答应让其一试。这一试果然不同凡响,徐士龙的承诺一一变为令人信服的现实。于是一炮打响,后来连外高桥港区的二期、三期的软地基处理也全部交给徐士龙公司来做了。
2003年,上海浦东机场二号跑道改扩建工程实施。这是一项“向大海要机场”的方案,跑道是建在濒临海滩的软土上,其地基的加固处理事关重大,工程的竞争也很激烈,当时连负责的院士也不敢确定在哪个方案上签字。后来在多个方案的竞争试验中,徐士龙公司以6个主要技术指标中5个达到第一的优异成绩胜出。这项工程,试验论证的时间长达十个月,而徐士龙公司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工程,并节约造价一亿多元。在使用一年多后,经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第一,远远超过设计标准”。徐士龙发明的“高真空击密”技术以其质量高、造价低、工期短再次使人信服。在2006年浦东国际机场三号跑道的建设中,徐士龙带领公司再次折桂。
上海临港新城是上海市政府决策的一个综合型现代滨海城市,总规划面积293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上海市区。在临港新城景观大道等400万平方米路基软地基处理中,由于采用了徐士龙公司的“高真空击密”新技术施工,仅此一项工程就节约了建设资金达3.6亿元,而且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
走出国门
徐士龙研发的“高真空击密”这项新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克服的技术难点,而且具有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被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评价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这项专利技术还能节省大量水泥、石灰石等建筑材料,节约生产能耗,从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在快速“高真空击密”等工法的基础上,徐士龙经过多年实践积累,还研究开发了快速“低位高真空分层预压击密法”、“新型高真空变能量交叉击密法”、快速“高真空击密、桩基”和快速“填水预压、动力压差排水法”等软地基处理工法,并全部取得国家专利。自新技术发明并成功转化后的短短数年里,徐士龙带领公司共承接完成国内和国际重点工程100多项,新技术应用工程面积达6000多万平方米。除上海外,在浙江宁波港三期地基处理工程、青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津唐港、广东佛山、珠海、广西钦州港等重大工程中都得到广泛成功应用。
徐士龙这些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韩国、印度、印尼、越南、泰国、孟加拉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同行和业主,纷纷要求引进该项专利技术。2006年8月韩国工程院院长和土木工程学会会长亲率专家组专程前来考察该项新技术,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称该项新技术的发明“为推动软地基加固技术进步作出了宝贵贡献。”2008年“高真空击密法”专利技术成功出口韩国,填补了国内行业内技术出口的空白。现在,其公司已经和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在韩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徐士龙被评为“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并担任了中国软土地改良新技术研究会会长。2009年2月,他随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参加了“中英工商峰会”。近年来,中央和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媒体也纷纷对徐士龙做了大量报道。
在荣誉和财富面前,徐士龙却没有迷失人生方向。虽然身价亿万,他却依然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烟酒不沾,与员工一起在食堂吃工作餐,却捐出数十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他对打高尔夫等“贵族运动”也不感兴趣,唯一的嗜好就是看书和学习。他始终不忘,是学习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是知识给了他无穷的力量。除此之外,他再没什么业余爱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中去。而在生活上非常节俭的他,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却从不吝惜,先后投入的研发资金达数千万元。他联合多所高校的几位院士和多位专家教授创办了上海港湾软地基设计开发研究院,在现有专利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技术,同时进行理论和机理研究,制定新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他还创建了面积达数十亩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软地基处理试验基地。
可以看出,在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我国建筑行业内,作为唯一一家以技术输出而赚取“老外”专利费的公司掌门人,徐士龙有着更为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奋斗目标。相信这位“点土成金”、胸怀大志的发明家与企业家,在全力打造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地基处理技术的民族品牌的征程中,将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来不断创新,为民族争气,为国家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