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页游西游破坏神: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23:45
 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 [博主:秦汉雄风] [阅读数:137833] [进入原博文]

  众所周知,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的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所以朱镕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或许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他尚未出生,父亲就因病去逝;九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朱镕基成了孤儿,家族亲人三伯父朱学方负起了抚养他的重担。


  据说朱镕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镕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镕基再未回过老家。


  参加工作后,朱镕基去了东北。后来,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尤其在这个时候,他更没心情回故乡。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们盼望他能够回去一次!可一直没能成行。在他从总理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老家的干部更是盛情力邀,但朱镕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


  朱镕基为何不愿回故乡呢?难道他对故乡没有感情?其实,他并非对故乡没有一点情感,而是他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声和晚节,即时刻要保持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办事、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风格,而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力为子女为亲友以及家乡人谋取半点私利。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自己做到了,同时也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朱镕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出了人们的视线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位时,朱镕基担心家乡拿他的旗号行事;退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牟利。因此,他一直都没有回故乡。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这才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正气浩然的共产党人,这才是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