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可载人四轴飞行器:尊孔者的历史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11:27
这几天网络热议的一件大事,是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门口立的一尊孔夫子像,这个新闻在新浪网近两天的热议新闻之首,显示评论近万条,我也很关注,刚刚看到时就想写点东西,但是时间太少,今天早晨看手机,发现大家还在为这个事情争吵不休,其实,没必要争吵什么,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进步的,复古没有意义,倒退更是没有出路,尊孔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现实地位的猜疑和不自信,妄图以尊孔来凝聚人心,为自己的政治提供一种新的出路,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不错,但是,以为是孔子的儒家文化才是中国的三个代表,才能救国富国强国,那是完全错误的。 

谈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先看几个故事。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此文来源于《荀子·宥坐》。关于孔子杀少正卯一事,后世儒生有辩其为假,有尊其为真的,我这里采信荀子的言论,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他不会以造假来污蔑自己的先贤圣师。?”。“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亦云:“(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孔子杀少正卯是什么原因呢?鲁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上任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孔丘的弟子都不明白为何要杀他,子贡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问。  

孔子一边宣言仁义道德,一边残忍嗜杀,其杀害少正卯的原因居然是,少正卯讲的课太有吸引力了,把孔丘的学生除了颜回一人外都吸引过去了,孔丘当然大怒,这让自己很没面子。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自己当了掌管刑名讼狱的头头,边公权私用,一刀杀了少正卯,并暴尸三日。  

孔子杀少正卯是因为少正卯有五恶,这五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看,“心达而险”(实际上就是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行辟而坚”(实际上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言伪而变”(伪,就是不符合孔丘的周礼,变则要讲革新道理);“记丑而博”(丑,乃制度之丑,肯定不是说孔丘是私生子,长的丑,而是说奴隶制腐朽和不稳);“顺非而泽”(顺应非古的思想,义正词严的支持革命思想)五条罪状,诬他“乱政”,加以杀害。   

口口声声要施行仁政的孔丘一旦遇到自己认为不妥的人,就加以杀害,这并不是他一时恼羞成怒,而是他思想一贯的结果。  

孔丘一力维护周制,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无可奈何,但是一旦权力在手,就要极力维护旧制,反对革新,对于敢于非议周制的人,当然能铲除一个是一个。这不是说孔子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小人,而只是说他对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坚持得很彻底,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将政治对手杀害。  

我们回顾一下近代历史,康有为、袁世凯、张勋、蒋介石不都是这样的人吗?对孔教极度尊崇,但是他们维护的又都是什么制度呢?  

鲁迅先生说“孔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一看最近的例子,就更加明白。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余剩的是北洋军阀,当觉得渐近末路时,也用它来敲过另外的幸福之门。盘踞着江苏和浙江,在路上随便砍杀百姓的孙传芳将军,复兴了投壶之礼;钻进山东,连自己也数不清金钱和兵丁和姨太太的数目的张宗昌将军,则重刻了《十三经》,而且把圣道看作可以由肉体关系来传染的花柳病一样的东西,拿一个孔子后裔的谁来做了自己的女婿。然而幸福之门,却仍然对谁也没有开。”(《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而在三十年代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提倡新生活运动的蒋介石呢?更是屠杀了几百万工农群众和革命者的刽子手。从四一二政变开始,到围剿中央红军时对福建和江西两省的大屠杀,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不知道多少人倒在了这位讲究孔孟之道的草头将军手里。  

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幸福的门对尊孔的谁也没打开。我们看出,越是嗜杀的人越是尊孔,恨不得孔子就是自己的先祖。但是到了最后,这些独裁者和复辟者都随着自己的旧裹脚布和屠刀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失败的失败,亡国的亡国,灭种的灭种。  

可见,指望儒家强国,那是空中楼阁,与虎谋皮。祭孔排场最大的南朝鲜,倒是经常把美国人的航空母舰勾搭到黄海来,有记性的人都知道,英法联军就是从那进来烧了我们的圆明园,抢走了无数文物,八国联军也是从那里进来,抢走了无数的白银。而“进入”中国的日本鬼子也是经常拜佛和祭孔的,连祭拜靖国神社的祭服也都是宽袍大袖的孔式服装。  

那有人会说,历史上面那么多朝代强盛之时都是用的儒家思想。如果这样想,那这个人不是脑水肿也是属于脑子被门夹扁了。别说是尊孔者最后落这个结局,那个孔子思想的创始人自己也不是像丧家之犬一样到处游说最后凄凉死去吗?  

历史上武功最强盛的秦汉,哪个是用的孔子的说法?秦国靠商鞅变法后承袭而下的法家思想才历经数代终于为中国实现大一统,将中华文明带入了复兴时代,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了。要记住,秦始皇不是焚所有的书,而是焚的是儒家的祸国殃民之说,坑的不是知识分子,而是妖言惑众的儒生。  

到了汉朝,有人说汉武帝独尊儒术才强大起来最终打跑了匈奴,建立了汉族。这也是胡扯。毛主席有句诗说的很透彻,叫“百代皆行秦政法”,一语道破天机。自秦以来,历代统治者莫不是外儒内法,对老百姓和下层官僚们无不是灌输儒家思想,要你温良恭俭让,做听话的顺民和绵羊,不要抵抗,要仁。实际上,哪个皇帝不是用法家的思想来监督民众的。一边提着刀子,一边对你说,要温柔,要和谐,要以儒家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去实现小康。你敢歪歪嘴,那就等着人头落地吧。  

史称刘邦初做皇帝,与群臣宴饮之时,“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刘邦“患之。”于是叔孙通献计,与儒生“共起朝仪”。其后即按此“朝仪”行礼。这一举措,立见效果。史称“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刘邦十分满意,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叔孙通趁此机会,立即向刘邦建议:“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愿陛下官之。”于是这些儒生都有了官衔,而且各得“五百金”的赏钱,高兴地说:“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这是说,叔孙通亦“圣之时者”。(详见《汉书·叔孙通传》)  

学着郭预衡就此认为:从刘邦“不喜儒”到封赏儒生,可见儒者的妙用。  

皇帝喜欢儒生,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中国社会为什么容不得异端学说,这讲起来,不能不归功于罢黜百家后而独尊的儒术啊。一旦有独尊了,那还有什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  

中国近来以来的历史说明,尊孔不能富国,那些尊孔者都接二连三的下了台,倒了霉,丢了命,国家依旧在风雨飘摇之中;孔子思想更不能救国,你见到哪支入侵者的军队是被满口仁义道德的顺民打败的?  

不说别的,你有本事,拿个大轮船,把立在国博门口的9.5米的“九五之尊”(我怎么在这个严肃的论题中一下想到了周久耕,失敬失敬)的孔子像搬上去黄海转一圈,给美韩军舰航母什么的看一看,看他们会不会见到孔夫子的像就吓得屁滚尿流急转而去。  

如果能这样,我天天去国博门口给孔夫子三叩九拜,风雨无阻,日月如箭,光阴如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哈哈。

靠打倒孔家店起家的共产党在90周年大庆来临之际,居然在自己的肚脐眼上竖起来孔夫子的像。这真是绝妙的历史注解。

   

  

  

  

外一篇

   

  

  

谈完了正经的论题,我们学习一下现在的报纸。谈一点花边新闻。当然了,还是跟尊敬的孔夫子有关。  

一下想起,最近很多人在说共产党进城后就换男人、换老婆的事情,我想了想,这件事情倒还是跟孔夫子有关。要认真研究一下,不研究,就不懂历史,不懂历史就不懂现在,不懂现在就不懂将来,不懂将来就会教坏了自己,教坏了一下代,罪孽深重,罪不可赦啊。  

历史上的孔子曾休过妻。  

儒生们惊呆了吧。哦,我错了,儒生们惊不呆,提倡尊孔的哪个不是三妻六妾的,至少能包上七八个二奶才有资格提尊孔的。  

不仅孔子休妻,孔子的儿子孔鲤(伯鱼)、孙子孔伋(子思)都曾休妻,即后世所说的“孔氏三世出妻”。(《礼记·檀弓篇》)  

伪书《孔子家语》,把“三世出妻”的第一世换成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原来孔子的老爹也牵扯其间,使原本的“三世出妻”成了“四世出妻”。也就是说,事实上孔子家族上下四代都曾经“休妻”。孔子之父叔梁纥如何休妻,司马迁《史记》中未曾提到,只是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叔梁纥与颜氏女年龄相差悬殊,又采用不合礼仪的“野合”,由此似乎可判断孔子生母颜氏应该不会是叔梁纥的原配或曰“糟糠”。那么,叔梁纥的糟糠之妻呢?《孔子家语》有载:自叔梁纥始出妻,及伯鱼亦出妻,至子思又出妻,故称孔氏三世出妻。  

   孔子于十九岁时娶亓官氏为妻,亓官氏生孔鲤。后来孔子把亓官氏休了。《礼记·檀弓篇》有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伯鱼乃夫子为后之子,则于礼无服,期而无哭矣。”孔鲤的生母被孔子所休,孔鲤自己也把孔伋(子思)的母亲休了。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子思,其“出妻”死后干脆不让其子孔白(子上)“丧其母”。 《礼记·檀弓篇》有言可证:子上之母,死而不丧。  

后世孟子欲休妻而被孟母阻止未果,郭沫若还就此写过一个历史小品叫《孟夫子出妻》呢!(以上内容引自网络,作者szt101818,谢谢)。  

怪不得古代那些文人学士个个都是三妻四妾的,原配不漂亮,老了,还可以休掉,再娶个小老婆,原来这都是有渊源的。如今的学士风流,可怕肇始者,孔夫子不能辞也,哈哈。  

实际上,孔家的人思想是很开放的,不知道后世那些儒生为何如此迂腐而不转圆通。我实在觉得奇怪。你看孔子就是叔梁纥和年轻的小姑娘在小土堆后面发生了一夜情后生下来的,要不怎么叫孔丘呢,古代人有这样的纪念传统, 杀了敌人取他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用,一辈子都忘不掉。叔梁纥也是这样,永远记住那个小土丘后面的不眠之夜。就像什么还珠格格里的什么大明宫夏荷叶一样。  

192110月中旬的一天,胡适应邀与辜鸿铭一起吃饭。胡在当天日记中就此写道:“许久不见这位老怪物了。今夜他谈的话最多。他最喜欢说笑话,也有很滑稽可喜的……他说:俗话有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我替他续两句:孔教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哈哈。小文算不上人参公鸡那么有营养的东西,顶多是一个神马东西罢了,大家不要当真,就当是浮云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