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设备设计:瑞银亚洲掌门:投行挖角战代价高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04:50
瑞银亚洲掌门:投行挖角战代价高昂瑞银集团(UBS AG)亚洲联席掌门人接受采访时提醒,亚洲金融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导致用人成本螺旋上升,将带来整个行业的一次大浪淘沙。

UBS瑞银新任亚洲区联席首席执行长威尔莫特-希特维尔(Alex Wilmot-Sitwell)自金融危机以来,巴克莱(Barclays PLC)、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一直在增加人手,希望从亚洲地区的富裕企业家和高成长企业身上获得业务。

据瑞银新任亚洲区联席首席执行长威尔莫特-希特维尔(Alex Wilmot-Sitwell)所做的研究,投资银行的员工每年一般流失16%,这就相当于每六年完全换血一次。亚洲的平均流失率甚至还要更高。

威尔莫特-希特维尔自去年11月履新以来首次接受采访说,一些投行试图在部分业务收入基础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在整个星球最热门的市场中扩大规模、争夺人才,这其实是不可行的。

威尔莫特-希特维尔现在是整个瑞银集团第二位常驻亚洲的董事,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区对这家银行是多么重要。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数据,自2002年以来,瑞银核心投资银行业务取得的收入高于其他任何银行。

2009年11月,瑞银定下目标,中期内要从亚太地区取得85亿瑞士法郎(合88亿美元)的收入,以其三年战略规划计算,这在集团总收入中占25%。目前亚洲收入的占比为16%到17%。

香港和新加坡都在争相吸引新来者,以期提高它们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在金融危机过后,伦敦和纽约都在增加银行的监管负担。金融危机对英美经济体的冲击比亚洲更加严重。

去年,随着投资银行的亚洲收入达到创纪录水平,这种东移趋势得到加强。2010年,公司在香港的融资规模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

AFP/Getty Images但在投行涌入亚洲之际,它们开始遇上麻烦。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长阿科尔曼(Josef Ackermann)去年警告说,亚洲的人才争夺战导致投行薪酬出现泡沫。后来多位资深投行人士都说,他们一方面要招聘本土经验丰富的人才,一方面还要让自己的员工不至于丧失动力,这个平衡很难把握。

预计巴克莱旗下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不过裁减多少还不清楚。一位人士说,其中美国和欧洲的裁员人数最多,但有一小部分也会落在亚洲头上,因为新来的资深人士更愿意把自己的老部下带过来,而不是使用公司原来的员工。

据一位高级管理人士说,巴克莱资本计划在明年“大规模”招聘。

接下来几个月,在投行家已经拿到年终奖的情况下,管理层又将遭遇新一轮挖角大战。

美国和欧洲排名前十的投行计划2011年增加约10%雇员。据一位负责亚洲地区投资银行业务的美国主管表示,这相当于在亚洲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投行,而且还不包括巴克莱。

亚太区的投行也纷纷加入挖角大战。毕马威(KPMG)咨询师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说,亚太区那些在危机中幸存、基本上还完好无损的投行现在有能力聘请顶级交易员和投资银行家,特别是从欧洲聘请,这些银行的奖金安排仍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一点非常有吸引力。

一般来说,人员聘用是投行最大的一块成本,对于亚洲投行而言,人力成本正在飞速攀升。经理人曾说过,银行家已被那些提供两倍、甚至三倍薪酬的竞争对手挖去了。

UBS瑞银亚洲区的联席首席执行长尹致源(Chi-Won Yoon)与希特维尔一样,尹致源(Chi-Won Yoon)也是瑞银亚洲区的联席首席执行长。他说,投行的利润空间正在压缩,因为竞争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亚太地区。

尹致源说,亚太区投行的成本基数正在大幅上升。

尹致源说,这种上升是不可持续的,有可能在未来几年会导致裁员和亚太区投行间的合并。

尹致源说,我们已倾向于在亚太区做反周期投资。

2010年,瑞银被竞争对手挖去了很多关键员工,如全球资本市场主管巴尔格(Steven Barg)、亚洲投资银行业务主席蔡洪平(Henry Cai)和股权资本市场主管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等。于是,瑞银调派了一些重量级人物重返亚太,包括全球资本市场亚洲业务主席伯内特(Peter Burnett)和股权财团亚洲业务主管肯德尔(Sam Kendall)等。2008年离职的瑞银前高管斯特米(John Sturmey)重新回到瑞银,成为其全球资本市场亚洲业务的联席主管。瑞银固定收益业务部门的人员变动尤为频繁。
尽管遭遇人才被挖的重创,但据Dealogic的统计显示,瑞银在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核心投资银行收入、股权与债务资本市场以及并购等业务方面第八年排名第一。

业内竞争者指出,瑞银发展完善的澳大利亚投行业务特许机构、在中国获得开展证券业务的全面许可、足迹遍及亚太13个国家的超大规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等都是其在亚太区拥有的优势。

瑞银正极力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虽然瑞银的核心投资银行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它的市场份额却下滑至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为此,应让瑞银的投行与理财部门保持更紧密的合作。

希特维尔说,瑞银实力雄厚的投行与理财部门相结合,其综合实力在亚太地区极其强大,一定能有所突破。他认为合并后瑞银的收入和赢利将增加。

除从世界各地招揽人才之外,瑞银还在培养自己的人才。瑞银从亚太区约50所大学里展开招聘。瑞银在新加坡有一个培训中心,目前正在香港建立一个类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