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之根by俺爷鲤鱼乡:关于云南地勘体制改革创新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09:24
云南地矿系统有着辉煌的历史,为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 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云南地勘局也面临着靠市场求生存,靠效益求发展的现行机制。但 如何适应市场要求,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子,仍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 从管理体制入手,认真探讨如何通过转轨改制,促进地矿经济的发展,对于云南地矿系统来 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地矿系统的现状
属地化管理之初,全局32个地勘单位共有正式职工16578人,其中在职职工9872人,离 退休职工6706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以矿产勘查开发、工勘施工、旅游和对外 经济贸易为主的三大产业格局。尤其近几年来,云南地勘局逐步走向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 ,找矿工作获得了重大突破,在文山、金平、绿春、楚雄、思茅、德钦等地,先后找到了一 大批金、铜矿产地,并投入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也为地勘单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勘施工业在公路、水利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成为局的又一支柱产业。旅游和外贸业随着旅游强省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成为新兴产业, 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这些成绩,为地勘体制改革和地勘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地勘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地勘单位作为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虽经一系列改革和演化,但目前看来,尚未形 成具有自己行业特色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高风险、高投入的找矿特点,使地方 、矿山企业以及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极为有限,这是导致地勘单位转轨变型慢的主要原因。 在地勘体制改革和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地勘队伍确实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 盾日益凸现,主要有:
1.从体制上看。地勘单位属地化后,既要保留事业单位的牌子,享受事业单位的有关优 惠政策,又要行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企业化经营,这是两个很不协调的问题。从前几 年经营的实际情况看,实行事企机制混合运行,相互牵制,在事业单位的牌子下搞经营,没 有经营风险,经营发展的势头不足,甚至陷入困境,不利于企业机制的形成和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
2.从产业结构上看。全局32个地勘单位近200个企业,产业规模小而散,平均每个企业 年收入仅200万元。由于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将仅有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分散配置 ,其结果是生产能力弱、效益低下、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加之产业结构不合理,低 水平重复投入,科技含量较低,多数企业均为个体所能从事的传统型的工勘施工,在市场竞 争中相互争斗,一味地压价竞争,经济运行质量差。
3.从资产设备上看。资产结构不合理,在每个地勘企业所有净资产中,房地产就占69% 以上,设备不足31%,闲置设备又占据了设备的三分之一左右。设备陈旧、老化,资产不具 有流动性,难以实施优化配置。
4.从队伍现状看。地勘队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壮大的,技术人才是通过地质院校 培养分配进入地勘单位的。目前,在严格控制队伍规模情况下,人员只出不进,从而使得年 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单一,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适应能力差,缺乏与之相适应的 科技、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
5.从地勘单位职责上看。地勘单位象是一级政府,要承担许多社会性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作为地勘单位领导,从经营者立场上考虑,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尽可能地减少支 出、降低成本;站在小社会管理者的角度上考虑,又要保一方平安,要保证较多内退和待岗 人员的基本生活费,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保证离退休职工安度晚年,保证职工及家属的生 活福利、医疗、住房、水电等条件的不断改善,甚至孩子入学、子女就业、职工住宅等都必 须考虑或处理。在这种矛盾相互作用下,地勘单位难以准确定位,不能集中主要精力于完成 经济效益的目标,而只能是包袱越背越重。
以上这些困难和矛盾,严重地制约着地勘经济的发展,束缚着地勘产业优势的发挥,必 须从体制上下手,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体制创新。
二、地勘单位体制创新的条件
云南地勘局属地化管理后,地勘经济发展方向逐步转向实施企业化过渡,在认真总结和 分析全局二十多年改革发展情况和“九五”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十五”地勘 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三大目标”、“四大战略”,体制改革应选择以局为单 元的分离式改革模式,着眼现实,面向未来。通过资产重组,实施地勘经济的调整战略、企 业化经营战略、开放式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实现和壮大地勘单位的综合实力,提高地 勘单位竞争手段,增强地勘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1.政策条件。江总书记曾指出:“地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矿产业属于基础性 产业,它是处于经济建设最前端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很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建设没有地矿 工作不行,从长远看,从为子孙后代造福看,地矿工作搞得好坏,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党 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第七次党代会又指出,为更好地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重视 和加强资源的开发力度。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地勘队伍自身优势来看,矿产勘查、开发的 主业地位不会动摇。特别是省第七次党代会,将矿业确立为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这是因为矿 业仍将是国家,特别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国家支持西部 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的落实,矿业权市场正逐步规范,并将清理、盘活已取得的 勘查成果,通过联合开发和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勘查、开发滚动发展,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创造了极好的外部环境,给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春天。
2.矿产资源条件。云南素称有色金属王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3 7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80%,探明矿种92种,占全国的59%,发现矿产地1271处,铅、锌、 锡、铜、银、铂、磷等28种矿产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3位,居前10位的有54种。全省已探明 储量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上万亿元。矿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云 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矿业开发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矿业开发 ,尤其是金矿等贵重矿产的开发,将使一些贫困地区迅速改变贫困面貌。
3.地勘单位自身条件。通过四十多年地质工作,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料,培养了一大批经 验丰富吃苦耐劳的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扎实的专业队伍,部分单位如地质 一大队、地质二大队、地质五大队等,各自均已形成1?3处年产黄金上百公斤的矿山,全局 年生产黄金已超过1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保证地勘队伍体制改革顺 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除矿业外,工勘施工业在全局地勘经济中也占有相当比重,成为地 勘单位的另一支柱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云南省交通、水利、城市建设 等方面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给地勘单位工勘施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三、地勘单位体制创新的思路和措施
实施地勘单位体制创新,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搞活整个地勘经济 和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调整队伍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坚持企业化改 革方向,推进企业改制进程,围绕“十五”规划的“三大目标、四大战略”,抓落实,抓管 理,抓效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产业
根据“九五”产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结合自身优势和实 际,应确立以矿业勘查开发为主导产业,以工程勘察施工业和以外贸、物业、地产为代表的 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在“十五”期间,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着力培植和加快 三大产业的发展,依靠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促进地勘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2.进行“两分离、一分流”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两分离、一分流”,是指地勘单位的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离,主业与辅业分 离,并在分离过程中进行职工队伍的多渠道合理分流。“两分离、一分流”,其实质是分离 事企职能,把地勘单位这种事企不分的载体彻底改造,将地勘单位中的主业和优良资产、精 干专业队伍,从队的事业职能中分离出来,进入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实现优良资产、精 干队伍的高效运作;将不适应市场经营的不良资产和不适应进入市场的人员剥离留队,继续 保留事业单位的外壳,实行事业管理,彻底改变地勘单位长期存在的事企职能混合体制,将 优良资产和精干人员从事业母体中彻底剥离出来,合理流动,向主业集中,突破主业小、散 、乱的局面,把主产业做大、做精、做强;经剥离后的队,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基地物业和地 产,管理职工身份和离退休人员、待岗职工。
3.围绕产业进行资产重组
围绕产业进行资产重组,即打破地勘单位各自为战的情况,将分散的国有资产按市场需 要和专业特点重新匹配组合,这是地勘产业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是推进企业 化进程的关键。通过重组、改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1)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作为我局的主导产业,在新的地勘体制下,矿业包括国家公益性 地质大调查、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我局矿业开发从“九五”时期起步,主 要从事黄金、锡和铜的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通过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已 形成年产黄金1000公斤的生产能力。为加快矿业发展,确立其主导产业的地位,推进以矿业 为主业的地勘单位重组和改制,并以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为发起人,吸收其他法 人股,将几个骨干黄金矿山的优良资产和精干人员从地勘单位中剥离出来,组建“云南地矿 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发行A股为目标,为地勘单位的矿业发展提供社会性的资本支 持,使地勘单位的矿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工勘施工业作为地勘局目前经济总量最大的支柱产业,按区域性、专业性、互补性 三原则,实施工勘施工资源的重新配置,改变分散经营、资质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的 现状,将其做实、做强、做大。全局17个工勘施工企业,按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组五大公 司,实现工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加快其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从而显示出强大的 市场竞争力。在重组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内部经营机制。
(3)对多种经营,主要是调整重组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以原集团公司外贸部为基础, 组建进出口公司,根据矿业和工勘施工业的发展需要,形成矿产勘查、开发、加工、贸易一 条龙的经营链,带动矿业和工勘施工业走向东南亚市场,从而提高外贸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 业发展的关联作用,带动“两个市场”的拓展,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撑。